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委會委員:邊境口岸“小財政養大口岸”的問題突出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姝)23日,本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分組審議關於加快外貿轉型升級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時,委員王憲魁談到了邊境口岸“小財政養大口岸”的問題。

“邊境地區的國門口岸基礎設施建設不適應,小財政養大口岸的問題非常突出”,王憲魁說,“有的邊境口岸2018年上繳國家的增值稅和關稅達到12億,但地方的財政收入僅4個億,而本輪口岸基礎設施改造共投入15個億,扣除自有的財力外,需要付貸款以及債券資金11個億,每年還要付息4千萬,還需要大量的資金來維護。小財政養大口岸,這個通道是國家的通道,地方小財政來養,實屬非常困難。整個口岸的貿易工作受到了影響,從而也影響了邊境口岸發展的競爭能力”。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委員葉雙瑜表示,全國人大財經委的調研報告講到一個例子,廣東省水運口岸稅費項目共有收費37項。“廣東的口岸是我們國家的先進口岸,也是大口岸,尚且如此,其他一些口岸可能更多。這些收費項目有的是改革開放初期確定的,更是國際先進口岸所沒有的。這些收費項目的審批權不在地方,因此,建議由國家口岸主管等有關部門組織專項清理,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這方面基層和企業的呼聲是比較高的。實際情況是一些收費項目由國家有關部門規定徵收,而地方財政拿出錢來補貼”。

委員魯培軍則談到促進邊境貿易創新發展問題,“邊境貿易是推動我國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和對外開放、興邊富民的重要抓手。我國陸地邊境涉及8個省區、140個縣、2300萬人口,其中近80%是民族自治縣。但今年1到7月,我國邊境貿易進出口量是下降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國務院規定邊民每天可以開展8000元免稅額以內的邊民互市貿易,但有關部門規定,邊境互市貿易相關政策僅適用於陸地接壤的國家,嚴重影響了邊境陸地加工企業的原材料種類及來源,導致大部分剛發展起來的邊境陸地加工企業停產、減產或者半停產”。

魯培軍說,上個星期他剛從邊境地區調研回來,“感受到邊民對此反映力度很大。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邊境貿易發展方面的有關意見,希望有關部門和邊境省區認真貫徹落實好指導意見,以推動邊境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和邊民的發展致富。我國陸地邊界與14個國家接壤,邊境貿易可以輻射到30多個國家,這也是解決當前我國對外貿易集中度過高,拓展貿易多元化的重要渠道。邊境貿易目前佔我國對外貿易的量雖然不大,但市場是需要培育的,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堅持下去,它必將成為我國對外貿易不可忽視的重要板塊”。

新京報記者 王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