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那麼有錢,基礎設施很落後,為何不再大規模進行基礎建設?

董希偉


1政府沒錢做。

地球上的傳統發達國家就那幾家,其發家史基本上都是靠對外殖民掠奪完成了最初的資本原始積累。比如今天的G7集團國家,都是當年侵華八國聯軍一分子。但是歷史發展到了今天,當年的殖民地都已經紛紛獨立,這一外部收入就斷了。國內的高福利掏空了國庫,根本拿不出錢來修橋鋪路。人民對民主自由那一套又中毒太深,吃不了苦,不願意努力工作,經濟停滯不增長,領導人為了選舉,亂開支票,寅吃卯糧,債臺高築,哪裡還有餘力去搞惠及民生的工程建設。

2資本家不願意做。

發達國家的資本家都非常有錢,但是都不願意投錢搞橋樑道路工程。一是做工程需要大量工人,而發達國家的人工成本非常高,且效率非常低下,三個工人抵不上一個中國工人,這就大大的延遲了工程時間,其結果就是投入大,工期長,收益太低,資本家到死可能都還沒有收會投資成本。誰還原意去做這種註定虧本的買賣。

3各方扯皮。

在國外修一條路和國內差別太大了。光是立項可能都要討論上好幾年。就算立項討論結束了,離開工還遠著呢。比如徵地,只要有一個人不願意,你這條路就修不成。這也是民主國家最大的頑疾,可以以一己之私利毀掉一個數百億的工程。

總之,發達國家一旦不能從外部吸血來充實國內財政,這個國家馬上就要面對一些事關國計民生的激烈矛盾,隨著社會的進步,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逐漸能夠掌控自己國家命運,薅不到羊毛的發達國家高福利制度勢必不能持續,而已經習慣了高福利的國民只怕無法接受回頭再吃一遍苦的日子,國內矛盾還會再度加劇。到時候不要說拿錢修橋鋪路了,國家能不能正常運轉估計都是一個問題。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太平大司馬


發達國家有錢,是對的;但是說發達國家基礎設施很落後是不對的。


既然稱之為發達國家,那就是經濟發展水平很高,而經濟發展水平高就必然高水平的基礎設施去匹配。發達國家的基礎是看起來比較老舊,所以會讓人誤解為落後。據幾個例子就最直觀了。


世界上最大的火車站在哪裡?不是中國的火車站,是紐約的中央車站,總面積高達200萬平方米,而且這是1913年就已經修好的,那時候大清才亡了1年,很多人的辮子還沒剪呢。


現在中國最大的火車站是廣州南站,61.5萬平方米,不到紐約中央車站的三分之一,每天客流量53萬人左右。當然,你要拿人家100年前的建築標準去跟中國才幾年或者十幾年的車站比誰更好看,那就沒法說了。不過,話說回來,看看106年前的中央車站(如下圖示),你真的會覺得它落後?這個車站每天也有50萬客流,如果是落後,能承載如此多的客流嗎?



說了最大,我們再說效率。以地鐵站為例,中國人流最多的地鐵站是上海的人民廣場站和廣州的體育西站,每天分別有70多萬、60多萬的人流,但是和東京的新宿站相比簡直是不值一提——新宿站一天的人流是300多萬!


另外,紐約和芝加哥地鐵系統全年無休,24小時營運。目前,中國還沒有一座城市地鐵能夠做到(雖然這兩座地鐵看起來確實很老舊,但運轉良好,下圖為紐約地鐵)。


無論是紐約中央車站,還是日本心宿站,要說硬件確實不如中國,但硬件不是全部,合理的規劃設計,加上優秀的管理,可以彌補硬件的不足,提升基礎設施的服務質量。


說完案例,我們再說數據。美國的鐵路總里程為22.48萬公里,而中國為13萬公里,只相當於美國的57%,人均里程更是隻有美國的七分之一;當然,中國高鐵是全球獨步的,總里程佔全球的60%,但這是中國國情決定的——人口多,美國沒有多少必要去建設高鐵,人家機場遍地都是:中國有218個機場,美國是5136個,僅為美國的4%——誰的基礎設施先進,誰的落後?全球最繁忙的機場是亞特蘭大機場,不是中國的北京首都機場。


