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道》:從情感出發的懸疑,值得一看

每年11月,常常都是進口片眾多、年底重磅華語片尚未到來的一段檔期。所以在進影廳看《長安道》之前,並沒有想到這會是一部蠻不錯的華語電影。

從類型角度而言,這部懸疑犯罪電影傳遞出了不同於大多數常見同類項的氣質。很大程度上,這拜電影不錯的劇作所賜。得益於海巖的原著,劇作元素豐富,而且在類型糅合上也顯得較為成熟。人物情感與影片主題互相纏繞,達成了層層深入的效果。

影片大膽地採取了多線碎片化的敘事策略,而且在開頭就揭示了女主角趙紅雨(焦俊豔飾)死亡的最終結局。一樁“事先聲明”的慘案發生,觀眾必然會意識到開頭來自趙紅雨父親萬正綱(範偉飾)的口述並不靠譜,不同版本的真相有待揭曉。

視角在之後便開始輪轉——原來,趙紅雨的出現是為了破獲一起大型的盜墓失竊案。她負責調查父親的現任妻子林白玉(陳數飾),在搭檔邵寬城(宋洋飾)的掩護之下,到其身邊臥底。但就在案件得以水落石出之時,這批國家寶藏竟在警察的嚴密監控下不翼而飛。事件陷入謎團,並在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長安道》:從情感出發的懸疑,值得一看

如果說大多數懸疑犯罪片都會強調案件本身的包裝,會將重點放在案件的前因後果和層巒疊嶂的敘事結構上。那麼《長安道》則是一部蠻特別的“異數”,它的前因後果在開頭就擺在了我們面前,主打的內容更適合被看作是“從情感出發的懸疑”。某種意義上,這是反類型的創作——在扣人心絃的案件之中,編導放棄了將重心放在警方破案的“抽絲剝繭”上,而是把人物面臨的多重困境擺到我們面前。

相比於這部電影的導演李駿的上一部作品《驚天大逆轉》,《長安道》有了些許的進步。《驚天大逆轉》很像一部標準化的“韓國犯罪片”,有著工整的同時也挺好猜的劇本,概念亦並不複雜。但《長安道》則顯然不是靠“逆轉”就能簡單說得清楚的。

在人物關係(尤其是這對父女關係)的設計上,《長安道》採用了一種相對極端的設定。趙紅雨憤恨父親在十多年前拋下自己和母親,對他的情感是複雜的。再次重逢,萬正綱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去盡力補償女兒,趙紅雨則因身份的特殊而陷入掙扎,要在法理與人情中作出抉擇。

《長安道》:從情感出發的懸疑,值得一看

我們可以看到,《長安道》中既包含了當下社會頗受熱議的“原生家庭”問題,諸如父女代際之間親情的隔閡;又塑造了萬正綱這麼一個鮮活的“油膩中年知識分子”形象。前者的話題性無需多言,在影視作品中是頗為常見的,相比之下,後者更加值得被說道說道。

萬正綱這個人物形象,是一個極富戲劇衝突的核心角色,代表的其實是我們上一輩的知識分子。他們在這幾十年中,人生不斷地離析、重組,並且與子女產生了非常強烈的理念衝突。

可以說,這部電影放在11月,是部值得一看的華語佳作。

《長安道》:從情感出發的懸疑,值得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