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厉害的人,越会发脾气?

01、

年轻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这届年轻人太不争气了,受到不公平待遇,只会忍。

明明自己有能力做一个项目,老板偏偏不信任,觉得你不行,把事情交给别人来办,你觉得憋屈,却哑口无言。

明明高强度工作,一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12小时,老板觉得你只配三四千的工资,你好声好气跟老板提加薪 ,被一票否决后,选择顺从。

不是不愿生气,而是习惯把气都憋在心里,习惯表面和善,内心脏话满天飞。

这种新时代的症状叫做:意识流吵架

明明很生气,却只能憋着,晚上一睡不着,就后悔当时为什么怂了,被自己气哭,好久都不能释怀。

但下次直视对方,不知道说什么。还是忍忍吧,吵架多伤感情。

忍无可忍,从头再忍。

只是现实是残酷的,错的过去,不会因为忍,而变成对的未来。忍一时风平浪静,只是弱者不愿面对现实的借口。

职场从不相信懦弱,适者才能生存。我有个偏激的观点,强者,从来都是有脾气的。

之前有个热门文章,说发脾气是本能,不生气才是本事,告诉大家,不要让情绪失控毁了你的生活。

这个观点是对的,人确实要做情绪的主人,但这是不是所有情况下都适用?当一个人只会忍受,不懂得跳出舒适圈,最后的下场是,变成没有脾气没有未来的边缘人。

我有个朋友,在某互联网公司工作,在同学会吐槽说拿着死工资干了三年,也忍了暴躁的老板三年,日子过得太不爽,真想赶紧走人。

后来他也没走,继续过着一边骂老板傻逼,一边加班的生活,想着混完一天算一天,撑到年底,拿完年终奖,看看明年的大环境再决定。

忍受现实不一定是稳定,也可能是温水煮青蛙。

结果当年公司业绩不好,年终奖减半不说,2019年第一波裁员潮,就落到他头上。

还没有出一口气,就被淹死在时代的浪潮里。

他也有想改变,但他的习惯忍着,让他在客观上做出已经不合理的选择。

忍受现实的人,其实都是被过去绑架。他们就是渺小的蝼蚁,看着头上的那一圈天空,觉得外面的世界不稳定,就安于现状,最后变得佛系随缘,习惯就好。

所以,忍忍吧,看看以后再做决定,就是一句毁人的废话。

为什么越厉害的人,越会发脾气?

02

会生气,是种了不起的才华

有人说,生气是低情商的表现,在有求于人的时候,学会忍让,是成熟的标志。

刚入职场那会儿,我还是个小白兔,不争不抢,不表现,不谄媚,活得像宫斗剧中,接近冷宫边缘的烂好人贵妃。

老板和主管要我干什么,我都“嗯嗯”“好的”“收到”。没有想过自己的工作会不会因为量的增加,导致质的下滑,心甘情愿被压榨,这样我就能学到更多东西了。

这种勤奋的心态,一般都会有个不错的结局,但现实结果是,常常挨骂,老板一度想炒掉我。

这究竟是为什么?

后来有个姐姐入职,年龄比我大六岁,从游戏公司转行进新媒体,却没有一点新人的胆怯,说话做事雷厉风行。

老板让我们汇报工作,她能很有底气提出观点,面对老板的质疑,她比老板的口气还大,理直气壮说出理由。

来了仅仅两个月,比来了这里一年的我,更快得到上级的认可,他们觉得她很靠得住,很值得信赖。

人一旦锋芒,即使刺眼,他人会不自觉地认可;人一旦软弱,气场弱下来,藏都藏不住。

忍住脾气,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大的疏远,别人不认可你的能力,你当个受气包,越来越不自信。

你若没有表态,凭什么获得青睐?

我记得《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作者林奕含说过,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当成美德是这个伪善的世界维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生气才是美德。

我们总觉得,善良的人,都是没有脾气的,都是好相处的。但在我看来,好相处不是褒义词,他只是到了没有形容词去夸一个人的时候,才会用到的。这句话背后的意思,也许是你平庸、你懦弱、你没有实力。

当你把脾气爆发出来,触及到对方,他们的眼里,立即会多一丝惊讶,多一份敬重,因为,他们知道你是个不好惹的人,不敢随意对待你。

以前看过《中国人为什么不生气?》,里面有几句话特别刺激我:你怎么能够不生气呢?你怎么还有良心躲在角落里做“沉默的大多数”?你以为你是好人,但是就因为你不生气、你忍耐、你退让,所以摊贩把你的家搞得像个破落大杂院,所以台北的交通一切乌烟瘴气,所以淡水河是条烂肠子。

当我们习惯忍让,做沉默的大多数,不仅会失去本该属于你的机会,还可能习惯成瘾,沦为乌合之众,是把社会推向灭亡的佼佼者。

你的生气,应该是你这辈子的福气。

为什么越厉害的人,越会发脾气?

