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图//拜啸霖


家谱是什么?

家谱是世系档案。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血缘。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文化。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精神。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基因密码。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灵魂皈依。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拜氏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它是

拜氏

七世祖、得姓始祖

蒙古第九个大汗格坚汗、元代第五个皇帝

元英宗时期右丞相

拜住的家谱


它是

经过元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

审阅圣裁

奉旨刊刻的家谱


它是

由在太常礼仪院任职的

元永贞撰写

中书省事、著名文学家

元明善作序

由“楷书四大家”之一的书法家

画家、诗人

赵孟頫为刊刻者的家谱


它是

元代天历二年(1329年)前后

苏天舜编撰《国朝名臣事略》的

史源依据

它是

明代洪武初年

宋濂编撰《元史》的

史源依据


关于《东平王世家》的称谓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占据了绝对的地位。在儒家文化的氛围里,一切是讲“礼”的,“礼”就是秩序、规矩。

关于家谱的称呼,也受到儒家文化的制约与影响。

古代的家谱世系传略,身份不同名称也不同:一般帝王用“本纪”,“侯王将相”用“世家”,普通老百姓用族谱、家谱、谱牒、牒乘等。这两种文体最早均出现于司马迁的《史记》,由司马迁首创。

“本纪”,是“本其事而记之”之意,用以记载皇帝、君王传略、事迹、世系的一种文体。


“世家”,主要记述世袭封国诸侯的事迹,意为“开国承家,世代相续”用以记载侯王传略世系的一种文体。

《史记》中的“世家”,主要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世系。

《史记》(司马迁)、《史通》(梁武帝敕撰)、《新五代史》(欧阳修撰)用“世家”文体,其后所记述内容大都被并入“列传”文体。

《史记•索引》(司马贞)曰:“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故曰列传。”《史记•正义》(张守节)言:“其人行迎可序列,故云列传。”列传主要用于记述皇帝、诸侯以外的人物传记,后逐渐成为除了皇帝以外各方面人物、少数民族及其他国家历史传略。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拜氏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除了文章的“载体”之意,拜住家系先祖的传略以“世家”而名,还有其前七代先祖在蒙元历史上非凡的历史贡献,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此种情形,也暗合了儒家文化的推崇。董仲舒说:“王者封诸侯,非官也,得以代为家也。”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政局有非同一般的影响。这一点无论是拜住的先祖木华黎,还是其高祖孛鲁、曾祖父霸都鲁、祖父安童、父亲兀都帯,都是有实力与资格以汉文化里的“世家”而被时人尊崇的。

此外,“世家”本就有“世系”之意。

以“东平王”作为“世家”之限定称呼,应该是元英宗硕德八剌至治元年(1321年)之后的称呼,因为对拜住前三世(孔温窟哇、木华黎、孛鲁)追封“鲁国王”,高祖至其父追封“东平王”都是至治元年(1321年)的事,但拜住家系先祖传记“世家”编撰完成的年代更早,是延祐四年(1317年),即元英宗的父亲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执政时期的事,就是“世家”早在5年前就编完、上报朝廷审核了。

一句话,《东平王世家》,是以汉文化规则、体例为载体,记载拜住家系先祖传记、世系的官方认可文书。

关于《东平王世家》的真容

《东平王世家》到底什么样?

有谁见过其真容?

里面记载了哪些内容?

这是几乎所有拜氏后裔都想知道的。

关于《东平王世家》,史料记载有以下信息: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千顷堂书目•第三部分》记载:“元永贞东平王世家三卷【木华黎】”。《千顷堂书目》,是明代的史学家、藏书家黄虞稷,以自己私家藏书目录编撰的书目。黄虞稷,祖居福建晋江(泉州),其父黄居中在建康(今南京)为官时筑千顷斋以藏书,1645年南明倾覆,建康公司藏书散佚,多为其收购。

《文渊阁书目•卷六》记载:“东平王世家一部一册。” 《文渊阁书目》为明代官藏图书登录簿。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元文类卷二十四•元•苏天舜编碑文•丞相东平忠宪王碑•元明善》载:“……其思列祖创业之艰,念功臣宣忠之亟,勉丞相奋庸之恭,欤臣承诏猥当执笔,谨按《东平王世家》……”

前两条信息只是图书目录中涉及到《东平王世家》,第三条信息只是提到元明善受命撰写《丞相东平忠宪王碑》碑文时参考了《东平王世家》。

关于《东平王世家》,至清代倪灿辑,卢文弨编撰的《补辽金元艺文志》、钱大昕编撰的《补元史艺文志》都收录了元永贞编撰的《东平王世家》,我查阅了一下,也是图书目录,并没有具体的内容。

