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老時光」想吃媽媽蒸的大鍋饅頭

說實話,我已經吃夠了買的饅頭,不但沒有一點香噴味,還沒有嚼頭,軟的一把攥成了團,熱的時候還好點,涼的時候根本沒吃頭,特別是經過微波爐加熱後,饅頭中間總有一個怎麼也嚼不爛的“硬心”。因此,我寧願吃棒子麵餑餑,也不吃買來的饅頭。

新年臨近,我更加想念媽媽以前做的大鍋饅頭。那個時候,白麵很少,一年裡也吃不到幾次白麵。只有到過年的時候才推幾十斤白麵,留著過年吃。那時候都燒大鐵鍋,蓋蘆葦編織的那種“蓋頂”,蒸饅頭的“篦子”是用高粱稈串起的那種,燒的也是棒子秸,因此,整個“製作饅頭”的過程都是原生態的。那才是真正的原汁原味的“綠色食品”和“放心食品”。

「懷念老時光」想吃媽媽蒸的大鍋饅頭

媽媽她們蒸饅頭很細心。首先,在大瓦盆裡和了發麵,放在炕頭上,蓋上一條褥子或者件棉大衣。一般是早晨起來和,到中午就起了。然後嗆鹼面,鹼面都用熱水泡開,再揉進面裡。媽媽她們揉麵的時候勁頭很大,掄圓了兩條胳膊,使勁的在面裡按來按去,揉來揉去,攥著兩隻拳頭,都按出響聲來,“噗滋、噗滋”的,濺到手腕上都是。等到嗆好了,麵糰就成了一塊光溜溜的面,再看孃的兩手,面盆,一點也沒粘面,乾乾淨淨的。

我最愛看娘蒸饅頭的樣子,站在她的旁邊,目不轉睛的看著她是怎樣揪劑子,揪的啪啪響,然後又一個一個的把饅頭放在面板上,撒點白麵,揉來揉去,直到揉光了圓了才拿起來,團在手心裡,兩手掌合攏著摑,最後把剩餘的那個小“把把”塞進饅頭底部,這樣一個圓乎乎的饅頭就算蒸好了。蒸好的饅頭放到蓋簾上,一排排,一行行,個頭一般大,形狀一樣圓,用大塊白布蓋著。那時過年都要換新“展布”,還要買塊蓋饅頭的“苫布”,專門用來苫饅頭。

「懷念老時光」想吃媽媽蒸的大鍋饅頭

原來,剛揉好的饅頭不能馬上放進鍋裡蒸,要讓它“長長個”,再放鍋裡。問過媽媽為什麼這樣?媽媽說,長長個蒸出來的饅頭“煊熥”,好吃。事實的確如此,長了個的饅頭蒸出來又白又大,煊煊熥熥的,特別好吃。倘若不長長,或者沒長好就上了鍋,蒸出來的饅頭就顯得生硬,瓷實。

最早的時候,媽過年蒸饅頭都要用“龍黃”燻。蒸一鍋,涼涼,待熱氣褪去,趁著溫乎擺放到一個大木頭箱子裡,中間只留出一個小盤位置。擺好了之後,媽媽就端著盛“龍黃”的小盤去灶膛跟前,掏火炭,只幾塊就行。火炭放進盤裡,馬上與“龍黃”燃燒起來,火焰呈藍色,這時我們就聞到了一股刺鼻的味道,媽媽立刻起身,一邊端著小盤快步往屋裡走一邊對我們說,快挪了快挪了。味著呢。只見媽媽屏住呼吸,側著臉,迅速的把盤子放進箱子裡去,又急忙的蓋上蓋簾,再捂上一條棉簾子,既使這樣,仍然能聞到一股刺鼻的“龍黃”味。幾分鐘後,感覺差不多了,媽媽就撤掉了簾子和蓋簾,再看箱子裡的饅頭,那叫一個白!

