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背水一戰打勝了,爲何後世卻再也沒人敢輕易用此計策?

江益焱


有西子捧心惹人憐愛,有東施效顰一笑千年,同樣的事情韓信能做,一般人卻最不得,韓信國士無雙,一代兵神,他能做成的事情,絕不是隨便什麼阿貓阿狗都能做到的。

背水一戰本來是兵家大忌,但韓信卻用它鼓舞士兵,打擊敵人。可是很多人想的也是背水一戰,置之於死地而後生,結果就真的死了。戰爭是一門藝術,帶兵之妙存乎一心,真是這種不可量化的藝術,才產生了很多精彩紛呈的戰役。

舉個例子吧,抗日戰場上張自忠將軍是犧牲的界別最高的將領,其實他很會打仗,最終陷入日本人的包圍,但從戰術層面上,是他主動出擊,打擊敵人分割敵人的。這一點跟巴頓將軍很像,巴頓也喜歡突襲敵人,然後分割敵人,可是分割敵人這件事,你可以說你把敵人分割了,但另一個層次也是敵人把你包圍了。

如果不是美國強大的後援保障,說不定巴頓跟張自忠將軍的結局是一樣的。戰場是複雜的,認為別人行你也行的心裡千萬不能有,沒有過硬的能力,千萬不要搞什麼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事情,因為這樣真的很容易死掉。


昭烈名臣


南北朝時期,東晉大將劉裕曾使用“卻月陣”在黃河大敗北魏鐵騎,這個戰術與韓信的“背水一戰”頗為形似。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能因敵變化者謂之神。韓信能用“背水一戰”之計取勝,是因為眾多不利和有利的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不考慮客觀條件的差別,盲目套用“背水一戰”的套路,必然失敗。要注意,背水一戰本身是兵家大忌啊。

首要不利條件:敵強我弱,敵守我攻。

井陘之戰,漢軍兵力三萬人,趙軍兵力二十萬,漢軍攻,趙軍守。弱者攻,強者守,這是戰爭史上極其罕見的形勢;強弱或攻守若有任何一個因素相異,比如漢軍二十萬而趙軍三萬,或者漢軍守而趙軍攻,這一仗都會打成一場平庸的攻防戰。既然用三分力就能擊倒對手,何必用十分呢?正是因為極度不利的戰局,才激發了韓信的絕世之才!

首要有利條件:彼愚我慧。

韓信何人?兵家之仙,其能無需贅言。而趙軍主帥陳餘可謂“宋襄公再世”。正是敵我主帥指揮藝術上的巨大差異,給了韓信表演的機會。有人認為,如果趙軍以李左車為主帥,則韓信必敗,我不同意。若是這兩個名將交鋒,怕是這一仗就打不起來了。高手過招,大象無形,真正的交鋒早在雙方肢體接觸之前就已經在精神層面完成了,我要怎麼出招,你會如何應對,然後我如何破解,你再如何反擊,然後雙方都會發現,自己無力贏得這一仗,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罷戰。如果在這樣的條件下,韓信還敢打,那麼我相信他一定會創造比背水一戰更加輝煌的奇蹟。


明厲鋒


先了解一下韓信的背水一戰是如何戰勝的。

背水一戰並不僅僅是字面上的意思,還包括一系列的謀略,及對敵方主帥的判斷。

韓信攻趙國,在河邊擺出魚鱗陣,士兵背靠大河沒有退路,另派兩千輕騎兵佔據高處潛伏,每人拿一面漢軍旗幟,時刻關注敵方營寨動向。



戰爭開始後,韓信率軍發動進攻,不久便佯裝敗退到河邊陣地,由於背後是大河,韓信手下的士兵己無退路,想活命只能拼命殺敵,這樣就最大限度激發士兵潛能。

同時趙軍主帥陳餘能力不強,由於漢軍敗退,並且退到河邊,這讓趙軍主帥產生輕敵思想,想全殲漢軍,於是讓全部主力去追殺漢軍,而漢軍背靠大河,士兵想活命,於是個個像打了雞血一樣拼命,趙軍一時半會反而拿不下漢軍。



