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弼馬溫到一統天下:大秦帝國是怎樣一步步強大起來的?

卑微的出身

秦國的出身很卑微,其他諸侯國祖上都有著輝煌的歷史,秦國的老祖宗惡來卻是殷商朝的大奸臣,被周天子砍了腦袋。

惡來之後的第五代秦非子,善於養馬(就是弼馬溫),周天子看在他辛苦有功的份上,就把秦邑封給了他,秦成了周的附庸國。

從弼馬溫到一統天下:大秦帝國是怎樣一步步強大起來的?

秦國老祖宗:秦非子

看來在任何時候,有一技之長都很重要啊。

玩命奮鬥期

秦起步晚,起點低,要想進步,就要玩命努力,簡單地說,就是跟西戎拼命。

一、秦鍾戰死

秦非子去世後,兒子在位3年就去世了,傳位給秦鍾。當時鎬京附近的西戎很猖獗,周天子就令秦鍾為大夫,率軍進攻西戎,結果不幸戰敗,秦鍾戰死。

秦鐘的長孫世父本來是可以繼承君位的,對爺爺的戰死很傷心,就主動放棄寶座,親自到前線跟西戎拼命。

艱難的環境,塑造了老秦人堅強勇敢、不貪戀權勢的優良品格。

二、秦莊公擊敗西戎,開拓土地

秦鍾戰死後,兒子秦莊公繼位,周天子很夠意思,派給了他7000名士兵,繼續攻打西戎。公元前821年,

秦莊公擊敗西戎,周天子封他做西垂大夫,並將犬丘一帶賜給了他,秦的領土大增。

從弼馬溫到一統天下:大秦帝國是怎樣一步步強大起來的?

秦莊公率軍攻打西戎

三、秦襄公護送周天子東遷有功,得封諸侯

公元前778年,秦莊公被犬戎所殺,次子秦襄公繼位。

公元前771年,周室動亂,周天子被迫東遷洛陽,秦襄公親自護送。東遷後的周天子無法控制岐山以西的地盤,就做順水人情,送給了秦。從此之後,秦國成了名副其實的諸侯國。

從弼馬溫到一統天下:大秦帝國是怎樣一步步強大起來的?

秦襄公雕像

這一路走來,頗不容易:秦鍾戰死,秦莊公戰死,稍後不久秦襄公也戰死,秦國得以封侯,是拿命搏來的。秦國這一段奮鬥史,和當初的劉玄德頗為相似,到處去拼命打仗,壯大實力。

野蠻成長期

周天子東遷後,關中地區就剩下老秦人和戎狄了,秦國壓力大增,好處也不少:可以繼承周王室留下來的大量人口和地盤。

一、鞏固關中地區

周天子東遷洛陽後,無力管轄關中地區,就下了道命令:戎人不講道義,秦人如果能趕走他們,得到的土地就是他們自己的了。

老秦人拿到這條王命,就開始了野蠻的成長:

  • 公元前762年,秦文公開始在汧水、渭水的會合地修建城邑;
  • 公元前750年,秦文公擊敗西戎,把周朝的遺民匯聚起來
    ,地盤擴大到岐山;
  • 公元前714年,秦憲公從西新邑遷居平陽(陳倉區),消滅蕩社,之後俘虜芮國國君芮伯萬;
  • 公元前697年,秦武公繼位後,先後征服、併吞了綿諸、邶戎、冀戎、義渠戎、翟和貘等戎族,初設縣制以管理所得之地,秦國勢力達到關中渭水流域

二、秦穆公廣招賢才,拓地千里

秦國擴張的步伐不停,到秦穆公登位時,已經和東方大國晉國接壤了,為擴大地盤,秦穆公做了三方面的努力:

從弼馬溫到一統天下:大秦帝國是怎樣一步步強大起來的?

