朱元璋的陵墓為何600多年都沒人敢挖?

黃益坦


大家都知道,古代帝王的陵墓,有很多都被人盜過,比如,西漢末年,赤眉軍殺進長安,把西漢帝陵給盜了,東漢末年,董卓劫漢獻帝到長安,又讓呂布帶著人把帝陵給盜了,兩晉的司馬家族的陵墓也被人盜過,唐朝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被盜完了(除了武則天的乾陵),北宋皇帝的陵墓被偽北齊皇帝劉豫給盜完了,南宋的帝陵被元朝的喇嘛楊璉真珈奉旨盜了,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陵墓都被孫殿英盜過,於是可能會有看官不禁發問:為何明朝皇帝的十三陵,特別是南京朱元璋的孝陵沒有被盜過呢?




明太祖洪武大帝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陵寢,位於現在的南京的明孝陵,到現在有600多年曆史。這兒的風水很好,在朱元璋之前有個南朝梁代的名僧寶誌禪師便安葬於這個地方,所說這個寶地只能興旺一人。於是朱元璋將寶誌禪師的墓遷走。明孝陵始建於洪武十四年,永樂三年才正式竣工,歷時整整25年,陵墓非常的奢華,掩映於松柏常青之間,陵園整體依山為陵,寓意天圓地方。

據說,朱元璋下葬時,13個城門同時出殯,讓人真假難辨,所以洪武大帝真正葬於何處?一直都是眾說紛紜。直到1998年,南京當地的文物保護專家們利用現代的科技手段,用了整整六年時間,耗費了無數心血,才解決了困擾人們600年的謎團。朱洪武的地宮在獨龍阜地下幾十米的深處,而且保存完好,沒有出現被盜挖盜掘的跡象。

另外,朱元璋陵墓保存的很好,一方面,和地宮所處的地理環境有關。歷史上很多帝王的地宮墓道大都修築的非常筆直,而明孝陵的墓道在高科技的檢測下,得到的結果是曲折的圖像。專家們認為明孝陵地下有兩種不同的岩層,一種是非常堅硬的礫岩,另一種則是相對鬆軟的石英岩。專家們推測,可能在施工時,發現地下存在礫岩岩層,難以開鑿,便調整墓道的開鑿方案,向容易開鑿的石英岩實行第二次開鑿墓道的想法。另一方面則是,朱元璋的陵寢,一直都有專人守衛。在明代時,有守護陵寢的衛兵。滿清入關後,清廷為了安撫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於是就經常去祭拜朱元璋的陵墓,並且對朱元璋的陵墓也採取了保護措施。康熙和乾隆二帝祭拜朱元璋陵墓的時候,兩人都還行三跪九叩之大禮,因此清朝時期也得到了保護。清代時也委任專人,撥發專款修繕管理陵園。清末時期太平天國將明孝陵的表面建築毀壞的一塌糊塗,不過還好曾國藩平定了太平天國,並且修復了明孝陵。民國之後,孫文也派專人管理明孝陵。而且明孝陵位置靠近南京城,所以也沒有人有想要盜明孝陵的想法。



建國後明孝陵就稱為了首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受到了周到的保護。1997年的時候,一些文物工作者利用高科技手段對明孝陵進行了長達6年的研究,最終考古專家發現明孝陵至今保存完好,600年來沒有人進入明孝陵內部盜掘的。

第三點,明孝陵所處的位置是距離南京城又特別近,不像清東陵離鬧市區非常遙遠,如果盜墓,一般的盜墓方法難以挖掘,甚至連陵墓大門都打不開,如果用炸藥肯定會驚動南京當地政府,一旦消息傳出去,那麼南京城也可以及時處理。



這就是至今明孝陵沒有被盜的原因。


長安書童


朱元璋的陵墓為何這多年都沒人敢挖?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明十三陵中埋葬了13個皇帝,而明朝一共有16個皇帝,那三個沒有埋在十三陵的皇帝是誰呢,朱元璋就是這三個皇帝中其中一個。


