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令人心動的offer》作為新型職場觀察類真人秀,講訴八名法學院學生懷抱律師夢想,轉換自己身份,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內,在國內頂尖律所實習的勵志而又殘酷的故事,目前已經上新三期。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真實故事與背後觀察團同步進行,演播室請來了六位嘉賓,溫暖貼心主持人何炅,笑料擔當郭京飛,剛拍完相關作品的藍盈瑩,老闆人設papi醬姜俊逸以及行業律師嶽屾山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這檔節目從播出以來就備受關注,一方面是因為與韓版同款節目《good people》的極度相似,另一方面就是因為節目聚焦了職場與法律兩大熱點,一直以來討論度居高不下。

甚至在最新一期,何老師偏感性的“勝者推理”,都被DISS了不專業。

知法者可以找到共鳴,求職者可以體會緊繃,好知者可以檢索知識,這檔科目還真是看點十足,那我們,到底該如何正確打開這檔綜藝的觀看模式呢?

初入職場,請多指教

節目中初入職場的八位實習生,都不是普通人,每一個人都可以被稱作是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男孩子個個都是現實版的何以琛,女孩子都是所謂的律政俏佳人。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而透過第一期節目來看,每一個人的特點都是相當的鮮明。

首先是爭議最大的職場萌新——看起來真實的李晨,節目當中穿插的各種面試環節都可以看出,這個孩子的緊張感,尤其是當面試官提出“簡歷當中與法律有關的描述只有五十七個字”時,在座的觀眾老爺們兒應該都替他捏了一把汗。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同時後期節目當中,也一直是把李晨作為一個逆襲的男主劇本在設定,但真的是這樣的嗎?

綜藝需要體驗感,但是細節不可以被放過,放大李晨的簡歷,我們可以明顯看到,李晨參加的校園義賣、微信運營、勤工儉學、校園活動都有涉及,工作內容也大多聚焦在宣傳推廣、新媒體運營等工作,而他自己運營的攝影類公眾號,有10萬+的爆款。

如果在第一期節目注意到了李晨簡歷的厚度,大概就不會有人在彈幕區刷李晨進步好大,因為他本就如此優秀,大量的線上線下運營經驗,以及攝影帶來的文藝敏感體質,本身就使得他更容易注重細節。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而破冰使者、雙商爆表的北航碩士何運晨,透過簡歷也可以明顯看出,他相較於其他實習生的沉穩與專業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簡歷中所說的四段實習經歷,這可是加起來21個月的經驗。

雙商爆表還是解釋得通的。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至於另外的六位,人大才子李浩源、顏值實力高材生薛俊傑、北大博士梅楨、海歸霸道總裁蔡昆廷、律政俏佳人郭旭、西政辯論冠軍鄧冰瑩都有各自的特點,

且在其節目中可能有爭議的地方,都可以從其個人的經歷找到邏輯性。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為什麼要找邏輯性呢?因為三期播出過後,對這個節目的討論大多都是聚焦於——中版的分鏡、人設都與韓版基本上是複製粘貼。

這樣的偶然性並不是不可能存在,如果節目組在選人的時候就恰如其分的去套人物,

在剪輯的過程中略施技巧,就可以很好的完成劇本設定,就像原本足夠優秀的李晨很容易被轉化為勵志逆襲劇的男主角。

這是娛樂時代的魔法,關鍵是你是不是真的只是在看這些表面現象,就像那驚鴻一瞥的簡歷,你是不是和主創團隊所期許的那般,只看到了那五十七個與法律有關的敘述,而忽略掉其他的閃光。

我們不是面試官,買了版權的節目,討論複製粘貼的問題海不如來看看這三個中國性趣味的課題。

趣味性社會課題探討

四個行業翹楚,八個新人,在發佈的課題中不斷神仙打架,為的就是討我們開心。

可難道真的只是討觀眾開心?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當然不是,一個事物的誕生都伴隨著其創作者的心思,哪怕是複製粘貼,在整個過程中也必然有人希望可以“夾帶私貨”,而這樣的節目誕生,其背後必然還有其存在的必然價值觀,對於觀眾來說,最直觀的就是融於案例的法律知識了。

課題一 聚焦網絡暴力

網絡暴力這個詞,這幾年用得特別多,作為一檔需要熱度的綜藝節目,為了呈現普法效果,第一個選的就是“普通人遭受網絡暴力”的案件。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一名女士因被小孩亂摸而憤怒,出手教訓卻遭受辱罵,孩子家長得知後,不僅沒有好好的教育小孩,反而是去女士的工作單位大鬧一場,並且把女士與其丈夫教訓孩子的視頻發佈在網絡上,掐頭去尾,對孩子的不當行為閉口不提。

