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美音畫頌唱“我的祖國”

壯美音畫頌唱“我的祖國”| 樂評

大型交響套曲《我的祖國》北京站演出,張千一(左四)上臺謝幕。(方非/攝)

文 |高建

“在我的音符裡,祖國是至高無上的主題”——這是作曲家張千一在他創作的大型交響套曲《我的祖國》藝術家闡述的開篇寫下的話語,足夠簡單明瞭,也足夠真摯動情。正如貝多芬在《第九交響曲》的終曲歌唱世界大同、人類團結如兄弟的理想,以及斯美塔那用筆下澎湃寬廣的“沃爾塔瓦河”讚美祖國的山河一般,藝術創作從來不會、也不應迴避宏大和崇高的主題。面對用音樂抒發對祖國熱愛這樣一個可謂“前人之述備矣”的命題,作曲家張千一在這部應深圳交響樂團委約、歷時兩年創作的新作中給出了屬於自己的答案。

11月4日,深圳交響樂團在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林大葉的執棒下登臺國家大劇院,繼4月份完成作品首演並造訪國內外多座城市之後,為北京的觀眾奉獻了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大型交響套曲《我的祖國》。用超過一個小時的巨大篇幅,呈現出這幅由七個性格迥異又渾然統一的樂章連綴而成的壯麗畫卷。

在作品的第一樂章“光榮與夢想”中,筆者欣喜地聽到作曲家在用真正的“交響思維”進行創作,莊嚴行進的銅管和齊整醇厚的絃樂在序奏樂段完成呼應後,一個緊湊而純粹的動機在不同聲部間展開輪轉,在木管的靈動點綴之下漸次形成豐滿的織體,這樣看似規範基礎的寫作技法所催生出的澎湃效果和內在力量,不禁讓人想起眾多偉大的古典主義交響篇章,而這也恰恰是部分片面追求新奇和感官衝擊力的當代作品中容易被忽視的氣質。鋼琴演奏家沈惠蓮用剔透的觸鍵色彩和流暢的音樂表達給予了第二樂章標題“東方詩韻”最為具象生動的表達,無論是靜謐醉人的獨白還是與雙簧管、大提琴的對答呼應,都令人印象深刻。同時樂章中段對於不協和音程的大膽使用,與其後銅管在大調上的迴歸構成了強烈的戲劇張力,也在曼妙旋律之外進一步提升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對祖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音樂元素的全面熟稔和自如運用一直是作曲家張千一為人稱道的特質,這種厚積薄髮式、融會貫通的創作能力也在《我的祖國》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體現:“雪域抒懷”樂章令俏皮活潑的日喀則民歌與綿長悠遠的藏北阿里日土酒歌交織,“春到邊寨”將西南苗族與佤族諧謔自在、喧鬧癲狂的音樂生態再現,“絲路音畫”聚焦天山南北搖曳多姿的舞蹈律動——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化用絕不停留在對原始音樂素材的簡單“移植”層面,而是經過創作者的個性化闡釋與交響語彙深度融合,使之從謀篇佈局到配器安排(例如巴揚手風琴的使用)達到最為恰當的匹配效果,聽者獲得的體驗不是割裂式的雜糅拼盤,而是內在氣質高度統一的翱翔俯瞰。

女高音張妮用完滿的氣息控制和極佳的音準穩定度完成了“大地之歌”這一頗具想象力的樂章,通過無詞演唱的方式將人聲無可替代的表現力揮灑得淋漓盡致,指揮家林大葉引領下的深圳交響樂團也與歌唱家默契配合,用富於呼吸感的舒展律動塑造出了足夠溫潤熨帖的鋪陳。當“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的親切旋律通過童聲合唱質樸澄澈的聲音傳遞出來,終曲樂章“我的祖國”真正將中華兒女對祖國的熾熱情感推向高潮。作曲家為管弦樂團寫下了複雜的聲部輪轉,又以定音鼓和低音絃樂器營造出遠方沉雷般的緊張與不安,它像是面向沉痛往事的回眸、像是前行路上的險阻、像是猶疑刺耳的爭執,但是當樂團與合唱團毫無保留地釋放全部能量、以覆蓋一切的豪邁激情奏響對祖國的頌唱之時,前者的存在更加襯托出後者的勢不可擋,表達了對光明未來的堅定信念。

觀眾的熱情喝彩與歡呼,印證了這部新作喚起的強烈共鳴。正如指揮家張國勇所說,《我的祖國》是一部“符合交響藝術規律,達到技巧性與可聽性高度平衡”的佳作,宏大敘事與個性口吻不但沒有相互制約,反而交相輝映。希望這樣的作品能夠在未來以更高的密度上演,在時間的檢驗之下,相信它的“經典潛質”會進一步突顯,也為當代中國音樂創作提供新的範本和思路。

- THE END -

快手、抖音賬號

壮美音画颂唱“我的祖国”| 乐评

Q:想訂閱《音樂週報》?

A:請進入“音樂週報”微信公眾號,點擊下拉菜單“訂閱報紙”。

A:發這裡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