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農民挖出青銅器,30元賣給廢品站,竟是無價國寶

中國一詞對於外國人來說或許只是一個國家的名字,而對於我們來說,這兩字不僅僅是國名,更是數千年來流淌在每一箇中華民族心中的文化血脈,中國兩字就像一面迎風招展的紅旗,不管我們走到那裡,都會在我們心中產生強大的向心力。

在三千年的王朝史上,先人或以中國為文化代表,與其他民族文化做嚴格的區分;或以中國為政權合法性的代表,表示自己接受天命;或以中國為地理名詞,代表著整個族群的核心統治區域。但不管如何使用,其中都透露著,先民對中國二字的重視和尊敬。

何以兩個字,竟能能產生如此巨大的魔力?就像一座穿越時空的燈塔,熠熠生輝,閃爍不已,在三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指引著先民生生不息?

陝西農民挖出青銅器,30元賣給廢品站,竟是無價國寶

1963年初秋,由於連天的陰雨,一處山崖發生了崩塌,陝西省寶雞縣賈村塬村民陳堆清,在早上出門解手的時候,發現坍塌處發現幾道閃亮的光,遂即叫上妻子,手忙腳亂的在土堆中,刨出了一件罈子一樣的東西。

老實淳樸的西北農民,感受不到他用雙手刨出來物品的重要意義,他只看到這是一件鏽跡斑斑的銅質容器,他也許用它裝過糧食,放過工具,也或者用它醃過鹹菜,用它做過祭祀插香的禮器。

陝西農民挖出青銅器,30元賣給廢品站,竟是無價國寶

這是一件實用的物件,除了有點用處,陳堆清並沒有把它當作值錢的東西,後來當他離開賈村塬出外謀生的時候,就把它送給了自己的兄弟。

陳湖收到這件物品後或許像他的兄長一樣,拿它盛過東西。1965年,發生了自然災害,陳湖生活無以為繼,這時他看到了這件銅器,想到附近有一家收購鐵器冶煉的廢品收購站,於是將這件銅器,以30元賣給了他們。

陝西農民挖出青銅器,30元賣給廢品站,竟是無價國寶

謝天謝地,進入廢品收購站的銅器,還沒來得及被熔鑄,陝西博物館的佟太放偶然遇到了它。並將這件事情報告給館長,用30元將其贖回。

銅器開始顯現出它的價值,從此它有了一個新家,在各大博物館展示,讓今人一睹三千年前祖先的風采,感受穿越千年的文化氣息。然而僅僅作為一個精美的青銅古器,並不是它最大的價值。它的光彩還在被埋沒,直到一雙真正的慧眼,識破其中的玄機。

陝西農民挖出青銅器,30元賣給廢品站,竟是無價國寶

1975年,在被埋沒十多年之後,銅器終於遇到了馬承源——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家。當馬承源第一次看到這件銅器,就被她的精美絕倫震驚,考古學家的敏銳讓他意識到,也許這件銅器上還有更大的秘密。

經過細心的觀察,馬承源小心翼翼的剝去了銅器上的斑駁鏽跡,一行行青銅銘文,赫然顯現。一共十二行,122字。從此她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何尊。

其中一句“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更是解開了我們流傳千年的中國文化的核心秘密。這是我們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中國”這一專有名詞的記錄。

陝西農民挖出青銅器,30元賣給廢品站,竟是無價國寶

銘文所說的中國,在當時正是天下之中的洛邑,正是西周的中心之地,代表著周人通過自己的核心統治區,向周邊輻射,號召周人共同建社國家的含義。這就意味著在“中國”這個專有名詞一開始出現,就帶有了強烈的向心的文化動力。因此雖然經歷數千年,中國人依然有著強大的凝聚力,那些妄圖挑戰,抹黑中國的外人,必將在這強大的向心力面前,不堪一擊。

如今這件國寶被存放在陝西省寶雞青銅博物院,向後人訴說著數千年的中國故事。

陝西農民挖出青銅器,30元賣給廢品站,竟是無價國寶

每一件國寶都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每一件國寶對我們來說都有身後的文化內涵

每一件國寶都像我們展示源遠流長的文化血脈

國家寶藏創新性地將國寶和日曆結合在一起

每一天,都印有一件精美的國寶以通俗生動的文字描述,呈現出一部活色生香的歷史

陝西農民挖出青銅器,30元賣給廢品站,竟是無價國寶

布面精裝,燙字金體,不但自己可以把玩這個精美而極具文化深度的日曆,感受現在、未來和古老的過去。讓自己的家變得古色古韻,還可以走親訪友作為趁手的雅緻好禮。

陝西農民挖出青銅器,30元賣給廢品站,竟是無價國寶

對於孩子來說,有了這件日曆,就像是每天逛了一次博物館,就像是每天都上了一次歷史課。隨著時間的累積,您孩子的文化底蘊就將越來越深厚。

陝西農民挖出青銅器,30元賣給廢品站,竟是無價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