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為營,統一為大:關於中華文明的兩點有趣觀察

世界誕生了很多文明,從最早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古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到如今的美國文明。從時間上來說,流傳至今的文明,只剩下了四大文明,分別為印度文明(印度教、婆羅門教、佛教區域等)、兩希文明(融合古希臘哲學和基督教,可能還包括古埃及文化的歐洲文明)、中華文明(儒釋道融合的東亞文明),以及波-阿文明(由阿拉伯伊斯蘭教和波斯文化融合為一的中東地區的文明)。

步步為營,統一為大:關於中華文明的兩點有趣觀察

四大文明概述

印度文明集中於印度半島,發源於印度河與恆河,其中印度教集中在印度半島,以及門口的斯里蘭卡。而佛教則向北越過喜馬拉雅山,走向西藏、中亞、東亞,向南沿著湄公河,走向泰國、緬甸、柬埔寨等。印度教唯一的飛地就是非洲小島毛里求斯,不過這也是機緣巧合造成的人口優勢。

中華文明的區域和印度相當,主要集中在黃河、長江流域,向朝鮮半島、越南、日本、琉球等地擴展,同時向東南亞、中亞擴展。但總體來說,受制於南方的叢林、北方的草原、西北的沙漠和西南的高原,核心區域還是保留在黃河長江流域,甚至西北的腹地還在不斷被侵蝕。

步步為營,統一為大:關於中華文明的兩點有趣觀察

波-阿文明是古代擴張最深入的文明,它可能沒有蒙古那麼大的疆域,但是隻要佔領了,基本就能夠紮下根來。它起源於阿拉伯半島,東邊向地中海傳統區域擴展,滅亡了拜占庭東正教文明,一度佔領了古希臘、伊比利亞半島,巴爾幹半島,向南則佔領了曾經的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向中亞一直毀滅了曾經的西域佛教文明,向北越過高加索,向東歐平原擴張,直到碰到強大的俄羅斯東正教文明。

阿拉伯伊斯蘭本來源自於基督教的靈感,但只有在佔領波斯文明之後,藉助於後者的先進文化,伊斯蘭教才有了最強大的活力。所以,波-阿文明才是伊斯蘭教的活力所在。此後,它向天主教、印度教、東正教、佛教等區域擴張才沒有被後者同化。

最有意思的是,波-阿文明在全球留下了很多飛地,歐洲留下了波黑、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最有特點的就是東南亞的孟加拉、印尼、馬來西亞、文萊等地,以及非洲東海岸的伊斯蘭教綠帶,從埃及、蘇丹、厄立特里亞、吉布提、索馬里、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坦桑尼亞,一直到莫桑比克、馬達加斯加,都是以伊斯蘭教為主。另外,伊斯蘭教也在北非的沙漠地帶不斷擴展,一直延伸到西海岸,導致整個北部都成了伊斯蘭地帶。

步步為營,統一為大:關於中華文明的兩點有趣觀察

兩希文明則是當今世界影響力最大的文明。它打斷於古希臘,曾經在希波戰爭後一度佔有環地中海世界,但受制於強大的波-阿文明,南部區域不斷縮小,北非的領地全部喪失,只保住了歐洲部分,包括巴爾幹半島、亞平寧半島和伊比利亞半島。曾經的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則始終沒有要回來。

兩希文明的主要力量有兩大區域,一個是歐洲大陸,陸地上一直擴展到冰島、愛爾蘭、挪威、俄羅斯等地區,一個是海外飛地,從澳大利亞、新西蘭到南北美洲,都因為近代殖民歷程納入了基督教的懷抱。而南部非洲、東南亞的菲律賓,乃至傳統的東亞區域,也都有大量的基督教信徒。

而從廣義上來說,現代的科學技術、政治制度、文化成就,娛樂媒體等,都發源於西方文明,可以說,現代世界的工具和平臺是西方文明締造的,各個文明都必須在西方文明的基礎上繼續自己的發展。

中華文明的兩個特點

從以上的論述中可以看出,伊斯蘭文明和西方文明都不是純粹依據大陸蔓延的,他們會漂洋過海,形成很多文明的飛地。也就是說,他們的文明是面向海洋的,是海島性的。它們就像是海洋上的遊牧民族,找到一個島就盡力紮下根來。

相比之下,中華文明和印度文明是比較相似的,可以說是大陸文明,基本是立足於大陸,步步為營蔓延開來,絕少有海外較大的根據點。兩大文明都是不斷從北向南擴展,藉助人口優勢,擴大自己的區域。所以中華文明始終在農耕區域裡盤旋,很難蔓延到遊牧區。

步步為營,統一為大:關於中華文明的兩點有趣觀察

當然,中國沿海有很多向東南亞移民的人,但是並沒有形成自己的國家和文化區域,而是受制於當地人,成為當地的移民群體。中華文一直都是靠著潛移默化的和平力量,一點點同化某個區域,而不是靠著征服和殺戮。孔子說“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就是這個道理。

要換成其他文明,恐怕就是船堅炮利開道,殺戮奴役滬杭,比如兩希文明對美洲道路的殖民過程。

另外,有意思的一點是,中華文明能夠在不斷地擴展中維持統一,雖然有分裂,但時間持續不了多久,但統一的力量更大。南北朝統一了,蒙古南宋也統一了,融合為一。相比之下,其他文明都陷入到了無法挽回的分裂中。近代以來,軍閥割據,各自為政,割地賠款,但是至少還維持了一個表面的中國,等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則再一次統一了中國。