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陵寢在南京,叫明孝陵,距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


朱元璋生前選擇的陵寢位置在玄武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這可是一個風水寶地,相傳這裡只能興旺一人。


(明孝陵石像)


這還有一個小故事,南朝梁代的一個名僧叫寶誌禪師,他生前發現這兒風水極佳,於是死後就把自己安葬在這兒。


朱元璋發現了這個風水寶地,也聽說了這個寶地只能興旺一人,於是就把這個禪師的墓遷走了。


朱元璋於洪武十四年命令民工開始修建自己的明孝陵,開始修建的第2年馬皇后就去世了,所以馬皇后被提前葬入了明孝陵。


馬皇后的一生以“慈孝”出名,奉行“以孝治天下”,封號“孝慈高皇后”。所以把這個陵墓命名為“孝陵”。


明孝陵的修建先後動用了10萬多人,到永樂三年正式修建完畢,經歷了整整25年的時間。


明孝陵的面積170萬平方米,也是規模最大的陵墓之一,參照了唐朝和宋朝帝王的地宮設計,整個建築恢宏大氣。


明孝陵亭臺樓閣樣樣具備,整個陵墓四周松柏錯落有致,四季常青,陵園整體上依山傍水,環境優美。



(明孝陵石像)


當年陵園剛建成時還放養了數千頭梅花鹿,每個路都有銀牌標誌,還印有“盜宰者抵死”的字樣。建成後為了保護陵園,安排了一萬多人專門來看護陵園。


數10年後,太平天國戰火燒到南京,明孝陵差點毀於一旦。 到了清朝同治年間,曾國藩奉命修復明孝陵,使得這位明朝開國皇帝的陵寢得以恢復。


一直到今天,明孝陵經過了600年的戰火紛飛,除了牆漆有些剝落,牆體局部輕微坍塌,個別地方出現細小裂縫,其他都保存完好沒有任何破損。當然地宮中的寶物也一樣完好無損。


那明孝陵為什麼能夠安然度過這600年呢?


1、特殊的防盜措施


明孝陵本身就是由一座堅固的石頭山改造而成,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獨龍阜,以往的石頭皇陵建造都是從上向下扒開,一直扒一個深穴,然後在這個深穴內建成一個陵寢,建好後再封頂。


可是明孝陵建造時採用的是對著山體橫向鑿開,把內部挖空建成一個懸宮,然後再把這個橫向墓道封好。這樣的建築是堅固無比的,如果沒有炸藥盜墓賊從頂部盜墓那是行不通的。


這樣的一個橫穴式設計,橫向墓道就是通向陵墓的唯一通道,而對於這個橫向墓道的位置也是經過了充分的考慮和反覆的推敲,墓道口偏向一側而並非在正中間,進入這個墓道口後,墓道就像迷宮一樣彎彎曲曲沒有一點規律,這也增加了盜墓者的難度。


最關鍵的是地宮口到底在哪、是怎麼樣被封住的,這都是個謎,盜墓者根本就找不到入口,就更談不上盜墓了。


(明孝陵導圖)


再者設計者採用了古代流沙防盜的方法,那就是在墓頂上人工填充了鵝卵石層,一旦受到震動,鵝卵石便會發生滾落,鵝卵石滾落就有可能把盜賊活埋,這也是增加防盜的措施之一。


可見明孝陵的設計堪稱完美!


