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蘇南行署區的設立、區劃、區劃變遷及撤銷

江蘇省,位於我國華東沿海北端,東濱黃海,地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代均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最為繁榮的地區之一,但自春秋戰國省域建制變化紛繁,分屬數個地理、文化單元,到明朝設南直隸才同屬一個政區,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置江蘇、安徽兩省,江蘇才正式設省。

建國初,蘇南行署區的設立、區劃、區劃變遷及撤銷

現在,江蘇省省會為南京市,民國時期南京為中華民國成立之地,國民政府也定都於此,今江蘇為國民黨的統治中心。江蘇省域以長江為界可分為蘇南、蘇北兩部分,蘇北是抗日戰爭時期我國重要的敵後抗日根據地,在解放戰爭時期也是老解放區,淮海戰役後國民黨在蘇北的統治瓦解。1949年4月21日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後,包括南京、上海在內的蘇南等地迅速解放。

建國初,蘇南行署區的設立、區劃、區劃變遷及撤銷

江蘇全境解放後,由於蘇北為老解放區,蘇南為新解放區且南京為國民政府統治的中心,各地工作基礎、工作重點有很大差異,因此並未設江蘇省,而是成立蘇南、蘇北兩大行署區及直轄市南京市三個省級行政區。其中,蘇北行署區成立於1949年4月21日,蘇南行署區成立於1949年4月26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於1949年5月10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於1953年1月於南京正式成立。

建國初,蘇南行署區的設立、區劃、區劃變遷及撤銷

行署區為建國初我國存在的臨時性的省級行政區,建國初江蘇、安徽、四川三省並未設省,而是分為數個行署區,1953年各行署區均撤銷正式設省。蘇南行署區就為建國初短暫存在的省級行政區,1949年4月21日渡江戰役後蘇南各地迅速解放,4月23日無錫縣解放後析城區置無錫市,4月26日蘇南行署區於無錫市正式成立。

建國初,蘇南行署區的設立、區劃、區劃變遷及撤銷

蘇南行署區最初轄無錫市、無錫縣及四個行政分區,其中無錫市為蘇南行署區直轄,是專署駐地且為省轄市(相當於今地級市),同年6月無錫縣改由無錫市領導,四個行政分區分別為鎮江、武進、蘇州及松江行政分區。

建國初,蘇南行署區的設立、區劃、區劃變遷及撤銷

鎮江行政分區轄鎮江、丹陽、揚中、江寧、高淳、溧水、句容等七縣,1949年4月23日鎮江縣解放後析為鎮江市、丹徒縣,鎮江市為分區駐地。1949年11月改為鎮江專區,所轄未變,12月底江寧、句容兩縣劃屬南京市,1950年1月劃回,此後直至蘇南行署區撤銷建制未變。1953年1月江蘇省成立後,鎮江專區增轄武進、金壇、溧陽三縣。

建國初,蘇南行署區的設立、區劃、區劃變遷及撤銷

武進行政分區轄武進、江陰、溧陽、金壇、宜興等五縣,4月23日武進縣解放後析城區置常州市,為分區駐地。1949年11月,武進行政分區改稱常州專區,仍轄1市5縣。1953年1月,蘇南、蘇北兩大行署區撤銷,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後常州專區撤銷,常州市升為省轄市。

建國初,蘇南行署區的設立、區劃、區劃變遷及撤銷

蘇州行政分區轄吳縣、崑山、常熟、太倉、吳江等五縣,4月27日吳縣解放後析城區置縣級蘇州市,為分區駐地,7月增轄縣級太湖辦事處。1949年11月,蘇州行政分區改稱蘇州專區,所轄未變。1950年,蘇州市升為省轄市,由蘇南行署區直轄,同年6月析常熟城區置常熟市,縣、市均屬蘇州專區,此時蘇州專區轄1市5縣1辦事處。1953年1月江蘇省成立時,蘇州專區增轄江陰、宜興兩縣。

建國初,蘇南行署區的設立、區劃、區劃變遷及撤銷

松江行政分區轄松江、上海、奉賢、寶山、金山、南匯、川沙、嘉定、青浦等九縣,同年11月松江行政區改稱松江專區。1950年7月嵊泗列島解放後設嵊泗列島特區,隸屬於松江專區,1951年3月設嵊泗縣,松江專區共轄10縣。1953年1月江蘇省成立後,松江專區為其所轄。

建國初,蘇南行署區的設立、區劃、區劃變遷及撤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