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良將齊士員——行唐歷史文化名人(五)

忠臣良將齊士員——行唐歷史文化名人(五)

齊士員塑像

齊士員

齊士員(?--639年),隋唐時恆州行唐人,出身貴族世家,其曾祖父齊常,官魏平南將軍、豫州汝南郡太守;祖父齊恩,官北齊尚食典御;父齊羨,官隋代荊州記室參軍;兄齊傲,官隋代瀘州司兵參軍;士員妻為呂氏,其子有世武、世文、世貴;長女為潘水府果毅和宜之妻;其孫分別名神感、神法、神雨等。

  隋開皇年間,齊士員“宿衛宮闈”,做宮庭衛士,後“尋配兵曹”,進入軍中。大業末年,隋煬帝徵高麗失敗,天下大亂,他追隨李淵起兵,南征北戰,“義旗之始,即授正議大夫,左一軍頭”。征戰中,齊士員“帷幄之中,決勝千里;疆場之上,身敵萬人”,立下了赫赫戰功。

  李唐立朝以後,齊士員獲上柱國勳官之銜,深得皇家信賴。他曾內任長樂宮大監,掌管宮室修建;外任定州刺史,負責一方軍政,而更多時間則掌宮殿門禁及守衛,職責頗重,即“領禁天闕,每承機要三十餘年”,先後任右監門中郎將、右勳衛郎將、檢校左右領府郎將,其中,右監門中郎將是唐代禁軍首領之一。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唐高祖李淵去世,封齊士員為守陵官,終身供奉陵寢,並在獻陵之後千步處,賜陪葬之塋域,可謂生死供奉。

  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齊士員“分割宦祿之資”,在獻陵為李淵及其妻太穆皇后敬造石佛殿一所,中有彌陀佛及二菩薩造像碑,並且刻有佛經,史稱“齊士員獻陵造像碑”,體現了齊士員對李氏王朝的赤膽忠心。

  如今,在陝西獻陵唐高祖墓東北向不遠處,仍可見到那所石佛殿。後世考古學者對石佛殿的文物價值推崇備至,認為該佛殿對研究唐初官制、陵制、佛教文化和金石雕刻工藝提供了重要考古依據,反映了唐代文化的豐富性。

  附:《陝西獻陵石佛殿底座所刻齊士員造像題記》摘錄

  貞觀十三年歲次乙亥正月乙巳朔一日,右監門中郎將、延陵子齊士員,恆州行唐人也……士員奉詔,賜以終身供奉陵寢,許生死不離宮闕,縱令灰骨喪軀,無能報國。今分割宦祿之資,為太武皇帝、太穆皇后敬造石佛殿一所,並造彌陀像、二菩薩、獅子香爐座,四面為宮內存亡寫金剛波若、觀世音經各一部分及一切經目……此報聖上之恩,冀存萬代……

( 根據行唐縣政府網站編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