為了防止盜墓,還有一個迷惑人的事情:朱元璋死後,出殯當天有13支送殯隊伍同時出發,這13支隊伍車馬、人數、規格都相同, 除了少數幾個知內情的外,其他人就不知道哪一個的棺材中是朱元璋了。


2、歷史機緣


明孝陵能夠保存完好也有歷史原因,明朝初期守護皇陵的軍隊就一萬多人,朱元璋死後都是他的子孫作為歷代皇帝,出於他們對朱元璋的愛戴肯定對皇陵倍加保護。


到了清朝,清政府為了收買民心特地下令保護明十三陵及明孝陵,康熙繼位後,每次南巡到達南京,必定到明孝陵祭拜。


康熙皇帝的態度和禮數,出乎了父老鄉親數萬人的意料,沒有不受到感動的,同時他也派人保護明孝陵。


(明孝陵)


即使一直到了民國,孫中山也帶著官員到南京明孝陵,祭拜這位明朝開國皇帝。 從康熙到孫中山足以看出歷代對明孝陵的重視程度,這不僅反映了每個朝代對這個古建築的重視,也反映了對這個明朝開國元君的尊重和愛戴。


到了民國蔣介石定都南京,明孝陵就在南京市區附近,自然就使得明孝陵得到了有效保護。


新中國成立後,國泰民安,中國日益強大,國民素質也有了很大提升,文物保護意識越來越強。


所以說從朱元璋死後,一直到明朝滅亡,還有接下來的清朝及近現代的每一個政權,都對明孝陵進行了有效的保護。


3、地理位置


明孝陵的位置在南京政府的附近,即使在動盪年代也有軍隊駐紮在這裡,這個位置本身就是對明孝陵的一種有效保護。


(明孝陵)


明孝陵堅固無比加上它特殊的防盜措施,憑當時的盜墓工具是是很難打開的,除非使用炸藥。


即使如果遇上孫殿英那樣的盜墓大賊,他也得顧及明孝陵的地理位置不會製造出太大的動靜。

所以說明孝陵有了靠近南京政府這個優勢,盜墓者即使有賊心也沒有賊膽。


作為我國明皇陵之首的明孝陵,代表了明朝建築和石刻的最高成就。明孝陵被列為我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遊景點,理應受到特別保護。


校書郎工作室出品,凝時空


歷史漫談君


坐落於現在的南京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的明孝陵,距今超過六百年的歷史,為何無人敢挖?

首先朱元璋下葬時,13個城門同時出殯,讓人真假難辨,所以無人知他的埋骨處,在很長時間裡外界各種猜測,但一直是個謎。

直到1998年,南京當地的文物保護專家們利用現代的科技手段,精密磁測儀器勘驗明孝陵,用了整整六年時間,耗費了無數心血,才解決了困擾人們600年的謎團。

想對明孝陵下手的人有本事找著位置嗎?

其次。從明至今,官方都對明孝陵非常重視,一直都有人看守。

明朝自不必說,這是祖宗的根本之地。備受尊崇,保護肯定很到位。

清朝入關後。大肆屠殺明人,什麼嘉定三屠、揚州10日等,這激起了民間反清復明的浪潮。清朝為了安撫民心,也下旨保護明朝皇陵。

當時康熙下江南時,還親自到明孝陵祭祀明太祖。這雖然是為了安撫漢人,但有皇帝的表率,明孝陵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如今明孝陵更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民族感情。朱元璋是平民皇帝,他上臺後懲奸除惡,但是非常愛民,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

再說明朝是最後一個漢人大一統的王朝,從民族感情上來說肯定受擁護。就連東陵大盜孫殿英他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盜光了清朝的陵墓,對明皇陵卻不敢動。

四.明孝陵的獨特的地理位置。明孝陵本就是一座石頭山,是採取“橫向橫向,內部掏空”的方式,任盜墓者怎麼打洞,都行不通。而且墓道側向,很反常規。就連封土上也是有一層厚厚的鵝卵石,一旦打洞,鵝卵石就會滾下,填洞。


最後一點,以往皇帝陵墓都地處偏遠。而明孝陵在南京的郊區,這裡人多,盜墓者輕易不敢下手。

綜合以上幾點,明孝陵雖然幾經戰火,地表建築遭毀。但他的地宮保存完好。


說史聽濤


明朝皇陵主要分佈在南京和北京,而明朝選擇皇陵有個特點,就是離首都很近,明十三陵,南京明代皇陵都位於城市的近郊。因此,皇陵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城裡立馬知道,並做出反應。應此盜明朝危險數比較大。

朱元璋的陵墓~孝陵如此恢宏的建築,地宮一定是非常可觀的。由於孝陵是不能挖掘的,地宮情況能否知道呢?

