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滅了吳國,最後越國是怎麼消失的?

用戶50524370108


勾踐沒有夫差的婦人之仁,所以勾踐擊敗吳國以後,殺盡吳國王室,搗毀吳國宗廟,算是徹徹底底地將吳國從歷史上給抹去了。

由此吳越地區便全部由勾踐統領,統稱為越國。在吳越之戰中戰勝的越國,逐漸成為了東方強國,甚至有春秋霸主的說法。早先吳王夫差便要與晉國爭奪春秋霸主的席位,最終讓勾踐偷襲得逞,所以越王勾踐此刻便乘勢會盟諸侯,成為了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句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人賜句踐胙,命為伯。句踐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於宋,與魯泗東方百里。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史記》

越國也因為勾踐的反撲,從而延續百年,都是東方最強國。一直傳到了越王無疆這一代,越國都是非常強盛的諸侯國,跟楚國、齊國這樣的大國是並駕齊驅的。

01無疆狂妄自大,最終葬送越國。

越國跟楚國以及齊國都是接壤的,所以他們之間常常爆發小規模邊境戰役。但是大規模的滅國之戰從未發生過,直到無疆時代的到來。

楚國國君楚懷王與無疆商議,要一起討伐強大的齊國。齊國的勢力若是被削弱,對楚國的影響並不大,但是對越國來說卻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所以越王無疆厲兵秣馬,帶著大軍上路了。走到半路上他才回想起來,自己的盟友楚懷王居然沒有出一兵一卒。

句踐卒,子王鼫與立。王鼫與卒,子王不壽立。王不壽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王無彊立。---《史記》

無疆心裡非常惱火,他覺得楚懷王侮辱了他的智商。這讓無疆想起了百年前,他的祖先勾踐曾經對付吳國所用的那一招。

當時吳王夫差要去黃池會盟,並且邀請勾踐一同前往,結果勾踐遲遲不肯發兵。夫差只好準時上路,讓勾踐跟上來。

勾踐的人馬的確跟上來了,不過他卻取道吳國國都,結果把吳國國都給滅了。這一招徹底損傷了吳國的根基,無數將士的家小都被越國俘虜,所以吳國這才戰敗。

無疆明白楚懷王這是要幹什麼,這個時候齊國壓根就不敢得罪越國,所以就想把禍水引到楚國去。於是齊國派使者前往無疆這裡,想要跟無疆一起攻打背信棄義的楚國。

無疆覺得齊國還是比較有誠意的,所以就帶著軍隊返回來要跟楚國一決雌雄。他的意圖很明顯,如果滅了楚國,那麼越國就能恢復昔年強盛的模樣,而且楚國疆土跟越國有太多接壤的地方,無疆早就想要一統楚國。

02楚越交鋒,最終無疆兵敗被殺。

無疆信心滿滿,早就想要收拾楚國,結果問題來了,楚國也已經做好了對付越國的打算。楚懷王集中了所有的兵力,對無疆發起了毀滅性的打擊。

無疆壓根就沒有反應過來,此刻便已經被楚懷王的大軍給擊敗了。無疆本人甚至也在這一戰中戰死,越國絕大多數領土都淪為了楚國的地盤。

從這個時候開始,長江以南的地區,基本上都淪為了楚國的控制範圍。而越國則成為了楚國的附屬國。自從無疆死後,越國的建制基本上消失,族人退回到了會稽山附近。

楚懷王並沒有徹底滅亡越國宗廟的想法,依舊保留了越國的建制。只不過他們只能在會稽地區生活,在名義上來說,越國在整個戰國時期,都是存在的,只不過是楚國的附屬國而已。

無疆本身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打算進取天下,再次恢復勾踐時期的榮耀和輝煌。可是他不清楚的是,光靠佔領他人的地盤是很難發展起來的。

要想發展好自己的國家,就必須要發展本國的生產力。如果越國的生產力足夠強大,那麼軍隊的實力也一定會跟隨著逐漸壯大起來,也就不會落得亡國的命運了。

無疆不理解這一點,一直抱著窮兵黷武的想法。這是老一輩時期的強國方針,到了無疆這一代,每一個諸侯國都在努力發展自己的生產力,只有越國在不斷落後。

所以越國被滅亡,也是遲早的事情。無疆認為自己的軍隊強大,豈不是楚國和齊國的軍隊也相當強大。最終一戰體現了真實實力,越國徹底戰敗,無疆兵敗被殺。

03無疆雖死,但是越國並沒有亡國。

秦國一統天下是大勢所趨,所以楚國即使短暫地消滅了越國,也避免不了他們被滅國的厄運。現在想想,被楚國滅或許還是一件好事,如果被戰爭機器秦國滅亡的話,可能傷亡更加慘重。

