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年,一代贤相诸葛亮死后,蜀汉为何还能坚持30年?


自蜀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至至景耀六年(263年)司马昭三路伐蜀,蜀汉灭亡。蜀汉作为三国中最弱的一国,却能在诸葛亮死后坚持了30年才被灭亡,是有以下原因:

1、对曹魏停止北伐采取守势、对孙吴维持联盟

①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刻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姜维北伐是在甘凉屯田,自己解决解决军粮等后勤问题的前提下、联合西北的胡人一起攻打曹魏,多次的攻势防御,还是间接延迟了魏国对蜀汉的兵力部署。

②夷陵之战后,在诸葛亮的努力下,包括诸葛瑾等人的推动,孙刘联盟的关系日趋稳定。特别是在北伐曹魏上,二者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互相配合。比如诸葛恪等人对魏国的用兵,也间接为蜀汉减轻了防御压力。

2、对内则加强中央集权、发展民生、安抚周边少数民族

①加强中央集权:朝堂上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官政务,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又,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地方上令马忠驻守南中,邓芝驻守永安,王平在汉中,姜维在凉州,四人各守一方,这样也隐隐形成了互相牵制的局面;对内部叛乱刘禅是直接派兵血腥镇压,起到了威慑的作用。

②采取闭关息民的策略,促使蜀汉国力大大增强。蜀中农业生产在这一时期能持续稳定发展。直至蜀末,犹谓“男女布野,农谷栖亩”,农业也未受到根本损伤。

③南蛮方面,刘禅先后任命李恢、张翼、马忠为庲降都督,恩威并施,抚平南蛮叛乱,为蜀汉后期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④诸葛亮为后主刘禅留下了一批优秀的文臣武将。文有蒋琬、董允、费祎三位贤相,经过这几任贤相的修养生息,蜀汉因为北伐消耗的国力渐渐恢复,还有所加强。武有姜维、马忠、邓芝、王平等,这些都是能干事的臣下,促使蜀汉不至于立即走向崩塌。

3、曹魏统治集团内部的动乱

司马懿和曹爽等曹氏宗族的争斗,间接影响到魏国对蜀汉的用兵。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从而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但是,在高平陵之变后,魏国淮南地区出现了三次反对司马氏的叛乱,史称淮南三叛,分别为王凌之叛、毋丘俭文钦之叛及诸葛诞之叛。由此,对于司马懿父子需要把兵力用在平定淮南叛乱上,魏国自然不能将主要的兵力用来进攻蜀汉上了。

4、东吴内乱和诸葛恪兴兵北伐

孙权长子死后,三子孙和和四子孙霸争夺储君之位,使朝政动乱,东吴君臣也没有精力去吞并蜀国;诸葛恪等人兴兵北伐,一定程度上牵制了魏国的兵力,直接延缓了魏国甚至司马氏对蜀汉的用兵。

5、蜀国地形复杂

因为汉中就是四川与关中的缓冲地带,当时汉中在蜀汉的掌握之下,同时进攻四川就得面临各种艰难地形,特别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面对如此地形,实在很难让人生得出进攻的想法。除非做好充足准备,不然曹魏不会轻易攻打蜀国,动手了必定就是灭国之战。


巴陵人说历史


两个方面,不提在外原因,直说内在原因。

第一,虽然诸葛亮病逝了,但是,孔明却留下了一批能力不俗,并且忠心于的蜀汉的文成武将。就武将来说,王平在镇守汉中上尽心尽力,让曹魏大军难以对蜀汉造成实质地威胁。至于诸葛亮的传人姜维,多次北伐中原,虽然没有取得非常显著的战果,却成功让曹魏士兵陷入到防守的疲惫中。换而言之,姜维和诸葛亮一样,都遵循“攻势防御”的理论,也即通过进攻来骚扰魏国,从而实现防御魏国的目的。

第二,就文臣来说,诸葛亮为蜀汉留下了蒋琬、董允、费祎三位人才,而这三人和诸葛亮并称为“蜀汉四相”或者“蜀汉四英”。通过以上文臣武将的努力,确保了蜀汉在后诸葛亮时代依然保持了一个平稳、团结的局面。此外,对于蜀汉后主刘禅来说,也不是演义中“扶不起的阿斗”。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完全掌控了蜀汉局面,其能力得到发挥。比如平衡益州和原来荆州势力,比如任用诸葛亮留下的人才等,促使蜀汉保持着安定的环境。

总的来说,基于以上原因,促使蜀汉直到公元263年,也即诸葛亮死后三十年左右才被曹魏所灭亡。


乐善好施赵大官人


公元234年,一代贤相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诸葛亮的去世对蜀汉的政权打击应该是非常巨大,但是蜀汉政权却并没有因此灭亡,而是在30十年后才被魏国灭掉,这是为何?

