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話煤炭(五):型煤、煉焦,標誌著古代煤炭利用進入一個新階段

人一旦有錢了,都愛擺闊:"一億元只是個小目標""我對錢不感興趣",窮人對此往往不服氣,魯迅筆下的阿Q就懟得好:"我們先前——比你闊得多啦!你算是什麼東西!"

要說史上最能炫富的人,當屬晉代石崇。石崇官至太尉,鉅富無比,曾與晉武帝司馬炎的舅舅王愷鬥富。石崇"以酒沃釜,以蠟代薪。錦步障大至五十里,坑廁間皆用綾羅供帳,香氣襲人",把王愷看得目瞪口呆、比得心服口服。

不過,這種炫富方式雖"豪",卻很"土"。在古代,還有人用"煤炭"來炫富,炫出了新高度,玩出了新花樣。

煉炭:"此非煉炭所炊,不知堪與郎君吃否?"

在唐代,煤炭作為炊爨之用,畢竟還不是很普遍,一般人家是用不起的。一些富豪權貴為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在煤炭並不多見的情況下,用"煉炭"來燒飯。

趣話煤炭(五):型煤、煉焦,標誌著古代煤炭利用進入一個新階段

據唐駢《劇談錄》記載,唐代乾符年間(公元874~879年),洛陽的富豪子弟,"承藉勳蔭,物用優足",過著錦衣玉食的奢華生活。他們嫌煤炭有煙氣,覺得燒出來的飯也有一股子煤煙味,於是把煤炭先用火煉一下,以去除煤炭的煙氣,使生煤稱為熟煤,此即"煉炭"。他們宴請賓客,一定要用"煉炭"燒飯;外出赴宴,如果飯菜不是"煉炭"所燒,便報之以哂笑,甚至拒絕動筷,以此來擺闊炫富,以此顯示自己的高貴身份。

後黃巢農民起義軍攻陷洛陽,這些富家子弟紛紛逃進深山躲藏,一連餓了幾天。當他們在路邊小飯館買糙米飯吃時,旁人問:"此非煉炭所炊,不知堪與郎君吃否?"眾富家子弟竟無言以對。

獸炭:"豪家應不覺,獸炭滿爐紅。"

據清光緒《榮昌縣誌》記載:"石炭,俗名煤炭,古名獸炭。其形似獸,故名。"清光緒《大足縣誌》也有記載,曰:"煤炭,古名獸炭,以其形似獸,故名。"據此來看,獸炭,當是煤炭的一個別稱,因"其形似獸",所以被稱為"獸炭"。不過,這種解釋太牽強附會了,很難讓人信服。煤炭無論成塊,還是碎屑,不管從哪個角度哪個方位去觀看,都無法跟野獸聯繫起來。況且獸類多種多樣,這煤炭到底跟哪一種野獸相像呢?顯然,這些史志的撰寫者都陷入了教條主義的誤區,犯了望文生義的理解錯誤了。

事實上,獸炭是古代用煤炭加工之後,製成的一種型煤,就像現在的煤球、煤餅、蜂窩煤一樣,只不過"其形似獸"而已。

趣話煤炭(五):型煤、煉焦,標誌著古代煤炭利用進入一個新階段

現知"獸炭"一詞最早的記載,見於《晉書·外戚傳·羊琇》:(羊琇)以"屑炭和作獸形以溫酒",北周庾信在《謝趙王賚絲布啟》中,更明確地提到:"覆鳥毛而不暖,然獸炭而逾寒。"

據清人汪價《中州雜俎·炭屑作獸》所載:羊琇,性極奢侈,揮霍無度,在"木炭貴如粟"、煤炭也非常罕見的情況下,他不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搗炭為屑,以物和之,做成獸形炭,點燃後用來溫酒,"火爇(燃),猛獸皆開口向人,赫赫然,諸豪相矜,皆服而效之。"

到了唐代,富豪權貴們又把這種獸炭玩出了新花樣。他們把煤炭碾壓成粉屑,和以香料,捏塑成各種小動物樣式,故獸炭也稱"香獸"。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鳳炭》:"楊國忠家以炭屑用蜜捏塑成雙鳳"到了冬天,先把白檀木鋪在爐底,然後把鳳炭放在上面燃燒以取暖聞香。

