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超過9成的河蟹養殖戶都有這個誤區!不知道將損失慘重

警惕!超過9成的河蟹養殖戶都有這個誤區!不知道將損失慘重

筆者2010年起從事水產技術服務工作,發現不少養殖戶對於養殖理論的理解存在誤區, 2014年到泰州興化服務河蟹養殖戶,發現在湖北、江浙等河蟹養殖集中區域,許多客戶有這樣一個養殖理論“兩頭精、中間粗”。就是養殖中期水溫高、積溫高,為避免河蟹性早熟,喂玉米小麥等粗糧來減少河蟹體內營養積累。而養殖後期,就用冰魚雜魚這種所謂營養價值高的動物飼料來快速育肥。這個說法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談,先看看養蟹歷史。

點擊下方卡片,進河蟹養殖交流圈子,與各地河蟹養殖戶交流與分享養殖經驗,收穫更多的養殖技術,前750名免費加入,趕快加入吧!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警惕!超過9成的河蟹養殖戶都有這個誤區!不知道將損失慘重

  感悟一:我所能瞭解到的河蟹養殖歷史沿革
雙11活動繼續!專欄大降價,原價159元的專欄,現價只要99元!滿150元直減60元!我們不和你談理論,完全實戰實用,緊跟河蟹養殖,從放苗到清塘,你想知道的我們都有!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河蟹養殖全國產量不到2萬噸,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短短几年時間,全國河蟹產量增加到近20萬噸。河蟹產量十倍的增加讓小規格河蟹價格猛跌,一兩左右河蟹三塊多一斤,三兩以上河蟹則是五十元以上的高價,養殖戶開始琢磨養殖大規格蟹,苗種、養殖密度低、水草、螺螄都沒有問題,河蟹生長和增重主要靠積溫和營養物質積累。積溫無法控制,於是不少養殖戶就將突破口放在了河蟹飼料上。那時河蟹養殖大多以馬鈴薯、玉米等喂河蟹,每次脫殼增重才20%左右,而有的養殖戶將目光投向了全熟化蟹料,養殖戶驚訝的發現河蟹每一次脫殼增重都在60%以上,高者甚至翻倍,這一年河蟹養殖規格明顯增大,這個嘗試讓這批勇於用全熟化蟹料的河蟹養殖戶大發財,此階段稱為養大蟹。


全熟化河蟹料的推廣及投餵技術的應用,普遍拉大了市場河蟹的規格,但此時大規格河蟹價格又不太理想了。蟹只有規格大、品質好,要麼提前上市、要麼延後銷售,這樣河蟹養殖才能夠賺錢,這個觀點成為廣大養殖戶的普遍共識。

警惕!超過9成的河蟹養殖戶都有這個誤區!不知道將損失慘重

  感悟二:河蟹產量與河蟹飼料蛋白質的真實關係
  興化河蟹養殖畝放養密度從500只、產量100斤,增加到2014年畝放養700--1000只、畝產170斤以上,河蟹料蛋白質從20幾個蛋白增加到現在的40蛋白、42蛋白,放棄自配料、顆粒料、玉米、冰鮮魚,轉投全熟化河蟹料。


  2014年使用全熟化蟹料養殖戶使用高蛋白質飼料,母蟹二兩五以上,公蟹三兩三以上,部分養殖戶甚至全程40蛋白開口料,後期42超鮮育肥料,畝放一千隻河蟹,產量達到兩百五十斤以上甚至更高。連續多年事實證明高品質全熟化蟹料投餵不但不造成池塘出現老頭蟹,反而還讓河蟹養殖戶高產高效。 
  我們再看看畝放養兩千只左右河蟹,前期最多使用36蛋白、32蛋白,中期玉米小麥、20多蛋白的,後期凍魚的湖北洪湖,這相當符合許多養殖戶關於“兩頭精、中間粗”的理論看法,2014年風調雨順、氣溫普遍不高,河蟹養殖好年成,洪湖河蟹養殖戶畝產一百二三十多斤、蟹規格小卻佔到了38%左右。
  養殖高手在民間、實踐出真知。上面關於“兩頭精、中間粗”的看法,專家給不了的答案,卻在興化連續多年的養殖變化對比及洪湖養殖結果中表現出來了。
  感悟三:河蟹性早熟認識誤區在很多養殖區域依然很難糾正
  “兩頭精、中間粗”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為避免河蟹養殖出現老頭蟹而提出來,性早熟規格小,一般只有一兩到一兩七八錢,天氣突變會提前出現生殖洄游現象,不再生長、且很容易死亡。 

