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香蕉“沟畦轮作”模式栽培新技术、这几点值得一看

导语:香蕉Musa spp.为多年生常绿大型草本植物,属单子叶纲,芭蕉目,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Musa L.。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香蕉生产发展很快,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快速提高;进入21世纪后,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则保持在一定水平的稳定。香蕉传统的栽培方法是一年新植两年宿根,产量逐年降低。“沟畦轮作”模式是通过多年的试验摸索,总结出的一套适宜当地土壤、气候生态条件下的丰产高效栽培新技术。该模式的应用对于我县香蕉的稳产高产,乃至香蕉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种植香蕉“沟畦轮作”模式栽培新技术、这几点值得一看

一、苗木选择与定植

1.整地做畦

新蕉园整地要结合土壤改良进行,全园深翻50-60厘米,精细整地。整地时每667平方米施入石灰30-40千克,以改良土壤的酸度;每667平方米施入优质土杂肥4000千克,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旧蕉园整地采用“沟畦轮作”模式的做法:先清理全园残茎杂草填入旧沟中,撒上石灰,旧畦换成沟,把挖出的土壤填在旧沟的杂草上,施入农家肥,盖上泥土,做成种植畦,畦宽2.3米,沟宽0.3米,深0.4米,周围挖排水沟并与外沟相连,深度要大于地下水位的高度,一般是0.6-1.0米。

种植香蕉“沟畦轮作”模式栽培新技术、这几点值得一看

2.定植

本模式为一年一熟制,定植期在4月上旬至下旬,抽蕾期在国庆节前后,收获期在翌年的2-4月份。种植密度,行距2.6米(包括沟宽),株距2.1米,约每667平方米种植120株。品种为台湾北蕉或天宝香蕉的提纯复壮株系,选用无病虫害的粗壮吸芽苗,苗高0.8米左右。挖好植穴,长、宽各0.6米,深0.45米,填入充分腐熟的禽畜粪4千克,饼肥0.5千克,腐熟土杂肥10-15千克,过磷酸钙0.5千克,与泥土拌匀,盖上15厘米左右的泥土,以免蕉苗与肥料接触发生肥伤。种植时要压实蕉苗周围土壤,覆土应盖过吸芽苗球茎3厘米左右为宜。然后淋足定根水,有条件的用稻草覆盖蕉盘保湿。

种植香蕉“沟畦轮作”模式栽培新技术、这几点值得一看

二、定植后的管理

1.土壤管理

土壤过黏或过沙、pH值过高或过低,都不利香蕉生长。定植后,蕉园裸露面积大,易滋生杂草,可结合撒施肥料进行浅中耕除草。大雨之后,土壤表面容易板结,通气不良,亦须浅松土,以提高早春土温,增加根际氧的含量,消除二氧化碳的积累,促进新根的产生和提高根的吸收能力。

2.施肥管理

香蕉生长量大,需要养分量也大。在温度适宜、雨量丰富、光照充足的环境下,供给足够的养分,就能快速生长,获得高产优质。因此,在香蕉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过程中,必须根据香蕉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规律,科学地施用大量有机肥和速效无机肥,以满足其生长结果的需要。

种植香蕉“沟畦轮作”模式栽培新技术、这几点值得一看

初次施肥,用肥量要少,浓度低一点,每株施尿素25克,加复合肥20克或钾肥10克,配合稀释5倍的粪水浇施;以后随着蕉株的不断生长,应逐步加大肥量。5月中下旬至6月,气温回升快,雨量充足,蕉株生长旺盛,进入营养生长中、后期,对肥料反应敏感,需肥量大,吸收肥料的能力大大加强;此期供给充足的养分,可促进蕉株迅速生长,促发长大叶片和增加茎粗,提高光合速率,有利于植株积累大量营养,为接下来的花芽分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蕉株的生长发育进一步加快,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花芽分化过程,施肥量应加大,以氮钾为主,配合磷肥和农家肥;此期蕉株需要大量的营养供给,追施重肥可促使花芽分化过程逐渐抽生的11片功能叶大且厚,以充分发挥功能叶的光合作用,制造并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为形成穗大、果长的优质花蕾提供充足的营养。

