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师∣古田县第二小学陈容斌:孩子们的科学“造梦师”

还没关注?

最美教师∣古田县第二小学陈容斌:孩子们的科学“造梦师”

快来点这里

鼓屏162,《福建教育》杂志官方微信

最美教师∣古田县第二小学陈容斌:孩子们的科学“造梦师”

孩子们的科学“造梦师”

早在7年多前,我与陈容斌就已相识。印象中,容斌老师是一个来自山城的一线教师,瘦削的身材,衣着朴实,言谈举止间让人备觉谦虚可亲。或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此次,容斌老师入选福建省第二届“最美教师”,需要做一次人物专访,我有幸接手采写任务,得以进一步走近这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科学教师。

最美教师∣古田县第二小学陈容斌:孩子们的科学“造梦师”

醉心科学教育,缘于执着的“赤子之心”

1991年,年仅19岁的陈容斌从师范学校毕业。对教育满怀憧憬、一心想当个好老师的她,却意外得知自己被分配到偏远的下村村小担任临时负责人。当时,学区校长带着她坐了好一会儿的三轮摩托,再步行一个多小时方才来到学校。说是学校,其实不过就是村里的祠堂。5个年级十多个孩子聚在一起,教师加上她一共有7人,但公办教师只有2个。据说这个村小几十年里就出过两个高中生,学区也是出于“双基验收”,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考虑,才将最优秀的教师安排在这里。眼前的情形与陈容斌心中的憧憬相去甚远,19岁的姑娘为此整整哭了一个星期。后来,也不知怎的,在学区教导“目前的情况,只能求你帮帮学区,帮帮这群孩子吧”的劝慰下,她选择了留下。“也许我这辈子注定就得当个老师吧,无论在哪里。”忆及过往,28年后的陈容斌如是说。也许从那一刻起,她就认定了教师是一项值得付诸终身努力的美好而崇高的职业。

在村小的两年时间里,她没回过几次家,甚至还把姐姐托付给她照顾的侄女一并带到学校生活,生怕来回路途耽搁影响了村里孩子们的学业。两年来,这所偏远的村小也有了质的蜕变。当地人都说那两年是学校最辉煌的时期,有一年11个孩子里竟有8个考上了县里的高中,这可是史无前例的。多年后,当年的学生找到了陈容斌,在组建的微信群里发的第一则消息是:“陈老师,您改变了整个乡村的教育命运,谢谢您!”

在旁人看来,陈容斌是一个古道热肠,经不起“劝”的人。从村小考入县城第二小学后,陈容斌很快又面临一次人生的抉择。21世纪初,全国推广科学课程(原称自然)改革,学校缺乏科学课专任教师,因而考虑将刚入校不久,执教数学的陈容斌转为专职科学教师。从长期任教的学科转任新的学科,对于正处在专业上升期的青年教师未必有利,况且当时整个古田县都还找不到一个如此年轻的小学专任科学教师。不过,在校领导的劝说下,陈容斌又一次欣然接受了。而这一干就是近20年。

慢慢地,她发现这个学科远比原先想象的有趣。通过亲身实践与研读专业书籍,陈容斌逐渐摸到了一些门路:“这门课的教授不能光用传统的说教知识的讲授方式,必须注重学生的体验,应当强调在动手实践中去领悟、体会科学知识,这也是这门课程的独特魅力所在。”循着这样的教学理念,陈容斌的科学课迅速成为全校最受孩子们喜欢的课。她带着孩子们做实验、探究新问题、自制实验器具,组织科技节、生活废弃物大调查、“变废为宝”创意作品展等活动,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课内课外也常围在她身旁,分享自己的新发现,探讨新问题。以至于常有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师投来羡慕的眼光。还有班主任好奇:为啥再顽皮的孩子到陈老师的手上,都变得那么乖巧听话?确实,曾经的“淘气大王”到了陈容斌面前,常常就是摸摸头、劝慰几句就把问题解决了。这或许正是孔子所言的“亲其师,信其道”。她常说,看着孩子们那么爱上科学课,那么爱她、敬她,自己也对这门学科痴迷了起来。

交流时,陈容斌提到了自己90多岁的老母亲,一生辛劳勤恳而无怨言。母亲常告诫她:“做事要踏踏实实,做人要有模有样。”母亲自小的言传身教影响了她一生。每当累得直不起腰时,她总会想起母亲的教诲,能自己做的事情一定自己做,而且要做到最好。对学生的热爱,对人生信念的执着坚守,让陈容斌在科学教育事业上无怨无悔地前行着,这正是她始终不变的“赤子之心”。

最美教师∣古田县第二小学陈容斌:孩子们的科学“造梦师”

