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景作文寫不好,注意這4個問題的家長,不再為孩子語文犯愁

對於小學生來說,寫景類型的作文一般比較難以入手。而在平時的考試當中,寫景類的作文卻是比較常考的類型之一。所以訓練小學生怎樣寫景物類作文也成了日常必備的過程,從家長的角度來說,一般認為這類作文比較容易寫,但是對於學生來說卻非常有難度。

因為孩子與我們大人的視角不同,觀察景物的時候不能做到細緻入微,所以在描寫景色的時候總是有些不盡人意。總結了一下學生們的作文,大致分為以下幾類問題:

一、文章太空洞,沒有文采。

很多學生在寫文章的時候,因為詞彙量的積累不夠多,所以在寫景物的時候總是描寫太過空洞。整篇文章基本上就被“優美”或者“好看”的景色而填滿,遣詞排句都太顯乾癟,沒有文章的文學色彩。對於景物的描寫一定要讓景色都生動起來,因為景物不比其他類型比如人物類的文章,它是沒有活力的一種特殊個體。所以一定要讓景物生動起來,讓植物或者山水變得充滿靈氣,這樣才能讓文章裡的描寫鮮活起來,讓讀者有想要讀下去的慾望。

孩子寫景作文寫不好,注意這4個問題的家長,不再為孩子語文犯愁

二、文章不會具體描述,太過流水賬。

在寫景物類文章的時候,很多學生都喜歡落筆於各個景色。比如進山的時候不僅僅會寫山,也會寫山裡的水以及山裡的樹,而可能這篇文章的主題與山有關,所以圍繞的中心點一定要是山這個景物,其他的只是襯托這個景物來描寫的。但有些學生因為自己的文筆有限,並且積累的詞句不多,所以在描寫山這個景物的時候,只能隻言片語的進行描寫。因為篇幅的限制,所以他就不得不拋開山來描寫其他的景物,這樣一來就有偏題的嫌疑,得分自然不高。

三、寫景的時候,寫事佔的篇幅太多。

在寫景物類作文的時候,我們要著重強調景物的特點,尤其是景物類作文一定要強調景物二字。再多的筆觸也是圍繞著所觀的景色來展開的,但是有很多學生,對於景物的描寫卻僅僅只是隻言片語,對於自己所觀景色之後的感想卻是濃墨重彩的描寫。這樣厚此薄彼的寫作手法,會讓寫景作文的主題偏離主旨,這就是很多學生寫景物類作文得不到高分的原因,將寫景類作文寫成了觀後感。

孩子寫景作文寫不好,注意這4個問題的家長,不再為孩子語文犯愁

四、段落的銜接不好,文章的邏輯混亂。

我看過很多學生在寫景物類作文的時候,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銜接不是很自然,尤其有很重要的一個缺點,就是文章的邏輯比較混亂。比如說在寫爬山時候的景色,有些學生就會先寫山頂的景色,在寫山腳下的景色,最後寫山腰的景色。這樣寫下來會讓讀者讀完這篇文章後有一種混亂的感覺,尤其是對於一些有順序性的景色來說,寫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它的邏輯性,否則只會讓文章出現混亂的效果。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我建議家長們可以採取以下措施,幫助孩子提高寫景類作文的技能。

(1)增加閱讀量,摘抄好詞好句好段。

每天都要讓孩子看一定量時間的書,讓孩子一定要擁有自己的摘抄本,專門用來摘抄好詞好句好段。尤其對於寫景類文章,可按花草、樹木、山水等分類摘抄,詳細的記錄一些經典文章中描寫景物的句子。讓孩子在自己的作文裡把這些好詞好句活學活用,要學會多多積累,學會實際的應用來提高自己文章的質量。

孩子寫景作文寫不好,注意這4個問題的家長,不再為孩子語文犯愁

(2)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

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等到休息日的時候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公園或者花壇等地方。幫助孩子認知一些不認識的花草樹木,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出所觀察到的景色,不論是在平淡的語言還是華麗的詞藻,都要讓學生們學會觀察。比如說火紅的楓葉,我們就可以引導孩子將楓葉比喻成小朋友戴著手套的小手,當秋風吹過的時候,這些小手就在對行人招手。這樣寫起來就更加的形象生動。

(3)點評其他學生的作文,互相修改作文提出意見。

點評其他作文的過程中,可以學習他人描寫景物的手法。尤其是孩子身邊朋友所寫的作文,能夠比書上的範文更讓他吸收,相信孩子身邊朋友的作文,也更加貼近他們所能觀察到的生活。讓孩子點評別人的習作,互相修改並提出意見,無論是正確的寫作手法,或者是錯誤的寫作手法,都能對孩子產生促進的作用。並且讓他對文章能夠產生品鑑能力,在學習別的孩子正確使用寫作手法的同時,也能夠發現其他人的錯誤加以警示自己。

孩子寫景作文寫不好,注意這4個問題的家長,不再為孩子語文犯愁

總結:寫景類型的作文要求孩子一定要有觀察能力,並且將看到的景色,以生動鮮活的形象表現在自己的作文中,這就對他的寫作手法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家長在平時與孩子的日常相處中,就要引導著他們去觀察身邊的景物,無論是放學路上的花花草草,還是休息日出去遊玩的山水,都可以成為孩子筆下生動的寫作物。景物本身不具有人物那樣鮮活的生命力,所以一定要將它賦予生動的力量,讓景物真正的深入人心,躍然於紙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