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家庭条件一般,生二胎,只会拖垮老人,拖死自己,拖累孩子。”对此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有一定的道理,毕竟现在养一个孩子,把他培养成才太不容易了


商界精英8181


我认为说的非常对!我也是建议大家条件不够好,千万不要生二胎!

从我认识的几个朋友经历来说,我发现穷或者普通人家生了二胎就是自作孽,一时冲动害了全家。多一个孩子,夫妻两个因为太累,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经常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甚至导致离婚!未来先不讨论,眼皮底下是无休止的疲惫与繁琐,很多女人生了二胎后都抑郁了。

生了二胎后才发现,不随便劝别人生二胎是一种修养!

培养一个孩子都已经耗尽了他们所有的精力和财力,若在多生一个,一般家庭怕是有心无力。社会不一样了,现在的大多数父母都不指望孩子养老,指望孩子养老也是一种无能表现!大家也比较在乎质量不在乎数量,如果把一个培养好的话一个抵十个,不好好培养的话生十个也没用。

生了二胎后才发现,不随便劝别人二胎是一种善良!

很多人痴迷与孩子核心,是想把控孩子的人生,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周围很多人家生二胎的,总是羡慕嫉妒恨人家带一个轻松,忍不住见面就游说人家赶紧生二胎,人家生一胎,日子过得好好的,招惹谁了?

女人一旦生了第二个孩子,事业前途各种推后,父母老了不一定会给你带孩子,同样你生了二胎后也没有精力顾得上父母,40岁以前基本上都是为了孩子忙碌,40岁后也同样围绕孩子转,带着孩子跑各种辅导班!一个女人的一生,会因为二胎的到来而改变!一个家庭的女主人命运发生改变,这个家庭也可能会发生很大改变!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为人父母后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职业:辅导作业!!!都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大吼大叫,连骂带教,路人耻笑,邻居不能睡觉!每晚陪娃写作业总感觉命悬一线!孩子的世界不容易,成人的世界也闹心。如果旁边再来个小的,那真是活的不耐烦了,大的不听话小的又捣乱哭闹,分分钟摧毁一个正常人,把他(她)逼上绝路!

(当然有钱人,请得起菲佣和有老人无私包揽一切给带孩子的除外!)









花猫儿的生活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也是亲身经历者,觉得这个看法符合实际,现实也确实是这样的。

我就是一个亲身的经历者,我有一个女儿,女儿生了两个外孙女,大的三岁多,小的快要两岁了,这几年我感觉为养小孩确实不容易,牛奶粉钱花了好几万元了,马上要上幼儿园了,每年又需要1至2万元,而女儿工资1个月才三千多元,女婿6千多元,而且还要还房贷。他们养两个女儿实在压力大,也不容易。

没有办法,为减轻他们负担,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我妻子当全职保姆,还请一个小保姆,女儿一家人全部与我们住在一起,如果没有我们的支助,生活确实难过。好在我们的经济条件还不错,这样还没有感到太大的压力,而且我不少的朋友家的情况,相对我们来说就要吃力多了。

所以,目前放开二孩,政府相应的教育、医疗等优惠或免费措施不到位,恐怕经济条件不好的话,越来越不敢生二孩了,长此下去,中国人口老龄化将更加突出,社会问题也将不断累计,真是值得全民思考的大问题。


开伟观察


首先“家庭条件”是相对的。


先来举我身边的两个实例


第一个朋友,已经生了二胎,他们家的原则就是小的用的都是老大剩下的,而且在教育方面基本不学费钱的兴趣班,旅游不出国,一年去一次外地,小假期就是北京郊区玩。虽然她和老公都是工薪,一个月两个人总收入大概一万五左右,但这么养孩子他们依然觉得还可以,甚至还能有结余。


第二个朋友,孩子二年级,老公是挣年薪的,她很多次表示坚决不会要二胎,虽然孩子吃穿都是大众化水平,但教育经费付出很多,英语班,冰球,钢琴,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小课程。而且我朋友对还子的规划是初中送出去,英,美,澳,加,选一个,所以即使他们收入不少,但她依然觉得有些紧。


关键是看你家庭的支出配比是怎么规划的,你对孩子的物质投入占比多少。


我家老大五岁,要不要二胎我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因素:


1. 两个孩子难免有偏心怎么办,两个孩子肯定会对比,如果有这种心里产生怎么办?我觉得自己目前无法平衡,把所有的爱都给一个孩子是我能做到的。所以我不要二胎


2.教育的平衡,这个就提到钱的问题,现在的补习班真的很烧钱,那么双份的,我目前承担起来是有负担的。现有的条件能帮一个孩子做最好的选择,就不想因为物质为两个孩子做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所以我不考虑要二胎


一久夏


这个问题,我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我就养的两个,还是男孩。我不客气的说:说这种话的人,要么是消极,要么是无能,要么是好吃懒做!事情都没有开始,就畏畏缩缩,你确定你有勇气走完这一生?

