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7±2”效应:提升孩子记忆广度,解决记忆力差的难题

家长从小就教孩子数学,却发现孩子记2位数的,要比3-5位数的要简单很多。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就像父母记或读5位数以下的数字要比5位数以上简单是一个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不光是孩子们,就连我们也经常是一种学的快忘的也快的状态。就比如记手机号或者电话号一样,通常都是读完一到两遍就能迅速记住,可是在我们打完电话之后,这个电话号码就会忘的一干二净。

很多人都很好奇,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是由我们记忆广度的限性所造成的的。

神奇的“7±2”效应:提升孩子记忆广度,解决记忆力差的难题

记忆广度

人的大脑记忆分为三种,分别是“瞬间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瞬间记忆:这种记忆是一瞬间所记忆的事情,记的快忘记的也很快。

长时记忆:这种记忆仿佛已经深入到人心一样,就像记住父母姓名一样,一直记住不会忘。

短时记忆:又称为(记忆广度)就是我们接下来将主要介绍的内容。

短时记忆是指你所看过的一遍内容,最多能记住多少。拿电话号码举例,一般的手机号码都是11位的,在你看过一遍后能记住的部分就是短时记忆。

神奇的“7±2”效应:提升孩子记忆广度,解决记忆力差的难题

人的短时记忆都是有限的,成年人的为7±2信息单位,而孩子们的记忆容量就相对的少一些。

不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记忆容量会越来越多的,能记住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慢慢会接近成人的水平。

希什和陶斯从信息加工速度的角度解释了儿童记忆容量增加的原因。他们认为一个孩子如果能够快速识字、大声朗读出来、或者是能分辨出一些事物的不同,这些都会影响到这个孩子的记忆容量。

但是柯斯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孩子的记忆容量并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应该是随着孩子们的心理运用而增长的。

实验表明“7±2”效应的由来

因此,有一个专门研究孩子记忆容量的实验。一共找来大约90名的学生来参加,其中分为一年级组,二年级组,三年级组,每组各30人,采用“背数字”的方式进行研究,以最后的总得分来证明短时记忆。

最后表明表明,确实孩子们的短时记忆是由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各年级儿童的顺背数字广度(最高通过位数的平均数)分别是:一年级为六至七位(5.70±0.84),三年级为七至八位(6.83±1.05),五年级为七至八位(7.12±1.09)。经过F检验发现,不同年级儿童数字记忆广度成绩存在显著差别(F =29.63,p<0.05)。q检验显示:一年级儿童与三年级、五年级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成绩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三年级儿童与五年级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成绩则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7—9岁这一年龄阶段是短时记忆容量迅速发展的时期。

神奇的“7±2”效应:提升孩子记忆广度,解决记忆力差的难题

如何正确的帮助自己的孩子提高记忆广度呢?

1. 了解孩子的记忆特点提出对应的要求

已经有研究表明孩子的记忆容量是岁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的,也就是说当孩子年龄小的时候,那么他们的记忆容量自然就小。

家长应该针对你家孩子先有的年龄,提出相对应的要求。比如说你家孩子才小学1年纪,你却让你家孩子学习高中的知识,这已经超出了他记忆容量的范围,不及对他没有帮助,还很容易伤害他的自信心。这种无视孩子自身发展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只有害,没有利。

2. 激发孩子的记忆兴趣

“兴趣”这个东西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你会发现当你家孩子把打篮球变成自己兴趣爱好时,你不用督促他,他自己就会去学习和研究打篮球。同样的道理,当你家孩子把“记忆”变成兴趣时,那么他们就会自己去练习。

因此,家长应该要有意识的去激发孩子的“记忆兴趣”,不要让他们把记东西当作一种负担,家长可以采用鼓励或者游戏的方式让孩子爱上记忆。

神奇的“7±2”效应:提升孩子记忆广度,解决记忆力差的难题

3. 利用神奇的“7±2”效应帮助孩子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超出了这个容量就很难在记住东西。一般的短时记忆分为7±2个组块,一个组块可以是一个数字或者是字母,还可以是单词、句子等等不限。

将若干个小单位联合成一个较大的单位,这个信息的形成就叫做“组块。”

我们需要通过改变这个组块,来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比如我们让孩子记184019111949101,我们把这一串数字分为三个部分,1840、1911、1949101,我们可以把中国历史发生的三大事件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连在一起,每一个事件对准一组数字,这样就可以让记忆变得简单许多。

家长就可以用这种办法去帮助孩子,把孩子需要记的知识和一些事物关联起来,帮助孩子扩大记忆的容量。

神奇的“7±2”效应:提升孩子记忆广度,解决记忆力差的难题

四种提升孩子记忆力的方法

1. 故事表演法

用故事表演的方式,增加孩子对知识的记忆。比如让孩子记住《孙悟空》这个故事,家长可以先给孩子讲一遍孙悟空的故事,然后和孩子一起去表演这个故事。

神奇的“7±2”效应:提升孩子记忆广度,解决记忆力差的难题

2. 游戏参与法

家长会发现,孩子对玩是充满了兴趣的。所以要让孩子在玩的时候记,在玩的时候学。家长可以让孩子认识1-9的数字,然后讲这些数字做成卡片,并且给卡片图上不同的颜色,家长说出一个数字,然后让孩子去找这个数。

3. 图片形象法

直观的图片有助于孩子加深印象,增加记忆存储的时间。

比如地瓜这个食物,家长可以在网上找一些地瓜比较抽象的图片,用这种图片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后简单的给地瓜画出来,接下来也让孩子自己动手画,等他画完之后让来自己进行对比,加深印象。

神奇的“7±2”效应:提升孩子记忆广度,解决记忆力差的难题

4. 音乐辅助法

家长可以把一些古诗词的内容编成歌谣,反复的让孩子听。就像我们成年人听歌一样,多听几遍就会唱了,多让孩子听几遍孩子也会记住的。

案例

小香的儿子可可,一直都觉得自己在记东西方面很差,因为很多古诗词都记不住,小香也为此很着急,给他报了许多补习班,希望可以提升他的学习能力。

但是,结果就和小香想的不一样,他的孩子学习成绩不但没有上升反而还下降了,甚至还打击到了儿子的自信心。

有个朋友给小香讲解了7±2的短时记忆,她尝试着用这个方法去帮助孩子,把一些信息量很大的内容变成了少量信息的内容,并且每天让儿子记的东西最多不会超过9个,慢慢可可记住的东西越来越多,成绩也有显著的提升。

总结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一般能记住7个,或者是5-9个之间。家长在教育孩子学习时,可以采用7±2的这个规律,将大量的信息变成少量的信息,这样孩子就会记的更加牢固。

神奇的“7±2”效应,不仅可以提升孩子记忆广度,还能解决记忆力差的难题,家长们可以尝试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