播撒科学种子,孩子向往的“科学达人”

在与陈容斌的学生交谈中,他们最常说的是“我们的科学课可是不一样的哟”。这个“不一样”源自他们“不一样”的科学老师。

刚接手科学(自然)课时,陈容斌碰上的最大难题是,全校只有她一个专职教师,没有专门的实验室,更没有充足的实验器材,为了上好课,她绞尽脑汁、到处寻找探究材料,巧用废旧物品改装、自制实验器材。她时常自嘲是一个“捡破烂”的科学老师。现在,她依然保持这样的习惯,不论身处何处,她总是留心身边事物能否为教学所用。有时候,她把垃圾扔了,转念一想,说不定能派上用场,就又从垃圾桶里翻找出来。

那一年,陈容斌要赴福州市仓山区实验小学执教公开课“斜坡的作用”,可是现成的教学材料没有称手的。她四处寻觅。恰巧熟悉的朋友家里装修,旧的门板卸了下来。她一看正是上课所需,量好尺寸,和友人三下五除二锯下一块,就这么扛上动车去学校上课了。最终,那堂课上得很成功,获得承办学校及听课教师的一致称赞。还有一次,她去顺昌县执教“探究二氧化碳与氧气含量对比实验”,为了准备好课上要用的卵蛋白口服液玻璃瓶,她硬是自费去街上买了一箱口服液,召集家人喝完了把瓶子留下给她带去做实验……

在她的带动下,身边的同事和学生也养成了爱动手、勤实践的探究习惯,生活中碰上废弃品总要问自己一句:这个东西,下回科学课或者科学活动能不能用上呢?学生小丁为了完成自制显微镜的任务,整整一周尝试了无数次,不断调整焦距、镜片凹凸度等,最终制成了简易的自制显微镜。出差一周的小丁妈妈回到家见到孩子如斯痴迷,不由得感叹:“科学真是魅力无穷啊,孩子长这么大从没见过他这样谜一样东西。”

学生小肖专门在家开辟了一间小实验室(把储物间隔了半间),用于收集实验素材,制作动植物标本。小肖母亲提及,夏季正当炎热,孩子为了制作一个昆虫标本,不开空调,不开风扇(担心把昆虫器官部件吹跑),一个人在实验室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中途都不休息的。“小时候走马观花看的《昆虫记》,现在他都对照着自己的标本,一个个重新温习,重新研究。”小肖妈妈谈到儿子是既心疼,又欣喜:“孩子那么喜爱,我们做父母的当然是全力支持了。”采访当天,下学期即将升入初中的小肖特意带上自己最满意的5个标本来送给陈老师,而当问及他想要的礼物时,他表示只要陈老师能送他一个简易的三脚架就好了。我想,所谓的“趣味相投、志同道合”大抵就是如此吧。

为了鼓励学生多动手,陈容斌还创新引入“我的星空”和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激励方式。学生每次课后都可以根据学习所得和课后任务在A4纸上尽情发挥,展示自己的收获,可以是科学小报,也可以是小论文,等等。陈容斌会根据每个学生的课堂内外表现和学习成效给予“小星印章”的奖励。到了期末,一张张A4纸加上学生自己撰写的学习感言就成了一份独具个性特色的成长记录袋。集齐的“小星印章”还可以由陈容斌处换取书籍和实验器具。所以,学校同事常说,陈老师的科学课每人都有一份独一无二的“科学成绩单”。虽说投入成本不高,但孩子们都很用心。我随手翻开一本,其中有按学期授课单元编排的清晰目录,有手绘的精美实验图示,还有多篇五六百字的学习感悟,让人不由得也想点个赞。

在陈容斌的带动下,古田二小的科学教育氛围极其浓厚。由她发起的一年一度的学校科技节从6月份就开始布置,学生利用暑期完成相关主题的研究任务,到了9、10月进行全校范围内的展示、交流,并根据不同主题、不同年级,配以丰富多样的科学趣味竞赛、活动。作为全省首期申报参与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的学校,古田二小师生团队的研究成果多次荣获一等奖。这一切都离不开陈容斌及其团队默默的付出。学校分管德育副校长黄洁梅介绍道:“科学教育已经成为古田二小的一大特色品牌,不仅是在古田县,外地的许多学校都前来向我们取经。”

“教师改变才能让学生改变,我想要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改变原有的应试化教育。”陈容斌将自己的努力称为“土味课改”。而不知不觉间,她的那股认真、执着的劲头已经在学生心中竖起了标杆。“我长大要去研究生物。”“我要当化学家。”“我要像陈老师那样成为‘科学达人’。”从这些稚嫩的言语中,我们已经能够觅得一些未来科学家的影子了。近年来成为关注焦点的“钱学森之问”,或许也能从陈容斌和她的学生身上寻到一些求解的端倪。