趣話煤炭(五):型煤、煉焦,標誌著古代煤炭利用進入一個新階段

唐代以後,奢靡之風更盛。"獸炭"成了騷人墨客的鐘愛之物,因而詩詞之中也多有涉及。唐白居易《青氈帳二十韻》:"獸炭休親近,狐裘可棄捐。"高適《效古贈崔二》:"金爐陳獸炭,談笑正得意。"李中《臘中作》:"豪家應不覺,獸炭滿爐紅。"李煜《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最令人感動的是南宋詩人劉克莊為《賣炭圖》畫作題寫的一首五言詩:"衣襟成墨色,面目帶煤塵。盡愛爐中獸,誰憐窯下人。"把"窯下人",即採煤工人勞作的艱辛與生活的苦難,形象生動地刻畫出來。

趣話煤炭(五):型煤、煉焦,標誌著古代煤炭利用進入一個新階段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資料圖片)

當然,古代詩詞和地方文獻中出現的"獸炭"一詞,並非全部都是指煤炭,也有個別是指木炭。木炭搗成粉屑,塑製成獸炭,點燃後同樣也可以取暖聞香。不過,這種獸炭,是富貴豪門用來擺闊炫富的,只在上層社會流行,普通人家是根本用不起。

香煤餅:"奇香分細霧,石炭搗輕紈。"

到了宋朝,煤炭作為燃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相當普遍。宋莊季裕《雞肋篇》載:"昔汴都數百萬家,盡燃石炭,無一家燃薪者。"繁華的宋朝京都開封住有幾百萬戶人家,全都用煤炭作為燃料溫酒炙肉、燒飯取暖,沒有一家使用薪柴。張擇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中就有馱運煤炭的隊伍,生動再現了汴京用煤的熱鬧景象。

趣話煤炭(五):型煤、煉焦,標誌著古代煤炭利用進入一個新階段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資料圖片)

此時,達官貴人們覺得獸炭玩得不過癮,以煤炫富又炫出了新高度,他們開始用起了一種燃燒時會散發出甜甜香氣的薰香料煤餅。

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香餅,石炭也,用以焚香,一餅之火,可以終日不滅。"香餅,又稱為髮香煤餅或香煤餅,明楊慎在《升庵外集》中就介紹了這種香煤餅的製作方法:"髮香煤,蓋搗石炭為末,而以輕紈篩之,欲其細也……以梨棗汁合之為餅,置爐中以為香籍,即此物也。"

清齋焚香,炙手薰衣,烹茶對客,溫酒常談,宋時人們生活講究雅緻,香煤餅子在達官貴人們的手爐、香爐中晝夜不熄焚燒著,並將其作為珍貴的禮物贈送給有名望的人。

趣話煤炭(五):型煤、煉焦,標誌著古代煤炭利用進入一個新階段

北宋歐陽修潤筆香餅的故事,就堪稱用煤佳話。其在《歸田錄》一書中這樣寫道:"有人遺餘清泉香餅一篋者。蔡君謨聞之,嘆曰:香餅來遲,使我潤筆獨無此一種佳物。"這段話大意是:有人送給歐陽修一箱產自清泉的香餅,有位蔡君對香餅十分喜愛,發出得之恨晚的感嘆,怪歐陽公把它作潤筆佳物了。

到了明朝,宮廷內務衙門設有專門的"香廠",由"香匠"製作香餅、獸炭,以供皇帝妃嬪們享用。清高士奇所撰《金鰲退食筆記》中說:"廠中有香匠,塑造香餅獸炭",把木炭或精煤磨成屑,攙入沉香、麝香、冰片等各種香料,再和以糯米糊,按入獸形模子加壓而成。