再來說高速公路,中國高速里程全球第一,比美國還多3萬公里。中國高速路雖然很新,但卻不是全球最好的高速路,全球最好的高速路在德國——在正常狀態下德國高速公路上的平均車速為每小時142公里(德國有很多高速公路甚至不限速),但德國的交通死亡率為6.8,美國為12.9,中國18.8。或許,大家公路硬件都差不多,但在交通管理上(比如德國公路旁不設廣告牌,德國駕照非常嚴苛),有著本質差別。


給一個更宏觀的數據,這是2018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中美基礎設施對比,幾乎每個指標仍舊是美國領先。


對中國人來說,習慣了動車的快速便捷,習慣了新車站、機場完備的設施,習慣了新的高速公路的暢快感,但是換回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前,西方國家的居民同樣是這樣感受。過了幾十年,我們還能保證中國的基礎設施有這樣好的程度嗎?


打個總結,這裡不是要故意去黑中國不夠先進,中國的基礎設施確實是很好,這些年進步非常大。但這是因為新建的原因,未來更重要的持續的管理經營,保養維修,這才是考驗基礎設施真正水平的時候。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很落後?誰告訴你的?是你親眼所見嗎?我去過不少的發達國家,我所看到的它們的基礎設施並不落後,相反,在很多方面它們的基礎設施比我們的要先進和超前,比如說,高速公路,美國大城市的高速公路進出口路段通常都是十幾二十個車道,保證車流的暢通;下水道,法國德國大城市的下水道建設規劃完善,成網,寬敞,流量大,新加坡的地下密佈了幾層下水道,有防澇洩洪的,有收集雨水儲存起來的,等等。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非常強調安全和耐用,所用的材料和工藝標準很高,防繡防腐處理做得很好,而且城鄉之間沒有差別,偏遠地區的道路橋樑及配套設施的建設維護保養都統一標準。發達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早,看起來好像有點陳舊過時,但它們的規劃做得好,施工質量高,工程項目的使用壽命長效益好。中國這些年確實在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基礎設施方面投入巨大發展迅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在建設規劃、施工質量和項目管理等等還存在不少問題,“豆腐渣”工程,“短命”工程屢見不鮮,國人因此不應自視過高。


sailor72


日本有新幹線高鐵時,說中國太落後,美國有摩天大樓時,說中國不發達,德國有奔馳寶馬,說國產車就是不行,新馬泰有大飛機場,說中國機場像雞窩,美國有航天飛機,說中國科技不行,外國有立交橋,說中國建不起……等等。當今中國該有的有了,又說亂花錢太浪費。有些人就是這樣的心態。

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國民生活收入水平以及人類生存環境的優化,都是提升國民生活質量的組成部分。

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是多角度的,也是正常的,沒有必要揚此貶彼。


大墨堂語錄


特郎普稱美國的機場就像第三世界國家的機場一樣。全世界排名前25的機場中,沒有一家是在美國。英國廣播公司BBC在一部紀錄片中說道,作為全球經濟最發達的美國,其實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現在已經遠遠落後新興體國家,特別是崛起中的中國。

美國上次大規模建設基礎設施還是在上世紀60年代,距今已過去了半個世紀。不止是機場,美國的公路、橋樑、大壩、電網等年久失修的問題都已經比較嚴重。彭博社指出,到2025年,基礎設施投資不足會讓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損失掉3.9萬億美元。

雖然美國對基礎設施的投資日益不足,但人家畢竟是已經發展了上百年的老牌發達國家。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在總體上仍然落後於美國,目前仍然處在追趕的狀態。

為何美國不再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當然是缺錢的問題。雖然美國有錢,但錢大多都是落入了富裕階層的口袋,美國政府已經負債累累,無力再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建設。

多年來西方發達國家提倡的是“大市場小政府”的市場經濟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發展的美國經濟出現了產業空心化、經濟虛擬化、收入兩極化、財政債務化。特別是金融危機以後,美國政府的債務增長要遠快於GDP的增長。可以說,美國經濟的增長是建立在債務增長基礎之上的。政府已經負債累累,沒錢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是正常的。