使用精密磁測技術對明孝陵,陵區2萬平方米的區域進行了大規模的探測,終於揭開了一個隱藏大600餘年的謎團~明孝陵確實是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寢,並弄清了地宮的形狀,地下埋藏物的基本分佈情況等。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死後,為了防止夠人盜墓,曾於同一天從南京十三個城門同時出殯,而且車馬儀仗相同,使人難辨真偽,所以有傳說孝陵的地宮中是空的,朱元璋並沒有真的在這裡安葬。民間還有朱元璋真身葬在南京朝天宮北京的萬歲山的說法。他們的成果融合進了南京大學與中山陵園。

關於朱元璋的地下宮殿建築,由於史書記載缺少,又缺乏必要的檔案資料,加之民間還有關於朱元璋葬於南京朝天宮或北京萬歲山以及下葬時13個城門出殯,等歷史記載和傳說,所以幾百年來,一直成為人們心目中的一個謎。

首先,朱元璋是從滿山火海中殺出來的,前朝皇帝陵墓被盜的事看得太多了。輪到自己建造陵墓了,自然是建造的牢不可破。根據考古專家勘察明孝陵,發現此墓被設計的堪稱完美。

明孝陵採用的是山中橫腰鑿入,施工難度非常之大。關鍵一點就是不知道他是從什麼地方把內部的地宮給封口的就算有人去盜墓,怕是連入口都找不到




彬彬侃歷史


挖朱元璋的墓葬,誰有這個膽子?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大明朝的開國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泥腿子皇帝。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安徽鳳陽,原名重八,當時元順帝殘暴,百姓民不聊生,年幼的重八家中父母早亡,不得已當過乞丐出了家,後來參加紅巾軍,逐漸顯示出其極好的軍事才能,先後破陳友諒,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都南京,創立大明皇朝,實現了其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理想。

朱元璋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令人敬仰。這份光榮被他帶到了死後,在中國幾百個皇帝中,強如漢武帝的地宮都被破壞過,但是朱元璋的沒有,這不得不說十分幸運了



為什麼朱元璋的陵寢沒有被破壞?我們分四個時段來說。

第一個就是明朝,這個時候自不用說。第二個是清朝,清朝皇帝,尤其是康熙之後為了收漢族之心,對明朝皇帝的陵寢十分在意,多次下令修繕,這個時期也不用擔心。第三個是民國,民國之父孫中山算得上是朱元璋的後繼者,民國宣言中“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就是朱元璋的原話,這時候也不用擔心,最後是新中國,自從萬曆皇帝的陵墓被開發後引來了一系列不良後果,比如墓葬中的文物被空氣腐蝕等等,文物局發佈通知,不主動挖掘帝王陵墓,所以朱元璋的陵寢自然能夠保存到現在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朱元璋的陵墓,就是現在南京有名的景點明孝陵,位於南京鐘山南麓獨龍阜的玩珠峰。陵墓始建於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建成於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動用了10萬人力,耗時25年才正式完工。

明孝陵開建的第二年八月,朱元璋原配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了這座陵墓。馬皇后諡號“孝慈”,其中的“孝”字取意“以孝治天下”,於是,該陵就被定名為了“孝陵”。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孝陵地宮重新開啟,朱元璋與馬皇后合葬於孝陵。

如果從朱元璋葬入孝陵開始計算,到現在孝陵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剛剛建成時的孝陵,規模宏達,殿閣巍峨,陵內植樹十萬餘株,養鹿數千頭。據說,當時南朝在南京所留下的七十餘座寺院中的一半都被圍入了禁苑的圍牆之內,圍牆周長達45裡。可見,陵墓之奢華,由此而知,地宮中的陪葬品,也必然異常豐富。

但是,經過專家確認,明孝陵的地宮還完好如初,並沒有被盜過。這就讓人們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沒人覬覦孝陵中的諸多寶物呢?

