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代車型,3500萬臺銷量,「大眾」會放棄高爾夫嗎?

8代車型,3500萬臺銷量,「大眾」會放棄高爾夫嗎?


「小蘋果」的節奏感一直很棒,只不過往後餘生,不再是它的潮流歲月。就如同高爾夫,到了第八代,可能再也不是大眾最疼愛的寶寶了。

大眾要拋棄高爾夫了嗎?

嚶嚶嚶。

# 高爾夫對大眾意味著什麼?

換代仍然是臺好車

加個尾巴叫速騰,小一號叫POLO,拍扁了叫尚酷,拉長點叫帕薩特,再改個名叫邁騰。

8代車型,3500萬臺銷量,「大眾」會放棄高爾夫嗎?

掰扯完了才發現,大眾只有一款車,Golf


45年賣了3500萬輛,汽車歷史總銷量排名第三

這樣的C位車,大眾在每一次更新迭代上自然也不敢怠慢,精心熬製的第八代車型,要知道是時隔六年之後的換代


全村老小期待壞了,此前確定在2019年9月開幕的法蘭克福正式發佈。

8代車型,3500萬臺銷量,「大眾」會放棄高爾夫嗎?

但不湊巧,和ID.3亮相時間槓上了,而大眾,竟然選擇把第八代高爾夫發佈會延後到10月,一哥顏面何在,果然是隻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


寶寶心裡苦,沒想到啊,有一天我高爾夫也要給別人往後稍稍。

當年希特勒力推「平民汽車」,費迪南德·保時捷(大眾創始人)麻溜地從奔馳辭職,幾經週轉,生產出了後來正式命名為甲殼蟲的車。


此前平頭老百姓們管它叫大眾,因為確實樸實無華,平平淡淡才是真,相當符合老希的要求。


這也是大眾名字的由來。

8代車型,3500萬臺銷量,「大眾」會放棄高爾夫嗎?


此後,高爾夫誕生,接替甲殼蟲,成為新一任「真·大眾車」。真不是甲殼蟲不好,只是過時了。


細節完美、動力充沛且選擇面廣、品質穩固、價格便宜的小高,臺子已搭好,速來舞池中央。

很多人都說,新能源時代下的ID.3,取代高爾夫,就像當年高爾夫取代甲殼蟲。但我不敢苟同啊,是高爾夫過時了嗎?


我們且看看第八代。

8代車型,3500萬臺銷量,「大眾」會放棄高爾夫嗎?

外觀,改變明顯,燈組更有設計感,不過下方橫向貫穿式包圍,手筆略粗糙,沒有體現出精緻範兒。

周身筆直而簡約的線條,勾勒出大眾固有風韻,依然值得欣賞,小而美美美。


它的時尚觸感,更多是來自於科技層面的進步,比如燈光調節方式,從物理旋鈕按鍵變成了電子液晶屏。

8代車型,3500萬臺銷量,「大眾」會放棄高爾夫嗎?


而基於全新「MQB evo」打造的它,不僅僅有1.0T三缸、1.5T四缸燃油機,2.0T四缸柴油機。


更加有48V弱混系統以及插電式混動系統,以滿足時代的需求。


這說明什麼?

高爾夫並不老,老的只是年齡。

情理上講,車型更迭就是追隨時代的腳步,在設計,在科技,在動力等等諸多方面,無論如何,第八代高爾夫仍然是值得期待的大眾神車。

# 那ID.3又如何?

允許你叫我純電版高爾夫


2018年,一輛名為ID.R的純電動性能跑車拿下美國著名派克峰爬山賽,比賽事記錄快了16s

;2019年,征戰蔚來ES8曾經刷新過記錄的紐北賽道,同樣創造了電力驅動新速度。

8代車型,3500萬臺銷量,「大眾」會放棄高爾夫嗎?

從名字來看,能猜到這輛車歸屬於大眾ID系列,刷成績的舉措,和當年特斯拉最先推出Roadster純電動跑車,花式吊打各路傳統百萬超跑博取「我去,牛批」如出一轍。

它們都一樣,蹭著「電機加速猛」狂搞事兒,就是要證明,做電車,咱絕對活兒好。

8代車型,3500萬臺銷量,「大眾」會放棄高爾夫嗎?

要說ID.3吧,就當是ID.R在給它背書了。

作為大眾純電動專屬平臺「MEB」上所誕生的首款車型,在級別上,還是很符合歷史傳承的,從甲殼蟲到高爾夫,再到ID.3。

足夠緊湊,4261*1809*1552mm,軸距達到2765mm,外觀小,空間大,宛如魔術師。

外觀上...還是高爾夫,不過,大燈邊緣LED燈帶連接著車標,愛了愛了,就像是拿著白色的畫筆,在勾勒與描繪,簡簡單單,又明明亮亮。

內飾相對平庸,搞幾塊獨立的電子屏也夠不上顛覆。當然,比起大眾燃油車,確實變化不少,好看與否另當別論。

8代車型,3500萬臺銷量,「大眾」會放棄高爾夫嗎?

動力上,ID.3預計搭載最大功率為150kW電機,零百加速8s內搞定。

電池組共有三種容量,45kWh、58kWh和77kWh,對應WLTP標準下的續航里程為330km、420km以及550km。

低也不低,高也不高。

# 大眾未來的路子,有了

都別吵吵,聽我講

我也絕對不否認,ID.3會取代高爾夫,只是,取代的姿勢不一樣。

宣佈ID.3將由上汽大眾國產的那個夜晚,也是大眾在國內宣佈品牌新標識的重磅時刻:

  • 主題是,「遇見新大眾」;
  • 目標是,打造適合所有人的零排放出行,go TO zero嘛;
  • 規劃是,2025年,全球量產33款MEB平臺電動車,在總車型中佔25%到35%;2035年,電動車銷量佔比達到50%。

凡此種種,不是我們YY,而是大眾確實在向外界傳達:我,世界最大的汽車集團,要轉型做新能源了。

8代車型,3500萬臺銷量,「大眾」會放棄高爾夫嗎?

所以ID系列所呈現出來的態勢,就是與大眾傳統燃油車割裂開來,有點新立品牌的意味,劍指未來。

從這些角度來看,ID.3對高爾夫的取代,其實並不是因為後者產品力下降而替換之,更多的是對新能源大勢的呼應,放大來看,是大眾汽車集團的未來轉型。

那ID.3符合「真·大眾車」的優勢嗎,只取價格一點,據報道,它在國外售價預估是3萬歐起步,換算成軟妹幣,也要

24萬左右。

不可謂不貴,但電動車嘛,啥時候會便宜呢?


發自肺腑來說,作為讀者的你們,在一片「青春修煉手冊」、「學貓叫」的曲子裡,還是割愛充個會員,擁抱周杰倫、林俊杰們。

8代車型,3500萬臺銷量,「大眾」會放棄高爾夫嗎?

所以,高爾夫會不會被取代,i don't care,我只知道,它依然是一款值得深愛的大眾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