秦已並天下,皆廢為君長,以其地為閩中郡。---《史記》

無疆雖然死了,但是無疆的後代們並沒有絕嗣,到了秦始皇時期,無疆的後代當中,有兩位叫做無諸、搖,在當地被秦國封為君長,也就是管理當地的地方官員。

秦始皇還是比較厚道的,沒有因為他們是王族後裔就滅了人家全族。不過他們倆卻沒有知恩圖報的意思,等到天下反叛秦國的時候,這兩位居然也加入了其中。

大勢所趨之下,秦國被滅,取而代之的楚霸王項羽,並未因為無諸、搖有功勞,而封他們為諸侯王,為此這兩位心裡非常不服氣。

不服項羽,那就只能投靠劉邦了,所以他們是在楚漢之戰中,幫助劉邦的那一方。等到劉邦建立西漢王朝以後,他將無諸立為閩越王,漢惠帝時期又將搖立為東海王。

所以越王無疆的後代,反倒是在亡國後,相繼成了王爵。福建人必須要好好感謝一下無諸,畢竟他是第一個帶人開墾福建地區的人。

與其說西漢封無諸為王,倒不如說是把他發配到了閩越地區,不過好在無諸的心態比較好,在這裡開闢了一片天地。

《史記》


江湖小曉生


簡單梳理一下越國中後期的歷史。

越王勾踐稱霸後,被世人奉為霸主,比如墨子就曾經評價越國是一個“好戰之國”,把越國和齊、楚、晉等傳統大國相提並論。

今之好戰之國,齊晉楚越,四分天下而有之,墨子非攻,諸侯力征,南有楚越之王,而北有齊晉之君。——《墨子節葬下篇》

越王勾踐死後,他兒子鼫與繼位,這位越王在位時間不長,只在位六年就去世了。

鼫與去世後,他兒子越王不壽繼位。這位越王在位時間也不長,他在位期間沒有像爺爺勾踐時代那樣富於侵略,而是專修內政,這使得越國從不壽繼位之後,在諸國之中的名氣就大不如前了。

在不壽擔任越國國王的第十個年頭,即公元前448年,他被野心勃勃的太子朱勾發動政變推翻,並且在政變後被殺。

朱勾與他父親不壽不同,這位越王喜歡打仗,他在位期間,把首都遷到了琅琊,決定跟中原大國爭霸。為此,他連續出兵併吞了滕國(山東滕州)、郯國(山東郯城),使得越國的名氣在諸國之中又大了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當時楚國也在山東地區搞擴張,所以越國滅滕國和郯國後,楚越矛盾就激化了。(越國傾力爭中原霸主,致使後方空虛,原吳國的貴族掌控江南,這導致後來吳人和越人產生了巨大矛盾)



公元前411年,在位37年的朱勾去世,他死後,兒子越王翳繼位。(又名不光)

前面說了,越國在山東半島搞擴張觸犯了楚國的利益。所以越王翳繼位後,楚國和齊國就聯合打壓越國。而越王翳又很平庸,所以最終在公元前378年,越國逼迫遷都,放棄了琅琊,回到了吳(蘇州),被齊國和楚國擠出了中原。

被迫放棄了爭衡中原的目標後,越王翳開始疑神疑鬼。公元前375年,越國在王位繼承人問題上爆發了政變,越王翳的弟弟豫,為了自己能繼承王位,就連續在越王翳面前構陷王子,使得越王翳一連殺了三個王子。

隨後,豫又挑唆越王翳,企圖把太子諸咎也除掉,但遭到了越王翳拒絕。

諸咎聽說這件事後,擔心自身被害,索性就率領軍隊叛亂,趕走了豫。隨後,諸咎害怕越王翳追究他叛亂的責任,就又索性發動政變,把越王翳給殺了。

不過,諸咎弒君篡位,不得人心,所以他不久後也被越國人殺了。就這樣,國君和太子全死了,越國陷入了內亂。

在吳地的越國人擁立諸咎之子錯枝為君,但目睹了多次宮廷政變和殺戮的錯枝不願意繼位,他偷偷的逃亡到丹地的洞穴中。

追隨而來的大臣,久勸不出,就以煙薰的方法迫使他出來。於是錯枝就這樣被大臣們推舉為了新任越王。

錯枝當了兩年越王后,多次推辭,大臣寺區見他是真不想為王,就將他廢黜,改立了越王翳之子之侯(又名無餘)為越王。

內訌到這裡,還沒有停止。之候繼位十年後,即公元前363年,越國大臣寺區的弟弟思又弒殺了之侯,並擁立之候的弟弟無顓為越王。

從“諸咎之亂”後,宮廷中不斷上演弒君弒父的悲劇,越國貴族間的互相殘殺,造成越國政局混亂、社會動盪、經濟倒退,越王句踐開創的霸業也走向衰落。

公元前343年,無顓去世,他死後,其弟越王無疆繼位。

越王無彊這個人,很有雄心壯志,他不想龜縮在越地當土皇帝,他想恢復昔日六世祖勾踐昔日的榮耀。於是他就整軍備戰,一面興師北伐齊國,一面西征攻楚。

不過,無疆的志氣是很大,但他的能力確實不行。多年的征戰,越國不僅沒有稱霸,領土反而還越打越小。

昔日在越王勾踐時期打下的江淮地盤,在無疆手裡全弄丟了。

公元前306年,也就是秦武王舉鼎而死的第二年。越王無彊調整戰略,他覺得以越國一國之力同時打齊、楚兩個大國不現實,於是他便和楚懷王商量,一起進攻齊國。但是楚懷王沒有出兵,這讓無疆很不滿。