第一是蜀国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继任者蒋琬和费祎能力比较强,并且逐步调整了蜀汉的政治路线,将北伐为主逐渐转换为养民为重,使的蜀汉的国力没有很快衰退。

诸葛亮去世前举荐蒋琬为接班人,而蒋琬执政共计十二年,在他执政的十二年中,虽然有安排姜维出师北伐,但是基本上都是少量人马,蒋琬比较重视蜀汉内部的治理,使得蜀汉在诸葛亮去世后依旧能紧紧有条。

蒋琬去世后的接班人是费祎,他一共执政7年,在他执政的时候,一心只保境安民,不再对魏国用兵,并考虑之前姜维多次对北方用兵,但是没有效果,就裁减姜维的兵力,减少损失,这样也减少了蜀汉的内部实力消耗。不过后来费祎被刺客刺杀,他的养民政策就被抛弃了。

姜维接替费祎总督内外军事后,就开始频繁的对外用兵,并且刘禅开始宠幸黄皓,这种情况下蜀国对外连年征战,对内政务荒废,国家实力大大削弱。此二人对蜀国造成的打击,在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去世前说的“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在司马昭派遣钟会和邓艾伐蜀的时候,蜀国已经不像当年费祎抵抗曹爽那么有底气,最终也被灭亡。

蜀汉在诸葛亮去世30年才灭亡的第二个原因是魏国当时也混乱: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魏主曹叡就开始了放荡奢靡的生活。

公元238年曹叡派遣司马懿攻灭公孙渊,辽东平定。

公元239年,魏主曹叡因为过度消耗去世,曹爽专权,魏国内斗了一段时间。

公元244年,曹爽伐蜀汉,结果被费祎打败,魏国受到损失,关中地区一片狼藉。

公元249年,高平陵政变爆发,司马氏掌握曹魏大权,随之而来的是曹魏就将的反叛。

公元251年,司马师平定了淮南的王陵叛乱;

公元255年,司马师平定了淮南的毌丘俭叛乱;

公元257年,司马昭平定了淮南的诸葛诞叛乱。

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死魏帝曹髦,司马氏完全控制了曹魏的局势。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攻伐蜀汉,蜀汉亡国。

从曹魏的大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曹魏在诸葛亮去世的30年时间内,几乎都没有怎么消停过,他们腾不出时间发动灭国之战,直到司马氏完全控制魏国,才腾出时间灭了蜀国。

所以说,从诸葛亮去世到蜀汉灭亡一共有三十年,能撑30年主要就是蜀汉前期能治理好内部,而曹魏也一直忙着内耗,并非是刘禅有多么英明。


帝国烽火


诸葛亮对于三国时期的蜀国来说,可谓是意义重大,他协助刘备创立了这个国家,刘备死后,他也一直在尽心竭力想要去完成匡扶汉室的愿望,对外数次出祁山北伐曹魏。但是人终有一死,诸葛亮最后也死在了北伐的过程中。但是,蜀汉并没有因为诸葛亮的死而立刻灭亡,在他死后,蜀汉还坚持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的确是让人意想不到。那么,蜀汉还能坚持这么长时间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公元234年秋,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作为蜀汉的丞相,诸葛亮的病逝无疑是蜀汉巨大的损失。不过,没有想到的是,在诸葛亮死后,蜀汉却坚持了30年左右才灭亡。根据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记载,公元263年,经过谯周的劝说,蜀汉后主刘禅选择向邓艾投降。从公元234年到公元263年,此间相距差不多三十年的时间。那么,问题来了,在失去诸葛亮这位千古名相后,蜀汉靠什么存活30年呢?

首先,对于刘备建立的蜀汉,之所以在失去诸葛亮去世后还能存活接近30年,是一个内外部原因共同影响的结果。一方面,虽然刘备生前从发动了讨伐东吴的夷陵之战,促使蜀汉和东吴的关系陷入到破裂中。

但是,在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成功修复了蜀汉和东吴的关系。在蜀吴联盟的基础上,诸葛亮和东吴一方在北伐曹魏上保持着协同的关系。即便在诸葛亮死后,东吴依然对曹魏进行用兵。而这,无疑为当时的蜀汉减轻了一定的外部压力,从而延缓了蜀汉被灭亡的时间。

其次,在诸葛亮死后,魏国自身也存在非常大的矛盾,也即司马氏和曹氏之间的权力争斗。比如在公元249年,司马懿虽然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握了曹魏的大权,但是,曹魏势力的反扑却是此起彼伏。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淮南三叛”。根据史料记载,淮南三叛分别为王凌之叛、毋丘俭文钦之叛及诸葛诞之叛。由此,对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来说,需要把兵力用在平定诸葛诞等人的叛乱上。在此基础上,司马懿等人自然不能将主要的兵力用来进攻蜀汉上了。换而言之,魏国自身的内部矛盾,也成为蜀汉得以坚持近30年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就内部原因来说,虽然诸葛亮病逝了,但是,孔明却留下了一批能力不俗,并且忠心于的蜀汉的文成武将。就武将来说,王平在镇守汉中上尽心尽力,让曹魏大军难以对蜀汉造成实质地威胁。