最終該女士遭到大量的網路暴力,不堪壓力後割腕自殺。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這個案件就是第一個課題,六個實習生的報告也沒有完全呈現,整個第一期節目當中並沒有展現多少法律角度的專業分析,但是觀察室的嶽律師倒是提供了一些角度,即當我們發生了網絡暴力的時候,應該怎麼辦?是找源頭。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明天和意外我們並不知道誰先會來,前有雪莉自殺身亡,後有熱依扎掛知名大V,一天轉發出來200多天辱罵她個人的賬號,足可以見到在全信息化時代,人們對自己言語的隨意性。

討論網絡暴力的問題,並不在於要阻止,而是要提醒觀眾全面看待問題,就像郭京飛的蘇明成,觀眾恨不得衝進去揍角色的同時還能夠不忘記維護演員的聲譽,這才是良性的互動。

課題二 暑期熱議喬碧蘿

專業的法律角度看問題,聲音甜美的聲優主播到底該不該返還觀眾“看臉”的打賞?這個話題在原本具有趣味性的同時還脫離了社會事件,通過“深度美顏”的問題來聚焦主播市場目前存在的普遍問題,因為用照片直接遮擋是少數,開大美顏才是多數。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由此可見這個問題可不止是暑期的“反塔克”狂歡那麼簡單,法庭辯論轉換為辯論賽的激烈碰撞,一方是權利的維護,一方是詐騙的構成,再配上民主型領導與主導型領導兩種模式的對撞,這一期的節目看點,可不止辯論賽這麼簡單。

課題三 面見四位委託人

八位實習生被各自派到了相應的代教律師身邊,直面委託人,各自的表現也呈現出了其作為從業者的專業性以及學生身份的孩子氣。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但最吸引人注意的還是李浩源與何運晨這一組,首先是面對“孕婦這類弱勢群體”的表現,李浩源在原本就知道自己很容易情緒化弱點的情況下,還是依舊錶現出了對當事者的同情心,放棄了作為律師的理性,而競爭者何運晨非但沒有落進下石,而是進行補充解釋。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其次是在下期預告中的重婚案件也是頗具吸引力,通過案例來普法,這個節目的野心還是有的,但是很顯然表現得把不太明顯,節目組還是把大量的重心放在了展現這八位年輕人自身的成長上。


當然不是說這樣不好,但是如果更多的聚焦在課題的社會性上,相信會讓節目的專業性更上一層樓。

三個課題完成,回顧下來,不管最終留下來的是哪兩個人,就過程來看還真是各取所需。

節目有流量,八個實習生有各自的收穫,這就已經是皆大歡喜。

國產劇情中看不到的職場生態,這裡還算齊全

藝術源於生活而又忠於生活,近幾年現象級電視劇不斷出現,聚焦新時代不同女性討論的《歡樂頌》,重男輕女的巔峰之作《都挺好》,高考家長焦慮啟示錄《小歡喜》,編劇開始喜歡把現實的悲劇攤開直接給觀眾品嚐。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但是還是有一些電視劇依舊在夢幻的城堡中停滯不前,比如打著討論大學生就業與考研問題的《青春鬥》,最終只留下了關於男女之間的愛恨情仇;比如看似新穎的《創業時代》也逃不過情愛的糾葛,創業看不到,只有喊口號。

甚至還有滿心善良的《我和我的真朋友》,現實中極其殘酷的房地產市場,被渲染成了真誠就夠了的幼稚園。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大多數的電視劇在職場處理板塊,基本是一個稚嫩的狀態。面試情景還是《小時代》中林蕭的緊張式體現,墊底逆襲的故事永遠都是《杜拉拉昇職記》的翻版。

但還好《令人心動的offer》在這點上找到職場生態的最基本的氛圍,真實是夠的。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最初的面試環節,緊張的、自信的、幽默的、大氣的,

不是分門別類的優秀與不優秀,每一個人幾乎都有自己的專屬形容詞,這才是我們和而不同的真正職場。

而等到李晨因為辯論賽失利而去找老闆柴律師進行探討,觀察室裡面的六位不是一邊倒的同情,而是提出真正專業的態度。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就像何老師所說:

在職場上有負面情緒的時候,你可以與信任的夥伴圖吐槽,也可以自我消化排解,甚至也可以向家人傾訴。

但是一定不要去找對你抱有期待的上司進行闡述,因為這是職場,不是校園。

我自己也有這樣的深刻體會,尤其是在高中校園,我擁有一個如知心朋友一般的老師,在狀態不對的時候,我都可以與她分享,一是因為她可以給我很好的開導,二是因為她不會嫌棄我的懦弱。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這樣的思考習慣,很容易讓我們在進入職場的時候對老闆產生誤解。這一幕真的很提醒即將踏入社會的廣大學生,有些事情到底該不該跟老闆說,一定要考慮清楚,考慮全面。

即使柴律師是一個很溫暖的人,即使李晨獲得了一個很好的結果,但是這樣的行為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做的。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而再回到第三期節目中,李晨的迅速進步並沒有逆襲,也沒有得到勝利,這一點就直接點出了職場的真實生存語錄,“老闆並不在意你是否進步,而在意是否有結果。”

