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失去學習的動力?“馬蠅效應”告訴我們,適當“刺激”很有效

現在家庭的孩子,生活安逸,不需要為生活擔憂,也不需要為未來發愁。

這樣安逸、平淡的生活,就會使孩子形成成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思想。那麼,怎麼讓孩子轉變這種思維呢?如何讓孩子主動去爭取自己的想要的事物呢?

這就需要父母用好方法,激勵孩子。

習慣了“不勞而獲”,會變得不思進取

苗苗生活在一個很富裕的家庭,平時爸爸媽媽對苗苗是有求必應,只要苗苗喜歡的,父母都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幫苗苗實現。

也就因為這樣,讓苗苗養成了一個壞習慣——做什麼事都不努力。因為苗苗覺得,只要她想要,家裡就能實現,自己不需要努力,這樣就很好,也不需要做什麼改變。

孩子失去學習的動力?“馬蠅效應”告訴我們,適當“刺激”很有效

苗苗這種不思進取的思想,不僅體現在生活中,學習上也是如此。

她從來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樣努力好學,上課就呆呆地坐著,從不主動回答老師的任何問題,似乎上學就只是一個形式,她只是走個過場而已,參與一下即可。

苗苗的這種狀態,讓苗苗父母開始頭疼,一是不知道怎麼幫助孩子,二是不知道採取什麼方法。

其實有很多像他一樣的孩子,對待事情總是很消極,沒有積極向上的精神。是什麼造成孩子這種狀況呢?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又該怎樣去做呢?

讓孩子失去動力的原因

1)家長過度的保護,讓孩子無處施展能力

現在的孩子們都生活在安逸富足的家庭環境中,沒有吃過苦,也沒有受過挫折,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不需要自己做什麼努力。

尤其是在家長們的層層保護下,接觸到的事物更為有限。其實,家長們的過度保護,反而會得到相反的結果。過度保護,會讓孩子失去自我保護。

自我努力的想法,一味享受家庭帶來的安逸,自然就會養成不思進取的性格。

孩子失去學習的動力?“馬蠅效應”告訴我們,適當“刺激”很有效

2)對孩子的期待值過高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都賦予太多的期待,期待值過高,會使孩子更害怕失敗。

害怕受到這與批評,害怕會看到家長失望的眼神,因此會產生逃避的心理,即消極對待事物的心理。與其說孩子不思進取,不如說是孩子的一種自我保護。

因為如果孩子所做的事情失敗,就會受到指責與批評,倒不如不去做這件事,不做就不會有失敗。所以對孩子要客觀地進行評價,不要有過高的期待值。

做到這幾點,讓孩子重拾動力

▶ 適度“刺激”,利用好“馬蠅效應”

“馬蠅效應”相信一些家長們都聽過,所謂的“馬蠅效應”,簡單的來講就是利用一些激勵手段,刺激本體,使本體能力凸顯出來

,改變本體原有狀態。

家長們可以根據家中孩子的實際情況,採用相應的激勵手段,讓孩子產生前進的動力,改變孩子不思進取的狀態。

孩子失去學習的動力?“馬蠅效應”告訴我們,適當“刺激”很有效

▶ 多帶孩子參與活動,走出“封閉圈”

多帶孩子參加一些外界活動,尤其是一些競技類的活動和比賽,讓孩子參與其中,感受比賽的樂趣和精神。

讓孩子自身體會競技和成長的快樂,培養孩子的積極進取心,讓孩子不甘落後,自發性地改變自己的狀態。

▶ 適當的激勵和表揚

在孩子做一些改變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讓孩子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表現忘完採取不理會的態度,這樣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打消孩子對完成事物信心。

因此,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與重視程度,對孩子成長也是非常重要的

掌握好正確的方式好方法,對孩子的成長和進步至關重要。要學會觀察孩子,瞭解孩子的內心和想法,因材施教,這樣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是浩一媽媽,如果您在帶娃的過程中,遇到疑惑、開心、難忘的事情都可以發私信分享給我~同為新手媽媽,讓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