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金桂十战九胜,源于她对礼教的充分利用吧

夏金桂在薛家四处挑战,且十战九胜。究其原因,俱是因为她对封建礼教的充分利用吧!

她做事丝毫不顾及礼教,完全凭着个人意愿和本性。偏偏,每件事上面,又都加了一把礼教的保护伞。不止薛家,就算官家,只怕亦无可奈何!区别于贾府众钗的是:她的人性底色,是恶!

夏金桂十战九胜,源于她对礼教的充分利用吧

比如香菱,夏金桂觉得碍眼,那就立马出手整治:是否违背礼教?是否真的对她有威胁,是否无辜是否可怜……这全都不在她考虑范围。而且,她想了,便立即行动!

本来,她可以像凤姐儿对通房那般——“找个过子撵出去”!贾府的“撵出去”,有三种!

一种是发卖。这有违贾家的门风——“皆宽柔以待下人”,所以不可能。

第二种是撵出主子的屋去,像晴雯金钏那般,从此做贾府最底层的奴才。以凤姐儿的醋妒,这也不可能,以后难免像鲍二家的,背人处又来给她添堵。

那就只能是第三种,像春燕五儿期盼的那样,发还卖身契,出贾府成为良人。

夏金桂十战九胜,源于她对礼教的充分利用吧

同理,香菱是妾——“一身一体俱属奶奶”。夏金桂若想加罪,那也绝对“不患无词”!可是,夏金桂的歹毒,远在凤姐儿之上,她不是单纯的要撵走这美妾,她是要彻底断送了她。所以一出手,便是“镇魇法”。

明明谁都不信,偏偏谁都无可奈何——“这镇魇法究竟不知是谁做的”。难道真要为这报官不成?她以退为进引到香菱身上,句句挟持着薛蟠。若不是薛姨妈赶来,这罪名恐怕真要给香菱坐实了。

诸位,别怪薛姨妈心狠,要卖香菱。这“镇魇法”是何等大罪?薛姨妈若是轻轻放过,夏金桂如何肯依?

薛姨妈想法直接,看出夏金桂不容香菱。便要打发了。免得日后“淘气”——夏金桂因她再起事端!偏偏宝钗一再阻拦。

夏金桂十战九胜,源于她对礼教的充分利用吧

以宝钗的聪慧,岂能想不到日后的麻烦?她执意劝阻,一是因为香菱着实可疼可怜,两人相处数年,岂能真无情分?第二,主要原因,是贾府上下人等,皆喜香菱——“香菱之为人,无人不爱”。关于卖人,薛家在金陵时有没有不知道,但贾家应该是数年都是没有的——“皆宽柔以待下人”!若香菱真被这么卖出去,贾府对薛家会怎么看?

夏金桂已经进了门,她跟薛家便是一体。她的言行是受薛家管教的。她被唾骂,薛家又能有什么好名声?且,香菱到底是被薛姨妈发卖的。她是薛家的“老太君”,真的护不住一个香菱?真的那就是她无能,假的那便是她心狠。薛家的名声,此刻也正在紧要关头啊!所以,宝钗不得不阻拦!

只是,宝钗这一开口,便是“礼教大法”里的大错了。未出嫁的小姑子,插手兄嫂的屋里事,这算怎么回事?原本夏金桂就要挟制宝钗,因为“无隙可寻”才“曲意附就”。现在,这“隙”不就来了吗?何况,宝钗救护的,是夏金桂一心要除去的,夏金桂焉能轻易放过?

夏金桂十战九胜,源于她对礼教的充分利用吧

宝钗也是有心计的。夏金桂要定了“镇魇法”的罪名,宝钗便指明她妒忌的根源——“哥哥嫂子嫌她不好”。只是,这反击,太过无力了!虽然,这就是明晃晃的事实!

有宝蟾在那儿杵着呢!夏金桂进门没几天,薛蟠便“摸索”上了陪房丫头!夏金桂表面上二话没说,便给收了房!这等“温柔让夫”之礼,你怎说她善妒?——“但凡嫌着她,也不肯把我的丫头也收在房里了”

再看宝蟾这一招琪。夏金桂考虑的是:“宝蟾原是我的人,也就好处了”。这里的“好处”,不是指性格。宝蟾什么性格,夏金桂能不知道?所谓的“好处”,是因为宝蟾的卖身契,在夏金桂手里。夏金桂掌握着宝蟾的生杀大权。这当然“好处”。

后来宝蟾恃宠而骄,夏金桂打过骂过,也就放过了。为何她没把对付香菱的手段拿出来?一是因为她不屑。就凭一个宝蟾,随她剪刀绳索打滚撒泼去,只要卖身契在手,就不怕她翻过天去。第二,只要宝蟾在那儿杵着,夏金桂就是那“大度让夫”的,那善妒就落不到她头上来。

夏金桂十战九胜,源于她对礼教的充分利用吧

书上说:之后,夏金桂又吵闹过数次。再之后,才觉得香菱“也不那么碍眼了”,这才开始寻趁宝蟾。

那么这数次吵闹,是因何而起呢?明里暗里指向了谁呢?无疑,“镇魇法”里的香菱是导火索,暗里却指向了薛姨妈处置不公,宝钗插手无理!“薛家母女总不去理她”。这里,只怕是不能理吧!