事後齊國知道這件事,就跟越國講和,打算聯合越國攻楚。結果誰知道,越軍剛和楚軍一交戰,立即就大潰敗,越王無彊在潰敗中也被亂刀砍死。

無疆死後,越國分崩離析,楚國陸續吞併越國土地,成為當時最大的“巨無霸”。

PS:按照《史記》記載,越王無疆死於楚威王時期,但據考古學家考證,《史記》的記載是錯誤的。所謂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滅亡越國其實是楚國和齊國交戰,起因是齊國和魏國在徐州相互稱王。這個事件與越國無關。並且所有先秦史書中,除《史記》外都沒有提到過越國和楚國在公元前333年有過交鋒。所以越國真正被滅的時間是公元前306年。而齊國忽悠無疆打楚國,也是錯誤的記載。

楚國吞併越國大部土地後,越國倒沒有徹底玩完。無疆的子嗣率族人遷徙至浙江南部和福建,建立了另外的政權,他們分別是閩越國和東越國。

另外,越國在山東半島的飛地也一直堅持到了秦始皇滅齊國。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這些越人後裔建立的小政權紛紛被兼併,他們的王號被取消,成為秦國任命的郡長。

秦末起義爆發後,各地紛紛起兵,這些越人後裔也隨起兵。後來他們率兵歸附了秦國的鄱陽縣令吳芮。(吳芮就是後來的長沙王)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統一了全國的劉邦無暇管理東南蠻夷之地,便重新冊立勾踐的後裔無諸為閩越王。讓他代替中央管理閩越地區。

到了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3年),漢惠帝又冊封勾踐的另一個後裔搖重為東海王。由於閩國的都城在東甌,所以在西漢時期,他也被成為東甌王。

至此,越國的後裔又再次復國。

後來的故事大家就比較熟悉了——漢武帝時期,東甌和閩越開戰,漢武帝派兵“勸架”,然後把他們都滅了。越人建立的政權,也徹底歸順漢朝,成為漢朝會稽郡的一部分,其民眾也大部分被遷徙到了江淮一帶。

至此,曾經稱霸天下的越國的歷史才算徹底被終結。


Mer86


公元前306年,越王姒無疆興兵伐齊,意圖振興越國霸業,齊威王派說客說服姒無疆西進擊楚。當時楚國國勢正盛,兵鋒無敵,於是楚威王發兵擊滅越國,越王姒無疆戰死沙場,越國諸王子紛紛自立,且臣服於楚國,越國正式滅亡。越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他的首任國君是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無餘,大禹的直系後裔,成立越國的目的就是守護大禹陵。從公元前公元前2032年立國,至公元前222年秦始皇攻滅百越,越國存在的歷史長達1810年。

在漫長的歷史中,越國一直是默默無名的,到了春秋晚期,越國突然爆發成一流強國,然後又迅速衰弱成三流弱國。越國能成長為一流強國,離不開勾踐的臥薪嚐膽,更離不開楚國的大力支持。晉國強大,秦不能敵,楚不能抗,最終秦楚世代聯姻抗晉,而晉國為了削弱楚國,就支持同姓的吳國對抗楚國。為了遏制吳國的騷擾,楚國就支持越國對抗吳國,有了楚國的大力支持越國才能滅吳稱霸。

越國滅吳後,北上擊齊,西進擊楚,一時威風無限,但是勾踐其人可共難,不可同福,他殺文種而逐范蠡,最終越國迅速衰微。越國的暴起,正應了那句古語“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勾踐之後越國默默無名兩百餘年。到了戰國中期,越王姒無疆意圖振興越國,恢復先祖的榮光,於是聚兵四十餘萬,北上擊齊。吳國與越國的稱霸之路十分簡單,也就是北上擊齊,西進擊楚,能打敗齊楚,則霸業成矣!齊威王不想跟越國糾纏,就派縱橫士勸說姒無疆,大意是打敗齊國,上不能稱王,下不能稱霸,如果越國一舉擊敗楚國,那麼越國上可以稱王,下可以稱霸。姒無疆深以為是,於是掉頭擊楚,不想卻遇到到威名赫赫的楚威王!

《史記.越世家》於是越遂釋齊而伐楚。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強,盡取故吳地至浙江,北破齊于徐州。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賓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

楚威王是一代雄主,在他治下,秦不敢侵,三晉不敢來伐,齊國亦不敢逆其麟。越王姒無疆驅兵伐楚無異於自尋死路,在楚軍的打擊下,越軍一敗塗地,連越王也沒於戰陣。越王姒無疆一死,他的兒子們紛紛自立為王,都認為自己是正統,於是相互攻伐,楚國趁勢將其全部收降。越國分裂後,大體變成後來的百越,東越,閩越皆為其後人所建國家!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秦軍降服越君,置會稽郡,從此越國正式滅亡。 漢武帝時,東甌和閩越餘部完全歸入漢朝,遷到了江淮。