經過相關專家和文保工作者的努力,終於揭開了明孝陵地宮沒有被盜的真相,這跟地宮的建造方式和採取的保護措施有很大的關係。

首先,明孝陵的地宮不像通常的陵墓一樣,自峰頂向下挖掘地宮,然後在其上加封土的模式。孝陵的建造者發現玩珠峰主體為石頭,在請示朱元璋之後,工匠們直接從山腰挖洞,整理出墓道,然後在石頭峰的內部,橫向掏出了一個面積約4000平米的地宮。

這種情況下,除了墓道之外,地宮周邊全是堅硬的石頭。如果有人想以挖掘盜洞的模式盜孝陵,開鑿石頭盜洞,將是一個非常耗時耗力的活計。在挖掘工具並不先進的古代,對於小股盜墓賊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其次,地宮的墓道並不位於陵墓的中軸線上,而且墓道中,可能機關重重,並不容易開啟。相關專家使用較為先進的大地探測技術,對明孝陵進行探測之後發現,明孝陵地宮的墓道入口位於明樓的東側,而且是蜿蜒著開鑿到了中軸線的方位,連通了地宮。

墓道的這種開鑿方式,也讓盜墓賊很難找到正確的墓道走向,無法在較薄弱的地方,正確的挖掘到直達墓道的盜洞。

再有,明孝陵地宮之上的封土層也非常特殊。通常陵墓的封土層,會有木炭、青膏泥,然後加夯土。但是,明孝陵的封土層,並不需要木炭、青膏泥來做防潮和密閉,因為本就是石室。孝陵的建造者為了防盜,在封土層中先鋪了一層沙土,沙土之上又加了一層鵝卵石,上面再加夯土。

盜墓賊如果要挖盜洞,鵝卵石層極易坍塌,已經舉步維年了。即使能過了鵝卵石層,挖沙土層,可是沙土鬆散,一不小心上一層的鵝卵石壓迫周邊的沙土,盜洞還是會塌陷,倒黴賊很可能成了陪葬者。再加上下面又有石質層,不管是什麼樣的盜墓賊都會抓耳撓腮,無計可施。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原因,人為的保護。雖然明孝陵有了上面的三重保護,也只能防住小股盜墓賊,根本無法防止大規模的盜挖。

明朝時,孝陵附近設置了專門的孝陵衛,由軍隊負責保護孝陵。同時,規定了嚴苛的律法,不要說盜陵了,即使是經過皇陵犯禁或者失禮都會被懲罰,沒人敢打孝陵的注意。

明亡時,火器和炸藥已經非常發達了,如有有人用炸藥大規模的炸,或者組織大批人,在可能的入口存在處,大規模進行發掘,總是有辦法進入地宮的。

好在,大明亡了之後,南明朝廷還在南京堅守。清軍南下,攻下了南京。因為清軍佔領了南京城,李自成、張獻忠就沒了染指的機會。最初,清軍並沒有妥善保護孝陵,孝陵周邊的百姓開始盜伐陵內的林木,僅此而已。攻取南京的多鐸發現後,下令設立了孝陵守陵太監,並遷入陵戶四十人,守護孝陵。

此後,康熙、雍正、乾隆都曾命人修繕孝陵。咸豐年間,太平天國佔領了南京,當時,孝陵的地表建築幾乎盡毀於戰火。但是,洪秀全同樣沒有大肆盜掘孝陵,反而是拜謁孝陵之後,派人看守。太平天國滅亡後,曾國藩曾代同治謁陵,清廷甚至還制定了重修孝陵的計劃。可惜呀,重修孝陵沒有重修普陀裕定東陵的優先級高,也就給耽誤了。

