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熟悉明史,越了解朱元璋,就越不敢对明军作出简单的评论.

大明北伐89.

这一场西北的沙尘暴来得凶猛!

  但见狂风猎猎咆哮,飞沙走石;黄沙滚滚障目,尘土弥天。直教人无法睁眼,纷纷低头捂眼,甚至回头转身,不敢前行。

  韩札儿也发现明军了!他负责领前军行走,李景昌则负责殿后,保护后军。

  哦!大风沙从自己背后扬起,直扑对面的明军将士!

  好机会!

  这可是杀敌的好机会!

越熟悉明史,越了解朱元璋,就越不敢对明军作出简单的评论.

明军弩阵

  韩札儿自从上一年在庆阳会战中被冯宗异打到屁滚尿流,到处躲藏,又遇到韦正的围追堵截,不得已夹起尾巴逃离庆阳战场之后,心里一直耿耿于怀,什么时候才可以一雪此仇!

  好不容易,等到齐王扩廓帖木儿决计征讨明军控制的陇西地盘了,韩札儿终于怀揣报仇雪恨之心,与十万同袍战友奔腾冲击明朝西北重镇兰州城。不料,在兰州城外的马兰滩,他们遇到明将于光的顽强抵抗;在兰州城下,他们又遇到守将张温更加猛烈的抵抗。元军忙忙碌碌数月,竟然一无所得!韩札儿作为元朝野战军的出色将领,如何能咽得下这口气!

  偏偏他的主子在两军即将决战的关键时刻,又让他和李景昌回永昌路押运军粮。

  他俩一肚子气,一路急行,赶回永昌。坐镇永昌的后勤部队有元朝郯王、文济王及国公阎思孝等人,他们听说大明关中空虚之极,齐王扩廓帖木儿已经进驻巉口关,并修建了数座土城作为根据地。他们便一哄而起,叫嚷着“我们也要参战”,于是,韩札儿和李景昌对视一眼,马上决定:好!全军出动,翦灭明寇!

  这么一支押运军粮的队伍,摇身一变,成了增援部队。

  此刻,韩札儿手中弯刀一挥,喝道:“今日,黄沙滚滚,乃我长生天欲灭明寇,成吉思汗的英雄后辈,跟我来,冲啊!

  话音刚落,元军前锋部队,约一万骑兵,留下少量的战士守护军粮,其余的打着唿哨,跟着韩札儿纵马冲锋了!

  王溥猛然间看见元军,又遇到大风沙迎面而来,他的部属指挥同知郭敬说:“大人,风沙扑来,行军开战之大忌!”

  王溥点点头,说:“我军士连眼睛都睁不开,如何能战?”

  指挥佥事孙德寿说:“兵法所忌者,就怕敌乘风来袭!”

  王溥同意,就想传令让士卒后撤到安全的背风坡。

  这时,一把沙哑的嗓音说话了:“

不能后撤!大家看!敌寇已经掩杀过来了,若我军后撤,军心就不稳,容易散乱溃败,必为胡虏屠戮了!

  众人一看,原来是天策卫指挥使陈德

越熟悉明史,越了解朱元璋,就越不敢对明军作出简单的评论.

天策卫指挥使陈德将军

  大家望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可不是嘛,元军正奋勇杀来!

  陈德,字至善,濠州太平乡人士,也就是皇帝朱元璋的老乡,史料说他“有勇力,善骑射”,还在朱元璋夺取滁州时,就担任万户长,充帐前先锋战士。拿下集庆后,朱元璋在嫡系亲军队伍里设置了五个都先锋,陈德就是其中一个。有关他的战绩,不再赘述,总之,朱元璋改军制时,陈德担任的军职是天策卫指挥使。

  天策卫?

  就是大唐太宗李世民当年担任的天策上将军的“天策”。

  天策卫的特点是:骑射一流。

  这批天策卫战士有骑兵,有步兵。骑兵自然是用弩和箭,步兵还使用大弩和床子弩——这可是厉害的硬弩,发射的弩箭称为大箭,箭杆用树干制造,五寸粗三尺五寸长,箭头纯铁制造,如拳头之巨,箭尾的翎叶是铁片!床子弩需要三十人通力合作才能拉开,最远射程超过一千米

!若中目标,人箭俱飞!

  天策卫就配备有这么几十张床子弩

  好有底气的陈德继续说:“右丞大人,你以天策卫之床子弩在此扎稳阵脚,我和叶升领羽林卫铁骑军分二路绕到敌后,进击之。其时,风沙自其后袭来,胡虏回首则无法张眼,我铁骑蹂之,胡虏必败!”

  他又说:“否则,胡虏逼近我军,我军进退失据,就危险了!”

  王溥听罢,当机立断,说:“郭敬、孙德寿听令:你二人领军士举弩射敌。陈指挥领一千骑兵,出阵左,绕其后。叶指挥领一千骑兵,出阵右,绕其后。我此处但鸣三炮,陈、叶领兵并杀胡虏后军!”

  “得令!”

  众人马上分头行事。

越熟悉明史,越了解朱元璋,就越不敢对明军作出简单的评论.

开平王常遇春墓的石像:武士和战马

  千户孟兴一挥小旗,那些床子弩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大弩箭一支支指向黄沙中的蒙古战士的身影。

  郭敬喝道:“点火!”

  啊!一支支大弩箭涂上的火药和油脂,开始冒着火苗,郭敬数了数,五十六张床子弩,一千六百八十名弩兵

  “发射!”

  多么壮观的场面!