步步為營,統一為大:關於中華文明的兩點有趣觀察

當然,中華文明也失去了朝鮮、越南、琉球、以及日本等傳統的邦國,他們或者倒向西方,或者傾向獨立,沒有辦法實現所謂的東亞認同。

印度文明始終都是外在的征服者才能夠建立統一帝國,比如莫臥兒帝國、貴霜帝國,但帝國一衰落,就陷入四分五裂中。印度文明的共同點是印度教,而印度教恰恰是多神教,一個神就是一個教派,離心力很大,所以很難有共同的凝聚力。印度目前的國家統一也不過維持了不到100年,和歷史上的莫臥兒帝國比起來,壽命還短得很。莫迪試圖用民族主義、印度教和民主制度來進一步加深統合印度,未來是不是能夠打造一個團結的印度,還是陷入分裂,目前還未可知。

波-阿文明本來就是整合的,除了阿拉伯人,還有突厥人、波斯人、蒙古人等等,阿拉伯帝國之後,相繼有波斯第三帝國、奧斯曼帝國等大帝國,但帝國崩潰之後,就是萬國分裂的狀態,宗教上的遜尼派、什葉派,民族上的各民族的衝突,加上利益衝突,始終無法凝聚成一個大國。自最後一個帝國奧斯曼帝國奔潰壓縮為土耳其之後,整個波-阿文明就陷入到小國林立、互相沖突的“春秋戰國”爭霸時代。沙特阿拉伯、伊朗、埃及、土耳其等大國都試圖主導這一區域的政治,加上外部國家的干涉,至今中東地區也是一鍋亂粥,沒有走出自己的旋渦。

未來文明的前途

相比之下,兩希文明已經走出自己的旋渦,二戰之後,歐洲痛定思痛,要維護和平,團結一致,歐盟由此創生,曾經的法德兩國握手言和,隨著蘇聯的崩潰,也帶來了冷戰的終結。整個西方世界實現了基本的團結,核毀滅地球的危機也減弱了。

但和平雖然到來,統一卻幾乎不可能。曾經的神聖羅馬帝國,拿破崙帝國,德意志納粹帝國,都想重現當年的“羅馬和平”。歐盟雖然實現了邊境開放、貿易和貨幣的統一,但在核心的政治問題和財政問題上,各國的差異太大,民族種族文化語言差異明顯,很難達到統一,即使是聯邦制的統一也達不到,更別說法國式的中央集權。

但隨著民族主義的興起,歐洲基本上不可能實現政治統一。最近英國的脫歐,以及意大利、東歐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捷克等國右翼勢力的上臺,以及向歐洲大國法國和德國的蔓延,德國前東德地區、法國的國民陣線等右翼黨的崛起,未來歐盟本身的危機也越來越深。馬克龍獨木難支,恐怕很難維護一個統一的歐洲。而穆斯林人口不斷增加,更是讓統一面臨最大危機。

步步為營,統一為大:關於中華文明的兩點有趣觀察

而美洲,西方文明的另一個大世界,更是難以整合,北美相對來說更發達,更和平,但是和拉美的差距越來越大。整個拉美雖然沒有內部戰爭,但是政治不穩定,經濟不發展,一波波的運動讓這些國家風雨飄搖。雖然他們有美國老大哥帶隊,但是卻往往無法真正學到美國的精髓,始終有一種抗拒和反抗的叛逆心理,相比之下,日本和韓國這些非西方文明甚至學的更加順從,更加服帖。

而最大的危機也許在於整個西方的團結因為俄羅斯、美國而分裂。俄羅斯、歐州和美國還有很多矛盾衝突,甚至發生了克里米亞、烏克蘭戰爭,雖然全面發生戰爭的可能基本不存在,雙方合作融合的空間也很大,但是目前的衝突卻有不斷升級的可能,在東歐、中亞、敘利亞、伊朗、朝鮮、北冰洋、非洲等問題上,雙方的分歧和差異都很大。而美國,因為特朗普的上臺,向傳統盟友發動的貿易戰,更是讓北約這個西方最團結的組織產生裂縫。馬克龍一度認為北約腦死亡,歐洲要建立自己的軍隊。

步步為營,統一為大:關於中華文明的兩點有趣觀察

西方曾經靠著現代科學和民主,超越了文明,形成了世界共識,如今這種共識卻不斷被瓦解,大家重回文明的衝突,試圖從自己的文明歷史出發來構建生活世界。西方本身也曾經發展處蘇聯、納粹、意大利、美國乃至丹麥等多種體制,未來也許會進入一種更大的調整。現在有些區域,比如非洲、拉美、東南亞可以說都還是在探索中的文明,可能會受到這四大文明的進一步影響,到底倒向哪一方,可能還有未知數。

也許未來的文明不會是現在的四個,而是會有新的文明標準,奠基於國家科技的基礎而非宗教和文化價值,也許人類根本走不出骨子裡的集體記憶,繼續深陷入諸神之爭。

在那個時代,中華文明是否能夠貢獻出不一樣的力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