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一行進京,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的血肉聯繫和魚水深情

1949年3月23日近午時分,毛澤東走出他在西柏坡住所的屋子,站在院子裡那扇石磨旁,點燃一支菸,環顧四周。一座座低矮的農舍,黃褐色的土牆,屋前的石磨,院角的犁耙,村前的土地廟,路邊的柏樹林子,清清的滹沱河從村前靜靜地流過,一切都那麼熟悉那麼親切。

下午2點半,毛澤東再次深情環顧這個生活了10個月的小山村。如同兩年前主動放棄工作生活了10年的延安,此刻的毛澤東依然戀戀不捨。隨後,毛澤東一行風塵僕僕地向北平進發,進京“趕考”。途經靈壽、行唐、曲陽,進入河北省唐縣城東北8里路的淑閭村落腳。淑閭村在抗日戰爭時期就是八路軍的老根據地,村民政治覺悟高,群眾基礎好。

毛澤東一行進京,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的血肉聯繫和魚水深情

進京趕考(油畫)

當車隊抵達村口時,很多村民前來看熱鬧。有一個婦女懷抱孩子站在自家院門外,好奇地望著這支浩浩蕩蕩的車隊。車隊已經開到她面前,她不知躲避,仍目不轉睛地張望著。一個衛士用槍指了指她家的院子,示意她迴避。毛澤東見此情景,皺緊了眉頭說,不能這樣,別嚇著她了!


當毛澤東的吉普車開過她的面前時,司機有意減速緩行,毛澤東微笑著衝那個婦女擺了擺手。然後,毛澤東對警衛說,要在任何一件小事上注意,千萬不能傷害群眾。像剛才那個婦女,她沒有見過這樣的車隊,讓她看看有什麼要緊呢?不能讓人家怕你,我們還不是靠這些婦女、老鄉養活著?你們必須時刻記著:民心不可侮!

當夜,毛澤東住在淑閭村李登魁家。李家是革命家庭,李登魁是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的革命烈士,他的四弟李冷、長子李成瑞都是中共黨員。幾位中央領導同志簡單地吃完飯,周恩來安排毛澤東早點休息。毛澤東說:“我們一路看到的景色並不樂觀,土地幾乎都荒了,這怎麼行?我要召集村幹部開會,眼下是春耕時節,不能誤了農時,要儘快組織群眾恢復生產。”周恩來解釋道:“這幾個村的情況大致一樣,生產勞動主要是婦女和老人,男人都到前方打仗去了。”毛澤東語重心長地說,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我們的農民付出了多麼大的代價啊!這幾十年來,如果沒有農民的支持,也許我們今天就不可能進北平了。

毛澤東住的屋子裡,挨著土炕有一張木板床,炕上擺著一張小炕桌。他不顧旅途勞累,前半夜同村裡的幹部談話,瞭解村中的土改情況,要求他們動員力量,趕快投入春耕生產,讓老百姓吃飽飯。後半夜他坐在小凳子上,以門板當桌子,在一盞昏暗的油燈下批閱文件,直到東方發白才稍事休息。

次日午時,毛澤東一行來到河北保定冀中區黨委大院。抗日戰爭時期,冀中地區屢遭日軍“掃蕩”,人民群眾堅持敵後游擊戰爭,付出了巨大犧牲。午飯時,毛澤東指著一盤清蒸鯉魚問黨委書記林鐵:“這條鯉魚是從哪裡來的呀?”林鐵說:“這是白洋淀的魚,現在保定市場上能買到魚,買到菜,城裡的飯館也不少了。保定剛解放不久,變化還是不小的。”聽了他的回答,毛澤東感慨地說,在敵人佔領時期,這一帶的人民群眾可遭了大難呀。解放才幾個月,看來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今後還要抓緊,以後就好辦了,人民群眾的心情安定了,工作就好做了。


飯後,幾位中央領導同志聽取了林鐵的彙報。彙報結束時,公安局負責同志進來請示:中央首長進城時,街上有的人認出了毛主席,現在滿街都是人,要等著看毛主席。是否要淨街?毛澤東聽後嚴肅地說:淨街幹什麼!看一看死不了人嘛。周恩來提出:不要淨街,不要限制群眾的自由,主要是把街上的交通秩序維持好。下午3點半,在群眾的注目下,車隊通過一條東西大街,緩緩地駛出了保定城。看到群眾歡呼雀躍的情形,毛澤東很高興,感到一種置身於群眾之中、如魚得水的歡欣。

車隊進入涿縣縣城,毛澤東看到素以“商旅輻輳,貨物雲集”著稱的涿縣,街上冷冷清清,開門的店鋪、貨物也不多,還聽到“市場沒回城,買賣難興隆”的說法,心裡納悶起來。

晚上,縣委書記王成俊向中央領導同志彙報時,毛澤東問:“據說過去涿縣縣城很繁華,眼下卻挺冷清,‘市場沒回城,買賣難興隆’,是這麼回事嗎?”王成俊回答說:“國民黨九十四軍在這裡駐防時,為了‘防共’,把所有的小商小販都趕到東關去了,不讓人們進城裡來。解放後,我們還沒有顧得上這個市場問題。”毛澤東聽後語重心長地說:“老百姓關心的,正是我們要辦的。解放了,工作千頭萬緒,要抓主要的,就是著眼於進行和平建設,恢復和發展生產,繁榮經濟,沒有市場不行,要儘快把市場遷回來。”“請主席放心,我們一定儘快辦理!”王成俊堅定地回答。 夜幕籠罩了涿縣縣城,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當晚就在涿縣住下。

毛澤東一行進京,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的血肉聯繫和魚水深情

毛澤東到達北平,受到各界代表熱烈歡迎

第二天凌晨,毛澤東等人精神煥發,坐上專列向著新中國未來的首都開去。毛澤東一行進京途中輕車簡從,關心人民疾苦,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的血肉聯繫和魚水深情。

來源:《老一輩革命家在香山》,北京出版集團公司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編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