在民國和日佔時期,也都對孝陵做了保護,孝陵的地宮才得以安然無恙。到了現在,孝陵更是得到了更為妥善的保護,還修復了很多殘存的遺蹟。在盛世中華,孝陵地宮,只會越來越安全。


奕天讀歷史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陵寢,始建於1381年,建成於1405年,先後調用軍工10萬人,前後歷時達25年。筆者認為明孝陵沒有人敢挖的原因主要有四點:其一、明朝276年沒有會去挖,也沒有人敢挖;其二、明末清初,李自成、張獻忠的勢力沒有到達南京,想挖也挖不成;其三、清朝皇帝十分重視明孝陵,派有專門的機構管理,同樣無人敢挖;其四、民國時期國民黨不會去挖,日佔期日寇也不敢挖,現在更沒有人會去挖。

終明一代,南京明孝陵一直是祖宗根本之地,備受尊崇。每歲有固定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國之大事,均需遣勳戚大臣祭告。由此觀之,在明代是沒有人敢去挖明孝陵的,連進入明孝陵都十分困難,更不要說去挖了。明孝陵有三大防盜措施:橫穴、側墓道、鵝卵石防盜,在這三大防盜措施下,就算有人不要命去盜墓,也無法進入。

清朝皇帝從來不認為是他們滅了明朝的,他們認為是李自成滅了明朝,他們替明朝復仇而得天下。明朝崇禎皇帝吊死煤山後,李自成草草將皇帝埋葬,清軍入關後,順治皇帝下令隆重修建崇禎的陵寢,並親自前去弔喪!在祭奠崇禎皇帝時,順治淚流滿面,親切的稱呼崇禎皇帝為大哥!清朝歷代都十分重視保護明十三陵以及明孝陵,而朱元璋因開創明朝,更受清代皇帝的重視。

漢朝建立後,劉邦感念一些國君已經沒有後代了,於是他下令政府安排民戶專門去守陵。《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到:十二月,高祖曰:"秦始皇帝、楚隱王陳涉、魏安釐王、齊緡王、趙悼襄王皆絕無後,予守冢各十家,秦皇帝二十家,魏公子無忌五家。這個傳統被後世繼承,清順治二年,清朝下令給明孝陵派40戶守陵人!清朝皇帝的重視,是明孝陵得以保存良好的主要原因。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首次次南巡到達金陵,親往明孝陵拜祭。史載:上由甬道旁行,諭扈從諸臣皆於門外下馬。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詣寶城前行三獻禮;出,復由甬道旁行。賞賚守陵內監及陵戶人等有差。諭禁樵採,令督撫地方官嚴加巡察。康熙皇帝"其謁陵態度之恭敬,禮數之尊崇,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效果是"父老從者數萬人,皆感泣",大大削弱了漢民的反抗情緒。

康熙南巡,六次遣官拜祭,五次親往謁陵;乾隆六次南巡,更是次次至明孝陵"拈香奠酒"。且二人祭拜時均行三跪九叩之大參禮,可謂優渥有加。被時人譽為"禮文隆渥,逾於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舉"。太平天國時期,明孝陵地面建築曾被毀滅殆盡;兩江總督曾國藩奉詔祭陵,著手修復明孝陵,原計劃用20萬兩白銀修復,但清朝財政緊張,最終用740兩白銀做了小修小補。

民國元年(1912年)2月15日,孫中山攜南京臨時政府官員謁祭明孝陵,並擬祭文。1961年,明孝陵被公佈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6月,南京明孝陵方城明樓加頂保護工程開工。2009年2月,明孝陵博物館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2012年5月,四方城,即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亭,修繕加頂工程開工;2013年7月四方城完工。


