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搖曳、飛鳥翩翩......張掖黑河溼地成為候鳥棲息“家園”

張掖作為中國候鳥三大遷徙路線之一西部路線和全球八條候鳥遷徙通道之一的東亞—印度通道的中轉站,每年春秋,都有大批候鳥飛抵張掖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覓食“加油”或繁衍生息,場面蔚為壯觀。

黑鸛“守護家園”

黑鸛是世界瀕危珍禽,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目前全世界僅存2000多隻,中國約有1000只。《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將其列為瀕危物種,珍稀程度不亞於大熊貓,因此被稱為“鳥中熊貓”。

芦苇摇曳、飞鸟翩翩......张掖黑河湿地成为候鸟栖息“家园”

黑鸛

“張掖有黑鸛500只以上,而且張掖還是它的繁殖地。”作為一名對鳥類習性極為了解並且拍鳥十幾年的資深攝影人,張掖市生態科學研究院院長張玉林這樣說是有依據的。2014年,他歷時兩個多月,拍攝的一組黑鸛“守護家園”的照片,曾被《國家地理》等眾多報刊雜誌選用。

對於這組照片的艱難拍攝過程,張玉林記憶猶新。

為了解黑鸛的生活習性,張玉林把帳篷搭在高臺縣合黎山北山黑鸛窩的對面。每週週五下班,就從張掖驅車趕往合黎山北山,週日晚上再返回。黑鸛築巢於懸崖峭壁,為近距離拍攝,不使用無人機驚擾它們,在朋友幫助下,他腰繫安全繩,垂吊在懸崖上抓拍。有時要爬上陡峭的山峰,站在凸巖邊不敢往下看。下面是萬丈深淵,稍有失誤就會滑下懸崖,十分危險。跟蹤了十幾年,基本掌握了黑鸛的活動規律。為了不干擾黑鸛的正常生活,又能捕捉到黑鸛起飛的場景,他常常一整天都呆在帳篷裡,像狙擊手一樣盯著相機,耐心等待稍縱即逝的抓拍時機。餓了就著茶水啃塊餅子。就這樣堅持了兩個多月,帳篷都曬爛了,才終於拍到滿意的照片。

芦苇摇曳、飞鸟翩翩......张掖黑河湿地成为候鸟栖息“家园”

黑鸛

畫面當中,懸崖邊的一個鳥巢上,親鳥雖然張翅起飛,但還是低頭望巢。巢中三隻雛鳥僅露出頭部,機警地四面張望。張玉林發表這幅作品,是想以照片中所蘊含的情韻啟迪觀者,人物一體,物我同心,敬畏生命,守護家園。

黑河溼地·鳥的天堂

張掖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湖泊、沼澤、灘塗星羅棋佈,溼地植物茂盛,為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同時也成為愛鳥攝影人的絕佳拍攝地。

芦苇摇曳、飞鸟翩翩......张掖黑河湿地成为候鸟栖息“家园”

長耳鴞

張玉林拍鳥是有意而為之。他告訴記者,張掖鳥類的生活習性,除書中獲取之外,更多來自於拍攝過程中的細緻觀察和翔實記錄。每次拍攝後,他都會記錄所見所感,閒暇歸納整理,梳理鳥類和人類共生互益的關係。幾年下來,拍攝筆記就達數萬字之多。掌握了鳥的生活習性,知道它在什麼地方覓食,活動規律有哪些,與人的安全距離有多遠等等,這樣拍攝鳥類就從容了許多。

芦苇摇曳、飞鸟翩翩......张掖黑河湿地成为候鸟栖息“家园”

灰雁

“從2005年開始,我利用業餘時間,對張掖鳥類進行跟蹤拍攝。拍攝記錄到祁連山和黑河溼地鳥類有39科260多種。地球上鳥類繁多,分佈廣泛。全世界現存鳥類約156科9000多種,我國是鳥類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有81科1186種。黑河溼地鳥類種類約佔到全國的22%。”

芦苇摇曳、飞鸟翩翩......张掖黑河湿地成为候鸟栖息“家园”

丹頂鶴

張玉林告訴記者,近年來張掖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採取有效措施改善保護生態環境。通過採取退耕還溼、植被恢復、生態補水、圍欄封育、棲息地恢復、生態環境整治等措施,有效促進了溼地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為鳥類遷徙、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由於溼地恢復,甘州區近年來又在溼地清淤中堆積了許多無人島。人不能涉足,成了黑翅紅腳鷸、燕鷗的繁殖地。黑鸛、天鵝、白琵鷺在張掖數量較多,經常可見種群活動。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玉帶海雕等珍稀動物也常來光顧。冬天在潤泉湖溼地公園,經常會看到老人們坐在湖邊看白尾海雕水中叼魚,有時甚至有好多隻在一起嬉戲;但過去白尾海雕卻是難得一見。

芦苇摇曳、飞鸟翩翩......张掖黑河湿地成为候鸟栖息“家园”

白鷺

保護鳥類就是保護自己

近幾年來,張玉林多次應邀在張掖幾個縣區作“鳥類與張掖生態”專題講座。他把十多年跟蹤拍攝、深入研究鳥類的實踐,提升到生態保護理論研究的高度,呼籲全社會都能愛護環境,保護鳥類。

芦苇摇曳、飞鸟翩翩......张掖黑河湿地成为候鸟栖息“家园”

黑鸛和白琵鷺

“鳥類是生態系統、生物群落和生態環境的完整組成部分,在維護大自然生態平衡當中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保護鳥類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環境的有效途徑。保護它們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芦苇摇曳、飞鸟翩翩......张掖黑河湿地成为候鸟栖息“家园”

白尾海雕

張玉林告訴記者,保護鳥類首先要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強化宣傳教育,提高全民保護鳥類,守護生態綠色家園的意識。其次要保護生態資源,提倡科學觀鳥、減少噴藥、避免溼地開挖等人類活動,在鳥類棲息地和鳥類經常性聚集地要減少人類活動。三是積極開展植樹造林。鳥對生態環境變化能夠做出敏感反應,很多林鳥都是依樹而居,鳥多則蟲少,蟲少則樹茂,樹茂則水秀,水秀則糧豐,糧豐則人壽。鳥類是衡量一個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指標,所以要多植樹育林,營造鳥類生存安全富足的家園。四是強化監督檢查,嚴格執法,打擊盜獵、非法買賣鳥類活動,加大保護管理力度,通過強有力的監管措施來保護鳥類,保護生態,保護我們的共同家園。

文/圖丨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曹勇 通訊員張玉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