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故事——王寨戲班

王國成/整理

一、 焦半臺

汝州故事——王寨戲班

“焦半臺”是人們對上世紀五十年代王寨曲子班中餘堂村焦姓家族演員​美稱。

餘堂為王寨鄉王寨村所轄。儘管村子不大。但它在嚴子河流域的歷史上,很長時間都處於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在解放初戲班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時候,這裡年輕人坐不住了。加之村東古剎重福寺前有一座得天獨厚的百年戲樓,王寨曲子班亦應運而生。因班子裡焦姓演員佔的比例大,故得“焦半臺”之名。就拿他們當年排演的《大祭樁》來說吧。劇中焦三元(焦長法堂弟)飾黃璋,焦長法飾黃夫人,焦西庚(焦長法之子)飾春紅、焦太有(焦長法堂弟)飾殺手、焦太(焦太有胞弟)飾李彥貴、焦太成(焦太有胞弟)飾監斬。瞧瞧,“焦半臺”名不虛傳吧!

汝州故事——王寨戲班

導演:​木匠立

大弦:王閃 王金錢

演員:(除焦半臺外)餘清渠、武新年、王金夫、常新見、謝進、王老根、陳妮娃等。

劇目: 《拔​界石》、《大祭樁》、《花庭會》、《閆金安投親》、《白毛女翻身》、《卷蒼娃》、《小寡婦勸墳》、《八件衣》、《祭塔》、《小姑賢》、《櫃中緣》等以及一些解放婦女、抗美援朝的小摺子戲。

其中木匠立 主演的《花庭會》,焦太主演的《閆金安投親》,武新年主演的《小寡婦勸墳》曾哄動一時。

該班子成立於建國初期,至吃食堂飯之前,由於形勢原因自動解散。

講述人:武 奎、焦文佔

謝二忠、劉茂昌

釆訪人:

餘 鸞 王國成

二、王寨大隊毛澤東思想宣傳隊

汝州故事——王寨戲班

毛澤東思想宣傳隊成立於一九六四年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時期,宣傳毛澤東思想為主要任務。節目以小品戲為主,兼演曲藝類節目。大多是配合形勢結合身邊事自編自演(這類節目的名稱和內容今天全不記得了),也演一部分專業劇團的摺子曲。如《掩護》、《賣籮筐》、《追報表》、《扒瓜園》、《審椅子》、《遊鄉》等。

大弦: 常玉輕 王二長(王寨信用社職工)

演員: 陳二斤、常嫩、謝二忠、謝進等(很多演員已記不清了)。

王寨大隊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大約活動到一九六七年初,由於大隊派性鬥爭停演。

講述人: 常玉善 常佔立

記錄人: 王國成

三、王寨大隊文藝宣傳隊​

汝州故事——王寨戲班

它面世於一九七三年​春節,由教師、在校中學生和社會青年組成。從表演相聲、對口詞、三句半、快板、歌曲及清唱、摺子戲登臺,到一九七四年開始排演大戲。曲劇、豫劇兼而演之。

宣傳隊成立不久,家系王寨大隊的西安市某豫劇團(原獅吼劇社)主角、時任團長的常新鳳探親,大隊與其協商把她留在老家給演員們指導了二個多月。常新鳳起早摸黑,認認真真帶著演員練功,吊嗓子,並導演了《朝陽溝》、《​人歡馬叫》兩部戲 。走後又從西安發給家鄉當時價值近貳仟多元的音響設備和樂器。

汝州故事——王寨戲班

宣傳隊一班人馬在這個基礎上,又經過拜訪學習和個人努力,在很短的時間內,自排了《掩護》、《半邊天》、《堡壘戶》、《山鷹》等多場短劇和《龍江頌》樣板戲長劇。

到一九七五年​,宣傳隊已成規模,舞臺設施、演員行當基本齊全。導演、唱腔設計、佈景繪製人人分工明確。這時他們的表演不僅僅限於本大隊了,還經常受邀到周邊的公社、大隊和有關單位演出。三辦煤礦、五辦煤礦、胡溝煤礦、滕店、孫嶺等地亦不至一次涉足。宣傳隊的當家戲在一個地方連演一個星期也不會重複。誰也沒有想到,如日中天的王寨大隊文藝宣傳隊,在齋公店的六天演出竟成會成為它和觀眾的最後訣別。

汝州故事——王寨戲班

那是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宣傳隊由齋公店轉場到齊溝,中午剛剛佈置好舞臺,下午突然接到毛主席去世,停止一切娛樂活動的通知。

宣傳隊回到大隊不到一個月,“四人幫”倒臺了。由於這個原因,大隊負責宣傳的某領導受到組織處理。群龍無首,王寨大隊文藝宣傳隊退出了舞臺,永遠地定格在歷史的那一瞬間。

負責人: 武銀中

導演: 常新鳳 武坤 樊永林

司鼓: 武現正

唱腔設計: 胡西平

大弦: 常玉留、常玉輕

樂隊: 餘留申、陳關興、武青旺、胡西平

佈景繪製: 胡西平

演員: 萬金枝、萬素霞、謝文芝、劉安民、陳瑞連、楊建營、趙留柱、謝留柱、陳金漢、餘國強、王愛琴、陳愛琴、常隆、陳彩霞等。

汝州故事——王寨戲班

劇目:《掩護》、《審椅子》、《扒瓜園》、《賣籮筐》、《半邊天》、《堡壘戶》、《山鷹》、《渡口》、《牛欄春暖》、《兩張圖紙》、《龍江頌》、《人歡馬叫》、《朝陽溝》、《海霞》、《沙家浜》等等。

講述人:

餘國強 武現正 武清旺

釆訪人:

餘 鸞 王國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