大秦鐵鷹劍士


1997年,考古學家利用精密磁測等高科技手段對明孝陵進行勘探,最終得出結論:明孝陵保存完好,沒有任何被盜取的痕跡。歷史上許多皇帝的陵墓都慘遭盜取,而朱元璋的明孝陵歷時600多年,為何沒人敢挖呢?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從朱元璋去世至今可劃分為四個時代,即明朝、清朝、民國以及現代。我們分別來聊聊。

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的陵墓,明朝皇帝幾乎都將孝陵視為祖宗根本之地,會派遣重兵和專人嚴加守衛,保護力度非常大,所以明朝想盜取朱元璋的孝陵幾乎毫無可能。

明末清初,滿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不僅大肆屠殺明皇族,還下令剃髮易服,並且製造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大屠殺,等正式奪取天下後,滿清為安撫民心,就下旨保護包括朱元璋陵墓在內的明十三陵。康熙下江南時,還親自到明孝陵行大禮祭祀明太祖朱元璋,並且留下了“治隆唐宋”的石碑。乾隆下江南時,也效仿祖父的做法。

總之,在清朝,明孝陵同樣保護得很好。

到民國,孫中山先生親自到明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此時明孝陵的地位自是超然,即便是孫殿英,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盜取朱元璋的陵墓。而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侵華時狂妄至極,號稱三個月內亡華。

南京淪陷後,日本認為中國會亡於其手,所以在攻佔北京、南京時,沒有大肆搜刮故宮和一些帝王陵墓,因為日本人將這些視為自己的東西,所以明孝陵也因此逃過一劫。

新中國成立後,對文物及帝王陵墓的保護力度還算可以,而明孝陵最大的威脅應該就是郭沫若了,不過郭沫若在挖掘萬曆皇帝的定陵後,從定陵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都慘遭破壞,後來周總理指示停止發掘帝王陵墓,此後,明孝陵得到了非常好的保護。

概括起來,之所以600多年來沒人敢挖掘朱元璋的陵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朱元璋陵墓盜取難度大。

朱元璋在創業時期也幹了不少盜墓的事,因而為防止自己的陵墓被盜,朱元璋也採取了不少防範措施,首先將陵墓修的如銅牆鐵壁一般,地宮直嵌山中,十分難找。所以對盜墓賊而言,盜取明孝陵的難度非常高。

第二,民族情感。

說起來還得“感謝”清朝,滿清入關之初的殘酷屠殺、剃髮易服,清中期的文字獄,清後期的腐敗,讓朱元璋在漢人心目中的地位一下子就拔高了。比如1851年,洪秀全率領太平軍攻佔南京城後,第一件事就是祭拜明孝陵,用以確定太平天國的正統地位。

據說,洪秀全在明孝陵前,邊跪邊哭,向朱元璋述說自己是如何拿下江南地區的,不久後要北上討伐滿清,希望朱元璋保佑。

而太平天國運動覆滅之後,清政府為了再次證明自己的正統地位,第一時間就跑到明孝陵祭拜,並且進行了大規模休整。孫中山先生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其實也引自朱元璋的討元詔書。所以朱元璋陵墓有被盜取,也有諸多的民族情感因素。

例如孫殿英,他用了一個軍盜取清東陵,打開陵墓都是用炸藥,明眼人都知道孫殿英是貪圖陵墓中的寶貝,而孫殿英對外卻宣稱自己是為了報祖宗之仇。但孫殿英連盜取明孝陵的想法都沒有,因為孫殿英知道,如果自己敢盜取明孝陵,就是死路一條。

所以說,民族情感因素,是包括朱元璋陵墓在內的明十三陵保存完好的最主要原因。


金兔歷史


南京明孝陵明樓


明孝陵我去過,從1398年五月朱元璋正式入駐,到今天,621年,沒有任何人挖過明孝陵。1644年明朝滅亡前,都是朱元璋的子孫在當皇帝,這一期間明孝陵是禁地,誰敢去挖朱元璋的明孝陵?明末李自成和張獻忠想去挖,但是沒去成南京,不過到安徽鳳陽燒朱元璋父母的陵園。

