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推翻封建清政府後,為什麼沒有恢復漢服,反而流行中山裝?

文史鄒鄒


服飾不僅是社會生活的必需品,它更是歷史文化的沉澱,民族的象徵。隨著時代的變遷,服飾也會發生變革,並給社會帶來諸多影響。比如滿清封建統治被推翻以後,人們不再身著長袍大褂、滿族旗裝,反而穿起了中山裝、旗袍等服飾。可是民國時期服飾的改變,在諸多人眼裡認為並不順乎國情,真正順乎國情的服飾變革,應該是在民國推翻滿清團之後恢復漢服,而非中山裝與旗袍。究竟是何原因,使得民國時期的流行服飾變成了“中山裝”,而不是漢族的傳統服飾漢服呢?

請輸入圖片描述

中山裝

第一點:民國新政權的誕生,必然需要一種新氣象。中國古代社會凡是經歷改朝換代,必然會重新規定服飾,民國自然也不例外。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之後,同樣也頒佈了新的《服制條例》,為了讓國民的精神狀態和麵貌呈現出一種新的社會風氣,民國開始大力促進服飾變革,1912年10月3日《服制條例》正式通過後,規定民眾必須摒棄清朝皇權制度下的官服,同時採用西式禮服作為民國官服;對於女子的衣著同樣也作出了具體規定,這一時期旗袍、洋式大衣等服飾登上舞臺,比起傳統繁瑣服裝這種流行新穎的服飾更加受到女子青睞。

請輸入圖片描述

民國旗袍

第二點:近代以來大量的新潮布料與服裝樣式進入中國,各大報紙雜誌上刊登的服裝專欄,促進了民國時期的服飾革新。由於中國與世界的交流逐步加強,在許多報紙、雜誌上專門開闢了“服裝專欄”,為人們介紹西方各國最流行的服飾。民眾通過報紙瞭解這些西洋服飾之後,開始追逐世界潮流,甚至主動迎合服飾的變革,原來的傳統漢服自然會被拋之腦後。尤其是當人們的物質條件允許,審美標準也發生變化之後,自然會接受新穎的服裝。

請輸入圖片描述

民民國旗袍

第三點:其實早在清朝末年,以學生為主體的中國民間服飾就已經出現了洋化傾向。學生群體歷來都主導著社會方向與潮流,清朝末年,一部分優秀年輕的學生,被清朝廷派遣出國留學,所以青年學生是第一批接受西洋服飾的人。他們在西歐、日本率先穿起了西洋服裝,傳統的清朝服飾逐漸被拋之腦後。

學生回國以後,在封建傳統社會中依然渴望繼續“洋化”,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初年,有許多青年盲目崇拜西方,由西裝改良而來的“中山裝”,在其中基礎上結合西方先進思想潮流出現的“旗袍”,自然成為了這一群體的最佳選擇。最終,這種服飾潮流推向全國。

請輸入圖片描述

中山裝

第四點:進口的洋布質優價廉,更容易被中國民眾所接受。由於西方各國工業的快速發展,讓這些國家所生產的紡織品等衣服材料價格低廉,衣服的樣貌美觀奇特,基本以成品衣為主,中國百姓自然會爭相購買。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壟斷中國市場,更會推出許多價格低廉的傾銷策略;反觀當時國貨,由於中國近代工業受到西方各國的致命打擊,導致紡織品價格突漲,同時質量參次不齊。這樣一來,選擇西洋服飾自然就成了最佳選擇。


鳶飛九天2018


直到1990年代前,我國都沒有漢服這種說法。

漢服,純粹是互聯網時代一些商家,趁著古裝影視劇大熱,為了推銷影樓風的古裝而高出的噱頭。

因此,1912年新成立的民國政府,怎麼可能去恢復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呢?

在中國古代,不會把服飾籠統地稱作“漢服”。

沒有漢服。大家只知道:

