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口述历史的丛书研讨会举行:保存历史记忆,记录时代风云

这套口述历史的丛书研讨会举行:保存历史记忆,记录时代风云

本文图片均由政协头条记者游思静 摄

11月14日,由上海市文史资料研究会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主办的“口述历史与上海城市精神——《上海市文史馆口述历史丛书》研讨会”暨上海市文史资料研究会2019年度年会在市政协召开,与会专家围绕新时期如何做好文史工作进行座谈交流。市政协副主席徐逸波出席。

徐逸波在致辞中表示,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历史资料极为丰富的城市,希望政协文史委、研究会以及相关的专家对文史资料工作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一是要积极抢救、保护好文史资料,尤其对一些年事已高、知名度高、经历丰富的人士,更要积极做好组织撰稿或安排人员采访,使之不留遗憾;二是对原始文史资料要加以保存;三是要系统地整理,可以发表的要及时发表,让更多的人占有资料从而开展研究;四是要加强对史料的研究。

这套口述历史的丛书研讨会举行:保存历史记忆,记录时代风云

座谈会上,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世纪》主编沈飞德介绍了《上海市文史馆口述历史丛书》的主要内容和编撰过程等。据悉,该丛书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为充分挖掘文史馆馆员群体所特有的珍贵而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推动口述历史研究工作而策划组织编撰的口述历史系列丛书。从2015年10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社推出第一辑以来,基本保持每年一辑、每辑4-5种新书的频率,迄今已面世四辑18种。在18位口述者中,或为名门之后如杨杏佛哲嗣杨小佛、丰子恺之女丰一吟、小校经阁主人刘晦之之孙刘耋龄、杜月笙之子杜维善;或为学界翘楚如邓伟志、陈绛、邹逸麟、姜义华、林丙义、阮仪三;或为艺坛名家如颜梅华、汪观清、胡振郎、吴彤章、高云龙,还有一代名伶童祥苓、资深影人沈寂和宗教领袖曹圣洁。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原馆长沈祖炜认为,文史馆馆员在方方面面各自的领域曾经为上海的发展做出过突出的贡献,把他们的故事发掘出来,对于海城市精神的弘扬,对于时代精神的发扬,都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标杆作用。

“这套口述丛书原创性很强,已经形成一个规模,为今天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活生生的史料。”上海市档案馆副馆长邢建榕用“原创性”“规模性”“文化性”“史料性”4个关键词概括了这套丛书的特点。

“口述历史记录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时代,而是人与城市、人与社会,如何以小见大,这就是口述历史记录者需要考虑的事情。”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苏智良建议,在做口述的过程中,要有所选择,把其中的大事要事存下来,而不是记录日常生活就可以。

这套口述历史的丛书研讨会举行:保存历史记忆,记录时代风云

在当天下午的会议上,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上海政协60年文史资料编写出版回顾及建议”“上海市档案局(馆)编研工作回顾与前瞻”“上海市方志馆建设与发展研究”等主题,作了精彩的论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