我养两个孩子,至今还活得好好的,并没有感到多艰辛。我结婚的时候,公公婆婆已经六十多岁,婆婆年纪大了,带不了孩子,两个孩子就是我自己带到上幼儿园,期间在家里带孩子做家务,帮别人做衣服挣钱,后来开了服装店;不仅如此,老人我们照样奉养;婚后没几年婆婆的衣服就是我来买,一直到老;平时生活费,零花钱,没有怠慢过;过年过节,我上厨婆婆烧火(一直就是),配合默契,并无人们说的婆媳关系是大难题;直到婆婆80岁、公公83岁走的,不但没有拖垮老人(没有向老人要过一分钱),还让老人过了愉快的晚年!

我想说:自己不努力,还怨恨老人不帮忙带孩子,怨恨老人经济上没有支持、把老人当外人的人,你那是思想不纯洁,素质和态度有待优化!

再说拖累后代:我的两个孩子,从小我亲自辅导作业,最终都是受了高等教育;现在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出色,上班第一次拿了工资后,就给父母买了礼物,感谢辛劳的父母。兄弟俩关系非常亲近,有说不完的话;我老公经常说,幸亏生了两个……

再说房子:零几年买了我现在住的房子;六七年前买了老大的婚房,现在已经结婚了;去年给老二按揭了一套房子,他自己还房贷,当然我们正在一起努力,准备差不多的时候一起还清。我认为:挑战生活,其乐无穷……这就是成就感,虽然不大。

养老打算:等老公退休了,就把现在的住房卖掉,带着钱回老家住新农村,因为那里是我们的根。就像当年我的公公婆婆一样,在老家等着儿孙们回家,团年过节。

最后:我的真实经历,并不传奇,也没有崛起,但能带给部分人生活上的鼓舞。父母和孩子,他们是你人生的动力,不是拖累,就因为有这样的家人,你才会有更加精彩的人生。


lz醉明月


看了很多人都说家庭条件不好就不要生二胎,我并不赞同这个说法,因为,我就是一个二胎妈妈,而我恰巧家庭条件不怎么好。

有多么不好呢?我是订婚后一年怀了孕,当时正在上班,怀孕后辞了工作回家结婚了,毫不隐瞒的说,结婚的时候我没有彩礼没有陪嫁,没买房没买车,就是单纯的两家办了酒席,我老公去我家把我接到了他家。

我为什么什么都不要呢?因为我婆家是真的不富裕,公公是教师婆婆是农民,养活了四个孩子,全部上大学,那时候我老公上高中时他们家还是借粮食吃的,直到我们结婚我公公才把这些年孩子上学欠的钱还清,所以我既然要嫁过去就不想让公公因为我再欠钱,而因为我没有要婆家彩礼,所以我自然没有理由拿我爸妈一分钱,婚礼结束后,我跟我老公一共欠了一万七千块。

结婚后我跟着我老公去了上海,他在厂里上班一个月三千五,我在老公的姐姐那里住着养胎,到我临近生产的时候我老公陪着我回老家生孩子,由于请不到假,我老公辞职了。

生完孩子办酒席的时候收了娘家五千块钱的礼钱,婆婆说既然你们有钱了那以后小孩奶粉钱你们可以自己买了,我说好,但是等到前一罐奶粉还没喝完的时候,公公去买了一箱奶粉回来,所以直到现在我都非常感谢我公公。

在孩子不到两个月的时候我老公出去上班了,我自己在家带孩子,有婆婆做饭有公公买奶粉,虽然在外人看来我过得很舒服,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过的很不好,我想念我的老公,我渴望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哪怕吃点苦。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找兼职,希望能在网上找到工作,这样就能去找老公还能带孩子,在孩子六个月的时候我拿到了兼职工资,老公回来把我和孩子接过去了。


