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擊長空-祖國藍天的守護神

1954年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設計出一款新型噴氣式戰機試飛成功,他就是米格19,同時它也是蘇聯的第一代超音速戰鬥機。但相比各項性能指標都很出色的前一個型號米格-17,米格19在誕生的時候就不被看好,所以該機在前蘇聯空軍只能算是一個過渡機型,之後蘇聯就開始研製新的米格21來替代它。雖說該機沒有達到預期,但是也比美國同時期裝備的噴氣機性能略勝一籌。隨著美蘇兩國超音速戰機的服役,這也標誌著世界戰鬥機歷史進入到新階段。

鷹擊長空-祖國藍天的守護神

殲6

雖說該機在蘇聯不太吃香,但是對於實力並不強大的中國空軍來說,簡直就是寶貝疙瘩。因為此時空軍裝備的殲5在當時的環境下已經跟不上潮流,加之當時敵機不停地騷擾祖國沿海地區,嚴重威脅該地區的安全,給人民群眾造成很大的心理傷害。為了保衛祖國領空不受侵犯,這就使得空軍迫切需要新型戰機來替換隻有亞音速飛行速度的殲5。

此時的中蘇關係正是蜜月期,雙方是同志加兄弟的關係,蘇聯在這個時期也是對新中國給與了很多援助,中國的航空工業剛剛起步不就,底子薄,還沒有單獨研製新型超音速戰機的能力。所以只能從外部引進,作為老大哥的蘇聯新型飛機就成了我們唯一的選擇。經過多次協商談判1957年蘇聯同意米格19的技術轉讓,並有償提供全套技術資料、樣機和部分散裝件、成品附件。1958年在完成了前期準備工作之後,瀋陽飛機制造廠便馬不停蹄的開展仿製工作。

60年代由於受到國內局勢的影響,殲6飛機在研製和生產過程中相繼出現了問題,質量不過關,這就導致早期生產的這批飛機沒有發揮應有的價值。後來經過技術攻關逐步消除了質量隱患,終於在1964年將該型機提供給軍方使用,並正式命名為殲6。該機也依靠結構簡單、輕巧、靈活、爬升快、高速性能好、能超音速作戰、火力強,低空纏鬥能力也不錯等特點迅速成為祖國空軍的主力,擔負起保衛祖國領空的重任。

殲6的機翼設計是低平尾,單垂尾,機翼為全金屬中單翼,機翼上表面裝有導流片,下表面有擾流片,這就儘量減少了氣流對該機機動性的影響。為了提高超音速性能,該機的機翼後掠角增加到了55º已經接近極限,缺點就是很容易造成飛機在飛行中過程中發生螺旋失速情況。為了解決該問題,又在機翼上加裝了一對大翼刀以保證飛行的穩定性。

進氣口在機頭,單座雙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為2600公斤,加力推力為3250公斤,最大速度1.4馬赫,作戰半徑680公里,不掛副油箱的情況下能飛近1700公里,最大升限17900米。另外該機裝備了3門30MM機炮。這些已經可以滿足空軍的日常需要了。

鷹擊長空-祖國藍天的守護神

火蜂無人機

既然空軍裝備了新型殲6,那麼大展身手的時候也要到了。1964年11月,地處海南島某基地的雷達偵測到有陌生目標正在接近,經過比對確認為美國火蜂無人偵察機。該機是美國當時最先進的偵察機之一,最高飛行高度接近20000米,作戰半徑達到3000公里,近20000米的高度,加之本身小巧的體積,使得攔截該機的難度非常大。

即使難度再大也阻擋不了英勇的人民空軍,駐守在廣東的空1師作戰分隊長徐開通果斷駕駛殲6戰機迎了上去,在發現火蜂偵察機後,徐開通將殲6戰機拉昇到17500米高度,這也幾乎是殲6的極限高度,抵近目標在前兩次攻擊失敗之後,徐開通沉穩應對終於在第三次攻擊得手,子彈準確命中火蜂偵察機並使其墜毀。這次戰鬥徐開通憑藉過硬的技術從發現目標到最終擊落敵機僅僅用時3分鐘,這也創造了空軍史上首次駕駛戰機擊落美軍高空偵察機的先例,當然這也僅僅是開始而已。從1964年到1969年美國的高空偵察機一共被擊落20架,其中11架是被殲6飛機擊落的。

