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安特女董座专访:曾经,觉得骑电动自行车很弱

捷安特女董座专访:曾经,觉得骑电动自行车很弱

一次自行车挑战赛,让巨大董事长杜綉珍从排斥电动自行车,到把它当成长新动能。(摄影者.骆裕隆)

撰文者:林乔慧

10月26日,全球唯一女性自行车品牌Liv,举行由其赞助的职业级女子车队CCC-Liv来台记者会,一手催生Liv的巨大集团董事长杜綉珍全程参与,心情显得相当好。

这3年,杜綉珍其实经历了一场大起大落的考验。

她是在2017年初接手巨大集团董事长,但就在前一年,中国共享单车兴起,对产业造成巨大破坏,中国自行车市场大幅衰退。接连两年,巨大营收跌破600亿元,是近十年,除了2009年雷曼风暴外,唯二负成长的两年。

去年,巨大走出阴霾,每股盈余(EPS)年增39%,即便,仍未回到高峰,但已朝正向发展。关键动能就是电动自行车。

摊开巨大电动自行车成绩单,它的营收占比,今年前两季数字已来到28%。

捷安特女董座专访:曾经,觉得骑电动自行车很弱

杜綉珍创办全球第一个女性自行车品牌Liv,要在自行车产业创造出差异化。(摄影者.骆裕隆)

电动自行车

.一般自行车所说的电动自行车,正确名称应为电动辅助自行车,在传统自行车上搭载马达、电池。.电动辅助自行车与电动自行车最大差异是,前者须踩踏,才会有电力辅助;后者不须踩踏,只要手催油门就能骑。

第一仗:心魔战坦承「一开始排斥电动车」

从脚踏车到电动自行车,乍听之下,仅是自行车的动力只要经踩踏后,就有电力加入辅助。但,这对自行车业正带来犀利的典范转移!

杜綉珍接受本刊专访时,首度揭露这家47年老品牌的转型故事。

杜綉珍坦承,打仗前,其实她自己内心就先打了一场仗。

今年70岁的她,骑乘自行车经验丰富,曾经环岛,挑战登武陵及日本富士山经验。

她说,「我一开始满排斥(电动自行车)。」原因就在于,「骑惯传统自行车的人,一般认为骑电动自行车是Weak(脆弱)的表现。」

直到今年,杜綉珍跑到日本参加100公里环东北挑战赛后,才开始改变。

原来,主办方规定参赛者只能使用大会提供的电动自行车,「我骑了66公里后,又骑上一个火山,本来一百公里对我来讲满挑战,但有电动辅助的关系,再高的山及挑战都是可能的。」「让我很改观,如果有电动自行车,是可以让更多人享受骑乘的乐趣。」

先相信电动车会让使用者有乐趣,对巨大人而言,并不容易。

2014年,商周以封面故事纪录,当时80岁的巨大创办人刘金标,带领团队完成全程12天、共966公里的自行车环岛之旅。刘金标自认,能靠双脚自己踩完全程,为他带来很大自信。

其实早在1999年,巨大就有试探性的研发电动自行车,执行长刘涌昌曾在媒体上说过,巨大最初做电动自行车的过程跌跌撞撞,2011年前后,内部曾质疑,质量不行(编按:中控系统、马达、电池彼此若配合不好,即有烧起来的可能),不如把部门关掉算了,内部会议上甚至还吵到拍桌,差点翻脸。

一个一直不被认为是主流的产品线,在20年后才跃升为主力。

杜綉珍说,内部决定要做,但共识是:就算做,也要让顾客体验捷安特「只做唯一」的精神。

她将研究电动自行车及传统自行车的成员,组成同一团队,找来对电机与电控理解的人才进入,在营收最低潮的2017年,他们的研发费用比率是近7年新高,杜綉珍要求原有员工,「不只要设计传统自行车,你要想将它加上马达、电池的时候,它会怎么样,要一并考虑。」

对理解马达技术的新同事,她要求,即便有马达助力,但不能让消费者骑车时失去突破、挑战的感觉,「我觉得这很重要。」

巨大发言人李书耕描述,自行车的马达不能喧宾夺主,「你骑的时候,电动自行车给你的电力,要模拟自然骑车状态,就像有翅膀在后面帮助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