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1、秦晉和好

晉獻公通過“假道伐虢”的計謀,牢牢地控制了崤函通道,阻斷了秦國東進的步伐。

秦國選擇和親,與晉國和好。秦國先是嫁了個公主給公子夷吾,並幫助他登上寶座,可惜回國後就反悔了,秦國白忙活一場;之後把寶壓到重耳身上,也沒佔到實質的便宜。

2、武力東遷

晉文公去世後,秦穆公決定效仿祖宗的方法,武力進攻中原。結果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戰和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戰中兩次被晉軍擊敗,秦東進的路仍然被晉牢牢地扼住。

3、向西拓展

東出不順,秦穆公決定向西擴張,在由余的幫助下,逐漸滅掉戎人國家12個,開闢國土千餘里,稱霸西戎。

秦穆公招攬由余的故事頗有意思:由余本來是晉國人,後來逃到了西戎,西戎看他會說中原話,就派他到秦國考察。秦穆公很欣賞他的才華,就打算招他入麾下,可惜由余不肯,秦穆公很不甘心。大臣蹇叔就給他出了個主意,送給西戎王很多聲樂美女,西戎王長期遊牧漂泊,哪見過如此多的美女,漸漸就不管朝政了,由余失望至極,就投奔秦國。

秦穆公十分好才,不拘一格招攬、使用賢才:用5張羊皮換取賢相百里奚,用美人計招來了由余……

百年死磕期

秦穆公去世後,用了很多賢才陪葬,秦國開始陷入人才枯竭境地。但秦國並沒有放棄東進的步伐,與晉國、後來的魏國死磕了兩百多年,雖然是越打越窮、越打越落後(中原士子視秦為虎狼之地、蠻夷之地,不敢入秦),但晉、魏最多也只是到涇河流域,無力進一步向西拓展。期間有很多驚心動魄的戰事:

從弼馬溫到一統天下:大秦帝國是怎樣一步步強大起來的?

秦晉死磕近百年

  • 公元前620年--公元前605年,秦晉大戰5次,各有勝負;
  • 公元前581年,秦軍在麻隧之戰中大敗,晉國率聯軍攻到涇陽後撤退
  • 公元前564年--公元前547年,秦晉大戰4次,雙方傷亡都很慘重,之後宣佈罷兵;
  • 公元前505年,秦軍出關救楚,打敗吳王闔閭,可見秦國實力還很強;
  •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440年,蜀國、楚國、晉國均向秦國進攻,期間討伐西戎大荔、綿諸、義渠,並與公元前444年,俘虜義渠國王
  •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率領50萬大軍進攻魏國吳起,意圖奪取河西之地,大敗,秦國陷入谷底。

秦國在這兩百多年裡,雖然和晉國死磕多次,國力受損,但綜合實力仍然很強悍,對付西邊的戎狄部落綽綽有餘;三家分晉後,魏國率先變法改革,秦國丟失河西之地,即使率傾國之力,也無法奪回失地,一方面是魏國實力非常強,另一方面則是秦國陷入了四代亂政,民心不齊。不過不要擔心,這只是黎明之前最黑暗的時刻,大秦帝國馬上就會甦醒過來,煥發出無限的耀眼光芒。

茁壯成長期

一、扭轉局勢

公元前384年,長期流亡魏國的秦獻公上位,通過以下幾個舉措,扭轉了秦國持續衰退的局面:

從弼馬溫到一統天下:大秦帝國是怎樣一步步強大起來的?

影視中的秦獻公

1、廢除人殉,吸引人才、人口入秦;

2、遷都櫟陽,將國都遷到前線,圖謀中原的野心暴露無遺;

3、開啟變法,為商鞅變法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4、打敗韓魏聯軍,解救周天子,插手中原事務;

5、河西之戰,斬首魏軍6萬,秦國開始嶄露頭角。

秦獻公為什麼能夠扭轉局面?一是早期顛沛流離,磨練了心智;二是在魏國多年,學了不少李悝變法的經驗;三是登位時已經快40歲了,正是心智成熟、精力旺盛的黃金年齡;四是國君寶座本來很不容易,知道珍惜。

二、商鞅變法

秦獻公去世後,嫡子嬴渠梁繼位,開啟了商鞅變法,秦國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通道。

從弼馬溫到一統天下:大秦帝國是怎樣一步步強大起來的?