大秦鐵鷹劍士


越國在春秋初就已經是強國。齊桓公北伐孤竹、離枝時就怕越國趁機北上。《管子》輕重甲第八十:桓公曰:天下之國,莫強於越,今寡人慾北舉事孤竹離枝,恐越人之至,為此有道乎?管仲建議:修築三川、建圓形水池,還要修造能行大船的湖。這個行大船的湖應有深淵,深度達七十尺。能遊者賞十金。還沒有用去千金,齊國人的游泳技術就不弱於吳越的人了。桓公終於北伐孤竹和離枝。越國果然兵到,築堤屯堵淄水的曲處淹灌齊國。但管仲有善於游泳的戰士五萬人,應戰於淄水的曲處,大敗越軍。這叫作水戰的預有所備。



春秋未年越吳相爭,越國先擊敗吳國。後來吳王夫差又擊敗越國。勾踐讓夫差打敗,成為俘虜,臥薪嚐膽二十三年,終於一雪前恥。如果不是夫差跟齊晉楚等大國爭鋒,再給他二十年都未必能打敗吳國。勾踐趁吳國跟齊晉兩大國爭鋒,數次趁機率軍伐吳,人馬大約在五萬。越絕書:吳晉爭疆,晉人擊之,大敗吳師。越王聞之,涉江襲吳,去邦七里而軍陣。吳國跟齊晉連年征戰國力衰弱,加上吳軍精銳損失非常大。史記:吳士民罷弊,輕銳盡死於齊、晉。越國圍住吳王夫差,三年後也就是公元前473年吳國滅亡。勾踐北上跟齊晉會盟,派人向周天子進貢。去之前把淮上地給楚國,把吳國侵佔的宋國土地歸還,給了魯國百里地。越國軍隊集結在江淮。史記:諸侯畢賀,號稱霸王。越王勾踐也是春秋的霸主之一,有的人認為他是春秋五霸之一。五霸有多種說法,但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三人是不變的。其餘兩個有宋襄公秦穆公、秦穆公鄭莊公、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秦穆公越王勾踐、秦穆公吳王闔閭等說法。雖然越王勾踐霸權無法跟齊晉相比。但也說明了越國開始擠身一流強國。到了越王朱勾時越國國力達到頂峰,在春秋未年戰國初年越國成為四強之一。墨子曰:今天下好戰之國,齊、晉、楚、越。……今以並國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




公元前454年魏、韓、趙瓜分晉國。有的史家以此為界分春秋和戰國。各國都開始變法、改革爭霸。魏國李悝變法,楚國吳起變法、韓國申不害變法。以魏國變法最徹底,所以魏國成為首霸。齊國鄒忌改革,依靠著明主賢臣而稱霸。秦國商鞅變法最為徹底,也是以李悝變法為藍本。而越國並沒有變法改革。越國在越王朱勾後開始衰弱。除了齊楚兩強都在打越國主意外,最重要原因是越國長時間陷入內亂中。越王朱勾就是弒其父越王不壽,而坐上王位。朱勾在位的三十七間也是有作為的,滅掉了滕國、郯國等國。楚國也在積極向東擴開拓。齊國也在打越國都琅琊的主意。越王翳趁齊國田姜之爭,先滅掉齊國附屬繒國。後來田和把齊康公流放,控制了整個齊國。越國派人軍逼近齊境。齊莊子請求攻擊越軍。田和講:先君有遺令曰:無攻越!越,猛虎也!齊莊子:雖然是猛虎,但已經死了。田和把這話告訴鴞子。鴞子講:已經死了,但大家都認為他還活著。這段記錄出自呂氏春秋,從中已能說明越國很強大,也說明越國開始衰弱了。公元前386年在魏國的幫助下,田氏成為諸侯。越國夾在齊楚兩強之間,越王翳遷都於吳。越王翳的弟弟豫謀害了越王翳的三個兒子。太子諸咎起事趕走叔叔豫,殺其父越王翳,太子諸咎又讓越人殺死。吳地越人擁立諸咎兒子錯枝為越王。越國故地的卿大夫寺區率軍殺死禍首豫,並廢黜錯枝。擁立越王翳的兒子無餘為越王。十年後寺區的弟弟思弒殺無餘,擁立無顓為越王,重新把都城遷回會稽。




這時以魏齊兩國為最強,韓趙開始變強,秦國開始變成強國。史記:秦始復彊,而三晉益大,魏惠王、齊威王尤彊。在魏齊兩國爭奪霸主的兩次重大戰役越國都沒有參與。魏國攻破趙國都城邯鄲,並佔領三年之久。齊國和宋、衛聯軍於桂陵重創魏軍。秦楚趁火打劫。接著魏國於襄陵重創齊宋衛聯軍,魏國扳回一局。魏齊趙皆傷,秦韓小傷,楚無事。後又暴發馬陵之戰,魏國從霸主跌落。齊雖然勝而成為霸主,但損失亦不小。越國在此時也是豪無動靜。這時以齊、秦、楚三國為強。齊國在養傷,秦國在收復失地,楚國要取齊而代之。越王無彊繼位後不自量力北伐齊國,西征楚國。以為他的名字彊字就以為越國就彊。史記:王無彊時,越興師北伐齊,西伐楚,與中國爭彊。就是說他在位時興師跟齊楚兩強為敵。越王無疆時發生了徐州相王、巫沙相王、五國相王。即魏齊互尊對方為王、魏韓互尊對方為王、魏韓趙燕中山五國互尊為王。魏齊相王第一個不滿的就是楚國。戰國策:威王聞之,寢不寐,食不飽。楚國早就在西周時就稱王了,越國在春秋時就稱王了。但是中原諸侯根本是不承認的。中原諸侯相王也把楚越排擠在外。當時楚國就立馬去打齊國了。越國北伐齊配伐楚也是有爭強好勝的意思,也是想通過戰爭得到中原諸侯的承認。中原諸侯一直視楚越等國為蠻夷。楚國雖然沒有諸侯認,但怎麼說也是大國。越國以前是大國,但現在已經江河日下了。




