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努力,可能是無效的

你的努力,可能是無效的

有時我不得不懷疑,清華大學官微是個“放衛星”的秘密基地。

自從上次一天學習17個小時的“學霸計劃表”登上熱搜後。

2019年11月15日,也就是今天。

“每週閱讀3000頁文獻”的清華特等獎候選人,再次登上熱搜。

清華大學舉行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答辯會里,人文學院張博涵的介紹詞寫道:“他從日出到深夜不斷地學習和閱讀,每週英文文獻閱讀量超過3000頁,一年完成3000詞左右的論文32篇,在交換期間取得了全A的成績”。

你的努力,可能是無效的


看到張博涵同學的自我介紹,我笑出了聲。

雖然我絲毫不懷疑,他“趕超西方”的志向。

但在學習這個問題上,清華大學官微作為國內的龍頭教育宣傳部門。

他們一如既往,片面強調甚至誇張“努力”的時間,隱藏某些學霸成功的環境因素和個人因素,一味鼓吹不睡覺的學習。

這不僅荒謬,而且還會深深打擊一般努力者的自信心。對於大眾的教育和學習,有弊無利。

官微評論區下,網友的評論無一不是:

“這就是我當不了學霸的原因!”

“果然是神仙打架,我膨脹的點開,禮貌的退出!”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很大!”

這就是我所擔心的結果。

當一流名校把“努力”這件事誇張成“放衛星”時,普通學生對比之下將失去信心,再也不敢發出挑戰。

正如清華大學官微之前所宣傳的“每天學習17個小時的計劃表”,你如果照著去做,除了打擊自尊心,毫無用途。

實際上,那是個“記錄表”。

事情間隔一個月都不到,清華大學官微又開始宣傳“波動閱讀”了!

你的努力,可能是無效的

我們來談談張博涵同學每週閱讀3000頁有英文文獻,靠譜嗎?

首先假設,張博涵是一個每天只睡6個小時的學霸,那麼他有18個小時時間學習,我們默認他吃飯睡覺、走路、洗臉刷牙均不需要時間。

張同學在牛津大學學習,而美國牛津大學每天的課程時間最少也是4個小時,更別論教授佈置的作業很多時候是通宵達旦都完成不了!

當然,張同學每年寫32篇英文論文的時間我就不計了。至少我個人寫中文網文(要知道這個難度是遠低於英文論文的),思考加寫作的時間最少也是5個小時。

如果寫科研論文,那加上做實驗和處理數據,哪怕灌水也需要兩天,更別說是英文的。

我們假設張同學不休息、不考試、不參加學校任何活動,全科4.0的成績完全靠天賦,他每天也只可能有14小時時間。

7*14*60=5880 5880/3000=1.96。

也就是說,張同學看一頁文獻只需要兩分鐘,而清華官微一開始宣稱的是3000篇。

標準A4一頁文獻的字數是800單詞,張同學一分鐘可以看400個單詞。

你的努力,可能是無效的


因此,這裡只有兩種合理解釋。

解釋一:張同學學過量子波動閱讀!

解釋二:張同學是可以不用睡覺的,也或者他有哈利波特里赫敏用的時間機器,可以穿越回來學習。

解釋三:張同學看文獻,基本是囫圇吞棗,也許就看下標題。

顯然,解釋一二是不可能的,只有解釋三稍微合理。


02

但這就有一個問題,這樣的泛閱讀,恐怕對於學習是幫助不大的!

我們正處在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大量的信息湧入我們的腦中。

重複的,快餐式信息佔據著各種社交媒體,博人眼球聳人聽聞的信息讓你應接不暇。久而久之你會發現,每天我們花很多時間刷朋友圈文章、瀏覽客戶端新聞。但結果是,很多信息轉身就忘,信息並未被消化,更別談吸收了。

在日本學者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讀一本書》裡,有一個清晰的意見:

如果你沒有帶著明確目的,主動選擇一本書,沒有和書的作者產生某種觀點式對話,沒有理解書裡的內在邏輯。

那這本書就白讀了。

讀書不重要,重要的是與書相處。

只可惜,當代人這項精讀技能,幾乎已經被流水線作業的爆文給毀了!

當清華學霸的消息出來後,無數的爆文寫手,開始標題:

“讀書是你吃過最少的苦”

“優秀的背後,只有苦行僧般的自律!”

“你見過北京四點鐘的清晨嗎?”

你的努力,可能是無效的

沒人願意深入挖掘下,學霸真正的學習方法是什麼?

他們只願意跟著“雞血情緒”走,讀完煽動文後,感覺自己收穫了什麼了不得的“逆天改命”真理。

說句實在話,富士康流水線上的每個工人都極其努力,他們為什麼不是百萬富翁呢!

但是這樣的文章不僅好寫,而且讀者愛看,而且還愛轉發!