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钱大昕的作品中提到,他曾亲眼看到过《东平王世家》,而且据此对拜住高祖“霸都鲁”的辈分问题进行过考证。

此信息透露出清代乾隆年间《东平王世家》还存世,此后再也没有关于这本记载拜氏前六世先祖传记的珍贵文书。

对于钱大昕,可能没几个人知道,他的十四世孙当代几乎尽人皆知——已故的前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

关于《东平王世家》的内容及完成时间,虽然现在看不到其真容,但是可以从元英宗时期元明善撰写的《丞相东平忠宪王碑》碑文,元文宗时期苏天舜撰写的《国朝名臣事略•太师鲁国忠武王木华黎》可以看到部分内容,因为这两部书的作者,都明确表示参阅、借鉴、引用了《东平王世家》,史源也来自于《东平王世家》。

我们只能根据看到过《东平王世家》的钱大昕先生的文章来大致了解其基本情况。

《世家》全名《东平王世家》,钱大昕先生撰文介绍——

“元永贞《东平王世家》,卷首一叶(页)载:‘延祐四年九月初四日,拜住怯薛第二日,嘉禧殿里有时分,拜住司徒、阔阔鍀平章将元永贞所撰东平王世家三卷进上。’”

“延祐”是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执政时期的年号,1314-1320,共7年,就是元仁宗执政的第四年,1317年,《东平王世家》就是在这一年进呈元仁宗的;

“拜住司徒”,即拜氏得姓始祖拜住,时年20岁,“加大司徒,仍领太常”,以其官职称呼“拜住司徒”;

《东平王世家》书中有圣旨“奉圣旨交元复初作(序),赵子昂写刊行者。么道圣旨了也。”

从以上文字可知,《东平王世家》是奉旨刊印发行的书,其中对拜住先祖历史、功业、事迹、功勋的评价是得到皇帝认可的,元明善写的序,赵孟頫题负责“刊刻发行”,这在当时乃至今天都是不可多得艺术上品。文字中间也透出元仁宗对其眷顾甚厚的文臣之尊重——“以字呼之而不呼其名”:

“复初”,即元明善的字,字复初,大名清河人,1269-1322年,北魏拓跋氏后裔,以文章名于时,时任中书省事。

“赵子昂”,即有名的书法家赵孟頫,字子昂,号雪松道人,浙江吴兴人,1254-1322年,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时任翰林学士承旨。

钱大昕认为,《东平王世家》专为拜住祖父——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右丞相安童支系而撰写。

元明善至治初年写《丞相东平忠宪王碑》文、宋濂明洪武年间编撰《元史》,其中关于木华黎、孛鲁、塔思、霸都鲁、安童、兀都帯多采用《东平王世家》中的史实、评价、文字。

《东平王世家》能流传至18-19世纪之交的乾嘉时期,“盖其书以刊刻得传,他贵族谱牒,兵乱皆付之煨烬矣”,就是一切有赖于其得到朝廷的刊刻印刷发行,而其他只存在自己家族内部的元代贵族家谱都在战乱中化为灰烬。

据王守诚为《国朝名臣事略》写的《跋》所言,“右《国朝名臣事略》(亦名《元朝名臣事略》)由赵郡苏君伯修所编也,为书凡十五卷,四十又七人。”

“赵郡苏君伯修”,即苏天舜。据《元史•卷一八三•苏天舜传》字伯修,河北真定人,时任监察御史,历任岭北行省中书省左右司郎中,泰定元年,改翰林国史院典籍官,升应奉翰林文字。至顺元年预修《武宗实录》,二年,升修撰,擢江南行台监察御史。

《国朝名臣事略》(亦名《元朝名臣事略》原书前有天历二年(1329年)序,故成书不得晚于此时。全书包括元朝的开国功臣、文臣、武将、学者47人传记,前四卷为蒙古、色目12人,后十一卷收汉人35人。《国朝名臣事略》的“卷一之一”为《太师鲁国忠武王(木华黎)》,“卷之一之二”为《丞相东平忠宪王(安童)》,即47个名臣传记,木华黎排第一,安童排第二。

该书编撰时,借鉴了南宋杜大珪编撰的《名臣碑传琬琰集》的编撰方法、体例,直接利用、引用了当时诸家文集中的碑、传等原始资料而成篇。“全书共引文一百三十余篇,其中选自元初著名文人王鹗、王盘、徐世隆、李谦、阎复、元明善等十余人的作品占一半以上,他们的文集今已不存,若干名篇赖该书得以保存,因此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元朝名臣事略•四十四章•附录》之周清澍《元朝名臣事略》)

