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以柔自居,即便身處窘迫之境,方能遊刃有餘

《道德經》:以柔自居,即便身處窘迫之境,方能遊刃有餘。

《道德經》:以柔自居,即便身處窘迫之境,方能遊刃有餘

《道德經》之中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道德經》之中以水舉例子,水是一種柔軟清淨的東西,但是它能滲透于堅硬的事物當中。

而對於一個人來說,那些看似柔軟的德行,才是能夠襯托人生的一個關鍵要素,而一味的以“強硬”自居,給自己帶來的只有傷害。

一個人處世時,無論處在什麼樣的位置,得人心自能夠得天下,而強硬是得人心的一個忌諱之處。

以仁德之心,用柔軟的姿態去征服別人,才是最合理的一個行為,這並不是一種懦弱,這是一種以柔克剛。

《道德經》:以柔自居,即便身處窘迫之境,方能遊刃有餘

而且在人的性格之中,都有“反感強硬”的一個特點,作為一個上司,越是強硬的對待一個員工,這個員工越是不服。

一個領導如果能夠站在員工的角度去思考,用更親民的方式和員工相處,便有不一樣的結果。

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切忌不可一味的強硬,要懂得圓潤變通。

《菜根譚》中說:處亂世宜圓,處叔季之世,宜方圓並用。待善人宜寬,待惡人宜嚴,待庸眾之人,宜寬嚴並用。

《道德經》:以柔自居,即便身處窘迫之境,方能遊刃有餘

在盛世的時候要懂得端正剛直,處亂世的時候要懂得圓潤通達,在即將衰亡的時候,待人接物要剛直與圓滑並用。對待善良的人寬容,對待惡人要嚴厲,對待平庸的人則要寬嚴並用。

在遇人處事之上,不要自以為的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衡量別人。

有的人習慣性的以自己嚴厲的風格去對待所有的事情,你的嚴厲或許會讓別人一時的尊重你,懼怕你,但是寬嚴並施,或者適當的以柔軟自居,才能夠更加收穫別人的人心,否則就會給自己帶來傷害。

《道德經》:以柔自居,即便身處窘迫之境,方能遊刃有餘

在宋寧宗嘉定期間,山東忠義軍首領李全驕橫跋扈,情況日趨嚴重。朝廷就打算派人去鎮守山陽,一時沒有文臣可以派遣,於是就任用武將許國去擔任。

朝廷的這一個計策,是以文官的身份加持武官,更顯得有一些威武。

這個時候,喬壽朋就寫信給史丞相說:“如果在本來就有武官的官職,加上文官的頭銜,表示注重邊帥的一個選派,這本來沒什麼問題,但是他的外表和他的本質卻有些不符,如果倉促之間,就把武將轉為顯貴的文官,他也會因此嬌柔造作,標榜自己,讓自己合乎官職,但是一般人都對許國的加受文職不滿了,如果他在矯揉造作會讓人有不服氣的心理,這不能不仔細考慮啊。”

但是史丞相看了信之後,不肯聽取喬壽朋的建議,後來許國到了山陽之後,果然擺出一副大臣的架子,要求全體將士大禮參見,後來全軍將士憤怒不已,把他關起來殺掉了。

《道德經》:以柔自居,即便身處窘迫之境,方能遊刃有餘

凡事都講究寬嚴得宜,軟硬兼施,對於許國來說,本身所處的狀態就有一些尷尬,武官加上文職,這會讓一些人不服氣,但是這個時候如果還不懂得低調謙虛,一味的用強硬對待,自然會引起人的不滿。

雖然說‘官大一級壓死人’,但是在亂世的時候,要懂得圓滑,不可一味的去奉行一些死教條,這才能夠保全自己,免除災禍,也能更好的去主導一件事情。

真正的智慧,不但能夠避開災禍,而且還會讓自己收穫意外的驚喜,但是不懂得這些道理的人,或者無法奉行這些道理,就會給自己招致問題。

《道德經》:以柔自居,即便身處窘迫之境,方能遊刃有餘

所以寬嚴得宜,圓潤變通,以柔弱自居非常重要。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看了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