至于诸葛亮的传人姜维,多次北伐中原,虽然没有取得非常显著的战果,却成功让曹魏士兵陷入到防守的疲惫中。换而言之,姜维和诸葛亮一样,都遵循“攻势防御”的理论,也即通过进攻来骚扰魏国,从而实现防御魏国的目的。

最后,就文臣来说,诸葛亮为蜀汉留下了蒋琬、董允、费祎三位人才,而这三人和诸葛亮并称为“蜀汉四相”或者“蜀汉四英”。通过以上文臣武将的努力,确保了蜀汉在后诸葛亮时代依然保持了一个平稳、团结的局面。

此外,对于蜀汉后主刘禅来说,也不是演义中“扶不起的阿斗”。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完全掌控了蜀汉局面,其能力得到发挥。比如平衡益州和原来荆州势力,比如任用诸葛亮留下的人才等,促使蜀汉保持着安定的环境。总的来说,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促使蜀汉直到公元263年,也即诸葛亮死后三十年左右才被曹魏所灭亡。


下午世界


一个国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逝去而被颠覆的。诸葛亮一代贤相计谋过人,在诸葛亮临死之前已经安排好了辅佐刘禅的人选。蒋琬 菲诗是诸葛亮临终之前给刘禅选好的贤臣,而两人也不辱使命对蜀中居民实行减轻杂稅,这使得蜀国国力有所缓解。刘禅在诸葛亮死的前几年也是听从诸葛亮的临终遗言“亲贤臣,远小人”这也使得蜀国能够平稳的度过几年。

诸葛亮北伐失败后,回到蜀国却发现南中有叛乱的趋势,所以派人平定了南中,这使得蜀国有了稳定的后方。三国时期蜀国被称为“天府之国”,蜀中气候适宜一年两熟粮食产量丰富。另外“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并不是夸张说法,在那个时期位于盆地丘陵地带的蜀国交通状况可想而知。

政治上有强有力的贤臣,有稳定的后方,有充足的粮草还有蜀道天险种种因素都可保蜀国几十年不灭。

外部原因,当时吴国利用水军的优势,不断向魏国发动攻击。孙权在位期就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北伐,每次动用的兵力不下十万人,这在当时是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了。由于吴国攻势凶猛,魏国军队又不善于水战,所以只能被动防守。尽管吴国的进攻屡次被打退,但吴国每次进攻都会掠夺大量的百姓和钱财,给魏国造成巨大的损失。魏国虽然非常恼火但又非常无奈。为了改变这种被动挨打得局面,魏国主动后撤,把长江以北的百姓全部向北方迁徙,在两国之间建立了一条缓冲带。由于北方地势平坦,非常利于魏国的骑兵作战,缓冲带又没什么可以抢的,所以双方在江淮一带进行了长期的拉锯战。

魏国和吴国的拉锯战中都无暇顾及蜀国,这使得蜀国有喘息的机会,即使一代贤相诸葛亮病死也能坚持几十年的原因。


评古说今


一代贤相诸葛亮死后,其实准确的来说蜀汉只坚持29年、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四个。


第一个

蜀汉贤相的努力。刘禅或许自身的能力并不怎么样,但是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用人不疑。刘禅对于自己的臣子可以说是十分的信任,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都是三国时期的著名能臣,这四人也被并称为“蜀汉四英”。诸葛亮在公元234年病死于五丈原,到那时他早就给刘禅推荐过蒋琬、费祎等人了,所以诸葛亮死后,刘禅任用蒋琬那、费祎让蜀国因为北伐而耗损的国力有了回升,魏国也不敢轻易动兵。


第二个

王平获得兴势大捷。公元244年,魏国大将军曹爽急功近利,不听司马懿的劝说起兵十万进攻蜀汉,而此时的汉中仅仅只有3万的守军。王平利用了当年魏延建立的“错守诸围”防御体系,将魏军死死的抵挡在汉中之外。等到费祎率军支援,绕道三岭切断魏军后路,魏军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仓皇撤退。此战之中,蜀汉3万人击败了魏国十万大军,这让魏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敢进攻蜀汉。


第三个

第三个原因,东吴对魏国的牵制。其实在三国之中,蜀汉的国力是最低的,好在蜀汉与东吴算是唇亡齿寒,东吴也在尽心尽力了牵制魏国。

有着东吴存在,魏国不得不在东线布置大量兵力防备东吴偷袭,这就让魏国没有了充足的兵力对付蜀国。.


