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程1000米三弓床弩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澶州之战的“胜负手”

公元1004年澶州城,爆发了宋辽两国之间交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也是这一场战争宋辽关系从长期对抗走向和平相处的转折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州之战”,澶州之战开启了宋辽之间一百多年和平相处的局面。

射程1000米三弓床弩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澶州之战的“胜负手”

澶州之战

此时正值秋季,秋风中澶州城外是举国南下的辽国铁骑,而城内是北宋十万中原精锐。这座北方小城成为宋辽两国的生死决战之地。

长期的对峙,早已耗光了双方的锐气,相较于城外跃马扬鞭的辽军,城内的宋军,士气低落,战争的天平正在随着时间而向辽军倾斜。如何才能给辽军以重击,来提振宋军的士气,把辽军的气焰打压下去,成为刻不容缓之事。

宋军守将张环心中有了一个秘密计划,那就是将敌方主帅刺杀,这样必然会让辽军不战而退,但是面对骁勇的契丹铁骑,以步兵为主的宋朝军队根本没有靠近的可能。如何能够直接杀死,辽军的统帅萧挞凛。张环把自己的视线投向了城头的三弓床弩。

射程1000米三弓床弩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澶州之战的“胜负手”

三弓床弩

三弓床弩又称八牛弩,是宋代床弩的极致制作,在《武经总要》的记载中三弓床弩需要30个人才可拉动,射程可以达到700余步,相当于今天的1000米左右,这个距离已经远远超过了大部分现代轻武器的射程,在今天看来这显得有些不可思议,整个宋朝的流行趋势,就是讲究步制骑,步制骑它就是不断地在发展,越来越强硬的弓弩,从单兵的手拉的到踏张的最后发展到三弓床弩,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情况,另外还有一点呢,就是宋朝讲究守,所以对攻守之器械,无论是宋还是辽金,都特别重视这个发展,那么这也是在这个时候,三弓床弩得到充分发展的一个原因。

射程1000米三弓床弩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澶州之战的“胜负手”

萧挞凛

公元1004年11月,宋廷以李继隆、石保吉分任驾前东、西两面排阵使。20日,宋真宗离京亲赴澶州督战。辽军进抵天雄军,攻城不克,南破德清军(今河南清丰西北)。尔后逼近澶州,袭取通利军(今浚县东北)。22日,萧挞凛察看澶州地形时,被宋军在城头待命的三弓床弩射死,主将被杀,辽军士气低落。此消彼长,26日,宋真宗渡河抵澶州北城,宋军军心大振。

射程1000米三弓床弩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澶州之战的“胜负手”

宋真宗

辽军孤军深入,屡战受挫,又失大将萧挞凛,处境极为不利,遂加速和谈步伐。萧太后利用宋真宗软弱怯战的弱点,胁迫其归还从辽国手中收回的关南十县地,作为撤军条件。宋真宗拒绝割地,但又惧怕辽军突破黄河,危及东京,答应每年给辽国银10万两、绢20万匹。12月初七,达成协议,旋互换国书,史称“澶渊之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