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危機,經理人的新考驗

35歲危機,經理人的新考驗

廣告

自去年底以來,全球各地都掀起了裁員大潮。一些知名企業動輒以10%、20%的比例裁員,讓人心驚。裁員的企業既來自傳統行業,也覆蓋新興產業,經濟寒冬打擊面之廣,前所未有。

35岁危机,经理人的新考验

覆巢之下無完卵。在洶湧的裁員大潮中,部分中高層管理人員難以倖免。有的企業,甚至直接向中層甚至高層管理人員動刀。自2014年海爾集團“清理”上萬名中層幹部以來,世界各地知名企業對中高層管理人員的清洗幾乎一波比一波猛烈。

2018年11月,美國通用汽車宣佈全球裁員15%,其中管理層人數縮減25%。2018年12月,騰訊20週年慶上,馬化騰宣佈將裁撤一大批中層幹部,包括助理總經理、副總經理、總經理甚至副總裁級別的管理人員大約200人,約佔中層幹部的10%。

今年2月,蘋果拉開了高科技公司裁員的的序幕。其先後裁撤掉自動駕駛汽車團隊200多人,零售業務首席執行官安吉拉·阿倫德茨(Angela Ahrendts)、語音助手Siri主管斯塔西奧(Bill Stasior)被解職。當月中旬,京東宣佈,2019年將末位淘汰10%副總裁級別以上的高管,手段之“狠”令人咋舌。6月18日,任正非在華為幹部管理工作彙報會上提出,要對華為公司主官、主管每年實行10%的淘汰制。10%,幾乎成了很多公司裁撤、淘汰的定律。9月12日,美國出行公司優步(Uber)一口氣砍掉了435名產品經理和工程師。由此可見,為了企業挺過“冬天”或贏得未來,無論對中層管理人員還是高階職業經理人,企業都毫不手軟。

35岁危机,经理人的新考验

過去,被裁員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大多是45歲以上的中年人,然而近年在科技行業,這個年齡被提前了10年。在互聯網行業,幾乎有個不成為的年齡線——35歲,一過35歲,就是“老人”了。所以,互聯網及不少高科技企業幾乎成了年輕人的天下,以至於馬化騰公開說,“可能你什麼錯都沒有,錯就錯在自己太老了!”

35歲老嗎,十多年的工作經驗難道就不敵“年輕”二字?實際上,這兒的“老”不止是指年齡,還包括能力和態度。任正非提出,將在3~5年把一批平庸或惰怠的幹部更替掉,換一批新血。顯然,在企業家眼裡,平庸與怠惰就是“老”的代名詞。

事實上,相對於年齡,職業經理人及中高層管理人員的精神和工作狀態更加重要。一些年齡在35~50歲的管理人員,容貌上看去還依然年輕,身體還依然健康強壯,但其知識結構已跟不上行業的變化,精神上怠惰、保守、暮氣沉沉,不如年輕人“朝氣蓬勃”,所以他們在90後及公司高層眼裡,已顯得“老氣橫秋”,屬於被“淘汰”的對象。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知識的更新將更加迅速,企業對管理人員的綜合能力要求將進一步提高。那種無視行業變化和知識更新,整日沉浸在“小確幸”“將就好”的管理人員必然沒有未來。看一看任正非、雷軍等人的學習態度和工作狀態,處於中層的管理人員就沒有理由說“老”。

其實,企業永遠對於中高層人才都處於“渴求”的狀態。一些企業在裁員的同時,也在大量引進新的人才。以金融、汽車行業為例,櫃員、銷售員、機械工程師、機械設計師等職員被一批批淘汰,而涉及金融科技、大數據、雲計算、自動駕駛、VI等新興科技人才,企業依然在競相爭搶。

35岁危机,经理人的新考验

資深零售職業經理人、中百集團總經理萬明治說,中國的企業變化太快了,每隔十年就是一次換代,職業經理人要有危機意識。對於職業經理人的“中年危機”,有媒體專門進行過調查,對此不少職業經理人有不同看法。一位來自永輝的女性職業經理人並不認可“中年危機”,她認為,只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就能不斷進步,跟上時代。另一位來自麥德龍的職業經理人認為,只要掌握行業的核心技術及理念,萬變不離其宗,中年職業經理人依然能夠適應行業的新變化。

一言以蔽之。對於職業經理人及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有用”才是最大的本錢和優勢。只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始終保持飽滿的工作熱情,無論行業和企業怎麼變化,他都能抓住時代的脈搏,與時俱進,而不會被時代所拋棄。

35岁危机,经理人的新考验35岁危机,经理人的新考验

本文有刪減,

若需《中國職業經理人》原文本閱讀、商務合作,

請聯繫本社蔣女士。

35岁危机,经理人的新考验35岁危机,经理人的新考验
35岁危机,经理人的新考验

最低6.8折

雜誌火爆徵訂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