後來就是清軍佔領南京。清朝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到處要籠絡人心,怎麼可能會去挖一個死了240多年的前朝皇帝的陵墓呢?不但沒挖,清朝還對明孝陵加以修繕,派人看管,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其中五次到明孝陵祭拜朱元璋,簽了皇帝下江南也經常去祭拜。

南京明孝陵秋景


後來,太平天國佔領南京,洪秀全這些人也是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自居,把明太祖當成自己的祖先,太祖高皇帝,親自去祭拜朱元璋,所以太平天國佔領南京期間也不會去挖明孝陵,也沒人敢挖。

後來清朝滅亡,孫中山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設在南京,孫中山也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人,他也是帶領臨時政府高級官員去祭拜明孝陵,祭告朱元璋,不肖子孫已經驅逐韃虜、恢復您老人家的中華了。

孫中山帶隊祭拜明孝陵照片 身後明太祖朱元璋的像有問題啊,是醜化版的朱元璋。


後來,就更不敢提挖明孝陵的事情了,畢竟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得忌諱。也沒有民間力量敢挖,畢竟明孝陵工程浩大,不是幾把洛陽鏟和土炸藥能完成的工作。


坐看東南了


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寢600多年沒人幹挖,有自身的原因,陵寢的建造結構複雜,機關重重,也有歷史的原因,比如清朝在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屠城之後,為安撫人心,清庭下旨保護明孝陵及其明十三陵。正是由於自身和外部的特定原因,朱元璋的明孝陵得以完好無損的保存至今,當今社會,科技已經到了新的高度,為什麼還是不敢挖呢?原因如下:


一,地理位置特殊,陵寢入口難找,裡面機關重重

朱元璋給自己造的陵寢,規模宏大,別的不說,光陪葬的妃子就不在少數,據說,當時朱元璋出殯的時候,就搞了一個“迷魂陣”,當天,十三城門同時出棺。

南京過去有個民謠:“南京有三怪,龍潭的姑娘像老太,蘿蔔當作小菜賣,十三個城門抬棺材。”可見朱元璋是布了一個迷魂陣,讓人根本無從推測墓葬入口,況且,朱元璋陵寢動工期25年,工程浩大,機關重重,又豈是一般毛賊所能盜的了得?


二,明孝陵離南京城太近,不方便直接盜取

朱元璋的陵寢與其他陵寢不同,它建造在南京城近郊紫金山,這裡地理環境優越,風水極佳。由於它離南京城很近,因此給盜墓者帶來一定的麻煩,要知道,盜墓,也不是一件小工程,尤其是帝王的陵寢,所以,盜墓者一有風吹草動,南京城立馬就會知道,所以,這也是明孝陵一直沒有被偷盜的原因之一。


三,當今社會,科技水平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貿然考古,怕導致文物損毀。

貿然考古,導致國家財產收到損失並不是沒有先例,當年,郭沫若作為國家科學院士的時候一力主張考古定陵,由於技術的落後,以及對墓葬情況的不瞭解,導致大量的文物文獻資料損毀,給國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就因為這次教訓,周總理做出嚴格的要求:不主動開採皇陵,100年內這個政策都不許改變。

正因為如此,朱元璋陵寢雖然在1998年,經南京當地的文物保護專家們利用現代的科技手段,精密磁測儀器勘驗明孝陵,用了整整六年時間,耗費了無數心血,勘探了明孝陵精確入口,但是考慮到之前的教訓,仍舊不敢輕易考古。


綜上所述,由於陵寢地理位置,科技手段的欠缺,考慮到保護陵寢,朱元璋陵寢歷經600年無人敢挖,相信有一天,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朱元璋陵寢的神秘,宏偉必將出現在世人的面前。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