在高處監視趙軍的兩千輕騎兵,在發覺趙軍傾巢而出後,馬上攻擊空虛的趙軍營壘,拔去趙軍旗幟,遍插漢軍旗幟,這時趙軍由於輕攻不下,返回營壘時發現自己的城池全是漢軍旗幟,一時驚慌失措,這時漢軍兩面夾擊,趙軍全軍覆沒。

背水一戰可以說是險招,也就是碰上陳餘這樣的對方,方才取勝,如果對方主帥不輕敵,不輕易上當,那麼韓信方是非常危險的。

此計至少有三個弱點:

1、搶佔制高點。背水一戰是和兩面夾擊配合的,制高點在冷兵器時代非常重要,如果敵方搶佔了制高點,那麼在河邊的陣地基本上死路一條。



2、堅守城池。無論何時也不可能傾巢去追擊對方,如果留適量軍隊守城,對方攻不下城池,那麼反而會被敵方兩面夾擊。

3、主帥原因。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敵方主帥產生輕敵思想才得以取勝,如果敵方主帥身經百戰,也沒有輕敵,那河邊陣地的士兵,基本上處於被包圍的危險,就是不打你,餓也把你餓死。

背面一戰因人、因地而宜,是個風險很大的計謀,所以後世不輕易用。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韓信開創的“背水一戰”,後世也有人用,只是後來使用的人,沒有領悟背水一戰的要領,結果輸的很慘。

韓信“背水一戰”能夠成功,是基於幾個重要的因素的。

按照《史記·淮陰侯列傳》和《漢書·韓信傳》的記載,我們可以分析出韓信所做的謀劃。

一、漢趙兵力差距必須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韓信數萬漢軍,對陣,陳餘號稱二十萬的趙軍。

這個是史料的記載,推測韓信的兵應該不少於三萬,而陳餘的兵肯定也不足二十萬。

韓信的兵力,必須足夠抵抗住陳餘軍,並且要耗到趙軍士氣開始衰落,否則,韓信軍就全軍覆沒了。

二、對手必須是驕縱自大、紙上談兵、迂腐守舊的人

戰前,廣武君李左車向成安君陳餘獻計,讓陳餘在井陘道口挖深溝、築高壘,守而不戰。而他自己帶三萬人伏兵,堵住韓信的退路,攔截韓信軍的糧草,讓韓信進退不得,又無糧可吃,十日內必敗。

陳餘,卻自認為自己是遵循禮法的人,打仗不應該用陰謀詭計,而要按照兵法打。十則圍之,倍則攻之,他認為韓信軍也就數千人,完全可以一擊必勝。

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韓信派細作探查到了陳餘和李左車的謀劃,知道了陳餘沒有聽從李左車的計策,這才敢進兵井陘。