商鞅變法

重點談一下軍功爵制,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要想獲得爵位、官位,只有一條路,就是為國家立下戰功。戰場上每殺甲士一名,就可以升爵一級,不關你是奴隸還是貴族子弟。爵位提高,意味著更多的財產和更高的社會地位,甚至是家人獲罪都可以得到赦免。

這項政策打破了長久以來的世卿世祿制,空前激起了秦人的戰鬥熱情,平民出身的老秦人有了上升的空間,比方說後世的武安君白起就是秦國平民出身。

從激烈戰場中拼殺出來的將士自然比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貴族更有戰鬥力。

從弼馬溫到一統天下:大秦帝國是怎樣一步步強大起來的?

商鞅開始變法

商鞅變法十幾年後,秦國就成了一流強國;之後的歷代國君,延續了新法的精髓。

三、攻打巴蜀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在司馬錯的建議下,秦軍翻山越嶺,滅了巴國、蜀國,秦國土地面積擴大了一杯以上,人口、糧食產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為秦昭襄王時期的連續鏖戰提供了經濟、後勤保障。

從弼馬溫到一統天下:大秦帝國是怎樣一步步強大起來的?

秦滅巴蜀

秦國滅巴蜀,作用不僅體現在經濟上,對攻打楚國也有很大的軍事意義。巴蜀處於長江上流,秦軍沿江直下,不僅能襲擊楚國的後方,還能避免其他國家的襲擾。

四、長平之戰

秦昭襄王時期,秦國連續對外作戰,雖然沒有滅掉任一大國,但楚國、韓國、魏國、趙國在秦國的一連串打擊下,實力已被嚴重削弱。其他兩個大國,燕國、齊國互毆,基本廢了武功。

尤以長平之戰最為慘烈,白起率領的秦軍擊敗趙軍,坑殺降卒40萬,諸侯為之膽寒。

從弼馬溫到一統天下:大秦帝國是怎樣一步步強大起來的?

白起坑殺40萬降卒

長平之戰後,秦國統一天下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五、一統天下

公元前230年,秦國邁出了統一天下的步伐:

從弼馬溫到一統天下:大秦帝國是怎樣一步步強大起來的?

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順序

  • 公元前230年,內史騰率領秦軍攻克新鄭,俘虜韓王,設置潁川郡;
  • 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引大溝之水衝灌大梁城,經3個月戰爭,城垣崩塌,魏王出降,魏國滅亡,秦以其地建為東郡;
  • 公元前223年,王翦率領大軍攻破楚都壽春,俘虜楚王負芻,楚亡。秦在楚地設立楚郡,不久,又分為九江郡、長河郡和會稽郡;
  • 公元前222年,秦滅燕、趙(之前已經消滅了主力部隊);
  • 公元前221年,齊王建投降,齊亡。

短短十年,秦王嬴政奮六世之餘威,一統天下。

總結

大秦帝國從小小的弼馬溫起步,期間頗多磨難,最終一統天下,有幾個道理值得品味:

1、出身低微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失去前進的動力;

2、成功沒有捷徑,腳踏實地才是王道;偉大的功績需要持久的努力奮鬥;

3、想要成就一番事業,首先要學會籠絡人才;

4、窮則思變,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可以解決所有難題;

5、磨難是一種財富,不要害怕吃苦。

你認為哪一位秦君的貢獻最大? (單選)
0人
0%
秦非子
0人
0%
秦襄公
0人
0%
秦孝公
0人
0%
秦昭襄王
0人
0%
秦王嬴政
0人
0%
其他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