大方妹幾


現在的農村,都是二,三層的小洋樓。蓋房早的,室內佈局不合理,式樣老舊,顯得有點落後。蓋房晚的,室內設計人性化,式樣新穎,顯得很是先進。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早,新興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晚,建設晚的先進,建設早的落後,道理就象農村的小洋樓。落後的想變先進,那就得拆了重建,重建可不是鬧著玩,國家大,能把國庫掏空完。另外,發達國家人口少,老百姓享福享習慣,聽著怪有錢,欠債一大攤。想要基礎設施大改變,說說可以,做起來難上難!我看他們也就這樣了。


俞遠通


這個問題要有辯證的看,並且要有一定的歷史史觀。如果你去過北京或者是上海,再到其他一些發達國家的首都城市,你會發現北京或者是上海的基礎設施,無論在環境上、功能上都要優於發達國家的一些基礎設施,比如北京的機場或者是火車站,甚至以前馬路公路都要比美國紐約強很多,甚至有的時候會給你一種錯覺,你來到的不是發達國家,你來到的是發展中國家。小、舊、功能差是給你的第一感覺。


但這裡有一個歷史維度的因素,發達國家投入基礎設施的年代基本都屬於70年代或80年代,也就是說在我們改革開放的初期,很多發達國家就已經完成了基礎設施的建設,已經實現了基礎設施的換代,而那個時候我們還不知道什麼叫高鐵、什麼叫高速公路、什麼叫大型的基礎設施。

而發達國家進行完基礎設施的更新換代之後,產業發展就進入了變革和資本時代,雖然發達國家很有錢,但都投在了資本或者是金融市場,因為這種市場能夠帶來豐厚的回報,40多年下來,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一直沒有出現大的更新或者換代,而我們的基礎建設是最近10年以來高速發展的,呈現出高起點開局和彎道超車局面,所以你用30年後的事物和30年前的事物相比,當然會有一些時空的差別。

至於說發達國家為什麼不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備,第一,資本不願意去,因為收益回報時間太長。第二,需要牽扯的程序成本太高,論證時間過長。第三,目前的基礎設施基本能夠滿足需求,大規模建設的意願不足。

綜上,對比發達國家和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要有歷史的緯度,要有時空的辯證,不能進行簡單的類比。


小散李大鵬


發達國家當今已無力大規模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一,歐美等發達國家現有的基礎設施大都是三四十年代前建設的,那個時代這些國家通過侵略或殖民弱小國獲取了大量財富,因此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二,現在的發達國家都是高福利國家,雖然人均GDp高,但大部分收入都用在了社會福利方面,美國為了保持其全球霸權在軍事上每年的花費也是巨大的,因此這些國家不但很難拿出大量資金來建設基礎設施,並且很多國家還負債累累國內矛盾重重;三,由於體制機制僵化,至使融資渠道不暢,建設困難重重。發達國家都是多黨制國家,反對黨都是為反對而反對,執政黨想做的事,反對黨都是無條件反對。因此,政府做什麼事都受到了大量的制約,很難做成事。


手機用戶5412509614


這裡要糾正一個概念,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主要問題並不是落後,而是陳舊。

以美國為例,美國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完成,當時打造了世界上最好的高速公路、鐵路和航空系統。但這些基礎設施已經過去了將近60年時間,多數已經到了設計的使用期限,需要大修大補或重建了。



發達國家不再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原因有:

1、基礎設施能滿足需要,該修的公路、鐵路、機場、橋樑都很早就修了。儘管老舊,但並不影響使用。不像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都是近些年來才從無到有開始大規模建設的。

2、過去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時代,其實是對應與發達國家工業化的階段的。不管是英國、美國還是其他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階段,都有很多工廠需要公路、鐵路系統來運輸工業產品。當年美國鍍金時代的鐵路就都是私人鐵路大亨們修建的,由於工業品的大規模運輸,一開始鐵路就是盈利的。

而現在歐美髮達國家,尤其是英國美國,製造業工廠已經很少,沒有了大規模工業品的運輸問題,基礎設施都已經顯得過剩。美國的鐵路系統就是這樣,運行里程數反而一直在減少。

3、由於土地私有,加上民主制度決策效率較低,要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是件很麻煩的事。兩黨爭論、議會表決、土地所有者反對,都不是一任政府所能搞定的事情。發達國家領導人一般情況下也不願意去折騰這個議題。

