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冬季》:痴情於楓多半不被珍惜,靠不住的齊嘯卻是硃砂記

​你關注我、我陪你愛

文丨萱小蕾、又名漠泱

《大約在冬季》:痴情於楓多半不被珍惜,靠不住的齊嘯卻是硃砂記

又是一個愛而不得的故事,或者說是一個相愛卻沒能在一起的故事。這樣的故事裡,自然也是有備胎有替補角色的。

《大約在冬季》裡,魏大勳飾演了於楓這個角色:備胎,替補,接盤俠,或者是一直在原地等女主角回頭的痴心人。

馬思純飾演的女主角安然,跟於楓是同學,早就知道他喜歡自己,也知道他條件不錯。

他父親是教授,戶口在北京,他自己後來的工作也不錯,當然,外表也不算差。可惜的是,即使認識多年,安然也沒有火花給於楓。

這火花後來給了霍建華飾演的齊嘯,他是臺灣人,在北京開影樓。跟安然有了一場浪漫奇遇,從此有了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線。

其實安然認識齊嘯時,他已經有女朋友葉雨辰了,也是臺灣人,最初是做模特,後來又做了演員。

主要的情感糾葛,也就發生在這三個人之間,而於楓只是安然身後那個不離不棄的“忠犬”看客。

《大約在冬季》:痴情於楓多半不被珍惜,靠不住的齊嘯卻是硃砂記

而齊嘯,除了跟安然戀愛,生命中還有更重要的事要面對和處理。

比如說了分手離婚、但是並沒真正放手的葉雨辰,還有中風需要照顧的父親,監獄裡的哥哥,被合夥人坑的生意……

應對這些時,他便選擇放開安然,放開愛情,總是給她承諾讓她等,自己卻在家鄉娶妻生子。

離婚後再來找安然複合,結果又因為葉雨辰這個前妻再次拋下安然。

這樣的反覆,這樣的來來回回,安然自然也受不了了。累到極致,傷到無力的時候,選擇嫁給了一直等她的於楓。

兩人有了女兒,後來於楓因為癌症去世。兩年後,女兒責怪媽媽心狠,怪她當初不繼續給爸爸治病化療,卻不知道不化療想回家的是她爸爸自己。

於楓那時也向安然表達了內疚感,覺得自己生病拖累了她,想知道她怎麼想的。安然說:“我從不後悔嫁給你……”

看到兩人頭靠頭說這些話時,還有點感動。

不過後來發現,這種“不後悔”,不過是退而求其次的無奈,或者基於責任和習慣。

《大約在冬季》:痴情於楓多半不被珍惜,靠不住的齊嘯卻是硃砂記

當於楓爸爸去世前,安然這個兒媳婦也提議放棄繼續治療,意思是不要讓爺爺再受折磨了。

過後女兒再次質疑媽媽:“你太心狠了,爸爸和爺爺去世你都沒有哭……”

安然淡淡地說:“總有一天你會明白,這世上所有的死別都好過生離。”

很顯然,這句看似哲學豁達的話,其實是安然自己經歷過得來的真實體會。

而她之所以有這樣與眾不同的體會,自然是因為她覺得跟齊嘯那些“生離”更痛苦。

這麼一對比,也就洩露了她一直沒愛過於楓的事實。所以跟於楓的“死別”,她反而不那麼痛苦。

這樣的比較,顯得有些殘忍,可是又無力反駁,因為愛與不愛,強求不來。

即使她對於楓有感激感動,也抵不過她深愛過的人。或者說,抵不過那個沒得到的人、那個沒辦法在一起的人,那個辜負了自己的人。

《大約在冬季》:痴情於楓多半不被珍惜,靠不住的齊嘯卻是硃砂記

這裡或許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人性普遍會有的意識:覺得輕易得到的人,卑微追求自己的人,就不夠愛。

而傷害自己的人,總是放棄自己的人,沒有完全得到的人,有異性跟自己搶的人……便成了念念不忘的人,成了最愛的深愛的人。

這其中,多半有附加的情緒,未必是那個人更好,也未必是那個人更值得愛。

甚至未必是跟那個人在一起更有感覺,而是自己給了對方額外的光芒,給賦予了更多美好臆想,放大了那愛的力度。

也正因為放大了得不到,就自然縮小了身邊的得到。從而人在這裡,心卻不在這裡。

對身邊陪伴照顧愛護自己的人,只有感激,甚至只有責任或習慣。而那個“不可得”,就是胸口的硃砂痣,是不能忘無法忘。

所以才會覺得跟那個人的“生離”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而“死別”,因為平和告別,所以相對更平靜。

這樣的觀點,或許有些道理,但多少有些讓人不適。

《大約在冬季》:痴情於楓多半不被珍惜,靠不住的齊嘯卻是硃砂記

這樣的想法,換個角度看,其實就是人性中的不甘心造成的,對於容易擁有的不覺得珍貴,對於難得到的耿耿於懷、覺得無價。

由此可見,我們愛一個人還是不必愛的太卑微太滿,那樣即使你離他(她)而去,對方也不覺得有多難過。

反而是你傷了對方的心,才會讓人記憶更深刻。當然,這不是教你去傷害別人。

而是提醒你,愛一個人太深太卑微,不光會失去自我,還多半不會得到同樣深愛的回報,自己要有心理準備和覺悟為好。

或許,這也是愛情中一個無法逃避的心酸定律:那麼好那麼痴情的於楓多半不被珍惜,那麼靠不住的齊嘯卻會是胸口的硃砂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