就这样我开始了一边带孩子一边做家务一边兼职的生活,但是我很开心,每天都很有动力。等到大宝9个月的时候,我发现我又怀孕了,因为大宝是男孩,想再要个小女孩,而我又有强烈的感觉肚子里怀的是个女孩,所以我毅然决定生下来。

这时候我老公是反对的,为此他一个星期都没有理我,后来是我找他谈话,要么离婚,要么给我好好过日子,我老公才无奈接受了现实。

那段时间,我牵着大宝,挺着二胎,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我觉得怀二胎并没有影响我的生活,小区里的大妈都认识我,还有一个大妈拉着我让我给她媳妇做思想工作,因为她媳妇不愿意生二胎,刚怀上二胎的时候二胎政策还没开放,但是快生的时候二胎政策开放了。

等到二胎快生的时候,我们还完了结婚欠的钱,并且手里还有几千块钱的存款,于是我又跟着我老公回老家了,由于我真的很矫情,离不开我老公,所以我老公决定在老家陪着我,于是他又辞职了,回老家生孩子的时候,医院里只有我跟我老公,我爸妈在上海,我不想麻烦他们,我婆婆帮我带大宝,生完孩子护士抱孩子出去的时候没找到家属,以为是生女孩子家属不高兴,于是在产房门口骂了起来,我老公缴费回来被劈头盖脸骂了一顿,我在里面听的直笑,觉得护士还挺好的。女儿生下来特别小一个,老公捧在手心里给她喂奶,伺候她还伺候我,不敢合眼睡觉,我是顺产,生完休息了几个小时我就下来给孩子换尿布啥的了,不想让老公太累了。

等到生完孩子,我们又变成穷光蛋了,在老家待着的时候我们没好意思跟公公要钱,好在女儿吃的母乳,其他花费也就是尿不湿,然而大宝的奶粉不能断,所以我们又开始借钱了。

等到二宝长到十个月的时候,我跟老公商量去县城上班,因为我的兼职一直在做,我一直有收入,所以只要老公找到工作,我们租个房子,我能自己带两个孩子,我还能做兼职,于是我们一家四口又搬到了县城,我一个人带两个孩子,我老公上班,半年后我们还完了欠的钱。

一年半后也就是去年9月份,公公打电话给我说希望我老公能回老家村里上班,因为婆婆两年前去县城给大儿子带孩子了,老两口一直分居两地,公公一个人也比较寂寞,我想到那时候公公对我们的帮助,又毅然带着孩子们回了老家,但是由于村里工资比较低,我老公决定自己做点事情,考察了一下决定种无花果,而我也换了更好的兼职,一个月四千块,依然可以不耽误带孩子。

现在的状态是老公在村里上班,地里种着无花果,我做着兼职,上个月刚考了育婴师证,现在在为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做准备,公公退休了,每个月都有退休金,婆婆依然在县城给大儿子带孩子,我的两个孩子,大宝四周半了,小宝三周岁,开学就全部上幼儿园了,而恰巧我们隔壁就是幼儿园,私人的学费很便宜,我的一个月工资够两个孩子上一年的学,今天去隔壁看了一下幼儿园,老师挺好的,园里也挺好的。

我从来不后悔要二胎,我老公也总是说幸亏我坚持生下二胎,我没有让爸妈或者公婆为我们二胎付出过,也没有拖累两边的老人,虽然我们不富裕,但是我们很开心。说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贫穷而怯弱的心,二胎并没有什么,只要我们少一些攀比,多一些乐观,给一胎宝宝一个弟弟或妹妹,让他们的童年不那么孤单,让他们在父母百年后还依然有个亲人。


菜鸟凸凸


身边一位朋友的真实故事告诉我们,家庭条件一般,慎重生二胎。如今这个时代,生孩子养孩子都是不小的开支。

没有人带娃,二胎家庭真的会拖垮老人

身边的一位朋友,妻子37岁,老公36岁,今年刚生下的二胎。老大今年7岁上一年级。当时老大是妻子和婆婆一起带大的,妻子一直没有上班,要还房贷,娃要上学,经济上也不宽裕,生一个,勉勉强强还行。

等到第二个一出生,生活真的就成了满地鸡毛。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孩子没人带。婆婆回老家了,因为老家还有个大儿子和媳妇离婚了,爷爷奶奶还需要管孙子,但是她媳妇这边一大一小也需要有人帮忙,婆婆伺候完了月子就回老家了,因为没有人带娃,夫妻两人天天吵架。

后来没有办法,只能把他妈妈再次叫过来,只能让他爸爸在老家管孙子。

所以说,如果二胎不能解决看娃的问题,只能依靠老人,最好问问老人的意见,只管自己生,生了却让老人来帮忙这样真的比较自私,如果不能做到自己带,生之前最好征询一下要带娃的人!