4、投入巨大,尤其是人工支出巨大,發達國家要籌集資金比較困難。相對於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徵地成本、建設成本低廉,發達國家私人所有的土地,徵用成本很高。

一般佔有土地較多的也都是富人,美國的富人有些可能給多少錢都不願意搬走,發達國家也不可能強拆。由於生活水平較高,建設工人的工資也高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想想特朗普修個邊境牆,幾十億美元的預算,都讓美國政府停擺,就知道這個事情多難辦。

但近年來發達國家已經在考慮重新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因為基礎設施確實太老舊,存在很多問題了。而且同中國等新興國家高大上的新公路、鐵路、橋樑、機場相比,發達國家的人民自己也覺得有點不能忍了。

比如全球最繁忙機場、1926年投入使用的亞特蘭大國際機場,去年底發生停電事故,影響上萬旅客行程;紐約地鐵始建於1863年,現在是出名的髒亂差;美國8.3萬座水壩中,約1.4萬座具有“潛在高危險性”(佔比16.87%)。

美國也意識到了基礎設施的陳舊與落後問題。今年4月30日,美國民主黨稱與特朗普就推進2萬億美元鉅額基建計劃達成共識。眾議長佩洛西稱,兩黨同意美國加大基建投入,美國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年開始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


上林院


“發達國家那麼有錢,基礎設施很落”這樣一個自相矛盾的邏輯都能出現,讓我想起了以前假冒偽劣詩人的“他在人潮洶湧的無人之地,騎著一匹白色的黑馬,聆聽耳邊無比寂靜的喧囂,注視著圓月陰晴圓缺,感受五彩斑斕的金黃色夢想。”

美國基礎設施興建很早,建設高峰出現在一戰和二戰結束後的一段時期內,目前大部分基礎設施都有半個世紀以上的歷史。以鐵路為例,美國鐵路建設始於 19 世紀 30 年代,在 20 世紀初達到建設高峰。1916 年美國鐵路里程數達到峰值的 40.6 萬公里。

紐約地鐵始建於1863年,亞特蘭大國際機場早在1926年就迎來首架飛機起降。現在,美國擁有23 萬公里的鐵路、67 萬公里的公路、超過 18,000 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和 380 萬公里的輸油、輸氣管線。美國鐵路貨運系統仍然號稱世界第一,全年運送貨物在美國貨運中佔比近40%,超過任何其他國家。美國公路配套服務標準化且設施周全。不論繁華偏僻,窮州富州,加油站附設快餐店和服務中心都能提供大致相同的價格、水準和衛生水平的服務。

紐約和芝加哥地鐵系統全年無休,24小時營運。目前,中國還沒有一座城市地鐵能夠做到。

肯塔基州小鎮摩根敦,2010年家庭收入中位數不到兩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2.5萬元),在美國人口逾千人城鎮中排名倒數第16。通往小鎮的鄉村公路並非高速公路,但良好路況使129公里/小時的車速成為常態。

1964年10月1日,日本第一條東海道新幹線開通,連接東京、名古屋和大阪,連通日本三大都市圈。

從哪兒得到的結論,發達國家基礎設施很差?

應該說,因為發達國家經濟發達,很早就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但因為年長日久,在交通發達地區,一些基礎設施破損嚴重,而且在火車速度上,因為侷限於歷史因素,所以現在看起來很慢而已。

2018年1月,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發佈了2017-2018年度全球競爭力指數報告。

這份報告列舉了其評估國家競爭力的12大支柱性指標,其中基礎設施位列第二。

在基礎設施競爭力評估中,美國名列世界第九,得分6.0,中國則名列第46,得分4.7。

2016年世界最繁忙的前50家機場中,中國9座,美國有16座。

中國現在高鐵佔全球70%左右,這是我們國家近年來才開始發展起來的,這是充分利用後發優勢,將新技術完全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一個體現。

所以,有時候不要有偏見,發達國家依舊是發達國家,即使在基礎設施上,也是領先於發展中國家。

但發展中國家,也不必要自卑。畢竟,伴隨技術進步,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這樣的大國,正以更快的增長速度,更先進的技術,塑造一個更科學的基礎設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