越王無彊準備發兵向北攻打齊國,齊威王派遣使者勸說越王。使者講:越不伐楚,大不王,小不伯。意思是說越國不打楚國,往大處來說稱不王,往小處來說不能稱霸。(那個國家強大稱霸,一般周天子都會冊封為伯。)越國不打楚國是因為沒有得到韓魏的支持嗎?越王無彊講並非要魏韓去打楚國,只要他們不互相交戰。楚國還要防齊秦,就沒有力量打越國主意了。這樣齊、秦、魏、韓就能不戰而得楚。但沒有魏韓並沒有如我想的那般。怎麼能依靠他們而稱王?史記:奈何其以此王也!齊使指出攻打楚國的有利條件。即楚國分兵跟秦韓魏齊等國爭勝,國內空虛為藉口誘引越國伐楚。齊使講:這時不攻打楚國,我因此判斷越王從大處說不想稱王,從小處說不想稱霸。最後齊使講:臣聞之,圖王不王,其敝可以伯。然而不伯者,王道失也。故原大王之轉攻楚也。意思是講想要稱王卻不能稱王,儘管如此,還可以稱霸。然而不能稱霸的,王道也就徹底喪失了。潛意是告訴無彊想要稱王稱霸就得先打楚國。於是給齊國忽悠的去打楚國了。




越王無疆轉而西伐楚國。楚國早就有滅越之心了。楚軍大敗越軍,殺死無疆,北邊在徐州大敗齊軍。楚國佔據了原因吳國的地盤。越王無疆生前未曾明確指定王位繼承人,導致他的兒子各以正統自居紛紛建國。成為楚國的附庸。史記: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而據越絕書無疆之後只能稱君長,越國實際上已經是滅亡了。戰國時各國紛紛改革、變法已圖強爭霸。而越國陷入內亂,無疆又不自量力跟齊楚爭疆。越國大部分土地讓楚國兼併,越國還繼續存在了一段時間,但只是楚國的附庸而已。直到公元222年為秦國所滅。我認為越國是亡於無疆身死的那一年,即公元前306年。史記:後不量力,滅於無彊。


所以說越國的滅亡有諸子爭位和不自量力的原因。


小鴻哥


說起春秋戰國時期的各諸侯國,大家知道他們大都是周朝建立後所分封的國家。但是,越國卻是個例外,它在夏朝時期就已經存在,是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無餘所建立,歷經夏、商、周。

因為越國地處東南邊陲,那個時候還處於蠻荒未開發之地,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越國的存在感都非常低,直到春秋時期,隨著青銅冶煉技術的成熟、以及鐵器開始問世,人們終於可以大範圍開墾那些水網密集的溼潤地區。

由於溼潤地區的糧食產量一般要高於半溼潤的平原地區,所以這些地區被開墾出來後,越國的經濟很快就開始發展起來,有經濟做支撐,自然就可以發展軍事和擴充軍備,因此等到齊桓公時期,越國就已經成為春秋時期的強國之一。

當時的越國有多強大,春秋五霸排名第一的齊桓公,就曾和管仲說過這樣一句話:“天下之國,莫強於越。今寡人慾北舉事孤竹、離枝,恐越人之至,為此有道乎?”



後來,為遏制越國的發展,齊國和晉國便開始暗中扶持吳國,讓它對抗越國,於是就有了後來吳越之戰,先是越王勾踐將吳王闔閭射殺,後來闔閭的兒子夫差又擊敗勾踐,將勾踐變為自己的奴僕,再後來勾踐臥薪嚐膽,最終滅掉吳國。

等勾踐滅掉吳國後,就正式出兵北上爭霸中原,他在徐州與齊、晉諸侯會合,並向周王室進獻貢品。周元王派人賞賜祭祀肉給勾踐,冊封他為“伯”。其後,諸侯們都來慶賀,越王勾踐遂號稱霸王。

由此,勾踐也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史書稱之為“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

越王勾踐去世後,他的兒子、孫子先後繼位,等到他的重孫越王朱勾(又叫越王翁)繼位後,這位朱勾可以說是越國除勾踐之外,武功最為顯赫的君王,他先後吞併滕國(今山東滕州)、郯國(今山東郯城)、俘虜郯國君主鴣,讓越國的霸業達到頂峰。

以至於墨子都評價說:“今天下好戰之國,齊、晉、楚、越。……今以並國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也就是說,當時中原諸侯以齊、晉、楚、越四國為最強國。



等到越王朱勾去世後,又傳了兩代,也就是等到他孫子輩時,越國內部因為爭奪王位,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宮廷政變,致使越國貴族間的互相殘殺,造成越國政局混亂、社會動盪、經濟倒退,越王勾踐開創的霸業也走向衰落。