三年又三年,二胎真的会拖死职场女性

如果有人带孩子还好,如果没有人带孩子是不是需要自己上,带大老大三年,再带大老二又是一个三年,一个女人的人生能够有几个三年呢。

没有人带孩子,全职主妇做六年,哪里还有回归职场的能力和勇气,如果有人带孩子,总要顾家,操心孩子作业,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工作,升职加薪早已经无望,只能指望自己每天兢兢业业,不要被公司炒鱿鱼。

所以说,生二胎,对妈妈们的要求也是挺高的,需要愿意牺牲自我,愿意放弃升职加薪,还需要精力旺盛,还需要能够平衡家庭和事业。用拖死自己来形容也不为过。

会不会拖累孩子,真的和家庭条件关系很大

孩子的数量在增加,但是家庭的经济收入却并没有成正比的增加,那么老二只能分享老大的教育经费。比如我身边的要二胎的朋友。

有一次聊天说起孩子的教育,说要是姑娘一个,还可以努努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但是现在有了老二以后考虑的问题也会变得更多,所以老大就看我自己的努力,反正他这个家长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毫无疑问,生了二胎,孩子的教育开支就一分为二,经济能力有限,只能压缩孩子的教育经费,拖累孩子的说法当然存在。

二胎究竟要不要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评判标准,但是就事论事,二胎的到来和经济实力关系密切,能力不够,真的会出现“拖垮老人,拖死自己,拖累孩子”的现象。


豌豆妈妈育儿


生病,在急诊呆了三个多小时,我倒觉得,只要父母两个孩子的年龄不要间隔太大,要个二胎还是好的。

当天晚上有一个老人中风,陪同到医院的只有一个女儿。女儿泪水都忍不住了,医生让她去办手续,她是一步都不愿离开。医生说了句:你去把手续办了,没事的,这里有医生。当时的情况,作为外人都不忍心多看,心酸哩。

很多人在生二胎时,考虑的是什么给孩子一个伴,其实,当自己老去时,两孩子不再是伴,而是父母需要照顾时搭把手的存在。

网上不是也有过段子说,两兄弟在父亲病床前讨论,拔不拔管吗?这虽然是段子,但很多人却感受到了只有一个孩的无奈。父母有什么事,找个人商量都没人,那份独自承受的压力会让人喘不过气来。

家庭条件一般,二胎,会累点、生活拮据点,但如果还在40岁前,二胎吧。不是养儿防老,更多的是为老大减负!


熟了的螃蟹


生不生二胎,家庭条件虽不是决定性因素,但如果真的家庭条件一般的话,除非父母和老公在养育孩子方面能帮很大的忙,否则尽量不要生二胎。下面,结合本人实际情况,简要论述一下。


本人四五线城市公务员、丈夫国企职工,收入稳定但微薄。国家放开二胎政策时,本人39周,女儿9岁,因第一次怀孕时作了流产手术,后来孕育过程艰辛,经历7年辗转求医问药才有了女儿。


二胎政策刚刚放开,本人不慎怀上了二胎,生还是不生呢,一时还真是难以抉择。


问老公的意见,人家说以我的意见为准,感觉得出,不太愿意我生下这个孩子,怕负担太重。


问婆家人的态度,都说应该生下来,可真说到怎么带孩子的具体问题上,都说这确实是个难题。当然,我也就是这么一问,老婆婆80高龄,大姑姐们考虑我们工作忙,帮着管老人,已是非常包容我们。我问一句,也是为了取得她们的体谅,不是我不想生,确实没有管孩子,作为家中的独生男孩,我没能为人家生下一个儿子,内心也有些隐隐的遗憾,也后将来落埋怨。