  在興化畝放80-120規格的河蟹池塘,很多細心的養殖戶和水產工作者會發現在六月二十左右,河蟹第四殼打樣之前一般都會達到一兩一二,大的可以達到一兩八錢。說明老頭蟹的出現並不是在七八月高溫才會發生。湖北洪湖區域河蟹養殖池塘粗糧投餵比例大、餌料蛋白質很低,老頭蟹照樣不少,說明河蟹性早熟在飼料蛋白質上找原因也不對。
  80-120規格左右的河蟹在第三殼剛脫殼和脫殼之前的階段,蛋白質消化率隨體重增加而上升;四月之後,30度水溫範圍內,蛋白質消化率隨水溫上升而增大,但當水溫上升至34℃後,蛋白質消化率反而會下降,這個時候多餘的蛋白質就會排出河蟹體外轉化為氨氮等,根本不會變成相關營養物質積累在體內,讓河蟹性早熟。以上事實表明,在七八月份的高溫天氣,調控飼料蛋白質的高低來控制河蟹性早熟的理論依據就有些說不通了。 
  我們回過頭再來看看河蟹為什麼會性早熟?
  (1)餌料。投餵的餌料過精,特別是前期投餵動物性餌料過多(冰鮮魚),使生性貪食的河蟹動物性餌料攝入過多,體內營養過剩,導致河蟹性成熟提前。
  (2)有效積溫增加。由於養殖水體小,水位淺,生長季節水溫一直較高,水體積溫過高,從而加速了河蟹性腺發育。

  (3)放養密度不當,導致前期生長過快,性成熟提前。
  (4)水體鹽度偏高,刺激河蟹性腺發育。
  (5)種質資源退化。隨著養蟹規模的擴大,地區間引種的增多,南蟹北移、北蟹南移,加上人工繁殖長期不更新親本,導致河蟹品種混雜、退化,生長緩慢,性成熟提前。
  (6)水質水草底質敗壞。 

  感悟四:創新河蟹養殖用料新模式----“兩頭精、中間控”。
  養殖河蟹用料“兩頭精、中間粗”,指河蟹養殖前期與後期要使用冰鮮魚雜魚等所謂的精料,養殖中期使用玉米、小麥等粗糧,此種養殖理念是河蟹養殖初期粗放養殖模式,在如今追求高密度精養模式條件下不僅養殖成本高,勞動強度大,養殖效益低下,而且會嚴重汙染水質,破壞水環境,增加河蟹養殖發病的風險。現如今眾多河蟹養殖戶已經全面放棄此種粗放養殖方法,創新使用科學的“兩頭精、中間控”的精養河蟹方法。
  兩頭精:養殖前期(2-5月)與養殖後期(8-10月)全程使用40蛋白以上天邦全熟化開口料與育肥河蟹料。
  中間控:養殖中期(6-7月)使用36蛋白全熟化河蟹生長料,根據養殖條件適當控制投餵量。

警惕!超過9成的河蟹養殖戶都有這個誤區!不知道將損失慘重

  年年高產高效的河蟹養殖高手總結出一種科學高效的投餵模式,許多養殖戶都將河蟹料階段性畝投餵量是否達標作為池塘水草水質底質河蟹是否正常的一個指標。 
  河蟹養殖前期(3~5月):使用全熟化高蛋白開口料,營養好,全熟化,易吸收,明顯提高河蟹前三期蛻殼成活率。
  河蟹養殖中期(6~7月):使用全熟化生長料,促進河蟹長殼架,提規格,全熟化粉塵少水質好,保水草,有效減少池塘藍藻爆發率,保障河蟹養殖安全性,明顯提高河蟹養殖成功率。

  感悟五:輕信傳言誤傷蟹,誤了養蟹致富路
  河蟹養殖除了做好查看水域鹽度投料等工作外還需要在苗種選擇、水草等日常池塘管理細節中下功夫,很多養殖戶風裡來雨裡去的勤勞守望卻換不來應得的回報,不是養殖硬件和極端天氣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陷入了養殖理念和傳言的誤區,作為一名水產養殖技術服務工作者,筆者希望通過深刻的實踐感悟提醒我們的廣大養殖戶:河蟹養殖“兩頭精、中間控”而不是“兩頭精、中間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