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專刊」原陽:推動產業扶貧縱深發展

作者|三農全媒體記者 卞瑞鶴 盛素芬

通訊員|張新建

九曲黃河水,百里稻花香。位於黃河之濱的原陽縣以優質稻米生產著稱,是黃河以北有名的魚米之鄉,素有豫北小江南的美稱。同時,原陽縣也是灘區大縣、農業大縣、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

近年來,原陽縣以脫貧攻堅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扶貧作為頭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重大政治任務,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提高脫貧質量,舉全縣之力,集全縣之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按照“縣有支柱產業、鄉有主導產業、村有特色產業、戶有致富項目”的原則,大力推進產業扶貧縱深發展,實現貧困戶穩定增收。

「脫貧專刊」原陽:推動產業扶貧縱深發展

新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原陽縣委書記郭力銘(前排中)帶隊到河南農業職業學院考察扶貧項目

數字見證

一組組數字,是原陽縣脫貧攻堅豐碩成就的最好見證。

2016年以來,原陽縣產業扶貧累計投入資金3.75億元,其中2019年投資1.316億元,正在實施11個產業扶貧項目。截至目前,全縣貧困戶產業扶貧疊加帶動26642戶,產業覆蓋率333%,戶均增收6452.2元,人均增收1985.1元。

農業產業化支持項目獎補60家帶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放獎補資金1669.8萬元,帶動貧困戶1350戶,流轉貧困戶土地2521.01畝,轉移就業364人,人均增收3600元以上;“百企萬戶”扶貧項目對103家企業進行獎補,發放獎補資金4928.7萬元。帶動貧困戶5068戶,戶均增收3600元;光伏扶貧項目投入資金8626.3萬元,實施光伏項目兩批,建設規模12兆瓦,全部併網發電,帶動貧困戶4542戶,戶均年收益2000元;集體產業項目累計投入資金1.98億元,實施集體產業項目52個,用於發展集體經濟和帶動貧困戶就近務工;到戶增收項目已為2571戶貧困戶注入發展資金2286.38萬元,引導貧困戶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脫貧致富;智慧電商扶貧項目大力發展“互聯網+大農業”“互聯網+餐飲”等模式,發放電商扶貧獎補資金180萬元,電商企業“淘實惠”“郵樂購”建成鄉村兩級電商線下體驗店400餘家,實現貧困村全覆蓋,受益群眾4萬多人。

2018年,原陽全縣103個貧困村全部脫貧,2019年5月9日,原陽退出貧困縣序列,全縣剩餘6867名貧困人口,2020年將全部實現脫貧。

“在產業扶貧實施中,我們始終堅持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理念,將扶貧產業納入全縣產業發展的大局中來考慮,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確保實效。”新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原陽縣委書記郭力銘介紹說。

培育壯大特色產業

在原陽縣,家居產業和食品加工產業堪稱兩大主導產業,在脫貧攻堅中,這兩大產業發揮的作用不可或缺。

近年來,原陽縣積極探索智能家居發展之路,不斷加強技術創新,促進企業集聚,已彙集了大信、大自然、維尼雅等多個知名品牌的家居製造企業,不斷擴大原陽品牌的影響力,打造了以家居產業園為主體,融合智能化智能定製、全屋定製、工業互聯網等核心技術的智能家居製造平臺。

位於原陽縣的河南餐飲中央廚房產業園是河南省重點建設項目,總佔地1153畝,總投資29億元,是國內最大的餐飲食材加工中央廚房集聚區。餐飲中央廚房產業上游連“三農”、下游惠民生。原陽縣餐飲中央廚房產業的闊步發展,產生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從種植養殖基地到冷庫和冷鏈物流,再到電商的發展,河南餐飲中央廚房產業園激活並帶動了原陽縣食品產業全產業鏈的發展。

原陽縣圍繞家居產業、食品加工產業兩大主導產業做文章,突出“一產接二連三、二產前展後延、三產進二入一”的工作思路,打造“三產”共同推進、互為支撐、融合發展的格局。以大信家居為標杆,依託大自然室鑫等67家家居企業,原陽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帶貧企業+貧困戶”模式,拉長產業鏈條,壯大家居產業,著力打造集“4A”級旅遊、綠色環保於一體的家居特色產業集群。

以中央廚房產業園為標杆,依託九豫全等41家食品企業,原陽大力發展“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建成81個種植扶貧基地、13個養殖扶貧基地,初步形成集種植生產、工廠參觀、美食體驗、產品展銷、電商物流於一體的食品特色產業集群。

脫貧攻堅“主戰場”

作為農業大縣,原陽始終圍繞農業產業做文章,將其視為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9月底,走進陡門鄉現代化農業蔬菜大棚基地,記者便被眼前壯闊的場景所震撼。該基地佔地123畝,建成於2018年,財政總投資580餘萬元,現由河南省優宜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承租具體實施運營,以種植西紅柿、彩椒、黃瓜等無公害、高端精品綠色蔬菜為主。據瞭解,該項目從產業利益分配、轉移就業、發包管理、提成分紅、土地流轉四個方面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據介紹,近年來,原陽縣注重扶貧產業與農業結構調整的有機結合,促進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注重扶貧產業與村級集體經濟的有機結合,夯實鄉村振興基礎;注重扶貧產業與新興業態發展的有機結合,加快推進新鄉市沿黃生態帶建設。

按照花園、果園、菜園“精品三園”的總體要求,原陽縣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組織互動、能人大戶聯動等措施,積極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目前,全縣有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社1005家。全縣形成了優質稻米生產基地2萬畝,林果種植片區3萬畝,溫室大棚片區1.2萬畝和食用菌種植片區。

此外,原陽縣專門出臺了村級集體經濟扶持政策,貧困村每村50萬元,非貧困鄉每鄉200萬元,作為產業發展啟動資金。2016年以來,先後投入資金1.98億元,實施集體產業項目52個,陡門鄉陡東村連片蔬菜大棚、路寨鄉賈四村服裝製品、葛埠口鄉南村食品加工、福寧集鎮小吳莊村家居生產等村級集體經濟,產業特色明顯,經濟效益好,帶動作用強。目前,全縣103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均在5.6萬元以上,貧困戶戶均年增收500元以上。

黃河灘區經濟基礎薄弱、貧困人口多,是原陽縣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和難點。隨著鄭新深度融合的加速,新鄉市沿黃生態帶上升為省級戰略,為黃河灘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產業發展上,原陽縣依託黃河大堤、幸福路、沿黃生態通道三條自然生態帶,積極探索灘區扶貧+旅遊的產業模式。水牛稻觀光農業田園綜合體已初步形成集水稻、小麥種植加工、稻田蟹、餐飲、旅遊等一體化的綜合性園區,年銷售收入3000萬元;靳堂鄉奶奶廟村積極發展農村特色美食一條街,打造集旅遊、觀光、休閒、美食、養老為一體的黃河旅遊觀光休閒美食養老基地;鹿島生態園在保持原有自然風貌的基礎上,建設集休閒健身、週末度假、科普教育等多功能的森林公園景區,今年接待遊客7萬人次。

“下一步,我們將緊盯農民持續增收致富目標,圍繞全縣產業發展壯大,積極推動產業扶貧向縱深發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基礎。”郭力銘說。

(文章來源:《農村農業農民雜誌》2019.10A總第517期 河南脫貧大決戰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