情感上我可以肯定你的進步,但是專業角度我還是會去肯定另外一名實習生。

這樣的職場生態是冷冰冰的,但是卻是現實的。

所謂的BUG,其實都真實存在過

這檔節目播出以來就爭議不斷,甚至有很多基於專業角度的“找茬”噎到人說不出話來。最新一期,何老師看似溫柔的帶節奏,也讓不少的網友直呼“接受不了”。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大概何老師都不會料到自己的一時好心的溫暖,會被彈幕說是“不專業”、“拿別人的未來在開玩笑”。

當夢想照進現實,有句話就特別的適用,“認真你就輸了。”

觀察團一共八次機會,每次猜對實習生課題的名次,就可以點亮一盞燈,如果猜對六次,那麼原本兩名轉正機會就會變成三位。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但實際上,一個轉正名額固然重要,可對於這些新入職場的孩子們來說,或許帶教老師適當的點撥,會更加合適。

就我們自己所處的職場環境來說,多少人還在做自己畢業實習的那個崗位?答案是很顯而易見的,這一個月的經驗會比留下來轉正更具有含金量。

再回到關於節目BUG的問題上來。

問題一:面試的問題過於大眾化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緊張的面試過程中,帶教律師發問的幾個問題主要包括:

你為什麼想要做律師?

你覺得當律師需要哪些特質?

你未來3-5年的職業規劃?

你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關係?

如何解決學歷高和職業生涯起點低的問題?

毫無疑問,這些問題可以套用在任何的面試場合,比如,你為什麼想要做醫生?你覺得當一個財務總監需要哪些特質等等,很多人評價這都是面試過程中十分標準且平淡如水的提問,隨便在哪個培訓課或者知乎高贊文章都可以找到滿分回答。

很多指出BUG就在此處,極度專業化的律師領域,怎麼沒有設計巧妙的面試?

這樣的質疑是合理的,但不是合情的,因為最基本的問題都沒有搞懂,這個節目是面向大眾的,需要剪輯處理的,播放時長最多一個半小時,一個月的考驗怎麼剪?當然是放重要且易懂的。

就像選秀節目只會挑選部分海選片段,而不會把整個海選擺上電視,因為時間有限,只能講好故事。

問題二、為什麼第一次見面不是帶著實習生去見各個律師,做一個自我介紹?

很明顯,這一段其實也是有的,因為細心看節目的人都很容易注意到,有一段徐靈菱介紹另外三位律師的畫外音。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比如金勳律師擅長中日韓英四種語言,王劍律師專業領域在峰商事訴訟、仲裁以及公司兼併和收購;柴曉律師主要是房地產與建設工程、國際貿易、訴訟與仲裁等等細節問題。

就像行政總監A姐會提前告知他們每個人都會分配帶教律師,也會有專門的人教導他們站姿,但這些畫面並不會被放出,原因還是一樣,有限的時間講最精彩的故事。

問題三、藝人解約真的存在嗎?

第三期節目中,李晨與蔡昆廷面對的委託人,正是一位藝人,因為經紀公司沒有履行自己的義務(承諾拍戲),公司一直在耗時間,所以迫切的想要解約。

很多人看到這裡,覺得不解。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實際上面對誘惑力極大的娛樂圈,很多新入門的孩子,的確是被騙過。這如果不是行業的普遍問題,郭京飛就不至於回母校“上海戲劇學院”分享經驗時,把重點放在了強調後輩們要注意籤合同的“違約條件”上面。

甚至連小小年紀的周震南都說,自己當時簽約的時候,也是隻看了違約金和解約條件。

問題四、第三期何炅是不是過於意氣用事了?

在第三期節目中,預測李晨與蔡昆廷這一組的時候,加油團看起來似乎有些感情用事,同時到了李浩源與何運晨的預測時,即使是三比三的僵局,最終也還是感性佔了上風。最終的效果就是被彈幕質疑,“何老師這一次是不是太過於溫柔,忘記加油團猜對了可以多轉正一個名額的機會”,甚至已經有人開始討厭何炅老師。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但其實翻看花絮,還會發現很多細節,李晨備受加油團喜愛這是肯定的,每個人都有主觀的情緒,甚至在預測這兩組人的時候,何炅都使用了所謂的“共情法”,這樣的方法看似不理性,但是我們用理性的思維去考慮結果,其實還是一錯一對,這種概率事件,是不可避免的,與節奏無關。

除了這些BUG,其實還有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但是縱使有這麼多的問題,可是我還是喜歡這檔節目。


因為節目是好的,關鍵在於你的眼光是如何的?

節目是否存在美化性與故事性的問題,我覺得答案是非常明顯的,它必然是需要年輕化、故事化的進行渲染,因為作為節目,我們需要符合這個時代的傳播特性,這不是內部公眾關係的探討,而是外部公眾關係的拓展。

令人心動的offer:你只看到了複製粘貼,卻沒看到背後的野心

大學生走出象牙塔,走進大熔爐的故事當然不會如此夢幻,關鍵是你能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感知娛樂化的美感時,找到屬於你的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