再後來,等到這場宮廷政變結束,勾踐的六世孫無疆成功繼位,他為擺脫國家的頹勢,就效法勾踐當年征伐中原,於是發兵向北攻打齊國。當時齊國處於齊威王執政,他派遣使者勸說越王西征楚國。

當時齊國的使者告訴無疆,楚國的軍隊正在中原爭霸,國內空虛,你可以趁此機會攻打楚國,一定可以把楚國打個措手不及。越王無疆聽從齊使計策,轉頭討伐楚國。然而,楚威王早有滅越之心,他啊曾派大臣昭滑到越國去調查了5年,早已經準備充分。

於是越國的軍隊很快輩楚威王擊敗,越王無疆也被殺死。由於無疆生前未曾明確指定王位繼承人,導致他的長子次子們各以正統自居,紛紛建國,越國也由此被分裂成多個國家,最終他們全部被楚國逐一征服,越國也由此滅亡。


我是趙帥鍋


前482年,越王勾踐趁吳王夫差北上爭霸會盟之際,率數千越軍征伐吳國,攻克吳都吳,俘獲吳國太子友。於此同時,吳王夫差在中原與晉定公爭奪霸主失敗,被迫退軍回國,而後因吳國力空虛,軍隊疲憊,夫差被迫與越合談。



前478年,越國再度發兵攻打吳國,吳在笠澤大敗於越國,自此一蹶不振。前473年,越國徹底吞併吳國,自此走向鼎盛,勾踐也成為了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而後,越國在吞併吳國後,秉持著與鄰友好的國策,他將淮河流域送給了楚國,把吳國侵佔宋國的土地歸還給了宋國,又將泗水以東方圓百里的土地給了魯國,自此“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越國成了江淮地區唯一的霸主。



前465年,勾踐去世,子鹿郢即位,之後鹿郢勵精圖治,將越國帶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前458年,鹿郢去世,子不壽即位,而此時在他的統治下,越國一改往日的如狼似虎,開始變得默默無聞起來,越國收緊了對外侵略的步伐,開始傾向內部的治理,當然此時的越國依然是地方一霸。

而至不壽之後,越國陷入了“越人三弒其君”的惡性循環,先是不壽被其子朱勾發動政變殺害,再是朱勾的兒子越王翳被其子諸咎殺死,最後是諸咎被越人殺死,如此越國再歷經這三次動亂開始走向了衰落。



當然越國最鼎盛,最強大的時候是在朱勾時期,“今天下好戰之國,齊、晉、楚、越。……今以並國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此時中原諸侯以齊、晉、楚、越等四國為強者,這四國為當時最強的諸侯。前414年、前413年,越國先後出兵吞併了滕國、郯國兩小國,疆域進一步東擴。而到了越王翳時期,最初越國依然是中原一霸,前404年,越國趁齊國內亂,發兵討伐齊國,頗有收穫,並藉此吞併繒國。

但是到了越王翳晚期,越國的國勢開始衰落,先是齊國內亂終止,國勢日增,開始與楚一起對付越國,再是吳國舊貴族開始死灰復燃,意圖復仇,如此在內憂外患下,越國不得不將國都由琅琊遷往吳,自此越國對於中原地區的控制日趨減弱,開始失去霸主的地位。



前374年,越國開始陷入長時間的內亂,先是太子諸咎殺死越王翳,再是諸咎被越人殺害,而後錯枝被在吳地的越人扶上王位。前373年,卿大夫寺區率兵平叛,殺死禍首豫,並廢黜錯枝,擁立了越王翳之子之侯為越王。前363年,越國安定不到十年的時間,寺區的弟弟思又弒殺了之侯,擁立其弟無顓為越王。自此,因越國上層統治者間的互相殘殺,致使越國的政治越來越混亂,如此越國的衰落再也無法阻止。

前306年,無顓之弟無彊繼越王位,此時越國早已是外強中乾,更是失去了往日霸主的輝煌,按理說這時無疆應該是繼續秉持著與周邊國家交好的政策,然後與民休息,安心的進行內部的發展,這樣越國或許還有復興的希望。可無疆並沒有這麼做,他復興越國的方法不是發展,而是直接動用兵革,先是前306年,無疆欲率兵向北攻打齊國,但在齊國使者的蠱惑下,轉而攻打楚國,可楚威王早有準備,在得知無疆即將對其動武時,他就搶先下手,率先進攻越國,大敗越軍,無疆戰死。



而因無疆臨死時並沒有指定繼承人,致使其諸子紛紛自立為王,是時閩越國、東甌國等國相繼出現,此越國復興再無望,更是分崩離析。

當然此時的越國主體雖消亡,但並不算滅亡,“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強,盡取故吳地至浙江,北破齊于徐州。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此時楚國只是“盡取地至浙江”,而浙江以東廣大地區,仍是越國的天下。直至前221年,隨著始皇帝一統六國,閩越王無諸同越東海王搖選擇自去王號,成為了秦朝的郡長,他們統治的地方也成為了秦朝閩中郡,自此越國宣告消亡。