03

恰到好处地发脾气,是为人处世的最高智慧

有人说:人之所以鲜活于世,就在于其百般情绪。

坏情绪一味的克制与压抑,最后难免伤人伤己。

正如林奕含所说:“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当成美德是这个伪善的世界,维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生气才是美德”。

情商高的人从来不发脾气吗?未必,只是他们大都懂得控制情绪,合理的发脾气。

发脾气也一种工具,运用得当,更能阻止事态的恶劣发展。

一向待人温文尔雅的何炅,也曾在节目中大发脾气。

《超次元偶像》现场,一群年轻的选手不满比赛结果,在舞台吵闹,一位选手还将地上的衣服狠狠踢飞。

期间何炅4次叫停,但无人理会,场面一度失控。最后,何炅语气严厉说“你们太让我失望了”。随后,转身离去。

为什么越厉害的人,越会发脾气?

这场比赛没有冠军,因为每个人都输给了自己。

何炅略带“高级”情绪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亮出底线,不动声色之间掌控全局,瞬息便阻止了恶劣事态的发展,这才是高情商人的做法。

为什么越厉害的人,越会发脾气?

站在师者,前辈的角度说出的理智感受,往往比痛批孩子效果更好。

既保护了少年人的自尊,不会使他们情绪再次激怒。及时抽身而去,留给情绪缓冲的空白时间。

少年们的愤怒被愧疚取代,进而反思。

蔡康永曾经说过:“情商高并非是指不发脾气,而是要合理地发脾气,让自己的情绪可以顺畅地表达,舒服地做自己,才能让自己和世界都开心。”

高层次的人,不仅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被激烈的情绪所影响,更能跳出事情本身的框架,冷静的分析,主导情绪合适的发泄。

为人处世的最高智慧,便是恰到好处地发脾气。

为什么越厉害的人,越会发脾气?

04、情商高的人都怎样发脾气?

关于如何恰到好处的发脾气,知乎上有个优质问答这样说:

情商高的人都怎样发脾气?

情商高的人总是能够做到目的和行为统一。

在合理地运用自己的情绪做出不满的表达,从来达到自己本心的目的,这,是情商高的行为。

发脾气的目的,是建立并且维护自己不可撼动的底线。

职场生活中如何合理的发脾气,做一个高情商的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古人云:克己、复礼。

凡内心情绪,皆应表达,也该节制。遇事学会换位思考,用健康的方式适当宣泄情绪。

延迟表达情绪。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脑中最古老的边缘系统主管情绪,而最晚进化的大脑皮层主管认知。任何事情发生后,边缘系统会第一时间产生情绪反应,如恐惧、愤怒、喜悦等,约6秒钟后,大脑皮层才能做出认知处理。

表达情绪前,先深呼吸三次,默数六秒再开始面对。

做到不喜形于色,不怒发冲冠,不被冲动支配做事,不被喜悦冲昏头脑。

失控的情绪,不加以控制,事情不仅没有解决,往往易变成糟糕的结果。

公司一位同事经常独来独往,倒不是被人排挤,而是其他人,都害怕他阴晴不定的性格。

他经常毫无征兆的发脾气,摆着一张脸,好像全世界都得罪了他。一点小事,就能让他情绪崩塌。

一次,老板体恤老员工,有意提拔这位同事,就让他招待一位客户。

因为是新签的合同,客户难免有些挑剔,询问的事情也多了点,换做是谁,都能体谅一下。

可是,这位同事,却觉得顾客刻意刁难,当场摔了文件,头也不回的走了。

得罪了客户的同事,老板彻底失望,而被同事嫌弃的客户,却成就了另外一个竞争对手,摇身一变,成了同事的上司。

情绪失控的成年人,在生活中也不过是“不懂事的巨婴”。

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为逞一时口舌之快,迁怒他人,那么之前建立的信任感也瞬间崩塌,人际关系也难以修复。

没有人,有义务承受你的坏情绪,纵使你有千般理由,也没有人能真正意义上的感同身受。

他们只会感受到你的坏脾气,从而避之不及。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被情绪控制的人,总是与机会失之交臂。

为什么越厉害的人,越会发脾气?

态度要坚定,表情要和缓

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把坏情绪挂在脸上。

胡适曾说:世间最可厌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对于坏情绪,要做到:克制、认清、掌控,再成为更好的自己。

拿破仑曾说:“能控制好情绪的人,比能拿得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第54届金马奖,陶晶莹介绍蔡康永和小S,用刻薄近乎刁难的口吻说“因为你们这次没入围,所以底下没你们的位置”。

蔡康永巧妙反问:“所以我们是来主持的?”

只有管理好情绪,才能临危不乱,在别人刻意给难堪中体面出场。

高明的反击

对别人的恶意情绪,最低端的方法就是“以暴制暴”,不仅拉低了自己的档次,还被敌人用丰富的经验给打败了。

如何才算高明的反击?不动声色的亮出底线,学会骂人的艺术。

梁实秋在《骂人的艺术》中写道:“你骂他一句要使他不甚觉得是骂,等到想过一遍才慢慢觉悟这句话不是好话,让他笑着的面孔由白而红,由红而紫,由紫而灰,这才是骂人的上乘。”

有深度的怒火,更加强而有力,不仅让挑衅者毫无反击之力,更让旁观者把问题看的透彻。

表达愤怒不是单纯的发泄情绪,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如果非要说,职场上有什么管理情绪的绝招。

那就是:上一秒天崩地裂,下一秒处变不惊。

想要成为高层次的人,必定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及常人所不能及。

人生在世,谁都不易,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