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十餘年從未停歇,這位戰神每戰必殺寇成千百數,戰損幾近為零

明嘉靖七年(1528)閏十月初一子時,在山東濟寧南魯橋鎮一做宅邸裡,待產的王氏夢到一位身穿絳衣的神仙,從天而降,而後化身為虎。

不久,一個男孩呱呱墜地,他的父親戚景通覺得新生小兒將來有望繼承祖業,光裕後人,因此給他取名叫做繼光,這個孩子就是大明朝一代名將——戚繼光。

抗日十餘年從未停歇,這位戰神每戰必殺寇成千百數,戰損幾近為零

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

戚繼光幼時風流倜儻,喜歡讀書,"私淑陽明,大闡心學",由致良知發展出"正心之術",在後來,甚至將"知行合一"運用到練兵之中,鑄就了一支鐵血雄師。

嘉靖二十三年,戚繼光繼承祖上的職位,任登州衛指揮僉事。嘉靖三十二年(1553)六月,26歲的戚繼光調任都指揮僉事,總督山東沿海三營二十四所。兩年後,戚繼光被調往浙江,不久受到總督胡宗憲的賞識,29歲的戚繼光被升為寧紹臺參將。

當時,日本諸侯、大明支持的武士、浪人在漢奸的勾引下,開始入侵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他們燒燬鄉村房屋,殺死良善村民,搶劫男丁女婦,掠奪金銀財物,可謂無惡不作,壞事做絕。

抗日十餘年從未停歇,這位戰神每戰必殺寇成千百數,戰損幾近為零

倭寇

和倭寇接觸幾次後,戚繼光發現自己的部隊(衛所軍)沒有絲毫戰鬥力,故而決定練兵。戚繼光招募了四千彪悍的義烏新兵,融會《武經七書》與王陽明心學,進行了耳、目、手、足、心以及陣法的全面訓練。

經過戚繼光的精心訓練,4000義烏兵成了令行禁止,驍勇善戰的精銳之師,這便是後世熟知的"戚家軍"

抗日十餘年從未停歇,這位戰神每戰必殺寇成千百數,戰損幾近為零

戚家軍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浙江沿海警報頻傳,倭寇數百艘船,共1-2萬人,蜂擁入侵。4000戚家軍迎敵而上,分而殲之。整整一個月間,連續取得了新河、花街、上峰嶺、藤嶺、長沙等戰鬥的勝利,"共擒斬倭首1426夷,焚溺死者4000有餘"(《明世宗實錄》卷501),史稱台州大捷。

在這場戰役中,戚家軍共計殲敵五千餘人,特別是花街之戰與上峰嶺之戰,花街之戰陣亡三人,殲敵三百零八人;上峰嶺之戰陣亡四人殲敵三百四十四人,且活捉頭目五人;台州大捷的尾戰——長沙之戰,戚繼光為救被掠的同胞,放棄火攻,趁夜色分三路奇襲倭巢,救出男丁女婦一千二百多人,繳獲兵器三千二百四十多件,擒斬五十六人,活捉倭寇頭目五郎如郎、健如郎。

抗日十餘年從未停歇,這位戰神每戰必殺寇成千百數,戰損幾近為零

經此一役,浙江的倭寇基本上被肅清,戚繼光也由此升都指揮使。因實在害怕戚家軍的威名,倭寇不敢再犯浙江,轉而對福建的侵擾。嘉靖皇帝令戚繼光率兵六千,入閩御倭。

嘉靖四十一年(1562)八月一日清晨,戚家軍到達福建福寧州,在此處有一地名曰"橫嶼",是個四面環水的小島,島上盤踞了上千倭寇,漲潮時一片汪洋,退潮一片淤泥,可謂易守難攻。經過短短七天的備戰,八月初八凌晨,戚家軍發動進攻,又打了一場漂亮的殲滅戰。不算被燒死溺死的倭寇,戚家軍共斬首三百四十八,俘敵二十九,解救被擄的百姓八百餘人,明軍僅陣亡十三人。

九月初一,戚家軍集結於福清,再次打響了牛田之戰,斬首六百七十二,繳獲器械三百六十九件,救出百姓近千人,而戚家軍無一陣亡。

牛田之戰後,戚家軍又再次急行七十里,於莆田東南黃石鎮的林墩再次發起戰鬥,此戰與倭寇四千餘人對敵,是戚家軍成立以來最慘烈的一仗,陣亡三十六人,殲敵兩千零二十三人。

戚家軍經過在浙江、福建、廣東三省轉戰10年,很快取得了平海衛大捷,解圍仙遊,王倉坪之戰、蔡坡嶺之戰、南澳之戰的完勝。所謂沙場子弟沙場老,戚繼光在十餘年的征戰中來到了不惑之年,以令倭寇聞風喪膽的赫赫威名,換來了東南沿海地區的河清海晏。

抗日十餘年從未停歇,這位戰神每戰必殺寇成千百數,戰損幾近為零

隆慶元年(1569),不惑之年的戚繼光奉命北上京師拒"虜",不戰而屈人之兵,偶爾戰事亦是從容談笑。萬曆七年(1579),52歲的戚繼光還抽空出關支援遼東,協同李成梁擊退土蠻。萬曆十年(1582),世間已無張居正,戚繼光也受到牽連,被調任為廣東總兵官,徹底告別疆場。

兩年後,戚繼光被罷官。又三年,萬曆十五年底(1588),蜚聲海內外的一代名將病逝,享年60歲。而戚家軍的大好兒郎,在5年之後的萬曆朝鮮戰爭中,仍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