此後,秦末農民起義四起,閩越王無諸、東海王搖先後加入到起義軍中,並最後都跟隨劉邦對抗項羽。劉邦建國後,先是無諸被封為閩越王,在原先的閩中郡稱王,都東冶,繼續越國的奉祀。再是前193年,搖又被惠帝復立為東海王,都東甌。因此此時越國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又復活了。

前138年,東甌王請求把國家的居民都遷徙到中原,漢武帝遂同意,於是東甌王就率領全體民眾到中原來,居江淮一帶,自此東甌國亡。前111年,閩越國又完全歸入漢朝,民眾依舊遷徙到江淮一帶居住,如此越國正式宣告消亡。


澳古說歷史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十年,滅掉吳國,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滅吳之後,勾踐北上渡過淮河,在徐州與齊、晉會盟,各國都來祝賀,這在春秋時期,相當於正式彰顯自己霸主的地位,周天子賜給勾踐“伯”。之後勾踐把原本吳國侵佔的北方土地,歸還給了各國,並將國都遷到北方琅琊。


勾踐死後,其子孫繼承了越國的強盛國力,到了越王朱勾時,讓越國成為勾踐之後國力最強的時期,發動出兵吞併小國。朱勾死,越王翳即位後趁齊國被田和奪權,出兵討伐齊國直逼齊國邊境。之後面對齊國、楚國虎視眈眈,越王翳不得不退避,便把國都從琅琊南遷到吳。而之後,越國內部發生內亂,貴族之間互相爭鬥,越國國力遭到破壞,逐漸走向衰弱。從勾踐滅吳,至越王無顓即位,越國已經強盛百年之久。

楚越之爭,徹底分崩。已經感覺到越國勢力衰微的越王無顓,終於歷經一百多年之後,把越國的國都遷回了舊都會稽。無顓死後,他弟弟無疆即位,為了挽救越國於衰微,便想要出兵攻打齊國。而齊國齊威王在位,派遣使者遊說越王,以楚國在各國征戰,國內兵力空虛為誘餌,讓越國放棄攻打齊國,轉而去與楚國開戰。越國的分崩離析,就從此開始。


結果也是可以預料到的,越國大敗,甚至越王無疆也被楚國人給殺了,因為越國的國王在打仗之前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死在戰場上,所以說他之前並沒有選好繼承人,而越國之前篡位的事情就經常發生,所以說他的兒子們就都想當下一任王,兩個兒子都說自己是無疆最喜歡的兒子,也最適合當王,於是兩個人就都各自建立了國家。後來秦始皇在統一天下的時候,直接就是打進了越國,將越國的王號給廢除掉了,設成了一個郡,叫做閩中,從這之後勾踐的後代們就再也不是王了。


獨秀文苑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終於一朝得願滅了吳國後,當了十年的春秋霸主。他在臨終之前語重心長地吩咐他的繼承人說:“夫霸者之後,難以久立,其慎之哉!”



想必勾踐也深諳創業容易守業難的道理,所以留下遺願希望他的子孫後代們慎重掌權。幸好的是,他的子孫後代們也謹遵他的教誨,把越國打理得很好,使得越國這樣的大國矗立於歷史的長河裡百年之久。

當然,這世上並沒有什麼王朝是可以千秋萬世的,盛極而衰,物極必反,這是這個世界亙古不變的社會法則。不過是曾經多麼強大不衰的世間事物,始終在千百年後都會是一場空,它們最終在這俗世間都會化為塵埃,甚至是如雪泥鴻爪般往跡不可尋。這世間沒有什麼是恆久的,唯有精神永垂不朽。

到底越王勾踐是如何滅得了吳國的呢?簡單來說就是俯首稱臣加上進獻美人,用此來迷惑吳國夫差,使其亡國。作為春秋最後的一位霸主,越王勾踐兢兢業業地為後來一百年的繁榮昌盛國況打下了最為堅實的基礎,這使得越國開始了“家天下”的歷史。他的後代子孫們在綜合國力強大的情況下不斷地去吞併其他國家和地區,以進一步增強越國的實力。



按理來說,日益強大的越國應該堅不可摧,怎麼會滅亡呢?不過再強大的國家也會有它的缺憾之處,正如木桶效應一樣,木桶的長圍板再長,也因為它的短圍板而遭到破壞甚至木桶從此坍塌,強大的國家也會因為自身的“短圍板”而遭遇覆滅的結局。即使是木桶的短圍板沒有受到損壞,木桶也會因為經過時間的磨蝕而逐步消失於世,而國家也是有可能遇到這樣的情況和結局。即使是沉香木做的木桶又如何呢?