服飾要依照具體的用途、場合、所穿者的身份,分為朝服、吉服、常服、便服、喪服等等若干類別。


在上朝的正式場合,要穿朝服,你不能穿便服。

在悲哀的喪葬場合,要穿喪服,你不能穿吉服。

對於平民百姓而言,不能穿高過自己階層的服飾,例如顏色、花紋不可僭越。

因此,古代的服飾強調的是等級,這就是所謂的“禮不下庶人”,屬於封建糟粕。

民國,剛剛推翻了帝制。

隨後,還有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對這種傳統封建的糟粕更是嗤之以鼻。

請問,憑什麼恢復這種代表壓迫、等級爛玩意兒?這種東西是逆歷史潮流的。

不僅代表的精神是糟粕,而且在穿著舒適、方便的問題上,亦是一種逆潮流大勢的糟粕。


至於中山裝,其實是1923年以後才流行起來的。這個時候距離清朝滅亡早過了10多年了。

總而言之,談及古代服飾,要從大眾立場出發——老百姓穿不起的東西,制度約束老百姓不能穿的東西,都屬於糟粕。


HuiNanHistory


清朝的服飾,並不是古代後金的傳統服飾,而是經過重大改革的,後金八旗的服飾經過改革設計的很科學,遠比明朝服飾方便先進,

明代是斜襟,清旗坎肩,馬褂是對襟,

但幾百年之後,大清旗裝也又落後了,

於是又一輪服飾改革發生了。

這就是中山裝和五四式旗袍。


AUTUYT


時代進步的要求。

歐洲工業革命之後,國家也進入了民主平等自由的資本主義社會,兵器也由傳統的刀槍棍棒等冷兵器時代進入了火槍火炮等熱兵器時代,發展速度明顯加快,要求人們的衣食住行都要又快又好,傳統服裝拖泥帶水,不方便工作學習和生活,更不方便快速投入戰鬥,所以對部隊,學生服裝進行改革,孫中山吸納了西方軍人和日本學生的服裝式樣,設計了一套新式服裝叫"中山裝",很現代,又時尚。男人們很討厭清朝的瓜皮帽,長袍短掛這種服裝,所以,中山裝就馬上就流行起來了。

不過,滿族的旗袍不錯,經過人們改造之後,成為了民國女人們喜愛的服裝。


飛飛貓說話


嚴格意義上說民國誕生的一個明確標誌就是向世界宣告中國走出古代進入了近現代,這個節點恢復漢袍無異於說推翻了清朝沒推翻封建的王朝禮制,創新出中山服是對的,表明中國開始融入世界性的近現代文明,就算當時西方人不也是女人棄了拖地裙改穿膝上裙,男人棄了燕尾服改穿西裝配領帶了嗎?漢袍只適用純民族節日的禮典上穿比如祭黃帝祭孔子,但在國際或者時尚場合穿不能說不行,至少是看著和現實不搭,原因就是我們隔了一個清朝沒能將漢袍很自然看慣地保留下來,猛的一恢復不適應,還容易讓國際上感覺我們復古倒退。遠且不說,袁世凱穿漢袍登壇祭天就是一場讓人啼笑的鬧劇。我們忘記了那時的人怎麼看他,卻生活在需要振興民族服飾文化的今天,這很好理解,但是歷史發展有歷史發展的必然邏輯,走過難找補,客觀做法就是走到哪兒說哪兒,穿漢袍說明我們不忘根很對,不穿漢袍戶籍上寫著你是漢族也跑不了,只要我們依舊是一顆中國心,穿著洋服趕超洋人打敗洋人不是也挺好嗎?相反穿漢袍不論奮戰疆場還是奮戰商場肯定都不利落。什麼是取勝捷徑,捨去輜重輕裝進軍就是捷徑,就算古人想幹點什麼需要手腳利落的事也得換緊身衣。我挺欣賞漢袍飄忽若仙的,可我得上樓下樓逛街開車與穿休閒運動裝的人做事,平時圖利索,真要遇到節慶假日不穿漢袍不讓出門麻煩點也值。


蛩嗚齋主


《漢服》

華夏服飾閃金光,

演進變化淵源長。

現代進步趨簡捷,

當今漢服中山裝。











神聖卡瓦格博


自從推翻封建政府後,服裝是隨著社會而變革,漢服是舊制下的產物,自從孫中山建立民國以來,漢服就改中山裝。

推翻了清政府,漢服就開始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以中山裝作為新時代的開始。中山裝,在中國歷史進程中也延續了幾十年,作為服裝是跟著時代變化而變化。

服裝代表人的外表裝飾,具有很強的精神實質,同時也代表中國文化的起源,很有民族氣勢,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服裝打扮,並不是統一的服裝摸式。


用戶春華745944080186


1、雖然現在口口聲聲說漢服,但事實上大家都清楚,這是一種歷史服裝,而自”鳥冠人皇,始服衣裳”以來,一直都在變革中,所以衣服一拿出來,正因為歷代有諸多的不同,所以一拿出來我們就知道,這是秦服漢衣,魏晉風流,盛唐氣象,宋袍明裝。人是一種奇妙的生物,任何行為只要堅持28天就可以養成一種習慣。更可況二百多年,講真在當時人們已經習慣了大清的衣裝,甚至在後來將腦後的豬尾巴剪去,也成為一個艱難的任務,許多的老者鄉紳認為是破壞的祖宗成法。(曾幾何時,漢人的先祖為了不剃頭而以死相抗)所以在當時全民剪辮也成為了一種強推的任務,雖不至於掉頭,但街頭守著見長辮的就強制剪去的情節,這在很多影視和文學作品都有過。所以作為不是那麼先進的守舊人物們已經認為清裝才是中華服裝,祖宗成制,所以才不會去搞什麼古裝恢復運動。