《四库全书总目概要》言苏天舜《元朝名臣事略》“大抵据诸家文集所载墓碑、墓志、行状、家传为多,其杂书可征信者亦采纳焉——注其所出,以示有证。”即所有引用、借鉴都标注了出处、来源。

正是这种编撰方法,苏天舜在编撰《太师鲁国忠武王(木华黎)》、《丞相东平忠宪王(安童)》的传记时,引用了《东平王世家》的史源、内容、文字,而且作了标注,为我们留下了至今难觅踪迹的《东平王世家》的珍贵信息,可以管窥《东平王世家》部分内容。


《元朝名臣事略》中引用的

《东平王世家》部分内容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元朝名臣事略——太师鲁国忠武王》引用《东平王世家》1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元朝名臣事略——太师鲁国忠武王》

引用《东平王世家》2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元朝名臣事略——太师鲁国忠武王》

引用《东平王世家》3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元朝名臣事略——太师鲁国忠武王》

引用《东平王世家》4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元朝名臣事略——太师鲁国忠武王》

引用《东平王世家》5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元朝名臣事略——太师鲁国忠武王》

引用《东平王世家》6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元朝名臣事略——太师鲁国忠武王》

引用《东平王世家》7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元朝名臣事略——太师鲁国忠武王》

引用《东平王世家》8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元朝名臣事略——太师鲁国忠武王》

引用《东平王世家》9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元朝名臣事略——太师鲁国忠武王》

引用《东平王世家》10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元朝名臣事略——太师鲁国忠武王》

引用《东平王世家》11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元朝名臣事略——太师鲁国忠武王》

引用《东平王世家》12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元朝名臣事略——太师鲁国忠武王》

引用《东平王世家》13

《元朝名臣事略——丞相东平忠宪王》

引用《东平王世家》1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元朝名臣事略——丞相东平忠宪王》

引用《东平王世家》2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元朝名臣事略——丞相东平忠宪王》

引用《东平王世家》3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元朝名臣事略——丞相东平忠宪王》

引用《东平王世家》4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元朝名臣事略——丞相东平忠宪王》

引用《东平王世家》5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元朝名臣事略——丞相东平忠宪王》

引用《东平王世家》6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元朝名臣事略——丞相东平忠宪王》

引用《东平王世家》7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元朝名臣事略——丞相东平忠宪王》

引用《东平王世家》8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元朝名臣事略——丞相东平忠宪王》

引用《东平王世家》9


关于《东平王世家》的编撰者

据曾亲眼所见《东平王世家》清代著名的史学家钱大昕言:《东平王世家》的编写者为拜住门客元永贞。

关于元永贞,《元史》并无其传记,生卒不详。唯有《元史•泰定帝纪》中简单一笔记载,泰定帝即位,弑杀英宗和丞相拜住的铁失等人被诛,礼部员外郎元永贞进言:“铁失弑逆,皆由铁木迭儿始祸。请明其罪,仍录付史馆,以为人臣之戒。”就是上奏请求泰定帝追究铁木迭儿“始祸之罪”,并将其罪行记录于史册,以此警戒臣子。

根据黄溍《承务郎富阳县尹致仕倪公墓志铭》(《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三二》)、杨维桢《有元文静先生倪公墓志铭》(《东维子集•卷二四》)记载:泰定后元永贞出任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副使,分按太平、池州等路。《新元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儒林倪渊》记:“江东廉访副使元永贞按部还……”,之后关于元永贞再无记载信息。

关于元永贞之前的官职情况,据《元史》记载,拜住之父兀都帯曾任大司徒、太常礼仪使,延祐二年拜住继任太常礼仪使。苏天舜文中曾称元永贞为“太常元公”,《元史》中记载的曾代祀南岳的“奉常亨之元公”(奉常即太常)也是指元永贞。《元文类卷十五》收录元永贞的《真定玉华宫罢遣太常乐仪》,可知元永贞曾在太常礼仪院任职,是兀都帯、拜住父子的同僚下属,与拜住家族有比较亲近的关系,钱大昕谓之“拜住门客”,果如此,那元永贞与拜住的关系更为亲近,有智囊、谋士的身份,以其身份撰写在蒙元历史上的显赫的《东平王世家》,彰显拜住家系的历史功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至为痛惜、可惜的是,自钱大昕之后再无《东平王世家》音容信息的记载,笔者也根据各种线索穷尽手段查询,至今未有任何突破。

拜氏家系最早的家谱——《东平王世家》

根据笔者汇集各方信息的粗略判断——

《东平王世家》,可能还存世于今南京一带的民间某个藏家手里,或者不知其价值的某个官方机构的角落里,就是明代的史学家、藏书家黄虞稷“千顷堂”藏书散落的大致区域。

【本文源于《全球拜氏文化研究会会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