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大火,冰川消融……我們的家園怎麼了?

亞馬孫雨林大火已經持續燃燒了3周,並且沒有消減的跡象。


雨林大火,冰川消融……我們的家園怎麼了?


雨林大火,冰川消融……我們的家園怎麼了?

當地時間8月23日,巴西北部隆多尼亞州,亞馬孫雨林火災災區。

雨林燃燒的原因和實際損失情況眾說紛紜,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相比於往年,今年的火災情勢尤為嚴峻。

更確定的是,如果雨林一直被毀壞下去,加之氣候變化同時作用,受影響的將不只是“地球之肺”本身——當穩定的地球生態循環平衡被打破後,誰又能保證我們的家園不會重複幾萬年前撒哈拉從草原變成沙漠的不可回頭之路?

亞馬孫熱帶雨林起火,無論是原因還是影響,都環環扣向人類活動對森林的破壞。

同樣,近來的一場為冰川而舉行的追悼會,也吸引了全球各大媒體的關注。


雨林大火,冰川消融……我們的家園怎麼了?


▲ 冰島人以在原Okjokull冰川上徒步的形式,舉行了悼念冰川消亡的儀式。冰島總理及前聯合國高官參與了該紀念活動。

冰島總理卡特琳·雅各布斯多蒂爾表示:“如果科學家的預測準確,未來幾十年,我們會不斷見證冰川的‘死亡’。這對於我們的地貌、自然和生態系統是一件大事。甚至會影響冰島能源系統。”她呼籲,世界各國要加強合作,應對全球變暖。

消失的冰川

1890年,Okjokull冰川面積曾達16平方公里。2012年,面積僅為0.7平方公里。

因冰川厚度已無法達到活冰川的厚度標準,2014年冰川學家宣佈Okjokull冰川“死亡”。


雨林大火,冰川消融……我們的家園怎麼了?


▲ 而到2019年,該冰川只剩下一小片火山湖。

Okjokull冰川消失是由全球變暖所致。為了紀念這座消失了的冰川,在這場活動中,人們為它建立了紀念碑。


雨林大火,冰川消融……我們的家園怎麼了?


▲ 紀念碑上刻有“415ppmCO²”字樣,這是今年5月監測到的、大氣中創下歷史新高的二氧化碳濃度。

全球變暖是事實

冰島11%的國土被冰覆蓋,科學家預測,到2200年,冰島的冰川將全部消失。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雨林大火,冰川消融……我們的家園怎麼了?

2019年4月1日,冰島的傑古沙龍冰瀉湖冰山一角突然融化崩塌。

儘管有人辯稱全球變暖是個騙局,甚至還專門拍攝紀錄片“揭示”這一“騙局”,但是,極端天氣日趨頻繁、每年高溫記錄不斷被刷新卻是多數地球人的共同感受。

今年6月以來,北半球的多數國家不斷經歷著重重炙熱“烤”驗。美國國家海洋和氣象局的監測數據顯示,今年7月是有紀錄(1880年)以來,地球上最熱的一個月。

  • 歐洲多國高溫再破記錄,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溫度頻頻打破當地最高記錄。


雨林大火,冰川消融……我們的家園怎麼了?


△ 7月25日,歐洲航天局Copernius Sentinel-3衛星視圖顯示,歐洲的極端熱浪使各國處於“炙烤模式”下。

  • 受炎熱氣候影響,美國西部頻發山林野火,東北部各州不斷髮布高溫警報。
  • 印度出現50.8攝氏度的“死亡高溫”,持續的炎熱引發不少中暑死亡事件。


雨林大火,冰川消融……我們的家園怎麼了?

印度街道融化的斑馬線

  • 日本、韓國等地酷熱天氣不斷。日本中暑住院人數達上千人,韓國總理甚至召開國務會議,討論高溫應對措施。
  • 格陵蘭島冰川提早融化。聯合國發佈的研究報告指出,以格陵蘭島冰川目前融化速度計算,到2030年,這裡所有的冰川和冰山將不復存在。

今年2月,一份由來自不同國家的350位科學家實地勘察後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如果氣候繼續變暖,到本世紀末,喜馬拉雅山脈三分之二以上的冰川可能會融化。災難性的融化將嚴重擾亂中國、印度等周邊國家河流流動並導致洪水肆虐和農作物減產,數十億人的生活將被影響。

8月1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聯合國總部向新聞界發表談話時指出,海平面上升、高溫記錄不斷刷新等氣候變化威脅人類生存,各國政府亟需採取有力的氣候行動、儘快落實節能減排目標。

這一迫切需要也正是聯合國將於9月23日召開氣候行動峰會的原因。

用行動說話

全球變暖的重要致因是人類工業活動排放出的越來越多的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經由大氣循環系統作用後,產生了“溫室效應”,最終導致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頻發等。

全球變暖的危害不斷凸顯,沒有國家能置身事外。

從《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再到《巴黎氣候變化協定》, 各國為應對氣候變化不斷凝聚共識、加強多邊合作,極力推動“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雨林大火,冰川消融……我們的家園怎麼了?


△ 當地時間2018年12月15日,聯合國卡托維茲氣候大會在波蘭卡托維茲閉幕。備受關注的氣候變化《巴黎氣候變化協定》實施細則在此次大會最後一刻得以通過。

然而,嚴峻的形勢下,以美國為代表的少數國家“身”受其害卻搖擺不定、隔岸觀火,單邊主義傾向明顯。

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步伐不會因此放緩。

在以中國、歐盟和俄羅斯等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共同推進下,《巴黎氣候變化協定》會繼續執行下去。

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引領者及貢獻者,中國積極參與、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並積極推動產業轉型、確保綠色可持續發展。

  • 2018年,中國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量放比2005年下降約46%,提前完成對外承諾的到2020年碳強度下降40%—50%的目標。


雨林大火,冰川消融……我們的家園怎麼了?

2019年8月,中國上海,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充電樁和電動汽車出現在上海街頭。

  • 歐盟國家堅持把應對氣候變化列為首要外交政策議程,通過投入資金和技術、加強監管等措施,減少自身溫室氣體排放。計劃到2050年與1990年的水平相比減排80%—95%,力求將全球變暖控制在2攝氏度以下。
  • 俄羅斯積極致力於氣候變化軌跡的研究,並通過系列規劃及法令的制定,力圖率先實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預計到2020年,完成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5%的目標。
  • 聯合國也在積極開展保護行動,倡導、動員各方力量,加快落實《巴黎氣候變化協定》的各項目標。

世界都在行動。而我們個人,若能在生活中力所能及地做到低碳出行、環保生活,也可以為氣候保護添磚加瓦。

保衛自身賴以生存的環境,每一份承諾及行動都會有價值。

撰文 / 孫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