而下層的勞苦大眾,其實平日怎穿不是怎穿沒有改變,這一點政府才沒那個閒功夫去管。

2、再來說說民國,不管如何,當時民國的先驅在思想上是領先當時國人一步,但其目光當然不及現在的國人。推翻清政府不是為了恢復漢統江山,而是為了中國走出當時困迷積弱的低谷。先驅們不知如何做,更不知如何叫走出有中國特色的道路,所以幾乎全盤照搬西方的一套來做,這並不是崇洋媚外而是一種慕強心理,就好比看到學霸這麼厲害,你不知怎麼做,你就學著別人怎麼做就完全照做。這是同一道理。隨著國力的積弱,是個蝦米小國也可以來踩一踩,關鍵是我們還打不過,這讓當時國人的文化自信被打擊到了最低,甚至一些有識之士也對我們五千年的歷史懷疑起來,有些名人學者還宣傳呼喊要取締中國漢字改用拉丁字母文字,以為中國漢字是使中國積弱的源頭。這一在今天看來幾乎讓我們文化斷根斷源的愚蠢行徑在當時可是不少贊同者。當然我們也不能因此責怪先人,他們的心都是好的,動機也是好的,只是時代侷限了他們的眼光。

所以民國的建立,是在於建立一個現代的新時代強大的中國,而不是為了恢復漢家帝統。而當時的先驅們也不認為這個漢家帝統有什麼值得的地方,都是該丟到垃圾桶裡的東西。所以完全不會浪費精力去推廣和恢復一個幾百年前的古裝。而慕強心理讓上層社會更多地去穿西服。這是其一。

其二,民國時推行的現代代機械生產,這些古裝生活工作起來很不方便靈活。

其三,中山裝是孫中山改良自日本學生裝,拋開一切成見,對於當時偏瘦的東方人確實穿上去比較顯東方人的身材優點,顯得挺拔精神(當然現在胖子太多,那些不夠苗條的穿上肯定不好看)。上層社會一個是拍國父,另一個的確是好看和名人效應,所以穿的人也多。上有所行下必有所效,所比當時較流行。


用戶101550121599


因為在滿洲帝國主義侵略者的長期殖民統治下,被奴役的華夏民族根本都記不到清兵入關剃髮留辮改制易服之前的服飾髮型是什麼樣子了。只知道金錢鼠尾陰陽頭豬尾巴,滿服:旗袍、馬褂辮子裝/唐裝這種服飾髮型是祖宗留下來的。辮子不肯剪,滿服就當然不能換了嘍!這是中華傳統的習俗。服飾傳承於祖先,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對於中國人來說,這個尊嚴比生命都還重要。

所以民國推翻清政府後,就連最基本的剪辮運動都面臨著失敗。最後沒辦法,只好草草了事。何況是要恢復華服/漢服?比如是一個小孩就連學走路都走不穩,經常面臨著隨時摔倒的危險。那麼想要一下子飛跑起來,是絕對不可能的。

此時的舊中國,萬惡而腐敗透頂的清政府雖然在表面上被推翻了。但是實際上,滿洲文明成為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正在如日中天,滿服:旗袍文化/辮子文化,這種來自滿洲殖民統治的奴化教育早已經在國人的心裡扎得根深蒂固了。

反而,消失已久的華夏文明呢?自從清兵入關剃髮留辮改制易服之後,早已經蕩然無存了。

形勢悲觀啊!民國雖然推翻了清政府,但是對於剪辮運動的進行,那是十分困難,根本不像清兵入關剃髮留辮改制易服進行得那麼順利了。

在民國,實際上的中山裝並沒有得到全面普及,反而讓滿服:旗袍、馬褂辮子/唐裝得到了很好的改良,而且迅速風靡全國,走向世界。

滿洲文明是世界歷史上的第七大文明,是中國歷史最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對於中山裝這種屬於是世界國際文明的象徵而言,不管思想上是怎麼先進,這款來自國外的服飾改版肯定比不上滿服:旗袍、馬褂辮子裝/唐裝了。滿洲文明這個中國傳統的新生文化 ─ 滿服在中國人的審美觀念任然佔有優勢地位,這是中國歷史朝代發展的必然,也是中華唯一的傳統。

而華服/漢服,這個在中國歷史上消失已久的華夏故國裳在哪兒?穿越到清朝、民國,根本無人知曉。

所以在民國,想要思想先進,選擇中山裝。想要保留傳統、想要打扮愛美,就選擇滿服:旗袍、馬褂辮子裝/唐裝了。這樣呢?既然能夠跟得上國際文明與時俱進,又可以保留中華傳統,兩全其美嘛!當然就不能恢復華服/漢服,或者是拿其它少數民族服飾來代表中國了嘍!


漢化失敗


這個問題我認為是,民國政府推翻滿清統治後,沒有回覆漢服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們對孫中山先生的肯定和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