後來,許是知道了“龍黃”對人的身體不好,於是就不再用“龍黃”燻了。為了蒸的更白,那時的女人們都練就了一手做饅頭的好手藝。都頂著鹼,決不讓發麵鹼大了或者鹼小了。她們嗆鹼的時候很小心翼翼,看了又看,聞了又聞,又不放心,就揪一點點面插到秸稈上,放灶膛裡燒。如果看著鹼小,就再揉點鹼。如果看著太黃了,就把面盆蓋上,讓它走走鹼再做。總之,一定要把饅頭蒸好了,過年了。

「懷念老時光」想吃媽媽蒸的大鍋饅頭

農人們雖然普通,但是很拿過年當回事。倘若一鍋饅頭蒸不好,不是沒起就是酸了,心裡膩透了。就會懷疑是不是該上墳沒有上墳呀,或者是有別的事情。倘若再蒸一鍋還是不好,女人們就要罵街了。不是瞎罵,而是有目的的罵,滿臉的憤怒,咬牙切齒的樣子,對著死踏踏的饅頭這樣罵,幹什麼呀?也給你上墳了?也給你送錢花了,還不讓我們痛快的過年?這是指的陰曹地府那邊的“人”,是人是鬼誰說的清呢,反正過年蒸不好饅頭女人們就生氣就想罵街。


除了饅頭,過年還蒸豆餡包子。媽媽蒸豆餡包子的樣子也很好看,站在面板前,兩隻手捏住一個團面,一個手指在裡,一個手指在外,來回的轉著,眼看著中間就出現了一個“坑”,於是就把豆餡放進這個“坑”裡,再兩手合攏,把麵糰輕輕的收攏好,於是豆餡包子就做好了。等熟了看,又大又白,橢圓型,一掰兩開,兩邊豆餡一樣多,皮薄厚一樣均勻。吃一口還想吃第二口,吃一個,還想再吃一個。

那時,我家過年蒸的饅頭豆餡包子總是比別人家多,因為過年串門的多,誰來了,打牌打餓了,就招呼我媽一聲,嬸,有豆餡包子嗎?來一個。媽就笑著,說,有。蒸好幾鍋呢,說著就去了西屋拿,一手托住兩個,問大夥,誰還吃?有的是。大夥也不客氣,你一個他一個,接過來吃著,邊吃邊說大嬸做的豆餡包子真好吃呀!真甜!

後來豆餡包子吃完了,他們就開始吃“死包子”,也就是饅頭,拿一個饅頭放在煤球爐子上烤,烤的饅頭皮上起了一層密密麻麻的“泡泡”,呈焦黃色,而且散發著誘人的香噴噴的味道,那味道絕對的是正宗的小麥的香味。現在的饅頭是烤不出那種味道來的。因此,我家的饅頭包子早般的就吃完了。有次問媽媽,你捨得給他們吃嗎?媽堅定地答,捨得,越吃越有。又說,過日子不就是為了熱鬧嗎?誰吃我都願意。

「懷念老時光」想吃媽媽蒸的大鍋饅頭

我知道,媽說的熱鬧不僅指的是親情,更有一份濃濃的鄉情在裡邊。只是在如今,這份濃濃的鄉情越來越淡了。我們再也找不到了!就像我們找不到了土炕、大鐵鍋、蘆葦編織的“蓋頂”,還有我們自己種的小麥磨出的麵粉蒸出來的饅頭那樣。

可我真想回到小時候,再看看孃親她們用大瓦盆和麵,用大鐵鍋蒸饅頭,捂上三頂“蓋頂”,中間再支上一根小棍棍,然後,一灶又一灶的燒著火。等饅頭熟了,滿屋的香氣,掀開鍋,雪白,放亮,一鍋蒸出二十幾個,擺滿了大蓋簾,還沒吃就聞到了小麥的味道,還有媽媽的味道。

我想,那才是真正的人間煙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