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故事——王寨戏班

王国成/整理

一、 焦半台

汝州故事——王寨戏班

“焦半台”是人们对上世纪五十年代王寨曲子班中余堂村焦姓家族演员​美称。

余堂为王寨乡王寨村所辖。尽管村子不大。但它在严子河流域的历史上,很长时间都处于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在解放初戏班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时候,这里年轻人坐不住了。加之村东古刹重福寺前有一座得天独厚的百年戏楼,王寨曲子班亦应运而生。因班子里焦姓演员占的比例大,故得“焦半台”之名。就拿他们当年排演的《大祭桩》来说吧。剧中焦三元(焦长法堂弟)饰黄璋,焦长法饰黄夫人,焦西庚(焦长法之子)饰春红、焦太有(焦长法堂弟)饰杀手、焦太(焦太有胞弟)饰李彦贵、焦太成(焦太有胞弟)饰监斩。瞧瞧,“焦半台”名不虚传吧!

汝州故事——王寨戏班

导演:​木匠立

大弦:王闪 王金钱

演员:(除焦半台外)余清渠、武新年、王金夫、常新见、谢进、王老根、陈妮娃等。

剧目: 《拔​界石》、《大祭桩》、《花庭会》、《闫金安投亲》、《白毛女翻身》、《卷苍娃》、《小寡妇劝坟》、《八件衣》、《祭塔》、《小姑贤》、《柜中缘》等以及一些解放妇女、抗美援朝的小折子戏。

其中木匠立 主演的《花庭会》,焦太主演的《闫金安投亲》,武新年主演的《小寡妇劝坟》曾哄动一时。

该班子成立于建国初期,至吃食堂饭之前,由于形势原因自动解散。

讲述人:武 奎、焦文占

谢二忠、刘茂昌

釆访人:

余 鸾 王国成

二、王寨大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汝州故事——王寨戏班

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成立于一九六四年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期,宣传毛泽东思想为主要任务。节目以小品戏为主,兼演曲艺类节目。大多是配合形势结合身边事自编自演(这类节目的名称和内容今天全不记得了),也演一部分专业剧团的折子曲。如《掩护》、《卖箩筐》、《追报表》、《扒瓜园》、《审椅子》、《游乡》等。

大弦: 常玉轻 王二长(王寨信用社职工)

演员: 陈二斤、常嫩、谢二忠、谢进等(很多演员已记不清了)。

王寨大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大约活动到一九六七年初,由于大队派性斗争停演。

讲述人: 常玉善 常占立

记录人: 王国成

三、王寨大队文艺宣传队​

汝州故事——王寨戏班

它面世于一九七三年​春节,由教师、在校中学生和社会青年组成。从表演相声、对口词、三句半、快板、歌曲及清唱、折子戏登台,到一九七四年开始排演大戏。曲剧、豫剧兼而演之。

宣传队成立不久,家系王寨大队的西安市某豫剧团(原狮吼剧社)主角、时任团长的常新凤探亲,大队与其协商把她留在老家给演员们指导了二个多月。常新凤起早摸黑,认认真真带着演员练功,吊嗓子,并导演了《朝阳沟》、《​人欢马叫》两部戏 。走后又从西安发给家乡当时价值近贰仟多元的音响设备和乐器。

汝州故事——王寨戏班

宣传队一班人马在这个基础上,又经过拜访学习和个人努力,在很短的时间内,自排了《掩护》、《半边天》、《堡垒户》、《山鹰》等多场短剧和《龙江颂》样板戏长剧。

到一九七五年​,宣传队已成规模,舞台设施、演员行当基本齐全。导演、唱腔设计、布景绘制人人分工明确。这时他们的表演不仅仅限于本大队了,还经常受邀到周边的公社、大队和有关单位演出。三办煤矿、五办煤矿、胡沟煤矿、滕店、孙岭等地亦不至一次涉足。宣传队的当家戏在一个地方连演一个星期也不会重复。谁也没有想到,如日中天的王寨大队文艺宣传队,在斋公店的六天演出竟成会成为它和观众的最后诀别。

汝州故事——王寨戏班

那是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宣传队由斋公店转场到齐沟,中午刚刚布置好舞台,下午突然接到毛主席去世,停止一切娱乐活动的通知。

宣传队回到大队不到一个月,“四人帮”倒台了。由于这个原因,大队负责宣传的某领导受到组织处理。群龙无首,王寨大队文艺宣传队退出了舞台,永远地定格在历史的那一瞬间。

负责人: 武银中

导演: 常新凤 武坤 樊永林

司鼓: 武现正

唱腔设计: 胡西平

大弦: 常玉留、常玉轻

乐队: 余留申、陈关兴、武青旺、胡西平

布景绘制: 胡西平

演员: 万金枝、万素霞、谢文芝、刘安民、陈瑞连、杨建营、赵留柱、谢留柱、陈金汉、余国强、王爱琴、陈爱琴、常隆、陈彩霞等。

汝州故事——王寨戏班

剧目:《掩护》、《审椅子》、《扒瓜园》、《卖箩筐》、《半边天》、《堡垒户》、《山鹰》、《渡口》、《牛栏春暖》、《两张图纸》、《龙江颂》、《人欢马叫》、《朝阳沟》、《海霞》、《沙家浜》等等。

讲述人:

余国强 武现正 武清旺

釆访人:

余 鸾 王国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