1965年3月美軍登陸越南峴港,開始大規模入侵越南。與越南接壤的中國廣西地區也飽受戰爭威脅,在戰爭期間美機在中越邊境上空不停騷擾,多次侵入中國領空,面對入侵者,中國空軍絲毫不懼怕強大的美軍挑釁,敢於迎頭面對。1965年10月某天美機編隊在完成了轟炸越南北方任務後,再一次入侵到廣西上空,空9師副中隊長張運寶駕駛殲6與另外3架友機一起升空進行攔截,在接近目標過程中發現一架美軍空中偵察機,按照地面指揮所指示,首先攻擊了這架偵察機,四機相繼開火,將這架美軍RA-3D偵察機擊落在中國領空。這也是在越戰期間我空軍第一次擊落入侵中國領空的敵方戰機,成功打擊了美軍的囂張氣焰。

鷹擊長空-祖國藍天的守護神

F-104

F-104是美國在50年代末期裝備部隊的第二代超音速戰鬥機,不但機身上有機炮,外掛架還能攜帶4枚空空導彈,飛機各項性能遠超中國空軍一代機的殲6。1965年9月20日,美國1架F-104戰鬥機侵入我海南島西側上空,接到塔臺指示,海航4師大隊長高翔、副大隊長黃鳳生迅速駕駛殲-6起飛截擊。按照地面的指揮發現了敵機後,遂快速接近目標,在距敵機290米處便三炮齊發,一直打到距敵機39米處才鬆開發射按鈕,拉起機頭快速脫離。而F-104也在攻擊中凌空爆炸化為一團火焰。由於距離爆炸的美機太近,高翔的殲6一個發動機也被敵方飛機碎片擊中受損,但高翔任然憑藉出色的技術駕駛受傷的飛機成功返航。這也是中國空軍採用奇襲的方式首次使用殲6擊落比自己高出一個代差的敵方戰機。

F-4鬼怪戰鬥機是美國1961年裝備使用的一款超音速二代戰鬥機,綜合性能比F-104還要強。 F-4為全金屬半硬殼機身結構,進氣口與殲6有明顯區別,位於機體兩側,這種設計能減小進氣口處的流速和迎角,從而改善進氣道的工作條件,比機頭進氣的殲6要好。雙座雙發,發動機單臺加力推力能達到8120公斤,飛機最大時速2.3馬赫,升限18000米,作戰半徑680公里,航程2600公里。並裝有當時先進的航電雷達設備,全機共有9個外掛架可攜帶各種導彈,後續機型還加裝了固定機炮。這款戰機作為主力機型當時美國海軍和空軍都裝備了,缺陷就是因為美國人太相信導彈了,這就使得其早期型號飛機沒有加裝機炮,由於受到導彈發射的侷限性,幾乎沒有貼身格鬥的能力,另外就是作為重型戰鬥機在轉彎和近距機動上比輕巧的殲6要差。總之這款戰機最初的設計思路也不是用於近距離格鬥使用,但是卻偏偏碰上了為近距離格鬥而生的殲6,這就使宿命吧!

雖然F-4的性能不錯,但是在1965年4月9日,面對殲6的前一個型號殲5時,竟然發生了自擺烏龍,自家導彈擊落自家飛機的可笑情況發生。所以說戰場風雲變幻,並不全是擁有先進武器的一方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畢竟再先進的武器也是靠人來操作。

鷹擊長空-祖國藍天的守護神

F-4鬼怪

此後在1967年6月,我軍殲6飛行員王桂書和呂紀良駕駛的雙機編隊更是在海南島附近上空擊落了美國最先進的F-4C鬼怪戰鬥機,使用一代機將最先進的二代機擊落,這也算是個不小的奇蹟了。

之後隨著地區形勢的緩和,殲6也告別了實戰,至此中國空軍的國土防空作戰也告一段落。這段時間不管是殲6飛機還是飛行員都在與敵機的對抗中快速成長與壯大,我軍英勇的飛行員依靠出色的技術,勇敢的精神,敢於迎頭痛擊囂張的美機這種精神代代相傳。

從1964年殲6交付空軍使用到1983年停產,殲6一共生產了5000多架,並且取得了擊落各型號敵機21架而自身未損失一架的驕人戰績。

同時該機還對外援助了多個國家,直到2010年殲6各型號才從中國空軍全部退役,其服役時間之長在世界各國空軍史上也實屬罕見。殲6絕對稱得上那個時代保衛祖國的空中衛士而被載入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