越國後來之所以消失,是在長圍板失去優勢、短圍板越來越短的情況下造成的。越國的長圍板就是越國的綜合國力,而它的短圍板是內憂外患、腹背受敵的戰況。越國到越王翳統治時期時開始沒落了,越王翳統治不力,國家內患不斷,不得民心。為復興越國的繁榮昌盛,繼位的越國國王無疆開始再一次出兵聯合楚國攻打齊國。

然而,令越國國王無疆意想不到的是,楚國放了越國這次鴿子,說好的聯盟最後卻只有越國出發入侵齊國,楚國分明就是想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一陰招。國力本來就不好的越國在這次被放鴿子之後,就顯得有氣無力了。最終無疆戰死沙場,越國散成一盤沙,就連原先的土地也被楚國收入囊中。越國其餘皇親國戚只能退守一塊封地,也做了楚國的附屬國。



越國乃百年之強國,得來不易,守之艱難,有百年之久實屬萬幸。到漢武帝時期,越國後代依然是被重視的那一方,這結局也算是完美了。


瀚海說史


歷史上就沒有一個王朝可以千秋萬世,所以若是按照以往歷史邏輯推理,王朝覆滅無非是帝王暴虐或者是內亂。所以,越國也無法免除這兩個俗套。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一心佈置謀略,心計與美人雙管齊下,終於苦盡甘來滅了吳國。隨後勾踐吞併吳國土地,與齊國聯盟成為春秋最後一位霸主。勾踐含辛茹苦為後來一百年的強盛打下最為堅實的基礎,勾踐去世之後越國開始了“家天下”的歷史,後代子孫利用強大的國力不斷吞併周邊小國的領土,逐漸擴增越國的實力。

而越王翳繼位之後,仍然不滿足於今日越國的地位,開始將侵略的野心轉向了強大的齊國。當時齊國正逢內亂,故而對邊境的管轄放鬆。越國正是看中了這麼一點,但是齊國反應也快,馬上聯合楚國抵抗。越王翳見形勢於自己不利,馬上撤軍。

也就是說,從越王勾踐成為春秋最後一位霸主,到越王翳在齊國上鎩羽而歸,此時越國已經經歷了一百年的榮華。一百年裡,越國是四處征戰,吞併小國。但是也就是從越王翳越國開始衰落,國家內部鬥爭不止,民心難以凝聚。

直至越國無疆繼位,越國徹底沒落。

無疆上位之時,為拯救越國的國力,開始再一次出兵聯合楚國攻打齊國。但是楚國臨時毀約,越王領著大兵入侵齊國之時,楚國並未發動一兵一卒,打算坐享其成。而齊國就是利用這麼一點,挑撥楚國和越國聯盟之情。以楚國正在征戰,國庫空虛為由,說服越國倒戈,和齊國站在同一面上,聯合攻打楚國。

但是這場戰役卻使得原本國力衰退的越國徹底分崩離析,無疆戰死沙場,越國軍隊更是潰不成軍,就連原先的土地也被楚國收入囊中。強盛百年之久的越國終於覆滅,越國其餘人只能退守一塊封地,做了楚國的附屬國。至此,曾經的春秋霸主再也無法回到當時的鼎盛時期。但是這並不意味越國從此以後消失匿跡。

而秦朝掃六國之後,越國依舊存在,只是並未達到原先的盛期。秦朝暴政,天下烽煙四起,項羽率先發動六國,但是越國殘餘勢力卻並未歸順於項羽,而是選擇了項羽最大的對手,劉邦的陣營。

劉邦建立漢朝之後,因為越國無諸和搖協助劉邦有功,故而被封賞為閩越王,之後漢惠帝時期感念搖的恩德,又將其封賞為東海王。期間,越國多次遷徙,到了漢武帝時期遷徙到中原,主要是位於今日的江淮一帶。


所以從整個歷史時期來看,雖然說勾踐建立越國,其子孫使得越國繁榮了一百來年。而無疆因為相信齊國的遊說之言,大敗給楚國,使得越國分崩離析。但是越國雖然被滅,後代仍然存在,且到了漢武帝時期一直都是被重視的一方,想來也算是不錯的結局。畢竟其餘六國,在後來留下的名聲甚少。


小鎮月明


在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的東部和南部上演這兩個國家之間的世紀大戰,那就是吳國和越國,這兩個國家在歷史上的爭戰也是被記載入了史冊,那麼他們之間究竟是發生了些什麼呢?

吳國和越國之戰

在公元前490年的時候,吳王夫差率領吳國最精銳的部隊前去攻打越國,越國因為不敵戰敗之後,與自己的皇后只能與吳國求和,然後被吳王抓去做奴役,越王勾踐在牢房之中,臥薪嚐膽,被放回自己的越國之後,越王更加的勵精圖治,他訓練自己的精兵強將。當然重要的是他送給了吳王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就是我們中國的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

吳王在得到西施之後便整天沉迷於酒色,無心國事,這就給了越王勾踐一個更好的休養生息的機會,經過了十幾年的沉澱,越王重振旗鼓前去攻打吳國,最後越王得到了勝利,他佔領了吳國的土地。經歷了700年沉澱的吳國就是如此的被越國佔領,越國也成為了春秋時期最後一個強國,從此便進入了戰國時期。



而戰國時期的越國便失去了往日的榮耀,當時的越王無疆在聽信齊威王的讒言之後前去攻打了楚國,但是實力強大的楚國大敗越國,越王當場戰死,當時的越國侵佔來的吳國的土地和自己國家的大部分都被楚國給佔領,越國的王室貴族為了搶奪權力,讓越國分崩離析,形成了好幾個小國,依附楚國。


之後秦始皇一統六國,這些小國家便成為秦國的一部分。到漢武帝時期,這兩個國家的臣民都陸續搬遷到漢朝去了,從此越國便消失在歷史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