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網”後的電子煙:線上“打游擊”線下貨不斷

【家電網HEA.CN 11月14日頭條】中國的電商促銷節日“雙十一”一直是許多廠商提升銷量和銷售額的好時機,但是今年雙十一的大門卻對電子煙品牌關閉了。11月初,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明確要求電子煙企業關閉銷售網站或客戶端、撤下互聯網上發佈的廣告,而電商平臺也被要求及時關閉電子煙店鋪並將電子煙產品下架。

“斷網”後的電子煙:線上“打游擊”線下貨不斷

一紙通告,電子煙在線上變成了“禁品”,這無疑給正在蓬勃發展的產業一記當頭棒喝。

東躲西藏打游擊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在相關通告發布後,中國國內電子煙品牌vvild小野官方發聲明表示,已全面停止互聯網上一切自營銷售。據稱,vvild小野已主動將天貓、京東等線上銷售渠道關閉,刪除了所有與銷售相關的線上營銷內容,並且敦促所有非自營的社會渠道也立即停止網絡銷售。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電子菸廠家都像vvild小野那樣“高風亮節”。

雖然主流電商平臺已經下架了電子煙,但在一些二手平臺和社交媒體上找到電子煙賣家並不困難。西柚在百度“電子煙”貼吧可以看到,在一個電子煙煙油滯銷的貼子下面,有不少人提到了可在微信購買,甚至有人打算建立專門的論壇進行銷售。也有不少電子煙銷售出沒於該群,兜售自家的電子煙。

“斷網”後的電子煙:線上“打游擊”線下貨不斷

“斷網”後的電子煙:線上“打游擊”線下貨不斷

“斷網”後的電子煙:線上“打游擊”線下貨不斷

在一些二手電商交易平臺,輸入電子煙品牌,如“smok”等,仍舊可以顯示相關產品。如果搜索“加熱不燃燒”的關鍵詞時,則能在部分一線電商平臺搜索出少量的電子煙店鋪。

在線下,電子菸廠商為了躲避可能出臺的更加嚴厲的舉措,甚至主動為自己的產品披上包裝:用“綠色心情”“蜜桃烏龍”“找抽”等詞大多代替產品名稱印在外包裝的正面,產品介紹中也不提及其為“電子煙”的事實,大多以“本品”或“產品”或用口味名稱、品牌名稱一代了之。這種現象極有可能導致未成年人吸食電子煙的人數進一步增加。

勾引未成年人引來大範圍嚴打

早在2019年9月,西柚就有寫文章提到,美國舊金山、密歇根州等地已經發布對電子煙的禁令,其原因也是由於未成年人吸食電子煙現象嚴重。據悉,美國政府稱,美國大約有410萬高中生和120萬初中生使用電子煙。而中國有關部門統計顯示,中國15歲以上使用電子煙的人數則達到1000萬,有45.4%是通過互聯網獲得電子煙。

電子煙被認為誘導未成年人吸食上癮的原因有兩條,第一條原因是中國大部分電子煙煙油中仍含有尼古丁成分,是誘導成癮的物質,提高了非吸菸青少年轉換為吸菸者的概率。第二條原因是電子煙在宣傳時採用“電子煙不是煙”“無害健康”“不產生二手菸”“有助戒菸”等字眼,被認為是誤導性宣傳,有統計數據顯示,89%的電子煙網店會宣傳與健康有關的益處,78%會宣稱沒有二手菸的危害,67%會提出能夠幫助戒菸。

“斷網”後的電子煙:線上“打游擊”線下貨不斷

有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電子煙市場銷售額達到160億美元,而中國2018年電子煙年銷售總額更是達到337.5億元。龐大的市場需求吸引了不少資本紛紛進駐,其中更是出現了羅永浩、彭錦洲等電子煙網紅。業內人士認為,資本是逐利的,在沒有確切的限制條款下,很難通過要求中國的電子煙行業自律來降低未成年人吸食電子煙的概率。有些可惜的是,行業和消費者最後等來的不是有關電子煙的新國標,而是一紙禁令。

據國家菸草專賣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6月,電子煙強制性國家標準已經審查完畢,目前處於“正在批准”狀態,按照項目計劃預計將於今年內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