兄长屋里要害主母的小妾,被闺阁中的妹子救到了自己屋里!这于礼教来说,是大错!以夏金桂的性子,自然会歪派的无边无际——“左不过你们一家人嫌着我一个,指使着小妾来害正室”。宝钗除了不理,还能如何?

有香菱躲在她屋里,有样样指向香菱的无头公案——“镇魇法”,有封建礼教的条条框框……凭着宝钗说破天际,也是没理!母女二人唯“暗自垂泪”。

垂泪啊,纵观全书,宝钗哭过几回?唯有在十五岁那年,薛蟠有口无心的刺她“心有私情”,痛哭过一场!离了家人,在贾府的篱墙下,再难再苦再尴尬,都挺着一副端庄模样儿!

夏金桂十战九胜,源于她对礼教的充分利用吧

正是因为夏金桂指向了宝钗母女,薛蟠才仗着酒胆几次顶撞吧。刀子棍子的混闹一通,结果,却是越发“矮了气焰”!

这,不仅仅因为薛蟠是个“银样蜡枪头”。更因为,夏金贵有“金”有“贵”,不同于冯源毫无根基。夏家跟薛家门户相当,都是皇商;自古官商不分家,夏家老奶奶独撑这一份家业数年,必有本事,更有后台。贾家有当官的亲戚,夏家也定然不缺。夏金桂是夏家唯一的嫡女。别说打死,打伤的代价都是巨大的!

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夏金桂,事事都站在了礼教的“理”上。就算内里再泼辣阴狠,薛家也无可奈何。所以,夏金桂能无所顾忌的闹腾,皆是因为她底气十足啊——“谁还不知道你薛家有钱,行动拿钱垫人,又有好亲戚挟制着别人……”

换种说法,你薛家是有前科滴。我“人也过来了,金的银的也陪嫁了,略有个眼睛鼻子的也霸占去了”,你们这时候或休或打或杀的挤兑我,那就是你们又一次仗势欺人、无法无天!薛家母女能说什么?薛蟠刀子棍子敢下来吗?

“有别的王八粉头乐的,我为何不乐”,王八粉头是谁呢?是宝蟾也是香菱吧!我就骂她俩!骂小妾可不违法!

但她们为什么能乐啊?还不是你薛蟠宠妾灭妻,婆母不公小姑子无理!

骂完闹完该乐还得乐。有肉吃有骰子玩还不用干活,自然能纠集一帮人捧场!夏金桂有“金”有“贵”,又有礼教的条条框框保护着?她闹的再辣爽,也不用纠结不用怕,心里畅快,自然能吃能喝能玩!

这样的勃勃生机,这样的心机手段,这样的阴狠歹毒……你让她去给香菱——这出了屋子的小妾下毒?那么明晃晃的低劣手段,是她能犯的傻么?还阴错阳差毒死了自己……快别逗了!这种故事,在红楼梦里可寻不着!红楼梦可是写实的!那时候的现实,是要把美好摧毁了给人看的!

夏金桂十战九胜,源于她对礼教的充分利用吧

探春曾流泪叹息“……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薛家人口简单,母子兄妹和睦,万事有商有量。从自己家里自杀自灭,似是不可能!所以,夏金桂来了。她是来克薛家的啊。夏到了,“雪”离消弥还能远了!

但这夏金桂,不正是薛家千方百计求来的么——“谁叫你们瞎了眼,三求四告的跑了我们家……”。

在夏金桂之前,张家李家王家等诸多姑娘,薛家嚷嚷了大半年。再往前推,还有过一个邢家岫烟。说什么怕“玷污了人家”,不过是这邢家姑娘无“金”无“贵”罢了吧。

若真的不讲究“金贵”,人品好就行。若真的只要求荆钗布裙端雅稳重,眼前不是有现成的香菱么?又如何取中了夏金桂?

虽说小夫妻是盲婚哑嫁,但双方家长都是要详细探查的呀!比如傅家,有心婚配宝玉,便连他唤龄官避雨都打探到了。

何况这夏家,那是陌生人家么?——老亲;宁荣两府都知道;合长安城人,上至公侯,下至买卖人都知道……兼之,夏家这位姑奶奶从来不曾避讳,闺阁中便“时常与丫头们使性弄气,轻骂重打的”……

@这般行径,薛家就真的一无所知吗?或多或少,总会打探到一些吧!还是几次上门,千方百计把“金贵”迎进了门!

不但为儿子谋求“金贵”,也要执意把女儿送上“金贵”。谁料,两位“金贵”都没有带来好瑞气,反而把薛家,推进了万劫不复之地!叹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