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原作中那些感动你我的北野与陈念

看完原作,更加感叹两个孩子的演技堪称一流,2000年出生的易烊千玺和1992年出生的周冬雨,八岁年龄之差转换为大荧幕中的同龄人,丝毫没有违和感。《少年的你》票房大卖,相信不少人同小编一样,对曾志伟的公子这部作品刮目相看。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原作与电影中那些感动你我的小北与陈念,到底有何不同?

一、景:港片质感

原作中的人物和地点表述为香港,曾导所呈现的作品也满满的港片质感,炎热的夏天、油腻的街头、逼仄的长廊、低沉的用光,甚至连警察郑易也有一种港警SIR的感觉。特别想说明的是电影中对于陈念经常走的长阶梯路,让人第一时间联想到《喜剧之王》都爹利街,张柏芝饰演的柳飘飘一出场便是在这条街上。

香港电影里面总有种道不明的情怀,一些光怪陆离的故事,恩怨情仇,纷纷扰扰

说说原作中那些感动你我的北野与陈念

二、人:极尽复原

原作中陈念有些口吃,因为被同学笑话所以不爱说话,也被小北叫做“小哑巴”。北山在原作中叫北野,母亲是妓女,父亲是强奸犯,这样的家庭更让他少言少语。他们两个都不爱说话,他们交流的方式是用眼睛和心。

说说原作中那些感动你我的北野与陈念

原作中这样写道:“郑警官,你是不是很好奇,我和北野是怎么交流的?”郑易看着她,陈念指了一下自己的眼睛,手指缓缓移下去,又点了一下自己的心口。“郑警官,嘴巴上说的话,很多都不是真心的。你做警察,却不明白吗?”“他总是知道,我真正想说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陈念说:“我对他,也一样”郑易又惊又诧,用眼睛和心交流,所以不说话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想什么,所以即使说了话也知道对方真实在想什么,甚至能看透对方暂时蒙在鼓里的潜意识。

导演在电影中极尽复原人物这种特质,对于周冬雨和千玺数次近距离特写展现了他们心灵相通的特质。虽然郑易喜欢陈念的故事被删除、案情较原作也进行了简化,但两位主演的功力和导演独特的视角为整部电影加分不少。

我听说,在一些院线,看到结尾小北续长头发继续跟在身后保护那个想保护世界的陈念时,观众都起立欢呼。

说说原作中那些感动你我的北野与陈念

三、物:细化展现

原作中,北野用耳环花做成耳环送给陈念,被她小心夹进牛津词典里收藏;北野把自己破屋的钥匙用红绳串起来挂在陈念脖子上,直至庭审时她一直握在手心;北野买浅绿色的小卡子送给长发的陈念,她最后剪短头发戴上卡子走上法庭;

这些小物件虽然没有在电影中一一呈现,但泡面、手机、大雨被保留下来,更增加的受到侵害后两人双双剃发的桥段格外深刻。

还有,陈念独自一人前往高考,观众发现有个镜头给到了路边的小雏菊,而仔细观察之后,观众们便发现这些小雏菊都是被绑在路边的,可以猜到:这些小雏菊其实都是小北为陈念绑上的。

说说原作中那些感动你我的北野与陈念

此外,原作中说陈念超常发挥得了状元,而电影中632分的却是特意设计的,只因六百三十二恰好谐音于刘北山是爱。

更有观众总结出这样的细节:“把魏莱(未来)埋了,郑易(正义)困了,李想(理想)沉默,陈念渴望成年成为大人,小北就是陈念的梦想 - 北京。”

说说原作中那些感动你我的北野与陈念

四、意:客观表达

电影中许多意境,导演表达很清晰,也极具思想,可以让观众进入深刻的反思。

“这世上有谁会替别人顶罪,”“你我不会,但他们是少年”

“高考完,我们就变成大人了,可是从来没有一节课教过我们,如何变成大人。”

“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我喜欢一个人,就要给她一个好结局。”

“谁能帮我?录我视频的人吗?站着看热闹的人吗?还是那些问为什么只有你被挑上,别人就没事的人?一般人眼里报复是正常的,像我们这样一直忍耐,一直忍耐只想熬过高考的人,我们这样是有错吗?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是这样的话,你放心把你孩子生出来吗?”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没本事被欺负的人,和有本事的坏人。”

你做的对,你要相信你做得对,路上总会有阴影,但总会有阳光的。

原作中也有许多经典语句,是人们标注最多的内容。

所谓努力,所谓奋斗,产白了,只是为逃离眼下所在的困境。

对犯错的孩子选择宽容,这是社会的善意。可当孩子伤害孩子,大人该怎么办?

连学校都活不过的人,以后如何活得过社会。

说说原作中那些感动你我的北野与陈念

最后,还是用原作中话结束自己的感悟:

北望今心,陈年不够。

爱,是藏不住的;闭上嘴巴,眼睛也会说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