种植香蕉“沟畦轮作”模式栽培新技术、这几点值得一看

3.水分管理

香蕉性喜湿润,怕干旱忌涝,水分供应充足和均衡是香蕉高产优质的关键。其根是肉质根系,对土壤含水量要求较为严格;植株各器官组织比较细嫩,含水量较高,叶片宽大,蒸腾作用较强,生长速度快,生理活动非常活跃,需水量很大。夏、秋季节,气温高,香蕉生长快,对水分特别敏感,若遇久晴干旱,应及时灌水保湿,使田间持水量保持在65%的最佳状态。7-10月,主要是台风雨或雷阵雨,雨水分布不均匀,要重视水分管理,若畦面见“白”时,可采用沟灌或淋灌方式,及时补充足够水分。

在抽蕾期间要防止水分过多,抽蕾速度加快,致使增加落蕾风险。春季是我县梅雨季节,雨水较多,春雨绵绵,要做好清沟排水工作,要求畦面见“黑”不见“白”,保持土壤湿润状态;雨天畦面和沟中不能积水,防止蕉园渍水,产生闷根烂根,导致叶片发黄,诱发叶斑病,降低产量和品质。

种植香蕉“沟畦轮作”模式栽培新技术、这几点值得一看

4.护蕾断蕾

香蕉抽蕾时,果轴细嫩,易折断掉蕾,可用竹叉顶住弯处,保护花蕾。每天要到蕉园巡查抽蕾情况,发现叶柄或叶片挡住花蕾,应及时将花蕾或叶柄移位,让花蕾自然下垂。断蕾,根据多年经验,留梳数量由香蕉长势和抽蕾时间而定,生长健壮、抽蕾早的蕉株可多留,反之则少留,一般每株留7-10个果梳即可。待雌花开放结果后,在所留最后一梳果往下间隔1-2个果梳处用利刀切断花蕾;然后把增加1-2个果梳中的最后果梳留一个果指,增加的其余果指全部去除。

种植香蕉“沟畦轮作”模式栽培新技术、这几点值得一看

三、病虫害防治

1.病虫害综合防治

漳州香蕉常见病毒病害有束顶病、花叶心腐病;真菌病害有香蕉枯萎病、叶斑病、黑星病;虫害有蚜虫、象鼻虫等。病害重在于防,虫害幼龄期治。采用农业措施,经常清洁蕉园,减少病虫源,必要时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对于束顶病、枯萎病,要严格检疫,发现时及时扑灭,年年选用无病壮苗,及时彻底防治蚜虫。对于叶斑病,重点放在台风后、伤口多,以及大生长期进行喷药保护,可用25%敌力脱乳油1500倍和70%甲托800倍药液交替使用,全生育期施药5-6次。虫害重点防治:象鼻虫,用40%敌敌畏800-1000倍液灌入叶柄基部或用90%敌百虫800倍液注入虫孔,杀死害虫。蚜虫,用40%乐果乳剂1200-1500倍液喷洒叶片防治。其他病虫害可在上述用药防治时添加合适农药进行兼治。

种植香蕉“沟畦轮作”模式栽培新技术、这几点值得一看

2.防控台风和防寒、防冻

亚热带地区易造成香蕉大面积损失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水灾、风害和冻害,其中以风害最为严重,也是最难防范的自然灾害之一。在本地6-8月份是台风活动频繁时段,本模式栽培的蕉株相对较小,具有相应避风效果。同时,可在离蕉头20-30厘米处竖立入土40厘米的竹竿,与假茎捆绑3处,起一定的抗风作用;若在竹竿上部用拉力大的绳子将全园的竹竿连成一体,变个体抗风为群体抗风,起到强化抗风作用,效果更好。

香蕉原产于热带地区,忌低温,整个生育期都要求高温多湿。当气温降到5℃时,蕉叶枯黄,若持续时间长,则地上部分全部冻死。其防寒防冻主要采用果穗套袋、果轴弯处覆盖杂草防寒、施热性肥料、熏烟、灌跑马水等防寒保温措施。

种植香蕉“沟畦轮作”模式栽培新技术、这几点值得一看

四、采收及采后管理

本模式种植的香蕉一般在翌年的2-4月份采收,此时蕉果棱角变钝,果身圆满,成熟度达七至八成,即可采收外运。采收时要两人互助,不让蕉果贴地,运输时要用软垫隔开,尽量减少机械碰伤,有条件的可采用索道运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