趣話煤炭(五):型煤、煉焦,標誌著古代煤炭利用進入一個新階段

香煤之用由來已久,南北朝徐陵《春情詩》雲:"奇香分細霧,石炭搗輕紈。"同時期的張正《置酒高殿上》亦云:"名香散綺幕,石墨雕金爐。"詩中所云之"香",即為香煤餅。

當然,這種香煤餅價格昂貴,僅是富裕人家用以炫富、薰香的消閒享受之物。平民百姓只能自己動手刨土擔水、和泥打炭,製作煤磚、煤餅、煤球,以供炊爨之用。

型煤加工和用煤制焦:標誌著我國古代煤炭規模化利用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在生活實踐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相對來說,塊煤在燃燒時,因通風良好,容易點燃,且火焰高、火力大,煤末則因通風不良,燃燒困難,火焰平。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實踐與探索中,發現把煤炭成型加工,不但可以增加通風,提高氧量,有助燃燒,而且可以把煤末、碎炭充分利用起來,節能增效,去除煙氣,減少廢氣排放量。

趣話煤炭(五):型煤、煉焦,標誌著古代煤炭利用進入一個新階段

據考古發掘證明,我國至遲在漢代就已經熟練掌握了型煤加工技術,並在生產實踐中廣泛應用。在河南鄭州古滎鎮和鞏縣鐵生溝的漢代冶鐵遺址中都發現了煤餅,據鄭州市博物館《鄭州古滎鎮漢代冶鐵遺址發掘簡報(1978年第2期)》載,古滎鎮漢代冶鐵遺址出土的煤餅,近似圓形,直徑18~19釐米,厚約7~8釐米,煤餅內摻有黏土,形狀很規範,顯然是按規格批量製作的模製型煤。

從古滎鎮遺址煤炭的利用情況看,當時不僅很好地掌握了煤炭的成型技術,而且用煤燒 窯技術也已成熟。後世出現的為富豪權貴、文人墨客所推崇的"獸炭""香餅"等,則是在漢代煤炭成型加工技術基礎上的一個新發展。

趣話煤炭(五):型煤、煉焦,標誌著古代煤炭利用進入一個新階段

用煤制焦,這是我國古代煤炭加工利用的另一大成果。古代稱焦炭為煉炭,四川《崇慶縣誌》載:"嵐炭,即古之煉炭也""製法築窯如鍋式,以煤鍛之煙盡則色淺蘭,價貴倍煤。"可知嵐炭即焦炭,古代稱為煉炭。清吳其浚《滇南礦廠圖略》中也有"煎爐亦用煉炭"之記載。

上文所述唐代富豪炊爨所用之"煉炭",其實就是土法煉焦。但由於不是有目的有意識地燒製,故僅是焦炭的雛形而已。

趣話煤炭(五):型煤、煉焦,標誌著古代煤炭利用進入一個新階段

據考古發掘證明,我國至遲在宋代就已經掌握了煉焦技術,關於煉焦的明確記載出現在明代。明方以智《物理小識》卷七載:"煤則各處有之,臭者燒熔而閉之,成石,再鑿而入爐,日礁,可五日不絕火,煎礦煮石,殊為省力。"清孫廷銓《顏山雜記卷四·物產》對煉焦過程作了詳盡闡述:"散無力也,煉而堅之,謂之焦。頑於石,重於金鐵,綠焰而辛酷,不可爇也,故焦出於炭而烈於炭。"

趣話煤炭(五):型煤、煉焦,標誌著古代煤炭利用進入一個新階段

河南鞏縣鐵生溝漢代冶鐵遺蹟(資料圖片)

相對原煤的直接燃用,用水和黃土將散煤、碎煤加工成一定形狀的型煤加工技術,是增大煤炭粒度、提高利用效率的重要技術,也是煤炭規模化利用的一個重要標誌。

同樣,把原煤先行燒煉一下,進而變成焦炭,去掉其煙氣大、雜質多、硬度小、易破碎等缺點,揚其長避其短,使之更好地用於日常炊爨,或冶鐵製陶。用煤制焦技術的掌握和應用,對古代文化及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張文平)

鄭重聲明:本頭條號已與“維權騎士”簽訂原創保護協議!本頭條號所有文章、視頻、圖片(資料圖片除外)均屬原創,著作權屬創作者本人所有。任何複製、洗稿、搬運和抄襲行為,必將受到法律追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