第四个

姜维迫使魏国选择战略防守。有很多人都在指责姜维把蜀国积累下来的国力损耗一空。诸葛亮死后,围攻总计进攻蜀国两次,第一次被王平击退,第二次蜀国亡国。第一次主动出击的时候姜维兵围掌兵,第二次则是姜维受到排挤避祸时期。可见,姜维的北伐让魏国进入到了被动的防守。实际上是姜维用自身出色的军事才能让魏国选择了战略防守。

好了,以上就是蜀汉政权能 延续29年之久的原因,大家如果有什么见解,欢迎纠正。


啊瞬


在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之中,我们最有感情的恐怕是蜀国了,无论是刘关张的兄弟之情,还是诸葛孔明的精妙之谋都让人啧啧称叹。但是蜀国刚建国不久刘关张便先后离世,而公元234年积劳成疾的诸葛亮也最终去世。

按说这之后,昏庸无能的刘后主的皇帝宝座也坐不长了,但事实是诸葛亮去世近30年后的公元263年,蜀国才最终灭亡,那么蜀国靠什么支撑了这么长时间呢?

蜀国在三国之中实力最弱,在其灭亡时仅有人口90余万,士兵10.2万人。而刘后主又是出名的昏庸无能,蜀国之所以能存在那么长时间显然不是他的功劳。熊熊(微信号:熊熊点兵)认为,这主要还是诸葛亮生前的功绩与布局。

早在刘备攻占益州(今四川地区)之时,诸葛亮便开始经营这块天府之国,以足食足兵,这便是日后蜀汉立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基础。刘备称帝后不久即发动了夷陵之战,此战的惨败损耗了蜀汉的大部财力与兵力,刘备去世后的蜀汉可谓是最紧急的关头。

不过诸葛亮却采用了东和东吴、南平孟获、北拒曹魏的战略方针,迅速化解了战略危机。自此之后,东和吴国与南抚南蛮成为蜀汉的既定方针,这样的战略布局使得蜀汉在之后只会面临曹魏的威胁。

而由于长期在益州地区进行休息养民的政策,蜀汉的经济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足以支撑一定规模的军事行动。

而有了财力与粮食的支撑,诸葛亮更是大刀阔斧地锻炼蜀军的作战能力。在当时蜀国士兵人数虽然最少,但是战斗力却是最强的,尤其是在山地战方面。诸葛亮身为军事奇才,布阵之术更是天下无敌,加上其设计的诸葛连弩等兵器的使用,当时的蜀军可谓是精悍之极。此外诸葛亮还大量使用南蛮之兵,比如大名鼎鼎的无当飞军。

无当飞军兵员为少数民族,以好勇斗狠闻名,其可身披铁甲翻山越岭作战,擅使弓箭,是当时蜀汉军中的一支剽悍之军,在多次北伐中战绩显赫。

所以我们看到诸葛亮六出祁山之战实际一直是蜀汉对曹魏的战略进攻,曹魏即使有司马懿这样的军事天才一般也是逢孔明不战。不过诸事操劳也迅速损耗了诸葛亮的寿命,最终病死于五丈原。

诸葛亮虽然去世了,但是对外蜀汉的战略布局却一直没有改变。内政和军事方面诸葛亮推荐的蒋琬、费祎等人也大体延续了他生前的政策。所以在诸葛亮逝世后近20年时间里蜀国国力未遭损耗,反倒有愈来愈强之势。

不过蒋琬在伐魏问题上认为此前的兵出祁山,道路不便,损耗太大,不如以水军为主力沿汉水、沔水东下,袭击魏国的魏兴、上庸二地,再图大事。但是这个计划遭到反对,不久后蒋琬也因病去世。

蒋琬、费祎之后,姜维拿到了蜀国军队的统领权,姜维军事才能不错,也是北伐的坚定支持者,于是蜀汉开始继续北伐。但此时的刘禅却开始信任宦官黄皓,这导致其国内政治和经济稳定开始混乱,诸葛亮先前的政策再难以执行。

此后,由于姜维在北伐上一直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反而士卒死伤颇多,也遭到了国内民众的埋怨。所以在魏国发兵攻蜀前,蜀国已陷入政治、经济、军事的困局当中。至此,再加上刘后主的匆忙慌乱,蜀国的国运已走到了尽头。



715457390177张建军


诸葛亮死后,蜀汉的统治之所以还能延续近30年,其实原因是比较多的,可以归纳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方面刘禅是有一定贡献的,他其实并不如传说中的那么昏聩,但也不是那么睿智,勉强算个守成之主吧。外因方面则是曹魏和东吴都处在内部争斗当中,无暇顾及蜀汉。诸葛亮身后接班人靠谱,国内稳定,善侍臣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