為什麼,因為可以感動自己,然後麻醉自己!

在巨大利益的驅動下,極少有作者還願意探究真相。

所以,我想告訴你:

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看了多少書,做了多少事。

而在於他做了多少思考,做了多少改變!

而論文,恰恰是最不該被泛讀的東西,論文為什麼有摘要,目的就是幫助研究者選擇正確的文章去精讀。

03

這件事我真正關心的並不在於,一個清華學霸放了多大的衛星,誇大了自己的多少努力!

哪怕不需要這些驚悚的數字,他本人一定有足夠優秀的。

但是現在我們的教育者和網友,已經沒有辨別努力的正確價值觀,只能靠堆疊數字來評價一個人是否優秀。

張同學之所以敢在評優會上“放衛星”,上綱上線地說,他知道評委看不出破綻,網友不會有疑問,而那些能給他利益的人,最吃這一套。

然後我們再看張同學的成就。

“開創具有中國底蘊的世界史範式研究!”

再看張同學的經歷

“不理想的高考成績,依舊可以通過努力成就卓越!”

再看張同學的精神,

“超越西方,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成就!”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如果不是這份自我介紹明顯有數據問題,我看了他的自我簡介都感動。

但我想問的是,為什麼清華大學官微一而再再而三的進行“造神運動”?

哪怕是候選人自己對他的努力沒有概念,評委難道自己沒法從自身經歷上一眼就看出問題嗎?還要大張旗鼓地宣傳“神仙打架”。

到底是評委對造假已經波瀾不驚,還是如此浮誇的數字已經舉目可見。

農民出身的總司令就可以一眼看出畝產兩萬斤糧食的幹部到底有什麼問題?而這種幹部會對中國造成多麼大的傷害!

什麼時候,我們的科研也開始這麼浮誇了?

清華人文學院的同學,一眼就看出了張同學歷史文獻學的描述是膚淺的。

你的努力,可能是無效的

順便一提,大二學生自稱精通英語、拉丁語、古希臘語。我覺得是一種對研究語言學者的不尊重,因為語言的背後是有文化的,真正懂這一點的人,不會用這個做為自己臉上貼金的素材!

但我不想多過批評張同學,他只不過是不注重內涵的“量化考核”的犧牲品罷了!

經濟上趕超西方,我們需要的是腳踏實地,國內這幾十年的發展深刻說明了這一點。

要在學術上趕超西方,我們就得徹底拋棄“放衛星式努力”。

片面相信“過度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只可能造就一個個虛假的“努力之神”,和無數個仿效不成就心灰意冷的真正努力者。

我們要做真正的努力者,而真正的努力者是深刻的。

04
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努力升級”比“過度努力”重要!

哪怕一個人真的能每週泛讀3000頁文獻,我也不覺得這是種寶貴的能力或者優勢。

我發現當代很多不成功的人,都有一個毛病。

永遠只做最簡單的事,然後把這件事重複無數遍,顯得自己很努力,但其實什麼回報都沒有!

H老師,就是這樣一位老師。

年終績效考核,H老師在會上義憤填膺,痛訴學校對她的不公。

她不斷地強調,自己上了多少課,值了多少的班!

“我都這麼為學校付出,你們怎麼這麼對我?”

實際上,學校領導曾經要她主持一項質量工程項目,誰知道H老師看了下申報書,就說煩!

為什麼,因為申報項目是一個新挑戰,是一個複雜而又需要大量學習的任務。

她只願意上課,反正內容十幾年不變。只願意值班,反正坐在辦公室玩手機就行!

H老師這類人很多,他們只挑簡單的事做,然後重複一百次。

然後他就覺得自己很努力了,別人沒資格說他。

學校一到考研季,我就看到大量的學生在聽網課,一聽就是幾個小時。

但我翻開他們的習題集,發現根本沒動過。

為什麼?

因為背單詞、做題、改錯、寫作文是一件需要消耗大量認知資源的事,而聽網課就輕鬆的多了。

但聽網課的東西,如果不進行反覆的加工,是不會存在你的大腦裡的。

這就是當代人努力的問題。

只看努力時間就覺得自己優秀,卻不願意集中注意力做真正重要卻複雜的事!”

這就是用戰術上的勤奮,去掩飾戰略上的懶惰。

所以張同學要是能講下,他是怎麼獲得去牛津大學訪問的資格,我就更想聽了,這才是他的真厲害之處!

-----------------------

劍聖喵大師,百萬暢銷書作家,500萬粉絲個人帳號意見領袖,省高校心理協會常務理事,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情緒管理達人,陪同讀者成就強大,願得我心如明月,獨映寒夜迷途人。

著有《優秀的人,從來不會輸給情緒》《掌控情緒,從來不靠忍》正在熱銷中,微信公眾號:劍聖喵大師(ID:swordpai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