  拳头大的箭头,五寸粗三尺五寸长的箭杆,五十六支“呼啦啦”的扑去,熊熊燃烧的火药和油脂闪耀着,穿破黄沙,穿破狂风,飞越数百米,杀伤力令人瞠目结舌

  射中骑士的,连人带箭上了天

  射中战马的,当场倒地丧命

  郭敬又嚷一声:“上弩!”

  一阵“咯吱”、“咯吱”之后,又在郭敬的指令声中,五十六支大弩箭再次发射!

  如是者,蒙古战骑倒地,痛苦万状!

  大弩箭体型巨大,杀伤力惊人,但由于风沙滚滚,床子弩几乎的盲射,精确的命中率并不高。不少蒙古战士还是突破了床子弩的死亡杀阵,继续向前冲

  有见及此,孙德寿不敢怠慢,他指挥的是强攻和硬弩,射程都在一百五十米之内。

  这批士兵从何而来?

  王溥一招手,后面的步兵冲了上来,用大明圆檐帽遮住迎面扑来的风沙——知道为什么大明士兵为什么戴阔圆檐帽了吧?

  “列队!”

  孙德寿命令。

  一千名弓箭手,一千名弩手,各分列两队。

  “张弓!”

  孙德寿喝道。

  士兵举弓。

  “搭箭!”

  士兵搭箭。

  “拉弦!”

  “瞄准!”

  “发射!”

  如同飞蝗一般,又似天罗地网,一千支飞箭随弓弦震动满天飞来!

  这一千支飞箭刚刚离弦,孙德寿又喝令:“发射!”

  另一千支飞箭又震弦而出!

  如是者,两千弓弩兵交替发射,配合还在发射的床子弩,硬是把蒙古战骑压制在离自己阵地一百米的距离之外!蒙古战骑不得不在此止步,嘶鸣的战马和滚滚的黄沙搭配出的画面让人震撼——无数的飞箭向他们扑去!

越熟悉明史,越了解朱元璋,就越不敢对明军作出简单的评论.

洪武大炮

  大明战士有如此的战斗力,不是没有原因的。

  皇帝朱元璋对弓箭兵(包括步骑弓箭兵)的指令如下:

  “令军士用竹木制二三斗力弓箭去镞,用绵缀于箭端,分朋演射(即互相对射)。又于教场内用绳表地,两界相去五丈余,军士驰马于两旁对射三箭,射毕。于马上两两相比,角皮骨朵(就是长杆铁锤,用皮布包裹着),较毕,射牌,牌高大与人齐,射三百步外(距离不是一般的远,三百步已经接近四百五十米了)。步兵皆如其法,惟不乘马。凡操练,务在弓必满,射必中,角必胜,有不如法及不闲习者罚。”(《明太祖实录》)

  另外,对士兵练习也有规定:

  “凡各卫所将士,务以时练习武艺,骑卒必善驰马,射弓及枪、刀步兵必善弓、弩及枪。”凡射弓,每一人以十二箭为则,内六箭远可到、近可中者为试中:远可到将士以一百六十步;军士以一百二十步;近可中以五十步。

  凡射弩,每一人用十二箭,内五箭远可到蹶张以八十步,划车以一百五十步,近可中蹶张以四十步,划车以六十步。凡用枪,以进退习熟为试中。”(《明太祖实录》)

  ——所谓“蹶张”,就是用脚拉开的弩弓。所谓“划车”就是改良后的床子弩。

  军中还规定:

  “其所试军士如骑卒马上便熟、善射,及枪、刀、步军善弓、弩及枪,三事俱能者,所管指挥、千、百户、总、小旗各以其能授赏,不中者降罚。”(《明太祖实录》)

  这个惩罚很严格——

  各卫指挥所管军士,一千人内有三百人至四百人不中者停俸四月,有四百人至五百人不中者停俸半年,有五百人至六百人不中者停俸十月,有六百人至七百人不中者停俸一年,有七百人以上不中者,

指挥使降同知,同知降佥事,佥事降千户

  ——这是罚各卫指挥使的。

  千户所管军士一千人试验俱中者,各以其能授赏,不中者降罚,二百人至四百人不中者停俸半年,四百人至六百人不中者停俸一年,六百人以上不中者降百户

  ——这是罚各千户长的。

  百户所管军士一百人试验俱中者,各以其能授赏,不中者降罚,二十人至四十人不中者停俸半年,四十人至六十人不中者停俸一年,六十人以上不中者降充总旗

  ——这是

罚百户长的。

  总旗、小旗所管军士试中者,各以其能授赏,不中者,总旗所管五十人内二十五人不中,小旗所管十人内五人以上不中,皆降为军,在京卫所发广西、南宁、柳州守御,在外卫所北方者发极南烟瘴地方守御,南方者发迤北极边地方守御

  ——这是罚总旗、小旗的。(《明太祖实录》)

  看到没有?小旗,就是管十个兵的所谓“班长”了。如果你这个班长下有一半士兵不合格,那你就惨了,不但降职为小兵,还要充军到广西、南宁、柳州甚至极寒极南的地方!令人发指的是:你如果是北方人,就充军到海南岛,如果你的南方人,就充军到辽东!

  如此“粗暴”的军队管理——其实是“严格”,明军想战斗力不强都不行(

这是从来不看《明太祖实录》的“明史专家”想不通、猜不透的,还振振有词说朱元璋捡了便宜得了天下,核心原因原来是这些人根本无视《明实录》的存在)!

越熟悉明史,越了解朱元璋,就越不敢对明军作出简单的评论.

《明实录》,历史语言研究所版

  韩札儿不得不停止了进攻的脚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