抛开经济状况,说一下我和老公在教育女儿上的问题。我是在30岁高龄时生下女儿的。那年老公34岁,中年得女,我憧憬着老公对女儿呵护有加,宠爱无度。


但现实是规矩大于一切的老公,对女儿的教育过于教条;而我信奉自由教育,随孩子天性而来;就女儿爱在客厅地上随意跪、坐这点小事,我俩就能吵起来;他一看见就说,不能跪,太脏;我说,没事,孩子喜欢就好;女儿无论春夏秋冬,在家不爱穿鞋,经常光着脚乱跑,他也说脏;总之,为了类似的事,我俩没少吵,从小就没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即使再生一个,教条老爸的脾性也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小孩子的到来而改变;而且他工作是早出晚归,基本也我一个人带孩子为主,当然我也上班,但孩子中间有点小病或突发情况,人家根本赶不回来,一切只有我一个人。


雇保姆,钱是一个问题,但安全更是大问题呀。


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我的老妈支持我生,而且最好生个儿子。妈妈一直以我没有儿子为憾,早就嘱咐我,将来让我给女儿招个上门女婿,生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姓我老公的姓,亲爱的妈咪,你想得太多啦!


老妈说,你生吧,我替你养。但我们年纪大了(70多了),在你哪上下楼不方便,你一上班就给孩子断奶,把孩子送老家来,你上你的班,什么都不用管,周末回家看看就行。


老妈说得我简直要热泪盈眶,只要我想干什么事情,妈妈总会给我想出办法,从小至今。


我和妈妈说,这个孩子不能要,双方老人年纪太大了,实在带不动孩子了;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怎能一股脑地把重担再推给老人;我和老公的年龄再生一个,身体上吃不消不说,在育儿方面还要再起冲突......


我因为和孩子说过,当时因为宫外孕差点死掉,女儿牢牢记住了这件事;女儿说,妈妈,我怕你生小孩时死了。


没有老人的帮忙,没有老公的支持,没有可以随心所欲花钱的经济基础,如果不想自己的生活水平下降,如果不想拖自己重入火坑,还是不要生了吧。


爱聊八卦的大宝妈


作为一个二胎妈妈,我用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向你做个解答。

自从二胎开放之后,身边很多朋友都要了二胎,最夸张的一个,大孩已经上大学了又在高龄阶段要了二胎,但是也有很多人说了,没人帮忙、经济条件不允许,生二胎也会连累老人,这二胎还能不能要呢?

首先,你要明白你生二胎是为了什么

我要老二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理解,因为我怀老大的时候孕期反应特别厉害,简直是一路从头吐到尾,而且在孕后期还这病那病不让人省心,所以生完老大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打死老娘都不生二胎了”!可是女人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才过三四年,就又想要老二了。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老二,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百年之后我和老公都去了,我家老大能有个除老公孩子以外最亲的人。

有人听我这样说,觉得我很道貌岸然,自己想要孩子,却打着给老大找个伴的口号。不过这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女人结婚以后,虽然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但是娘家依然是她最大的依靠,这个依靠不仅仅是生活上的,也是精神上的。

我是远嫁而来的,每每跟老公两个人闹矛盾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连个能去的地方都没有,身边连个亲人都没有,内心就感觉无比凄凉和悲怆,我不希望我女儿将来嫁人之后,在婆家受了委屈都没有娘家人可以支持的。这就是我要二胎最简单的理由之一。

其次,养孩子该怎么养

当然了,我们做父母肯定是要尽自己最大能力给孩子创造好的经济条件,可是没有那么好经济条件怎么办呢?只能说穷有穷养法,富有富养法。很多人都说没钱没办法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我觉得不一定最顶端的教育机构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父母给孩子一个温暖和谐的家、给孩子最深的爱,也是给孩子的一种教育方式。

当一个孩子在一个温暖的家庭、三观正的父母呵护下长大,他就会变成一个很温暖的人,也有对抗生活挫折的力量,这样一个孩子,即便有可能上不了一个好的大学,也会成为一个坚强勇敢的人。

最后,孩子是不是累赘,取决于父母的心态

生了孩子就要为孩子负责,就要把孩子养大,这是做父母的职责和义务,但是养孩子这件事,你是把它当消遣还是当工作,取决于你的心态。如果你觉得孩子是上天派来的天使,那么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劳累的生活之中,你就会觉得孩子是来拯救自己的,让自己开心的,但如果你总把养孩子这件事当成是一种负担,自然会越来越觉得累。因为养孩子必定是时时刻刻在投入成本,而且没有办法计算收益。

所以孩子是不是累赘,取决于父母的心态,而不取决于孩子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