最美教师∣古田县第二小学陈容斌:孩子们的科学“造梦师”

攒聚教育力量,同伴口中的“暖心大姐”

“教不研则浅,研不著则失。”一路走来,陈容斌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13项,其中《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课题成果荣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数十篇,其中刊登在CN级刊物近20篇。她获得的奖项很多,可她从不为荣誉所累,这些荣誉对她而言更多的是责任与担当。教育发展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的,她深知奠定孩子的科学素养的关键性,她更知科技强国的重要性,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

从乡村教师到科学骨干教师,再到如今的省级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陈容斌还身兼古田县、宁德市两级科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但她从未停下过学习的脚步,并且总是无私地将自己的学习所得与同伴们分享。在工作室成员们看来,相较于称呼陈容斌为“领衔人”,他们更愿意亲切地喊她一声“斌姐”。来自古田县实验小学的陈汉东也是县里的科学名师。对于科学教学,他常有些新思路、新想法,总会及时找到陈容斌,和她一起切磋、研讨。有天深夜,他对一堂课的设计,有了些许困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给陈容斌打了个电话,请她帮忙想想。没想到清晨6点,他就被一通电话叫醒。原来,陈容斌几乎彻夜未眠,多方查阅资料,不仅顺利解决了汉东老师的疑难,还进一步完善了那堂课的设计。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广泛存在于陈容斌的工作室中,这里更似一个有着共同研究学习目标的大家庭。恰如陈汉东所言:“只要有她在,我们大家就有了前行的动力。”

陈容斌的身上自有一股难以言说的魅力。古田县第一小学的彭能波,前些年,原本是数学教学骨干的他被临时抽调参加县里的科学学科教师技能比赛。对科学教学一头雾水的他找到了陈容斌。作为科学新手教师,他心怀忐忑,不曾想陈容斌将自己刚刚在省里上过的课无私地拿了出来,还陪同他一起磨课,寻求改进提升。最终,彭能波不负众望,获得县一等奖的好成绩,并被推荐参加市赛。经历这次洗礼之后,彭能波更是主动要求加入陈容斌的名师工作室。面对校长的不解,他说:“我就认定了斌姐,要跟着她走科学教育之路!”

其实,不仅是陈汉东、彭能波,围绕在陈容斌身边的同伴们,总会为其认真细致、不计得失的精神所打动。有她在的地方就似暖阳普照,让人倍觉心安。学校同组的李秀贞老师从农村高中执教化学学科选调转岗到古田二小教授小学科学,刚来的她很不适应小学教学工作,内心十分苦闷。陈容斌耐心地开导鼓励她,手把手指导她如何与小学生相处,如何管理课堂、合理改进教学语言,时常陪伴她一起研课、磨课……短短几年,李秀贞已成为县科学名师工作室成员、科学骨干教师。与陈容斌共同负责学校党务工作的青年教师胡素娥,工作不久即怀孕了,陈容斌二话不说把她手上的活一并接了过去,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完成。

一身朴素的行头,从不离手的蓝布公文袋,里头是分门别类工整记录各种事项和学习心得的几本笔记本,这便是陈容斌随身的全部“家当”。工作以来,别人在假期更多想的是如何放松、旅游,而陈容斌则将假期作为一个集中查缺补漏的“黄金加班学习期”。多年来,除了孩子上大学,她陪同去了一趟北京,其余外出时间皆用于培训和学习。她的家里除了书房就是卧室,唯一的一台电视已经满布灰尘。2018年,面临孩子高考、老母病重住院,陈容斌依旧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利用照料老人、孩子的间隙工作学习,常常彻夜无眠。而她自己撑不住了就去医院吊瓶、吃药,以保证教学工作不落下。陈容斌的爱人也是一名高中教师,对于妻子的“执拗”,他是既疼惜又无奈:“她这是在损耗自己的生命力!”陈容斌却总说:“可能我太爱教师这个职业了吧,舍不得停下脚步来。”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陈容斌对于科学教育这片热土倾注的无限热情,也正是源于她发自心底的无限热爱。有这样一位不求回报、执着以求的“造梦师”,闽东山城孩子们的寻梦之旅必定是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般美妙而愉悦的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学的种子已然播撒,来日必将如那葱郁山林般俊秀挺拔。

(因涉及未成年人隐私,文中学生姓名为化名)

最美教师∣古田县第二小学陈容斌:孩子们的科学“造梦师”

文丨《福建教育》记者 黄星

排版丨潘 玲

在这里,打开教育生活

鼓屏1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