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音乐赛事“错曲”乌龙:别把笑声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有句话说的好:“我可以自嘲,但你不应该附和。”

更何况我还没有自嘲,你就先亮出了你的笑声。

前不久,一则新闻被大家在网上刷了屏。

顶级音乐赛事“错曲”乌龙:别把笑声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安天旭,1999年,出生在河北保定的一个普通家庭,由于家庭的熏陶,他自幼就展现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和才能,频繁获得权威音乐赛事的各大奖项,他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独奏家摇篮”的世界音乐名校――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成为了郎朗的学弟,就是这样一位音乐才子,凭借多年的付出和沉淀,闯入了这场在俄罗斯举办的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的决赛。

可是不料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却报错了比赛曲目的顺序

顶级音乐赛事“错曲”乌龙:别把笑声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本来想要演奏两个拿手曲目的他,先演奏《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再弹奏《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没想到音乐一起,顺序放错,给在场上的安天旭来了个措手不及。音乐响起3秒后,安天旭立即就察觉到了不对,但短短的几秒前奏连接想要补救几乎是不可能,他一开始本能的反应想要跟乐队沟通,后来为了舞台效果镇定了一会儿自己,还是经过自我调整精彩的完成了比赛。

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究竟是一项什么样的赛事呢?

世界知名的古典音乐大赛,始于1958年

为了纪念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而设立,每四年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大厅举办一次

可谓高手云集,获奖选手如范·克莱本、索科洛夫等,后来都成了钢琴大家

它和肖邦音乐大赛,伊丽莎白女王音乐比赛并称为世界最权威的顶级三大古典音乐赛事。

作为此届唯一一位闯入钢琴组决赛的中国选手,这正是对他音乐造诣的一次极大肯定,而他,也是怀揣夺金信心做了全力的准备,但却陷入此次“错曲”乌龙,像老天给自己开了一次玩笑,然而,更像玩笑的是网友的一波神讨论:

顶级音乐赛事“错曲”乌龙:别把笑声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发际线惹眼球,表情包成笑点……

谁有问过当事人的感受呢?那些看似成为槽点的点,可能是当事人不愿多提及的遗憾,甚至痛苦,在网络全民狂欢的今天,还是要警惕不要让一时之快成为当事人心上的一把无奈之刀吧

在俄罗斯乃至世界都声望极高的世界大赛,是各国音乐家之间展示其才华的世界级平台,如此赛事放错比赛曲目已成事实,除了参赛者的无奈和比赛场面的尴尬,难道不应该思考一下谁该为这次乌龙事件买单吗?参赛者真的该背这个锅吗?赛事准备怎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呢?

作为一个普通人,可能我们没有办法对当事人感同身受,大多数人都没有经历过这种世界顶级赛事的氛围,要求谁都保有一份同理心很难,但至少不往伤口上撒盐,是可以做到的。

众所周知,学音乐是一条风雨兼程的道路,它是不能停下的,没有足够的毅力和天赋,是很难在世界顶级赛事崭露头角的,20岁的安天旭正年轻,他为这场赛事做过多少准备、流过多少汗只有他自己心中明白,而经历了这场“错曲”风波之后,也许与奖牌失之交臂,也许所付努力暂时不能开花,这些五味杂陈也只有他自己心中消化。

顶级音乐赛事“错曲”乌龙:别把笑声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由于表演的失误,最终安天旭没有拿到奖牌,遗憾排名末尾,并获得组委会颁发的“自信与勇气”特别奖,而经柴可夫斯基国际比赛组委会通过官方Facebook发布的声明,涉及这次乌龙事件的工作人员也已被开除。

顶级音乐赛事“错曲”乌龙:别把笑声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同时赛后主办方曾邀请安天旭重新演奏,但被安天旭谢绝了。

谁也不希望在人生重要的节点和岔口上因为一些客观因素扰乱了方向,更何况是四年才可能有的一次的宝贵的证明自己的机会,我们还是应该把注意力多放在这个年轻有为的音乐灵魂上,放在他的临场反应和心态调整能力上,放在大型国际赛事的准备流程上……

谁也不知道成功和意外哪一个先来,既然客观因素不受控,主观的努力永远不会白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相信属于安天旭的成功,只是早晚问题,命运跟你开得了玩笑,就会给你一个答案。

顶级音乐赛事“错曲”乌龙:别把笑声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