韓信根據陳餘的特點,定下了破敵策略,算定了陳餘在知道自己必勝的情況下,會傾巢而出。

四、分兵三路

韓信派出2000輕騎兵,手拿漢軍旗幟,即紅色旗幟,在陳餘軍傾巢而出後,將趙軍旗幟拔下,將漢軍旗幟插滿趙軍大營。

韓信又自己帶1萬人,打著大將的旗幟、和儀仗引誘趙軍出營決戰。

韓信命剩下的數萬漢軍依河築營,這個背水的大營很關鍵,沒有這個大營,此計很難成功,我們後面說。

五、誘敵出營

韓信用1萬士兵先跟趙軍出營的兵士激戰,激戰很久之後,才佯裝丟下大旗儀仗敗退。

這裡也很關鍵,因為這時趙軍並不是全軍出擊,敗太快會讓人識破計策的。

韓信出戰的軍隊假裝狼狽的逃回水邊大營。這裡又是一個關鍵點,一定要裝的狼狽到進營後都沒來得及關閉營門,就讓趙軍追上了,要放趙軍進入大營。

這時候,漢軍的工作就是在大營內跟趙軍周旋,讓趙軍相信漢軍已敗。

六、一鼓作氣,伏兵出擊

趙軍攻入漢軍大營後,認為自己已經取勝了,趙軍大營內的士兵也都傾巢而出,前往漢軍營地搶奪戰利品。

這時候,漢軍的2000騎兵趁機奪下趙軍大營,並且全部換上了漢軍旗幟,2000人待命。

漢軍大營的數萬主力,奮力拼殺,不讓趙軍完全取勝。

趙軍發現不能取勝,也抓不到韓信、張耳等主將,士氣下降,收兵回營,卻發現大營插滿了漢軍旗幟,全軍震驚大亂。

在趙軍大亂的時候,背水的漢軍趁機追殺趙軍,而趙軍大營的2000騎兵也從趙營殺出,前後夾擊,趙軍大敗。

韓信的“背水一戰”能夠勝利,完全是打的一場知己知彼的心理戰,對手自大輕敵,才是成功的關鍵,而背水,只是讓自己的主力部隊,不要在對方的面前快速潰退。

否則,2000輕騎想奪駐紮數萬軍隊的對方大營,怎麼可能。而自己的軍隊如果還有退路,等敵方全軍齊出,卻堅持不到對方士氣衰退的時間,即使偷了對方大營,還是贏不了。

三國時,有名的馬謖失街亭,就是仿效韓信的“背水一戰”。

但是馬謖的對手可是張郃呀,直接把馬謖給困了,而且圍而不戰。

王平雖然可以作為伏兵,但是去伏擊哪裡呢?只能跟馬謖內外夾擊魏軍。

魏軍人多,心理優勢一直都在,只要守住山下營地就可以了。

而蜀軍被圍,缺水斷糧,軍心渙散,士氣低落。

馬謖這的確是“背水一戰”,把自己給“背”死了,諸葛亮都傷心的哭了。


奕天讀歷史


你好,韓信背水一戰打勝趙國,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趙國大將陳餘是個僵化迂腐的書呆子。他率領20萬大軍在井陘口修築防禦工事,準備與漢軍決戰。廣武君李左年提議,趁韓信大軍深入井陘口首尾不相顧時派人抄小路截斷漢軍糧草輜重,這樣一來漢軍不日即敗。但是陳餘不聽,他不屑於用這種陰謀詭計,而且也怕其他諸侯笑話他懦弱,區區幾千疲敝之師還需要耍詐,不是讓人笑掉大牙麼。

而韓信是個用兵比較謹慎的人,他派人打聽了趙軍的動向之後,就放心大膽的縱兵深入了,在井陘口以西紮營。半夜的時候,他派人偷襲趙軍大營,引趙軍傾巢出動追擊,然後趁大營空虛,把所有趙軍旗拔掉換成漢軍旗。

然後又派出一隊精兵做前鋒,背臨綿曼水,面向趙軍陣地,擺開了陣勢。

拂曉時分,陳餘看到韓信大軍背水列陣,笑著說,這是兵家大忌,沒有退路怎麼行,由此也產生了輕敵的情緒。

天剛矇矇亮,韓信率兵進攻,趙軍人多勢重,韓信不敵,拋棄帥旗戰鼓就回撤。陳餘見漢軍敗退,急忙揮軍追擊,守營的趙軍也追出來掠取漢軍旗鼓,洋洋得意。趙軍越發覺得漢軍好打發,更加輕敵了。

漢軍退守到水邊,無路可退,韓信傳下軍令:決一死戰,後退立斬,以激發士兵的強烈求生意志。

兩軍從早晨殺到中午,仍不分勝負。陳餘怕士兵疲敝飢餓,就下令收兵回營,剛退到半路,卻見自家營地裡滿是漢旗,不禁驚呼,怎麼大營被漢軍奪去了!將士們一聽,驚慌失措,自亂陣腳,爭相四散逃命。大軍亂成一鍋粥,殺了一些逃跑的士兵也無濟於事。

漢軍這時內外夾擊,大敗趙軍。

背水一戰能大獲成功,得益於韓信熟知兵法又能靈活運用,對自家軍隊的短處有深入瞭解,敵眾我寡,戰士容易心生退卻之意,將他們的退路阻斷,反而激發出了強烈的求生意志。對對方的戰略戰術也進行了研究,示敵以弱,讓他們大意輕敵。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

而對手仗著人多勢眾,不屑於使用陰謀詭計,也沒有制定很好的作戰計劃,終至失敗。

背水一戰本是險招,能成功真的需要考慮很多因素,若有一環有失誤,就難以成事。我想這可能就是後世再沒人敢輕用此計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