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和谁睡就和谁亲近?错过关键期,怎么努力都没用…

芽芽的好朋友小年糕刚出生,奶奶说为了让妈妈休息好,就带着宝宝去旁边的卧室睡觉了。小年糕的妈妈还挺高兴,断奶以后,半夜都不用起床冲奶粉。可是有一天,芽芽和小年糕一家出去玩耍,在外面过夜的时候,小年糕哭着喊着要找奶奶,怎么都不睡觉。最后,小年糕一家只能开车赶回去休息。这个时候,小年糕的妈妈才觉得自己以前的懒惰让她离孩子越来越远。

宝宝和谁睡就和谁亲近?错过关键期,怎么努力都没用…

孩子和谁睡觉 自然就越来越亲密

动物界的“印刻效应”:奥地利生物学家康拉德做过一个实验,他将鸭子分成A、B两组,A组由鸭妈妈孵化,一出生看到的是鸭妈妈,而B组则是由机器孵化,一出生看到的是康德拉,在A、B两组鸭子受到惊吓的时候,A组跑到了鸭妈妈旁边,而B组则跑到了康德拉身后,他们以为康德拉就是自己的妈妈。

人类虽然不存在“印刻效应”,因为他们出生后视力较弱,所以对妈妈的声音、味道更加敏感,他们在妈妈肚子里的十个月内,完全熟悉了妈妈的体味和声音。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提出:睡觉时人的体味最浓的时候,孩子和谁睡觉,就会逐渐熟悉谁的味道,自然会和谁亲近。

宝宝和谁睡就和谁亲近?错过关键期,怎么努力都没用…

付出多 关系越亲近

儿童心理学相关研究显示:婴儿人际交往关系从亲子关系,逐渐到玩伴关系,最后到群体关系。一岁半之前,妈妈通过身体接触、情感交流、及时回应与宝宝建立依恋关系,但是这种关系一旦被其他人代替,孩子的情感依恋就会有所转移,这也是为什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照顾、付出最多的养育者和孩子会有更加亲密的联系。因为这种转移是不可逆转的,如果在三岁之前,父母的角色依旧缺失,错过亲子关系的重要发展期,那么,也会影响玩伴关系和群体关系的建立。

宝宝和谁睡就和谁亲近?错过关键期,怎么努力都没用…

长辈的帮忙不应该变成抚养

孩子与父母亲子关系的质量决定了孩子与社会、世界的相处模式。隔代的帮忙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全权抚养。

心理学相关研究指出:孩子与养育人的稳定关系在良好的环境下,一岁半左右可以形成;而与他人情感的稳定需要在三岁左右才能形成。只有这两个都形成了,才可以忍受与妈妈一周到半个月的分离。

如果让孩子较小的时候就全权交给长辈来照顾,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老人不擅于利用科学的方式养育孩子,而且习惯迁就宝贝,比如晚睡,或者迁就宝宝睡前不刷牙等坏习惯;甚至于影响宝宝的性格养成。

芽芽妈想说,与其在宝宝长大后纠结孩子不和自己亲近,不如现在就多放点心思陪陪宝宝,如果真的很忙,也请一定要陪着宝宝一起入睡。延长陪伴的长度,才可以增加亲子关系的厚度。

宝宝和谁睡就和谁亲近?错过关键期,怎么努力都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