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危机,经理人的新考验

35岁危机,经理人的新考验

广告

自去年底以来,全球各地都掀起了裁员大潮。一些知名企业动辄以10%、20%的比例裁员,让人心惊。裁员的企业既来自传统行业,也覆盖新兴产业,经济寒冬打击面之广,前所未有。

35岁危机,经理人的新考验

覆巢之下无完卵。在汹涌的裁员大潮中,部分中高层管理人员难以幸免。有的企业,甚至直接向中层甚至高层管理人员动刀。自2014年海尔集团“清理”上万名中层干部以来,世界各地知名企业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清洗几乎一波比一波猛烈。

2018年11月,美国通用汽车宣布全球裁员15%,其中管理层人数缩减25%。2018年12月,腾讯20周年庆上,马化腾宣布将裁撤一大批中层干部,包括助理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甚至副总裁级别的管理人员大约200人,约占中层干部的10%。

今年2月,苹果拉开了高科技公司裁员的的序幕。其先后裁撤掉自动驾驶汽车团队200多人,零售业务首席执行官安吉拉·阿伦德茨(Angela Ahrendts)、语音助手Siri主管斯塔西奥(Bill Stasior)被解职。当月中旬,京东宣布,2019年将末位淘汰10%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手段之“狠”令人咋舌。6月18日,任正非在华为干部管理工作汇报会上提出,要对华为公司主官、主管每年实行10%的淘汰制。10%,几乎成了很多公司裁撤、淘汰的定律。9月12日,美国出行公司优步(Uber)一口气砍掉了435名产品经理和工程师。由此可见,为了企业挺过“冬天”或赢得未来,无论对中层管理人员还是高阶职业经理人,企业都毫不手软。

35岁危机,经理人的新考验

过去,被裁员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是45岁以上的中年人,然而近年在科技行业,这个年龄被提前了10年。在互联网行业,几乎有个不成为的年龄线——35岁,一过35岁,就是“老人”了。所以,互联网及不少高科技企业几乎成了年轻人的天下,以至于马化腾公开说,“可能你什么错都没有,错就错在自己太老了!”

35岁老吗,十多年的工作经验难道就不敌“年轻”二字?实际上,这儿的“老”不止是指年龄,还包括能力和态度。任正非提出,将在3~5年把一批平庸或惰怠的干部更替掉,换一批新血。显然,在企业家眼里,平庸与怠惰就是“老”的代名词。

事实上,相对于年龄,职业经理人及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精神和工作状态更加重要。一些年龄在35~50岁的管理人员,容貌上看去还依然年轻,身体还依然健康强壮,但其知识结构已跟不上行业的变化,精神上怠惰、保守、暮气沉沉,不如年轻人“朝气蓬勃”,所以他们在90后及公司高层眼里,已显得“老气横秋”,属于被“淘汰”的对象。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将更加迅速,企业对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将进一步提高。那种无视行业变化和知识更新,整日沉浸在“小确幸”“将就好”的管理人员必然没有未来。看一看任正非、雷军等人的学习态度和工作状态,处于中层的管理人员就没有理由说“老”。

其实,企业永远对于中高层人才都处于“渴求”的状态。一些企业在裁员的同时,也在大量引进新的人才。以金融、汽车行业为例,柜员、销售员、机械工程师、机械设计师等职员被一批批淘汰,而涉及金融科技、大数据、云计算、自动驾驶、VI等新兴科技人才,企业依然在竞相争抢。

35岁危机,经理人的新考验

资深零售职业经理人、中百集团总经理万明治说,中国的企业变化太快了,每隔十年就是一次换代,职业经理人要有危机意识。对于职业经理人的“中年危机”,有媒体专门进行过调查,对此不少职业经理人有不同看法。一位来自永辉的女性职业经理人并不认可“中年危机”,她认为,只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就能不断进步,跟上时代。另一位来自麦德龙的职业经理人认为,只要掌握行业的核心技术及理念,万变不离其宗,中年职业经理人依然能够适应行业的新变化。

一言以蔽之。对于职业经理人及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有用”才是最大的本钱和优势。只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无论行业和企业怎么变化,他都能抓住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而不会被时代所抛弃。

35岁危机,经理人的新考验35岁危机,经理人的新考验

本文有删减,

若需《中国职业经理人》原文本阅读、商务合作,

请联系本社蒋女士。

35岁危机,经理人的新考验35岁危机,经理人的新考验
35岁危机,经理人的新考验

最低6.8折

杂志火爆征订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