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天府高家:寶峰寺與王羲之

眉山天府高家:寶峰寺與王羲之

據『仁壽縣誌』記載:高家場位於今仁壽縣城的北面九十里左右,從我現存的資料表明,歷朝所修志書的記錄有所出入,由於縣治的不同,里程、方向會變,但幾種縣誌一比對,還是可以斷定它的具體位置所指,也就能對所涉及的事有肯定的推斷。

眉山天府高家:寶峰寺與王羲之

寶峰寺位於文公場到高家場鎮的要道上,又與敖林場「舊稱奧林場」相鄰,從它的右側徐家溝、夫子崖山上下來去高家趕場的人,都會選擇在此歇息,作為地名來說一直很是著名,1949年前是用石板鋪成的路

眉山天府高家:寶峰寺與王羲之
眉山天府高家:寶峰寺與王羲之

寶峰寺位於文公場到高家場鎮的要道上,又與敖林場「舊稱奧林場」相鄰,從它的右側徐家溝、夫子崖山上下來去高家趕場的人,都會選擇在此歇息,作為地名來說一直很是著名,1949年前是用石板鋪成的路

眉山天府高家:寶峰寺與王羲之

據清朝嘉慶七年版『仁壽縣誌』卷二『山川 勝蹟』記載:“『寶峰院記』:在貴平縣西北四十里。院內有王羲之『記王氏廬墓銘』「碑目」:邑王氏女至孝,親沒,廬於墓側三年。有司立碑表之,羲之為之作『廬墓銘』,剝蝕殆盡「名勝記」。”寶峰院內有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為孝女王氏所作『廬墓銘』,可惜當時已經差不多剝蝕掉了。

眉山天府高家:寶峰寺與王羲之

按:嘉慶七年為公元1802年。上文的註文『碑目』『名勝記』是兩本書,即王象之著『碑目』、曹學佺著『蜀中名勝記』。據明朝曹學佺『蜀中名勝記』「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商務印書館初版」卷八載『仁壽』條,對仁壽縣的山川古蹟描述甚詳,『仁壽縣誌』即引用與此書文字,但不及此書詳細,『碑目』作者也是該書說明的。茲引如下:

眉山天府高家:寶峰寺與王羲之

貴平西北四十里,寶峰院有唐人撰『寶峰院記』,院內有王羲之『記王氏廬墓銘』,按『志』:邑王氏女至孝,親沒,廬於墓側三年。有司立碑表之,王羲之為之作『廬墓銘』,剝蝕殆盡

眉山天府高家:寶峰寺與王羲之
眉山天府高家:寶峰寺與王羲之

按:當時仁壽為陵州府,貴平為縣治。據乾隆版『乾隆府廳州縣圖志』四川卷三十八“仁壽”條記載:“西魏貴平,廢縣在縣東北”。另外上文提到的『志』為州志還是『縣誌』?邈不可考。今存的『仁壽縣誌』存於世的最早版本為清朝乾隆版。明人曹學佺所記就顯得珍貴了。以後的『仁壽縣誌』或詳或略基本上沿襲了嘉慶版的說法。

眉山天府高家:寶峰寺與王羲之
眉山天府高家:寶峰寺與王羲之

清朝道光版『仁壽縣誌』記載的寺廟有一百三十八座,卻沒有寶峰寺,但卻有寶峰院的單獨記載,收在『金石』類,內容與嘉慶版一樣。

眉山天府高家:寶峰寺與王羲之
眉山天府高家:寶峰寺與王羲之

清朝同治版『仁壽縣誌』有幾處提到寶峰院:“寶峰院內有王羲之『記王氏廬墓銘』,剝蝕殆盡。”“敕賜寶峰禪院碑在治北八十里,明嘉靖二十九年建”——敕賜,看來名氣不小!“磨巖‘龍飛處’三大字在寶峰寺龍洞口上,對巖有‘萬曆十六年戊子記’字一行”——按這是第一次提出寶峰寺的名號。

眉山天府高家:寶峰寺與王羲之

在接下來的清朝光緒版,以及中華民國版的『仁壽縣誌』都延續了上述說法,就不一一引用了

眉山天府高家:寶峰寺與王羲之
眉山天府高家:寶峰寺與王羲之

至今龍洞尚存,年前我和家兄去拜訪他的小學教師王老師,他們對如今蕩然無存的寶峰寺惋惜不止,據他們回憶寶峰寺作為小學堂時裡面有不少精美的石刻像,後面還有一尊大佛,可惜在1967、8年間全被人為損毀。我問王羲之題刻的位置,他們尚能記得那個女性的刻像,她的旁邊的確有刻字的方框,但字肯定是沒有的。

眉山天府高家:寶峰寺與王羲之

龍洞上的刻字以及左面山岩的刻字,他們都表示沒見過,那些年大量開採石材,山都不復存在了......記得我在上小學時,尚在寺院左後水井邊見過幾尊損毀的佛像,井不深,一米多深,井水清澈,旁邊放一長竹筒,它是夏天我們消暑的最愛,它的旁邊還有一個小賣部,或者買上一杯用井水調製的糖精水,那更是無窮的美味。可惜這些如今都不復存在了.....

眉山天府高家:寶峰寺與王羲之

關於寶峰寺還有許多神奇的傳說,原來它是牛角寨大佛的一隻腳處在的位置,它的旁邊至今還有不少我們稱為“蠻洞子”的地方,有一個洞據說能通到牛角寨大佛的左邊那個洞口。有好事者曾打火把進去,當然是達不到的;又有打手電進去的,據說越走越窄,終於也無功而返的..

眉山天府高家:寶峰寺與王羲之

我曾查找關於王羲之『記王氏廬墓銘』的相關資料,一無所獲,作為山東琅琊的王羲之是怎樣為四川仁壽王氏女寫這篇文字的?它的內容是什麼?它有拓片或者以文字的形式流傳下來了嗎?倘有發現,在書法史上將會是怎樣的驚喜?

眉山天府高家:寶峰寺與王羲之
眉山天府高家:寶峰寺與王羲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